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既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很多教师由于现实情况的束缚,仍然坚持应试教育,让原本应该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综合性学习策略,锻炼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转变传统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很多教师习惯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把自身当作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以为给学生传输的知识内容越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越好。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减轻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
在教学《端午日》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节日的关注度都比较高,而且这些内容都是他们所熟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在课下综合利用多种方式,比如网络资源搜索、图书馆材料查阅等,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有关此节日的作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原来端午节并不仅仅起源于屈原一说,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說、纪念介子推说。而端午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除却流传比较广泛的吃粽子、划龙舟、戴香包外,还有放风筝、栓五色丝线、采茶、画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关于端午的佳作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苏轼的《浣溪沙·端午》,杜甫的《端午日赐衣》,让学生彼此交流,自由发言,增强彼此互动的乐趣,仿佛真正到了端午节一样,大家都沉浸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
鼓励自主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加深了课本知识在他们头脑中的印象。这些都需要教师无限的耐心与责任感。
二、挖掘教材资源,增强学生语文素养
综合性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而语文教材中的资源丰富而经典,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最终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往事依依》时,教师可以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订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理解文学阅读在人们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体验。在课前要求学生主动搜集有关作者的介绍。并预习生字词,浏览一到两遍课文。
课堂上先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后再为学生分析文章中所用到的大量成语与佳句名言。讲解完文章后,为学生组织一个“读书交流活动”,让他们与同桌、后座之间谈一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书本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比较深。读了之后,收获了什么感悟。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以“给我影响最深刻的一本书”为话题的习作,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可以说都是经典之作。教师不但要研究文章的价值所在,还要从文章中引申出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整合教学活动过程,要围绕着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力求让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经历相结合,立足于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坚持以生为本,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教师要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尤其要关注一些落后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为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与疑惑,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均衡发展。
在教学《三峡》这篇文言文的时候,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去过三峡,对三峡的了解也不多。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从网上搜集一些有关三峡的旅游景点介绍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博得学生眼球的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了解三峡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而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提出问题“透过作者的文字,你们看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接着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最好找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比较内向的学生,锻炼他们的表达勇气。
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丰富,前两段赞美了三峡的美景,最后一段却有些伤感,特别是“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为学生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作者的情感趋于凄清忧愁:在北魏宣武帝时期,作者郦道元,由于政事须要经过三峡地区,被那里壮阔的山水美景深深吸引。 三峡的山雄伟高大,水势迅猛湍急。然而在欣赏美景之时,作者却听到了凄惨的猿鸣,心情一下子凄凉忧愁起来,而后又得知三峡地区由于关税沉重,那里渔民的生活非常艰险与悲惨,因此有感而发创作了《三峡》。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前,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每一堂课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带领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224000)
一、转变传统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很多教师习惯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把自身当作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以为给学生传输的知识内容越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越好。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减轻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
在教学《端午日》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节日的关注度都比较高,而且这些内容都是他们所熟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在课下综合利用多种方式,比如网络资源搜索、图书馆材料查阅等,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有关此节日的作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原来端午节并不仅仅起源于屈原一说,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說、纪念介子推说。而端午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除却流传比较广泛的吃粽子、划龙舟、戴香包外,还有放风筝、栓五色丝线、采茶、画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关于端午的佳作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苏轼的《浣溪沙·端午》,杜甫的《端午日赐衣》,让学生彼此交流,自由发言,增强彼此互动的乐趣,仿佛真正到了端午节一样,大家都沉浸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
鼓励自主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加深了课本知识在他们头脑中的印象。这些都需要教师无限的耐心与责任感。
二、挖掘教材资源,增强学生语文素养
综合性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而语文教材中的资源丰富而经典,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最终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往事依依》时,教师可以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订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理解文学阅读在人们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体验。在课前要求学生主动搜集有关作者的介绍。并预习生字词,浏览一到两遍课文。
课堂上先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后再为学生分析文章中所用到的大量成语与佳句名言。讲解完文章后,为学生组织一个“读书交流活动”,让他们与同桌、后座之间谈一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书本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比较深。读了之后,收获了什么感悟。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以“给我影响最深刻的一本书”为话题的习作,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可以说都是经典之作。教师不但要研究文章的价值所在,还要从文章中引申出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整合教学活动过程,要围绕着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力求让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经历相结合,立足于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坚持以生为本,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教师要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尤其要关注一些落后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为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与疑惑,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均衡发展。
在教学《三峡》这篇文言文的时候,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去过三峡,对三峡的了解也不多。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从网上搜集一些有关三峡的旅游景点介绍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博得学生眼球的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了解三峡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而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提出问题“透过作者的文字,你们看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接着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最好找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比较内向的学生,锻炼他们的表达勇气。
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丰富,前两段赞美了三峡的美景,最后一段却有些伤感,特别是“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为学生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作者的情感趋于凄清忧愁:在北魏宣武帝时期,作者郦道元,由于政事须要经过三峡地区,被那里壮阔的山水美景深深吸引。 三峡的山雄伟高大,水势迅猛湍急。然而在欣赏美景之时,作者却听到了凄惨的猿鸣,心情一下子凄凉忧愁起来,而后又得知三峡地区由于关税沉重,那里渔民的生活非常艰险与悲惨,因此有感而发创作了《三峡》。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前,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每一堂课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带领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