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是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命题的趋势。强化高校学生工作治理,应围绕“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教育改革主题,结合现代大学治理能力建设的现实要求,着力改变教育管理观念,大力强化服务意识,着重提升队伍能力,引领学生成长,服务学生发展。
关键词:治理体系;队伍建设;治理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性部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各行各业的具体工作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等教育界,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大学治理能力成为热门话题。而学生工作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发展与服务的重要环节,理应在大学治理能力建设中走在前列。“学生工作治理”相对于“学生工作管理”而言,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强调教育与服务,强调互动与合作。具体来讲,实现学生工作治理能力提升,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学生工作者要由管理者转变为引领者,二是学生工作者和学生的关系要从管理、服从转变为合作和协同的关系,三是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要从“两张皮”转变和联合行动,立体合作全方位育人。而以上路径的实现,最终的落脚点是在于学生工作者治理能力的提升。
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的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变革的深化,一方面,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给学生工作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90后”过几年后是“00后”走进大学校园,学生个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给学生工作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学工队伍的治理能力还存在观念落后、能力缺位的问题,甚至个别同志还存在能力弱化和能力轉移的问题。因此,加强学生工作队伍治理能力建设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学生工作队伍治理能力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工作观念重构
学生工作从“管理”走向“治理”,首先要求学生工作者重构观念,新观念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导向,用“发展学生”的理念指导工作。传统的学校管理观念中,学生工作更多是为了高校自身的发展,执行上主要体现为关注高校政策和制度执行的力度和效度,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追求个人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发展学生”的基本理念,是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其内涵更多地注重完善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养成大学生的独立健全人格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需要贯穿在工作观念中的是法治思维。传统的学生管理容易走“人治”的道路,管理者处在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是被管理者、是听从、服从者。现代法治要求“合法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学生工作者要时刻运用法律思维、制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研究能力建设
建设治理体系,执行治理模式,学生工作者是否“理论有备”事关治理的成功与否。这种研究能力要求学生工作者一是要加强学习,使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治理”的新模式,学生工作者要把学习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品质、一种责任,学习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规律、学习学生工作的新经验、学习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新方法,通过学习拓展视野、通过学习增强本领、通过学习影响学生;二是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学校及学院的学生工作治理体系;三是要善于总结,看清本质、找到思想,摸清形势、找准目标,理清思路、找到办法。
三、业务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工作治理主要的体现也是人性化治理。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做好精细化工作。业务能力的提升主要集中在:
一是引领能力。在学生的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中,思想引领是首位的,这是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学生工作者自己必须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素质,首先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才能在日常教育、主题活动中“春风化雨”地引领学生。思想问题解决了,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体现学生工作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二是服务能力。学生工作者不紧要熟悉校内外资源、善于利用资源,还要“术有专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升相关技能,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学生工作队伍服务能力提升,结合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做到学生学习困难有帮扶、经济困难有资助、心理困惑有咨询、安全生活有保障、就业困难有指导的学生服务工作良好态势。
三是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工作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工作中可以说是处处需要。完成学院的学生工作,搞好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需要辅导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全方位了解学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服好务,需要与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尤其是团学战线,更要有团学教学一体化的思维,需要通过主动争取、有力吸引,开拓“育人”的最大空间;搞好学生活动,需要与学生干部的精密合作,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帮扶,还需要与家长和合作,争取家校教育的结合。
四是创新能力建设。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键盘手、人人都是传播者,“互联网 ”的学生工作形式使学生工作者面临巨大革新与挑战。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生工作者更是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工作,使工作活起来,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治理能建设,是立足学生成长需要、回归学生本位的必然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体现,需要抓好、抓实。
参考文献:
[1]陈剑.从管理到治理: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转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7(上).
[2]罗艺.从“学生管理”到“学生治理”:高校学生工作模式革新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1).
[3]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wxyjs.org.cn/zyldrhd_547/201612/t20161209_220383.htm.
作者简介:
邱有华(1966—),男,四川自贡人,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郑丽萍(1983—),女,重庆江津人,硕士,助教,长江师范学院学生处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治理体系;队伍建设;治理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性部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各行各业的具体工作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等教育界,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大学治理能力成为热门话题。而学生工作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发展与服务的重要环节,理应在大学治理能力建设中走在前列。“学生工作治理”相对于“学生工作管理”而言,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强调教育与服务,强调互动与合作。具体来讲,实现学生工作治理能力提升,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学生工作者要由管理者转变为引领者,二是学生工作者和学生的关系要从管理、服从转变为合作和协同的关系,三是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要从“两张皮”转变和联合行动,立体合作全方位育人。而以上路径的实现,最终的落脚点是在于学生工作者治理能力的提升。
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的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变革的深化,一方面,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给学生工作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90后”过几年后是“00后”走进大学校园,学生个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给学生工作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学工队伍的治理能力还存在观念落后、能力缺位的问题,甚至个别同志还存在能力弱化和能力轉移的问题。因此,加强学生工作队伍治理能力建设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学生工作队伍治理能力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工作观念重构
学生工作从“管理”走向“治理”,首先要求学生工作者重构观念,新观念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导向,用“发展学生”的理念指导工作。传统的学校管理观念中,学生工作更多是为了高校自身的发展,执行上主要体现为关注高校政策和制度执行的力度和效度,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追求个人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发展学生”的基本理念,是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其内涵更多地注重完善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养成大学生的独立健全人格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需要贯穿在工作观念中的是法治思维。传统的学生管理容易走“人治”的道路,管理者处在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是被管理者、是听从、服从者。现代法治要求“合法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学生工作者要时刻运用法律思维、制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研究能力建设
建设治理体系,执行治理模式,学生工作者是否“理论有备”事关治理的成功与否。这种研究能力要求学生工作者一是要加强学习,使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治理”的新模式,学生工作者要把学习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品质、一种责任,学习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规律、学习学生工作的新经验、学习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新方法,通过学习拓展视野、通过学习增强本领、通过学习影响学生;二是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学校及学院的学生工作治理体系;三是要善于总结,看清本质、找到思想,摸清形势、找准目标,理清思路、找到办法。
三、业务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工作治理主要的体现也是人性化治理。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做好精细化工作。业务能力的提升主要集中在:
一是引领能力。在学生的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中,思想引领是首位的,这是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学生工作者自己必须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素质,首先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才能在日常教育、主题活动中“春风化雨”地引领学生。思想问题解决了,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体现学生工作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二是服务能力。学生工作者不紧要熟悉校内外资源、善于利用资源,还要“术有专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升相关技能,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学生工作队伍服务能力提升,结合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做到学生学习困难有帮扶、经济困难有资助、心理困惑有咨询、安全生活有保障、就业困难有指导的学生服务工作良好态势。
三是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工作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工作中可以说是处处需要。完成学院的学生工作,搞好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需要辅导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全方位了解学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服好务,需要与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尤其是团学战线,更要有团学教学一体化的思维,需要通过主动争取、有力吸引,开拓“育人”的最大空间;搞好学生活动,需要与学生干部的精密合作,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帮扶,还需要与家长和合作,争取家校教育的结合。
四是创新能力建设。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键盘手、人人都是传播者,“互联网 ”的学生工作形式使学生工作者面临巨大革新与挑战。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生工作者更是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工作,使工作活起来,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治理能建设,是立足学生成长需要、回归学生本位的必然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体现,需要抓好、抓实。
参考文献:
[1]陈剑.从管理到治理: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转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7(上).
[2]罗艺.从“学生管理”到“学生治理”:高校学生工作模式革新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1).
[3]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wxyjs.org.cn/zyldrhd_547/201612/t20161209_220383.htm.
作者简介:
邱有华(1966—),男,四川自贡人,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郑丽萍(1983—),女,重庆江津人,硕士,助教,长江师范学院学生处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