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主体,在“亲山、亲水、亲自然,怡情、怡慧、怡童真”理念的指导下,棍球正走进幼儿生活,以幼儿为主体,因地制宜地开展棍球情境的创设成为我们当今幼儿教育重点,我们的孩子们在棍球学习与游戏中不断充实,寓教于乐,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均衡发展。笔者主要从环境创设和棍球的实践研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棍球 环境创设 研究
儿童教育家莫利生指出,“开放教育”是“一种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及学习活动,允许幼儿选择学习内容,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简单来说,开放教育采用开放的空间和环境,设置开放的课程,采取开放的态度,运用开放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开始式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也着重强调,幼儿教育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游戏的方式。棍球正是这样一种兼顾了开放和幼儿个性发展的运动,也受到小朋友们的广泛欢迎。
一、布置棍球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幼儿园棍球环境创设是幼儿课程的一部分,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运动环境?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因此,在创设幼儿园棍球运动时,要考虑其教育性,应使棍球运动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棍球运动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1.遵循自然原则
要结合幼儿园孩子们的天性,充分利用现代的资源和条件,如在教室的操场、幼儿活动室等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这样,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氛围,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专注于棍球运动,从而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对外界造成干扰。另外,在不同的地点,要设置不同的情境,如为他们背景音乐,各种颜色的球,及时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等,提升运动的趣味性。同时放置一些酸奶、矿泉水、面包等,对部分小朋友及时进行沟通、肯定,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2. 动手动脑结合原则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开展:一是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参与环境的布置,在共同的音乐环境过程中开展棍球运动可激发幼儿的运动乐趣;二是将不同类型的幼儿进行搭配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三是在选择场地的时候注意动态性,让幼儿与棍球二者有机结合,使幼儿动手动脑结合,激发创意。最后一个方面如科学探索区中,提供不同颜色的球,观察各种小朋友们的表现,并常增添其运动的兴趣。
二、幼儿运动如何开展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
⒈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运动,幼儿往往能玩得更有兴致。在运动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应以平等的身份当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会使幼儿备 亲切、自然,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及时施加影响,协调游戏者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运动“棍球”中,教师以一个运动伙伴身份参与其中,有效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高运动水平。
⒉直接给幼儿以建议和帮助
运动的内容大多和自己身边的小朋友合作有关。在运动时,幼儿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细心地观察,及时给予帮助,促使运动顺利进行,满足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比如在棍球运动中,一些孩子刚开始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可以直接给予帮助,指导他们怎样来进行。
3.灵活运用各种语言
棍球运动本是能够满足孩子主动学习、自主发展需要的有效运动形式,但是目前教师在活动指导过程中常常运用一些指令性的语言,如“这样做不对!”“你应该这样做!”等,对孩子的行为造成了干涉,替代孩子思考与行动,是不利于儿童自主学习的。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更多地运用以下“开放性”的指导策略,保护孩 子自主探究的欲望。如小朋友遇到困难,当老师经过时,孩子们开始求助,这时老师故意露出诧异的眼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谁能帮帮我吗?"一个孩子主动上前回应道:“老师,看我来试试看!”这个孩子边说边和身边的其他孩子一起运动起來。二是善用 “暗示性”语言。如刚开始有的孩子不会玩,尝试了多次,还是不会,他有些气馁了,将球等直接扔到地上。这时,老师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指指旁边的小朋友说道:“你看,小明同学是不是都学会了去给大家准备好吃的啦!”这个小男孩一看,很快就回来不敢偷懒了,继续练习!三是善用“辨析式”语言。如某班的棍球比赛结束了,大家安静地坐下来。这时老师问道:“刚才我发现文文和乐乐都在棍球比赛中表现不错,你们猜猜他们分别用了什么办法?”大家不约而同地讨论起来!老师:“那大家觉得谁的方法更好?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讨论得更加激烈了!最终大家决定更多新的尝试。
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操作而得来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的发展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结论:实践研究表明,要使幼儿得到发展,除需要积极创设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情境,而幼儿棍球的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将继续深度挖掘棍球特色环境创设的教育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对中班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初探2015年12期.董文丽.
[2].对中班综合活动“和筷子做朋友”的改进和反思2012年1期.朱文华.
[3].探索幼儿教育——中班幼儿拍球教学的有效开展2012年4期.石惠芳.
胡佳璐 河海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苏常州
关键词: 棍球 环境创设 研究
儿童教育家莫利生指出,“开放教育”是“一种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及学习活动,允许幼儿选择学习内容,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简单来说,开放教育采用开放的空间和环境,设置开放的课程,采取开放的态度,运用开放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开始式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也着重强调,幼儿教育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游戏的方式。棍球正是这样一种兼顾了开放和幼儿个性发展的运动,也受到小朋友们的广泛欢迎。
一、布置棍球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幼儿园棍球环境创设是幼儿课程的一部分,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运动环境?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因此,在创设幼儿园棍球运动时,要考虑其教育性,应使棍球运动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棍球运动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1.遵循自然原则
要结合幼儿园孩子们的天性,充分利用现代的资源和条件,如在教室的操场、幼儿活动室等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这样,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氛围,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专注于棍球运动,从而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对外界造成干扰。另外,在不同的地点,要设置不同的情境,如为他们背景音乐,各种颜色的球,及时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等,提升运动的趣味性。同时放置一些酸奶、矿泉水、面包等,对部分小朋友及时进行沟通、肯定,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2. 动手动脑结合原则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开展:一是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参与环境的布置,在共同的音乐环境过程中开展棍球运动可激发幼儿的运动乐趣;二是将不同类型的幼儿进行搭配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三是在选择场地的时候注意动态性,让幼儿与棍球二者有机结合,使幼儿动手动脑结合,激发创意。最后一个方面如科学探索区中,提供不同颜色的球,观察各种小朋友们的表现,并常增添其运动的兴趣。
二、幼儿运动如何开展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
⒈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运动,幼儿往往能玩得更有兴致。在运动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应以平等的身份当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会使幼儿备 亲切、自然,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及时施加影响,协调游戏者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运动“棍球”中,教师以一个运动伙伴身份参与其中,有效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高运动水平。
⒉直接给幼儿以建议和帮助
运动的内容大多和自己身边的小朋友合作有关。在运动时,幼儿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细心地观察,及时给予帮助,促使运动顺利进行,满足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比如在棍球运动中,一些孩子刚开始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可以直接给予帮助,指导他们怎样来进行。
3.灵活运用各种语言
棍球运动本是能够满足孩子主动学习、自主发展需要的有效运动形式,但是目前教师在活动指导过程中常常运用一些指令性的语言,如“这样做不对!”“你应该这样做!”等,对孩子的行为造成了干涉,替代孩子思考与行动,是不利于儿童自主学习的。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更多地运用以下“开放性”的指导策略,保护孩 子自主探究的欲望。如小朋友遇到困难,当老师经过时,孩子们开始求助,这时老师故意露出诧异的眼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谁能帮帮我吗?"一个孩子主动上前回应道:“老师,看我来试试看!”这个孩子边说边和身边的其他孩子一起运动起來。二是善用 “暗示性”语言。如刚开始有的孩子不会玩,尝试了多次,还是不会,他有些气馁了,将球等直接扔到地上。这时,老师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指指旁边的小朋友说道:“你看,小明同学是不是都学会了去给大家准备好吃的啦!”这个小男孩一看,很快就回来不敢偷懒了,继续练习!三是善用“辨析式”语言。如某班的棍球比赛结束了,大家安静地坐下来。这时老师问道:“刚才我发现文文和乐乐都在棍球比赛中表现不错,你们猜猜他们分别用了什么办法?”大家不约而同地讨论起来!老师:“那大家觉得谁的方法更好?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讨论得更加激烈了!最终大家决定更多新的尝试。
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操作而得来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的发展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结论:实践研究表明,要使幼儿得到发展,除需要积极创设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情境,而幼儿棍球的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将继续深度挖掘棍球特色环境创设的教育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对中班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初探2015年12期.董文丽.
[2].对中班综合活动“和筷子做朋友”的改进和反思2012年1期.朱文华.
[3].探索幼儿教育——中班幼儿拍球教学的有效开展2012年4期.石惠芳.
胡佳璐 河海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苏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