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进行前提性探讨的基础上,结合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实施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阐述了所构建的“一个中心、三个体系、四个配套”的就业与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立足就业导向,夯实创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是培养具有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0-0050-03
创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加快技术创新以及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己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的认同。本文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前提性探讨的基础上,以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为例,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与高等院校相比,一些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开展了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经验,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滞后,在重视和实施程度上仍有差距,特别是在突出中等职业教育个性特点上有所不足。
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片面理解影响了对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有人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积累有限,社会经历不足,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一技之长,得到高中文凭,毕业后能够谋得一份工作,不太适合进行创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有限条件制约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校具备一定的设施条件和相应的健全保障机制,为学生进行创业锻炼搭建实践平台。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在我国11744所中职学校中,能在创业教育方面提供实践基地的学校数量比率不足8%,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足是制约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瓶颈。
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通过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使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能善于把握各种机遇进行创业的教育活动。从国际范围来看,创业教育最早产生于高等院校,并首先在高校中得到普及,后来许多国家的中小学也广泛实施了创业教育。如美国的中小学己将创业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中,使创业教育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事实上,中职学校的学生更具有思想活跃、个性丰富、情商和动手能力较强等优势,而且正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正是接受创业教育的良好时期。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内在地包含着创业教育。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创业,也不能引导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并不是简单开展有关创办企业的技巧培训,而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教育目标上看,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以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发展需求,并在工作中开创新的事业。
从教育内容上看,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创业意识主要包括积极开拓的变革意识、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自信心、自主性、适应性、坚韧性,以及事业心和进取心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创业知识结构是指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构成,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政策法规知识、文史知识等。创业能力是一种以创造性为特征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自谋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在创业教育基本内容中,创业意识是前提,创业心理品质是保障,创业知识结构是基础,创业能力是关键。
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构建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必须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基础性和养成性原则,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同时,着力于提高创业能力,不能攀高求全,脱离学生实际。
四、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多年来,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坚持从中职学生实践出发开展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体系、四个配套”的就业与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
(一)坚持“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即以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中心。2005年以来,作为企业办学的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高度重视创业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器建设扶持创业项目,实现了由单纯的创业课程培训向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持续发展,兑现了学校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承诺:“保就业,可升学,教你创业当老板。”
(二)建设“三个体系”
“三个体系”是指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孵化体系。
建设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学校立足十三局集团,面向汽车及零部件、轨道客车、装备制造等吉林省支柱行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调整和设置专业,围绕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构建了“三段培养、任务贯通”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校企一体,课岗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小班教授,分段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校内一体化实训室的仿真学习、校办企业实习、合作企业带薪顶岗实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建设创业培训体系。2005年,学校在吉林省中职学校中首开先河,引进了国际劳工组织“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课程,开展创业培训,成为省内中职学校中唯一一家由人社部认定的国家级创业培训机构。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加强创业课题建设,在各年级、各专业增设课程,对有创业意向及一定能力的学生特殊开设(SYB)课程,形成了创业意识、创业计划和模拟实训三类创业教育课程模块。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0-0050-03
创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加快技术创新以及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己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的认同。本文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前提性探讨的基础上,以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为例,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与高等院校相比,一些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开展了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经验,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滞后,在重视和实施程度上仍有差距,特别是在突出中等职业教育个性特点上有所不足。
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片面理解影响了对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有人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积累有限,社会经历不足,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一技之长,得到高中文凭,毕业后能够谋得一份工作,不太适合进行创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有限条件制约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校具备一定的设施条件和相应的健全保障机制,为学生进行创业锻炼搭建实践平台。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在我国11744所中职学校中,能在创业教育方面提供实践基地的学校数量比率不足8%,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足是制约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瓶颈。
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通过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使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能善于把握各种机遇进行创业的教育活动。从国际范围来看,创业教育最早产生于高等院校,并首先在高校中得到普及,后来许多国家的中小学也广泛实施了创业教育。如美国的中小学己将创业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中,使创业教育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事实上,中职学校的学生更具有思想活跃、个性丰富、情商和动手能力较强等优势,而且正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正是接受创业教育的良好时期。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内在地包含着创业教育。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创业,也不能引导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并不是简单开展有关创办企业的技巧培训,而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教育目标上看,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以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发展需求,并在工作中开创新的事业。
从教育内容上看,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创业意识主要包括积极开拓的变革意识、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自信心、自主性、适应性、坚韧性,以及事业心和进取心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创业知识结构是指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构成,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政策法规知识、文史知识等。创业能力是一种以创造性为特征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自谋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在创业教育基本内容中,创业意识是前提,创业心理品质是保障,创业知识结构是基础,创业能力是关键。
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构建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必须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基础性和养成性原则,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同时,着力于提高创业能力,不能攀高求全,脱离学生实际。
四、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多年来,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坚持从中职学生实践出发开展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体系、四个配套”的就业与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
(一)坚持“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即以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中心。2005年以来,作为企业办学的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高度重视创业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器建设扶持创业项目,实现了由单纯的创业课程培训向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持续发展,兑现了学校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承诺:“保就业,可升学,教你创业当老板。”
(二)建设“三个体系”
“三个体系”是指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孵化体系。
建设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学校立足十三局集团,面向汽车及零部件、轨道客车、装备制造等吉林省支柱行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调整和设置专业,围绕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构建了“三段培养、任务贯通”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校企一体,课岗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小班教授,分段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校内一体化实训室的仿真学习、校办企业实习、合作企业带薪顶岗实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建设创业培训体系。2005年,学校在吉林省中职学校中首开先河,引进了国际劳工组织“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课程,开展创业培训,成为省内中职学校中唯一一家由人社部认定的国家级创业培训机构。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加强创业课题建设,在各年级、各专业增设课程,对有创业意向及一定能力的学生特殊开设(SYB)课程,形成了创业意识、创业计划和模拟实训三类创业教育课程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