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第70页第一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幻灯片、玩具恐龙、酒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她是谁?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大朋友的相片,请同学们仔细看,你认识她吗?
依次出示幻灯片2、(后面)幻灯片3(测面)、幻灯片4(前面)。
师:你认识她吗?
师:对,就是我,我姓王,来自坝芒小学。同学们叫我王老师好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告诉王老师你们是看到哪个面的相片就猜出是我呢?
师:从相片的后面我们的确很难确定,当小朋友看到相片的前面就认出来了,是这样的吗?
2、板书课题
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板书:观察
(本小节的教学设计,因为我想到没时间作自我介绍,特制作自己后面、侧面、前面的相片让学生猜一猜,在学生辨认出是我自己后,并作了自我介绍,同时,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铺垫。今天教学时,有一位同学在观察到第二张相片时,个别同学认出是我,但还是不敢肯定;当同学们看到第三张相片时,已经确定是我,这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辨别前面、后面、测面
回放幻灯片4、灯片3、灯片2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老师的这几张相片,你能告诉老师,它们分别是我的哪一个面?
出示幻灯片5,辨别前面、后面、测面
师范读,学生跟读。
(本节的教学设计是在作自我介绍的基础上,引入了观察的三个面:前面、后面、测面,这三个面的准确表达是学生学习观察物体的关键,为了作好这个铺垫,我用自己的三张不同相片自然地向学生表达了这三个面)
2、教学例1
(1)、本位观察
出示玩具恐龙。
师:今天,我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礼物,你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玩具恐龙的什么?
(本节教学通过出示实物玩具恐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观察好的,请举手告诉老师。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放幻灯片6(测面)、幻灯片7(前面)、幻灯片8(后面),给予学生肯定。
师:看到玩具恐龙的后面的同学请举手?看到玩具恐龙的前面的同学请举手? 看到玩具恐龙的测面的同学请举手?(同时回放幻灯片)
师:好样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昨天我们班的同学也观察了玩具恐龙,(出示幻灯片9),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师:说得真棒,不过王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恐龙,为什么你们、他们看到的玩具恐龙的形状不一样呢?
(引导说出:他们观察玩具恐龙的角度不同。)
师:说得真好,因为同学们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玩具恐龙的。他是在玩具恐龙的前面观察的(前面的同学),他是在玩具恐龙的后面观察玩具恐龙的,还有这两边的同学是在玩具恐龙的侧面观察玩具恐龙的。也就是我们观察玩具恐龙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玩具恐龙的形状也不同。
(本节的教学引导很成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同来探讨和学习的新知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把课题板书完整)
板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观察得十分认真,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玩具恐龙,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好吗?
师:现在你又看到玩具狗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回答现在看到了什么面?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为什么?玩具恐龙变了吗?是什么变化了?(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位置)
师:说得真棒,我们观察玩具恐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到的玩具恐龙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本节的教学设计一是让学生明白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二是通过换位观察玩具恐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学生互动学习。)
3、课堂练习:
第67页“做一做”
师: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瞧!这三位小朋友也在观察物体呢!(出示幻灯片10)
师: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动笔来连连线吧!
投影展示连线的正确答案,集体反馈。
师:你们都是这么连的吗?全部连对的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吧,祝贺你们!
四、课间活动
师:刚才我参观了你们的校园,看到你们的校园好美哟。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王老师的学校瞧瞧?
师:但是去瞧瞧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必须说出你是从哪个面观察到的,能做到吗?
出示幻灯片11-22(学校环境图片)
师:你们觉得我的学校美吗?谢谢大家!欢迎大家和在座的各位老师去王老师的学校做客!其实啊,在这些照片中的画面也是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的,可以说这也是我们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本节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一,因为低年级的同学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同学们观察物体也有些累了,课已经上了27分钟,为了让同学们不疲惫,特设计本课间活动。二是让同学们的大脑得到休息的时候,又巩固了前面学到的观察方法。三是向大家展示了我的学校,让同学们和评委、听课的老师了解了我的学校,同学们一边休息,一边称赏,一边复习巩固了新知。我认为这是我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也是本节课教学成功之一,它为我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巩固练习
1、辩一辩
师:昨天我们班的同学知道我要来和二(2)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他们都想来,你们欢迎他们来吗?
师:因为路远,他们要坐中巴车才能来。(出示幻灯片23)
师:请你告诉老师,我们班的这三位同学分别站在中巴车的哪一面?
(本节的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做第70页练习十五第一题作铺垫的。在带同学们观察完我的学校后,趁势导入我的学生也想来你们的学校瞧瞧,因路途远,要乘座中巴车,又站到车的前面……)
2、连线,第70页练习十五第一题(观察第一题图例)
师:他们来到麻江车站下车后,看到公路上行驶着好多车辆,他们看到 一辆大卡车,请同学们帮他们辨别,他们站在卡车的哪一面,并把他们看到的用线连起来,你能行吗?
教师下位检查学生答题的正确性,并给予做错的学生指导。
3、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24、25)
师:他们路过商店,看到商店里摆着好多的商品,如:茶壶,实物出示在课桌上。
师:唉呀,小明和小红认为这个茶壶好漂亮,不断地观察,你能说说他们是从哪个面观察的吗?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和王老师一起学习,你有收获吗
师:今天王老师能和大家一起学习,非常快乐,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还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七:作业
考考你,认真观察电视机,你能画出来吗?(出示幻灯片2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幻灯片、玩具恐龙、酒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她是谁?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大朋友的相片,请同学们仔细看,你认识她吗?
依次出示幻灯片2、(后面)幻灯片3(测面)、幻灯片4(前面)。
师:你认识她吗?
师:对,就是我,我姓王,来自坝芒小学。同学们叫我王老师好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告诉王老师你们是看到哪个面的相片就猜出是我呢?
师:从相片的后面我们的确很难确定,当小朋友看到相片的前面就认出来了,是这样的吗?
2、板书课题
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板书:观察
(本小节的教学设计,因为我想到没时间作自我介绍,特制作自己后面、侧面、前面的相片让学生猜一猜,在学生辨认出是我自己后,并作了自我介绍,同时,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铺垫。今天教学时,有一位同学在观察到第二张相片时,个别同学认出是我,但还是不敢肯定;当同学们看到第三张相片时,已经确定是我,这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辨别前面、后面、测面
回放幻灯片4、灯片3、灯片2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老师的这几张相片,你能告诉老师,它们分别是我的哪一个面?
出示幻灯片5,辨别前面、后面、测面
师范读,学生跟读。
(本节的教学设计是在作自我介绍的基础上,引入了观察的三个面:前面、后面、测面,这三个面的准确表达是学生学习观察物体的关键,为了作好这个铺垫,我用自己的三张不同相片自然地向学生表达了这三个面)
2、教学例1
(1)、本位观察
出示玩具恐龙。
师:今天,我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礼物,你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玩具恐龙的什么?
(本节教学通过出示实物玩具恐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观察好的,请举手告诉老师。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放幻灯片6(测面)、幻灯片7(前面)、幻灯片8(后面),给予学生肯定。
师:看到玩具恐龙的后面的同学请举手?看到玩具恐龙的前面的同学请举手? 看到玩具恐龙的测面的同学请举手?(同时回放幻灯片)
师:好样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昨天我们班的同学也观察了玩具恐龙,(出示幻灯片9),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师:说得真棒,不过王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恐龙,为什么你们、他们看到的玩具恐龙的形状不一样呢?
(引导说出:他们观察玩具恐龙的角度不同。)
师:说得真好,因为同学们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玩具恐龙的。他是在玩具恐龙的前面观察的(前面的同学),他是在玩具恐龙的后面观察玩具恐龙的,还有这两边的同学是在玩具恐龙的侧面观察玩具恐龙的。也就是我们观察玩具恐龙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玩具恐龙的形状也不同。
(本节的教学引导很成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同来探讨和学习的新知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把课题板书完整)
板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观察得十分认真,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玩具恐龙,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好吗?
师:现在你又看到玩具狗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回答现在看到了什么面?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为什么?玩具恐龙变了吗?是什么变化了?(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位置)
师:说得真棒,我们观察玩具恐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到的玩具恐龙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本节的教学设计一是让学生明白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二是通过换位观察玩具恐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学生互动学习。)
3、课堂练习:
第67页“做一做”
师: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瞧!这三位小朋友也在观察物体呢!(出示幻灯片10)
师: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动笔来连连线吧!
投影展示连线的正确答案,集体反馈。
师:你们都是这么连的吗?全部连对的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吧,祝贺你们!
四、课间活动
师:刚才我参观了你们的校园,看到你们的校园好美哟。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王老师的学校瞧瞧?
师:但是去瞧瞧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必须说出你是从哪个面观察到的,能做到吗?
出示幻灯片11-22(学校环境图片)
师:你们觉得我的学校美吗?谢谢大家!欢迎大家和在座的各位老师去王老师的学校做客!其实啊,在这些照片中的画面也是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的,可以说这也是我们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本节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一,因为低年级的同学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同学们观察物体也有些累了,课已经上了27分钟,为了让同学们不疲惫,特设计本课间活动。二是让同学们的大脑得到休息的时候,又巩固了前面学到的观察方法。三是向大家展示了我的学校,让同学们和评委、听课的老师了解了我的学校,同学们一边休息,一边称赏,一边复习巩固了新知。我认为这是我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也是本节课教学成功之一,它为我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巩固练习
1、辩一辩
师:昨天我们班的同学知道我要来和二(2)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他们都想来,你们欢迎他们来吗?
师:因为路远,他们要坐中巴车才能来。(出示幻灯片23)
师:请你告诉老师,我们班的这三位同学分别站在中巴车的哪一面?
(本节的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做第70页练习十五第一题作铺垫的。在带同学们观察完我的学校后,趁势导入我的学生也想来你们的学校瞧瞧,因路途远,要乘座中巴车,又站到车的前面……)
2、连线,第70页练习十五第一题(观察第一题图例)
师:他们来到麻江车站下车后,看到公路上行驶着好多车辆,他们看到 一辆大卡车,请同学们帮他们辨别,他们站在卡车的哪一面,并把他们看到的用线连起来,你能行吗?
教师下位检查学生答题的正确性,并给予做错的学生指导。
3、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24、25)
师:他们路过商店,看到商店里摆着好多的商品,如:茶壶,实物出示在课桌上。
师:唉呀,小明和小红认为这个茶壶好漂亮,不断地观察,你能说说他们是从哪个面观察的吗?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和王老师一起学习,你有收获吗
师:今天王老师能和大家一起学习,非常快乐,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还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七:作业
考考你,认真观察电视机,你能画出来吗?(出示幻灯片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