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办学条件而言,农村中学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学不可同日而语,这对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却有着城市中学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在农村生物、植物种类繁多。如何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加强实践生物教学改革实践,对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从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现状看,在教学方式上多年一成不变。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由于初中生物教师受其惯有的教学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一是很多教师仍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偏重传统的传授法,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很多初中生物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偏重生物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学生难以积极参与到探究式的学习中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也就难以得到发挥。二是实验教学环境过于机械化,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环节主要是“老师教,学生模仿”,老师注重实验原理、方法、实验目的等的讲解,而忽略实验设计和操作,实验探究,以及实验操作过程的指导等。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的实验操作,处于被动的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维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三是由于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往往“轻过程、重结果”,过度强调应试教育,致使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其重要理念就是人类通过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感知和建构新的知识、观念和信息,借助一定的情境和教学者的帮助、引导,促进对知识意义的深层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思想,教师设定某些场景,通过话题讨论、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和主动建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有:(1)学习不是主体对客观现实被动的镜面式反应,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由学习者通过自己独特的、个人化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并且这种建构是通过各种真实的信息、事物、经验和情境的方式进行的。(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自主创造者。学生要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他们不仅是教材、知识的接受者,更重要的是通过主动学习和互助协作,学会如何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并且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3)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中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引导和监控学习过程,设计好测量知识、技能、表现、真实情境的评价等。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改革实践
1.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
要改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整齐划一”的状况,教学的课时数可规定一个范围,比如在150~180课时,各所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生物教师能力和水平,生物教学设备情况,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家长和社会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要求等确定生物课时数。有些教学内容可提出弹性要求,对各部分教学内容也不要统一得过死,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由教师确定和安排。
2.灵活安排的教学课时
目前的状况是,不分春、夏、秋、冬,每周安排两节生物课,使得教学脱离实际,影响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根据季节等情况进行科学安排。如,夏季、秋季每周可安排3节,春季可安排2节,冬季可不安排。每周的2节或3节课可单节排课,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连排,具体排法视需要而定。
3.城乡有别的生物教材
目前的生物教材没有考虑到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情况与需求。生物课与农村初中的劳动技术课密切相关,但不能相互替代。生物课是为劳动技术课的学习打基础的理论课程,因此生物教材应城乡分开。农村初中生物课教材内容应多于城市初中,注重实用性。教材的编写可打破现行教材的分科体系,改为生物综合体系,教材体系力求符合季节规律,便于学生采集和观察,把教材编活,教材除必修的内容外,可增加一些选学和阅读的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
4.培养能力的教学方式
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实践中,生物教师应综合“多角度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如何使农作物增产”时,可通过“多角度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矿质营养、遗传及生态等多角度去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同一问题的性质及解决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则需注意寻找题材较典型、较新颖的案例,并且设计的思考题要有针对性,难易程度要适中,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5.联系实际的考核方法
要改变目前生物学科的成绩评定办法,不能仅凭期末考试一张试卷。除了要看期末考试成绩,还要看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考试内容除书本理论知识外,还要考查实验能力,要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进行考核。生物考试属于水平考试,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因此考核方式要体现从应试教育的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农村生物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6.创设情境的建构活动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以“情”为经、以“境”为纬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设计真实有效的具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以引起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活化所学知识。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直观情境,直接把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唤醒学生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建构生物知识;要注意设计问题情境,使有效的问题情境建构在学生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建构生物知识的意义,帮助学生对新创设的情境进行充分理解,让学生有效地融入原有认知结构之中。
参考文献:
[1]曹贤文,高荣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2]沈婷华.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卢二芹.高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04):81-82.
一、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从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现状看,在教学方式上多年一成不变。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由于初中生物教师受其惯有的教学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一是很多教师仍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偏重传统的传授法,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很多初中生物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偏重生物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学生难以积极参与到探究式的学习中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也就难以得到发挥。二是实验教学环境过于机械化,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环节主要是“老师教,学生模仿”,老师注重实验原理、方法、实验目的等的讲解,而忽略实验设计和操作,实验探究,以及实验操作过程的指导等。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的实验操作,处于被动的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维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三是由于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往往“轻过程、重结果”,过度强调应试教育,致使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其重要理念就是人类通过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感知和建构新的知识、观念和信息,借助一定的情境和教学者的帮助、引导,促进对知识意义的深层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思想,教师设定某些场景,通过话题讨论、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和主动建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有:(1)学习不是主体对客观现实被动的镜面式反应,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由学习者通过自己独特的、个人化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并且这种建构是通过各种真实的信息、事物、经验和情境的方式进行的。(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自主创造者。学生要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他们不仅是教材、知识的接受者,更重要的是通过主动学习和互助协作,学会如何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并且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3)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中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引导和监控学习过程,设计好测量知识、技能、表现、真实情境的评价等。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改革实践
1.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
要改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整齐划一”的状况,教学的课时数可规定一个范围,比如在150~180课时,各所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生物教师能力和水平,生物教学设备情况,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家长和社会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要求等确定生物课时数。有些教学内容可提出弹性要求,对各部分教学内容也不要统一得过死,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由教师确定和安排。
2.灵活安排的教学课时
目前的状况是,不分春、夏、秋、冬,每周安排两节生物课,使得教学脱离实际,影响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根据季节等情况进行科学安排。如,夏季、秋季每周可安排3节,春季可安排2节,冬季可不安排。每周的2节或3节课可单节排课,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连排,具体排法视需要而定。
3.城乡有别的生物教材
目前的生物教材没有考虑到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情况与需求。生物课与农村初中的劳动技术课密切相关,但不能相互替代。生物课是为劳动技术课的学习打基础的理论课程,因此生物教材应城乡分开。农村初中生物课教材内容应多于城市初中,注重实用性。教材的编写可打破现行教材的分科体系,改为生物综合体系,教材体系力求符合季节规律,便于学生采集和观察,把教材编活,教材除必修的内容外,可增加一些选学和阅读的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
4.培养能力的教学方式
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实践中,生物教师应综合“多角度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如何使农作物增产”时,可通过“多角度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矿质营养、遗传及生态等多角度去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同一问题的性质及解决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则需注意寻找题材较典型、较新颖的案例,并且设计的思考题要有针对性,难易程度要适中,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5.联系实际的考核方法
要改变目前生物学科的成绩评定办法,不能仅凭期末考试一张试卷。除了要看期末考试成绩,还要看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考试内容除书本理论知识外,还要考查实验能力,要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进行考核。生物考试属于水平考试,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因此考核方式要体现从应试教育的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农村生物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6.创设情境的建构活动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以“情”为经、以“境”为纬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设计真实有效的具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以引起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活化所学知识。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直观情境,直接把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唤醒学生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建构生物知识;要注意设计问题情境,使有效的问题情境建构在学生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建构生物知识的意义,帮助学生对新创设的情境进行充分理解,让学生有效地融入原有认知结构之中。
参考文献:
[1]曹贤文,高荣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2]沈婷华.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卢二芹.高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0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