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之后,我变得很在意那女孩,有好几次突然发现自己想那女孩想得失了神。
每每想起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除了后悔还是后悔。
为什么起床后没把头梳好?为什么没问她的姓名和电话?为什么没有积极和她多说点话?
现在才想到如果这样做就好、那样做就好已经太迟了。我对自己当时的表现揪心不已,后悔当初不该这样,不该那样……想着想着,我开始幻想下次她来的时候该怎么做。她说过一星期后再来店里。我很希望再见她一面。我开始计划,下次见面该怎么把握机会……
两天后,她订的书到了。我很好奇那是本什么样的书。会好奇是理所当然,因为我对她唯一的了解就是她很想读那本书。“想必是从学童时代就很爱念书的人吧!”我觉得那女孩应该就是那样的人。
其实这种猜想也是很多人对我的猜想,认为书店老板的孩子肯定是从小爱读书的。而事实上,我在遇见那女孩之前,极少主动读书。和同龄的学生比。我算是不怎么读书的那一类。
我不爱念书,想必父亲也有一点责任。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父亲就用很严肃的口吻训诫我说:“我们卖的书,等客人买回去以后就是客人的书,不可以随便乱碰,知道吗?想看就自己买回来再看!”
我们家原本也卖漫画,可能父亲不想让我接触漫画,才以此作为手段。就算可以把自家的书买回来看,但光是想到让父亲知道我喜欢看漫画后会怎么对我,我就有说不上来的烦躁。可是,我更讨厌去别家书店买书的感觉。我本来就对一般书籍没兴趣,到最后,我连漫画都不太看了。
如果我跟父亲说,我也想买一本那女孩订的书来看,不晓得父亲会怎么想。我努力寻找一个不会让人觉得奇怪,可以很自然、很顺口地说要买那本书的时机。总算让我等,到一个机会了。
我原本很担心我一提出买书就会遭到父亲的嘲讽,结果是杞人忧天。没想到父亲居然也很喜欢那本书。
“这本书写得很好,我多订了一本给你看。你可以试着读这种书,对你不错!”
父亲很爽快地送了一本书给我。
接下来的两天,我整天都埋在那本书里,动机很单纯,只是想多了解那女孩一点。没想到,那本书为过去一点也不热衷看书的我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远远大于遇见那女孩的冲击。
父亲常要求我多读些书,但我总把他的话当耳边风。我从不认为读一本书能改变什么,但那本书却彻彻底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我之前就坦白过,那时期的我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儿,无论是念书,还是为自己找一个方向努力。对于未来,我当然也有期待,可是除了空等待和穷担心,我不曾有任何实际的举动,总是无所作为地虚度一天又一天。
我一方面放任自己的无所作为,另一方面怀疑、担心无所作为的自己。而且这种负面感觉一天比一天严重,让我愈发自暴自弃。
我明白,唯有行动起来,才能打破僵局,让自己沉闷无望的境遇发生一些转变,但我还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就算知道,也是懒洋洋的不去行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然而那本书。在我的体内掀起了些微的革命。
——一定要用永不退却、着了魔似的热情持续行动!
那本书不断重复这句话,而且有一大半的内容都在强调:那样做可以为自己带来多大的成功:那样做多有道理;成功的名人都是那样过来的,毫无例外……
我愈读愈有劲。在读到三分之一时,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是为了让我认识谁,是特地为让我与自己相遇而写的。我对书本内容产生共鸣,我感动不已、雀跃不已,抱着书在房里又跳又转。
看到深有感触的地方,我不禁拿起红笔画上红线。仿佛那么一画,那句话就能变成自己的想法。
人在思考未来的时候,
总会幻想事情发展得顺利或不顺利时的情形。
既然都想到事情发展不顺利会怎样了,
何不顺便连自己该怎么做都想好呢?
梦想愈是远大,愈是需要拟定计策。
持续为成功率很低的梦想付出实质努力,
这种情形看起来可能和买回报率极低的奖券没有两样,
因此让人放弃对梦想付出实质努力的念头。
但是那样想绝对是不正确的。
如果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如果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哪里还需要目标,哪里还需要努力呢?
你知道吗?只有“那个”是人生保证好的事。
你希望一切顺利的事情、你希望拥有的事物,
就是你真的想做、想拥有的事物,
也是你一定能做到、能拥有的事物。
但你不能只是空想。
无论想得再怎么殷切,空想终究不会使梦想实现。
实际行动才是关键。
非比寻常的远大梦想,当然很难在三两天内实现。
远大的梦想自然需要长久的时间才能实现。
但那不代表远大的梦想不会实现。
要疯狂相信梦想一定会实现,
只要不断投注热情,付出实质行动,
再远大的梦想天堂,
终究都是会到达的应许之地,
把远大的梦想当做回报率极低的奖券并非理性分析,
不过是在脑中反复出现的消极念头罢了。
读完那女孩订的那本书的隔天,我非常积极主动地要求看店。因为她说过“下星期再来”。现在就是她说的“下星期”了。不管怎样,我要再见那女孩一面。
再见到她,我一定要跟她多说些话。
我很想知道她的姓名,跟她争取下次见面的机会。总之要为自己争取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是,见面时该怎么说呢?
那时。能让我发挥热情,展开实质行动的对象,不是学业,也不是伟大的梦想。是一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女孩子。至于“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的梦想”其实简单至极,就是“和那个女孩交往”。
我要立刻实践那本书给我的启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和那女孩子交往,积极展开行动,一定能和那个女孩交往。
但是,我平时几乎不和女孩子说话,要我主动跟她搭腔。需要鼓起极大的勇气。我极力压抑不断想象如果今天她来店里会怎样的浮躁情绪,和平日一样悠哉、有意无意地看着店,同时又忍不住幻想她进入店里的情景,思考该怎么和她说话。
“是你啊,你订的书来了……上次忘了问你姓名,被父亲数落了一通……”如果我这样开启话头,她很可能会回答……然后我再接着说……不好不好,还是等她先开口,我再问:“你有什么事?”但是,如果有其他客人在场又该怎么办?
说来有点丢脸,我都还没真正再见到她,就在心里实景模拟了好几十次。模拟见到她的时候该怎么反应,什么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在幻想情节中和她再会、聊天好几十次了。而且不只台词,连表情、动作、说法等全数细节都模拟过。
只为等她到来而坐在几乎无事可做的店里的我,发现自己分离成两个人:说服自己不要去想她,却又不由自主去想她的自己;看着天人交战的自己而发出苦笑的另一个自己。
想到自己为了见女孩子而准备得如此周到,我不禁自我揶揄起来:如果也能为人生的梦想投注如此强大的热情并且好好发挥就好了。不管那梦想是什么,要是照这种热情程度去实践,一定都能实现,人生也会照着自己描绘的理想蓝图发展。
结果那天她根本没出现。
每每想起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除了后悔还是后悔。
为什么起床后没把头梳好?为什么没问她的姓名和电话?为什么没有积极和她多说点话?
现在才想到如果这样做就好、那样做就好已经太迟了。我对自己当时的表现揪心不已,后悔当初不该这样,不该那样……想着想着,我开始幻想下次她来的时候该怎么做。她说过一星期后再来店里。我很希望再见她一面。我开始计划,下次见面该怎么把握机会……
两天后,她订的书到了。我很好奇那是本什么样的书。会好奇是理所当然,因为我对她唯一的了解就是她很想读那本书。“想必是从学童时代就很爱念书的人吧!”我觉得那女孩应该就是那样的人。
其实这种猜想也是很多人对我的猜想,认为书店老板的孩子肯定是从小爱读书的。而事实上,我在遇见那女孩之前,极少主动读书。和同龄的学生比。我算是不怎么读书的那一类。
我不爱念书,想必父亲也有一点责任。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父亲就用很严肃的口吻训诫我说:“我们卖的书,等客人买回去以后就是客人的书,不可以随便乱碰,知道吗?想看就自己买回来再看!”
我们家原本也卖漫画,可能父亲不想让我接触漫画,才以此作为手段。就算可以把自家的书买回来看,但光是想到让父亲知道我喜欢看漫画后会怎么对我,我就有说不上来的烦躁。可是,我更讨厌去别家书店买书的感觉。我本来就对一般书籍没兴趣,到最后,我连漫画都不太看了。
如果我跟父亲说,我也想买一本那女孩订的书来看,不晓得父亲会怎么想。我努力寻找一个不会让人觉得奇怪,可以很自然、很顺口地说要买那本书的时机。总算让我等,到一个机会了。
我原本很担心我一提出买书就会遭到父亲的嘲讽,结果是杞人忧天。没想到父亲居然也很喜欢那本书。
“这本书写得很好,我多订了一本给你看。你可以试着读这种书,对你不错!”
父亲很爽快地送了一本书给我。
接下来的两天,我整天都埋在那本书里,动机很单纯,只是想多了解那女孩一点。没想到,那本书为过去一点也不热衷看书的我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远远大于遇见那女孩的冲击。
父亲常要求我多读些书,但我总把他的话当耳边风。我从不认为读一本书能改变什么,但那本书却彻彻底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我之前就坦白过,那时期的我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儿,无论是念书,还是为自己找一个方向努力。对于未来,我当然也有期待,可是除了空等待和穷担心,我不曾有任何实际的举动,总是无所作为地虚度一天又一天。
我一方面放任自己的无所作为,另一方面怀疑、担心无所作为的自己。而且这种负面感觉一天比一天严重,让我愈发自暴自弃。
我明白,唯有行动起来,才能打破僵局,让自己沉闷无望的境遇发生一些转变,但我还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就算知道,也是懒洋洋的不去行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然而那本书。在我的体内掀起了些微的革命。
——一定要用永不退却、着了魔似的热情持续行动!
那本书不断重复这句话,而且有一大半的内容都在强调:那样做可以为自己带来多大的成功:那样做多有道理;成功的名人都是那样过来的,毫无例外……
我愈读愈有劲。在读到三分之一时,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是为了让我认识谁,是特地为让我与自己相遇而写的。我对书本内容产生共鸣,我感动不已、雀跃不已,抱着书在房里又跳又转。
看到深有感触的地方,我不禁拿起红笔画上红线。仿佛那么一画,那句话就能变成自己的想法。
人在思考未来的时候,
总会幻想事情发展得顺利或不顺利时的情形。
既然都想到事情发展不顺利会怎样了,
何不顺便连自己该怎么做都想好呢?
梦想愈是远大,愈是需要拟定计策。
持续为成功率很低的梦想付出实质努力,
这种情形看起来可能和买回报率极低的奖券没有两样,
因此让人放弃对梦想付出实质努力的念头。
但是那样想绝对是不正确的。
如果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如果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哪里还需要目标,哪里还需要努力呢?
你知道吗?只有“那个”是人生保证好的事。
你希望一切顺利的事情、你希望拥有的事物,
就是你真的想做、想拥有的事物,
也是你一定能做到、能拥有的事物。
但你不能只是空想。
无论想得再怎么殷切,空想终究不会使梦想实现。
实际行动才是关键。
非比寻常的远大梦想,当然很难在三两天内实现。
远大的梦想自然需要长久的时间才能实现。
但那不代表远大的梦想不会实现。
要疯狂相信梦想一定会实现,
只要不断投注热情,付出实质行动,
再远大的梦想天堂,
终究都是会到达的应许之地,
把远大的梦想当做回报率极低的奖券并非理性分析,
不过是在脑中反复出现的消极念头罢了。
读完那女孩订的那本书的隔天,我非常积极主动地要求看店。因为她说过“下星期再来”。现在就是她说的“下星期”了。不管怎样,我要再见那女孩一面。
再见到她,我一定要跟她多说些话。
我很想知道她的姓名,跟她争取下次见面的机会。总之要为自己争取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是,见面时该怎么说呢?
那时。能让我发挥热情,展开实质行动的对象,不是学业,也不是伟大的梦想。是一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女孩子。至于“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的梦想”其实简单至极,就是“和那个女孩交往”。
我要立刻实践那本书给我的启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和那女孩子交往,积极展开行动,一定能和那个女孩交往。
但是,我平时几乎不和女孩子说话,要我主动跟她搭腔。需要鼓起极大的勇气。我极力压抑不断想象如果今天她来店里会怎样的浮躁情绪,和平日一样悠哉、有意无意地看着店,同时又忍不住幻想她进入店里的情景,思考该怎么和她说话。
“是你啊,你订的书来了……上次忘了问你姓名,被父亲数落了一通……”如果我这样开启话头,她很可能会回答……然后我再接着说……不好不好,还是等她先开口,我再问:“你有什么事?”但是,如果有其他客人在场又该怎么办?
说来有点丢脸,我都还没真正再见到她,就在心里实景模拟了好几十次。模拟见到她的时候该怎么反应,什么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在幻想情节中和她再会、聊天好几十次了。而且不只台词,连表情、动作、说法等全数细节都模拟过。
只为等她到来而坐在几乎无事可做的店里的我,发现自己分离成两个人:说服自己不要去想她,却又不由自主去想她的自己;看着天人交战的自己而发出苦笑的另一个自己。
想到自己为了见女孩子而准备得如此周到,我不禁自我揶揄起来:如果也能为人生的梦想投注如此强大的热情并且好好发挥就好了。不管那梦想是什么,要是照这种热情程度去实践,一定都能实现,人生也会照着自己描绘的理想蓝图发展。
结果那天她根本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