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学”是指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趣味,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升华到审美愉悦的境界,以美启真,乐中开智。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三个课例来谈谈对“乐学”途径所做的一点探索。
课例一:诗意的栖居——我教《边城(节选)》
《边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文中那美丽的小镇、淳朴的人们、清澈的小溪都让我心向往之。当要向学生介绍这篇小说时,我却有些迷惘了,《边城》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复杂的人物,更没有激烈的冲突,与其说它是一篇小说,倒不如说它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面对这篇诗化的小说(而且课文又是原著中节选的一部分),我怎样才能让学生领略到《边城》之“美”呢?
以前的教学中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眼光来解读小说的较多,在设计《边城》的教学时,我希望用另外一种眼光暨在文化视野的关照下来读这篇小说;也希望学生们通过这节课能学会用这样一种眼光来读小说。既要钻进小说读小说,同时要跳出小说读小说。于是,我确定了这课的课题:从《边城》看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季羡林老人曾经说过: “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文化说它不好是偏见,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文化说它不好是浅见。”那么,怎样将中国文化和《边城》结合起来呢?既然这篇小说有诗情画意,那么我首先选择了“通过《边城》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切入点。2007年暑假,我去过沈先生的故乡——凤凰古城。于是,这节课就从我的一篇博客《我和边城有个约会——凤凰印象》开始。在凤凰古城山清水秀的风光中,我引导学生品读《边城》的开头。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其内在的诗情和韵味要慢慢地品味才能体会。作者将边城的自然风光写得很美,而且还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中塑造了一个美丽的主人公翠翠。这就叫“天人合一”。“天”就是自然,“合一”就是融合关系。人和自然之间有很复杂的关系,但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立,一种是融合。高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海燕和暴风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对立。典型的中国化意境中,一般强调融合的关系。“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宝姐姐很自然地住在“雪洞一般”的蘅芜苑里,而“孤标傲世偕谁隐”的林妹妹就应该生活在翠竹掩映的潇湘馆中,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边城》是一篇民族色彩浓郁的小说,所以,小说中的人物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融合,这种融合的关系就是和谐。
明确人和自然的关系之后,我接着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边城》中写了很多人,人和人在一起就容易闹矛盾。《边城》中的人们有没有矛盾?有。因为坐船的要给钱,而撑船的坚决不要;酒被人抢走了,被抢的人却乐呵呵;集市上,商家卖肉卖粽子给爷爷时都不要钱,爷爷却坚持要付钱……在商业气息浓郁的今天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而在《边城》中,一切却发生得那么自然。兄弟俩同时爱上了美丽纯洁的翠翠,但他们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争斗。天保“走车路”抢了先,便在“走马路”时让弟弟先行,在知道自己无力与出色的弟弟竞争时,他选择了默默地退出。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和谐。
这篇小说中,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边城》中翠翠与傩送相爱。爱情总会伴随着一些小小的痛苦,翠翠也有这种感觉,但这种痛苦不是那种呼天抢地的苦。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中国人对待内心痛苦,有一种特殊方式,中华文化强调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快乐的时候不过分,哀伤的时候也不过度。中华民族很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很会找到心理平衡。人和内心的关系,还是和谐。
在《边城》的教学中,我着重给学生讲了三个关系: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我。其实都是讲怎么思考,怎么做的问题,都是文化的问题。通过品读《边城》,学生们明白了“适中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审美观念。它的基本思想是教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协调状态,即教人学会诗意地栖居。只要把和自然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自我的关系处理好,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诗意。
课例二:我是柯南——我教《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长期入选教材的经典篇目,在教学设计上已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但教学活动面向的是活生生的个体,学情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我面对的学生十六七岁,他们大多情感丰富;思想活跃;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并希望独立解决问题。同时我还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在“班班有美展”的活动中,他们画得最多的人物就是柯南,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个小个子的神探,爱看这部充满悬疑和逻辑推理的动画片。因此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自杀?他杀?今天我们全班同学组成专案小组,穿越时间隧道,对这一事件展开立案调查。
接着,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了四个专案小组,在课堂上给他们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合作探究,分别调查案发背景、进行现场勘查、查阅整理别里科夫档案资料和采访相关证人(当然,这些资料都需要学生在文本中去查找、去发现);然后每个专案小组派一名发言人来陈述他们的探案结果。这种探案的形式新鲜有趣,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认真地阅读着作品中的每一个字,热烈地展开讨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最后每个专案小组都写出了颇有分量的侦察报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现场勘查小组,他们的侦察报告可谓是细致入微(摘抄如下):
死者僵直仰躺在床上,被子蒙头,头发蓬乱,脸色苍白,眼球突出,一脸恐惧,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种恐吓或痛苦。耳内塞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床头堆放有黑眼镜、棉大衣,床边放有雨鞋、雨衣、雨伞。房间里没有任何打斗的迹象。一张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张漫画揉成一团。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间的大箱子里几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并标注着具体发布日期。
在各个专案小组调查与分析案情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写出别里科夫一案的结案陈词:别里科夫究竟死于他杀,还是自杀?
有的小组认为:
别里科夫之死属于自杀。从别里科夫日常穿着与习惯,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是极为保守的,华连卡兄妹骑自行车,他便无法接受,而华连卡并无恶意的笑就足以让他想不开,以至郁郁而死,因此,本小组裁定,思想的保守和顽固,是促使别里科夫自杀的原因。
有的小组认为:
别里科夫的死属于他杀。华连卡的一笑是别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说,原因却是沙皇统治者采取的高压政策,可悲的是,别里科夫本人甘当统治者的鹰犬,心灵僵化死亡,这才是杀害别里科夫的 罪魁祸首。综上所述,本专案组做出最终裁定:别里科夫死于他杀,是被僵化保守的制度所害。
课文提供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范例,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布置了一道拓展思维的思考题:
一个别里科夫死了,可还有更多的别里科夫活着。这个人不只是活在19世纪,他还活在21世纪,甚至还会活在下一个世纪。他也不只是活在俄罗斯,他还有可能活在中国,甚至世界各地。那么你还见过哪些套中人?
提示学生可以在学过的课文里找,从我们身边来找,甚至可以找找自己身上有没有别里科夫的影子。最后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形成“套中人”的档案。
姓名:套中人性别: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
特征六神不安、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战战兢兢等
死因现实生活的刺激和惊吓
死源专制制度、封建思想、自身的奴性
死害辖制了别人,葬送了自己,阻挡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用探案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结案陈词的形式对小说主题加深理解,以编辑个人档案的形式深入分析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让学生通过别里科夫这面镜子照出人性中的弱点。这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潜力不可估量。课堂上活跃的气氛使我看到了学生们身上潜藏的无限动力。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快乐。
课例三:老酒也要新瓶装——我教《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写给乳母的一首深情的赞歌,同时也是一首深沉的挽歌。这首诗写于1933年,距今70多年了,这些生于90后读着郭敬明和韩寒长大的孩子对它很陌生。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成了我备课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 课前,我让学生欣赏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诵,但是很明显,学生感兴趣的不多。也是灵机一动,我让学生回家准备好有关星座、血型、生肖的书,第二天带到课堂上来。第二天上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根据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完成一份大堰河的个人档案(如右图)。 于是,学生们开始饶有兴趣地翻书寻找答案。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属牛,因为属牛的人有耐性及毅力;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应该属兔,因为属兔的人天性善良;还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属羊,因为属羊的人朴实亲切。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是巨蟹座,因为巨蟹座的人具有母性本质;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是天秤座,因为天秤座的人温和体贴;还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是A型血,因为An血的人有牺牲奉献精神,能积极服务别人。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如果直接提问大堰河有什么优秀品质学生势必缺乏兴趣,但是利用了他们感兴趣的血型、星座、生肖来进行人物分析,他们就觉得这个人物其实并不遥远。
快乐是一种流动的空气。学生“乐学”需要教师“乐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愉悦和乐的心境,引人入胜的方式,饱含情理的语言,投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工作,诲而不倦;要以乐教的情操,使课堂的多项活动相互照应、自然连成,善于利用适度的精神激励和外围知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愉悦体验,进而创造出内容美与形式美和谐统一的课堂。
课例一:诗意的栖居——我教《边城(节选)》
《边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文中那美丽的小镇、淳朴的人们、清澈的小溪都让我心向往之。当要向学生介绍这篇小说时,我却有些迷惘了,《边城》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复杂的人物,更没有激烈的冲突,与其说它是一篇小说,倒不如说它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面对这篇诗化的小说(而且课文又是原著中节选的一部分),我怎样才能让学生领略到《边城》之“美”呢?
以前的教学中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眼光来解读小说的较多,在设计《边城》的教学时,我希望用另外一种眼光暨在文化视野的关照下来读这篇小说;也希望学生们通过这节课能学会用这样一种眼光来读小说。既要钻进小说读小说,同时要跳出小说读小说。于是,我确定了这课的课题:从《边城》看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季羡林老人曾经说过: “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文化说它不好是偏见,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文化说它不好是浅见。”那么,怎样将中国文化和《边城》结合起来呢?既然这篇小说有诗情画意,那么我首先选择了“通过《边城》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切入点。2007年暑假,我去过沈先生的故乡——凤凰古城。于是,这节课就从我的一篇博客《我和边城有个约会——凤凰印象》开始。在凤凰古城山清水秀的风光中,我引导学生品读《边城》的开头。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其内在的诗情和韵味要慢慢地品味才能体会。作者将边城的自然风光写得很美,而且还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中塑造了一个美丽的主人公翠翠。这就叫“天人合一”。“天”就是自然,“合一”就是融合关系。人和自然之间有很复杂的关系,但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立,一种是融合。高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海燕和暴风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对立。典型的中国化意境中,一般强调融合的关系。“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宝姐姐很自然地住在“雪洞一般”的蘅芜苑里,而“孤标傲世偕谁隐”的林妹妹就应该生活在翠竹掩映的潇湘馆中,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边城》是一篇民族色彩浓郁的小说,所以,小说中的人物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融合,这种融合的关系就是和谐。
明确人和自然的关系之后,我接着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边城》中写了很多人,人和人在一起就容易闹矛盾。《边城》中的人们有没有矛盾?有。因为坐船的要给钱,而撑船的坚决不要;酒被人抢走了,被抢的人却乐呵呵;集市上,商家卖肉卖粽子给爷爷时都不要钱,爷爷却坚持要付钱……在商业气息浓郁的今天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而在《边城》中,一切却发生得那么自然。兄弟俩同时爱上了美丽纯洁的翠翠,但他们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争斗。天保“走车路”抢了先,便在“走马路”时让弟弟先行,在知道自己无力与出色的弟弟竞争时,他选择了默默地退出。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和谐。
这篇小说中,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边城》中翠翠与傩送相爱。爱情总会伴随着一些小小的痛苦,翠翠也有这种感觉,但这种痛苦不是那种呼天抢地的苦。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中国人对待内心痛苦,有一种特殊方式,中华文化强调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快乐的时候不过分,哀伤的时候也不过度。中华民族很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很会找到心理平衡。人和内心的关系,还是和谐。
在《边城》的教学中,我着重给学生讲了三个关系: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我。其实都是讲怎么思考,怎么做的问题,都是文化的问题。通过品读《边城》,学生们明白了“适中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审美观念。它的基本思想是教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协调状态,即教人学会诗意地栖居。只要把和自然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自我的关系处理好,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诗意。
课例二:我是柯南——我教《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长期入选教材的经典篇目,在教学设计上已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但教学活动面向的是活生生的个体,学情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我面对的学生十六七岁,他们大多情感丰富;思想活跃;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并希望独立解决问题。同时我还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在“班班有美展”的活动中,他们画得最多的人物就是柯南,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个小个子的神探,爱看这部充满悬疑和逻辑推理的动画片。因此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自杀?他杀?今天我们全班同学组成专案小组,穿越时间隧道,对这一事件展开立案调查。
接着,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了四个专案小组,在课堂上给他们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合作探究,分别调查案发背景、进行现场勘查、查阅整理别里科夫档案资料和采访相关证人(当然,这些资料都需要学生在文本中去查找、去发现);然后每个专案小组派一名发言人来陈述他们的探案结果。这种探案的形式新鲜有趣,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认真地阅读着作品中的每一个字,热烈地展开讨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最后每个专案小组都写出了颇有分量的侦察报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现场勘查小组,他们的侦察报告可谓是细致入微(摘抄如下):
死者僵直仰躺在床上,被子蒙头,头发蓬乱,脸色苍白,眼球突出,一脸恐惧,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种恐吓或痛苦。耳内塞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床头堆放有黑眼镜、棉大衣,床边放有雨鞋、雨衣、雨伞。房间里没有任何打斗的迹象。一张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张漫画揉成一团。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间的大箱子里几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并标注着具体发布日期。
在各个专案小组调查与分析案情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写出别里科夫一案的结案陈词:别里科夫究竟死于他杀,还是自杀?
有的小组认为:
别里科夫之死属于自杀。从别里科夫日常穿着与习惯,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是极为保守的,华连卡兄妹骑自行车,他便无法接受,而华连卡并无恶意的笑就足以让他想不开,以至郁郁而死,因此,本小组裁定,思想的保守和顽固,是促使别里科夫自杀的原因。
有的小组认为:
别里科夫的死属于他杀。华连卡的一笑是别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说,原因却是沙皇统治者采取的高压政策,可悲的是,别里科夫本人甘当统治者的鹰犬,心灵僵化死亡,这才是杀害别里科夫的 罪魁祸首。综上所述,本专案组做出最终裁定:别里科夫死于他杀,是被僵化保守的制度所害。
课文提供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范例,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布置了一道拓展思维的思考题:
一个别里科夫死了,可还有更多的别里科夫活着。这个人不只是活在19世纪,他还活在21世纪,甚至还会活在下一个世纪。他也不只是活在俄罗斯,他还有可能活在中国,甚至世界各地。那么你还见过哪些套中人?
提示学生可以在学过的课文里找,从我们身边来找,甚至可以找找自己身上有没有别里科夫的影子。最后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形成“套中人”的档案。
姓名:套中人性别: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
特征六神不安、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战战兢兢等
死因现实生活的刺激和惊吓
死源专制制度、封建思想、自身的奴性
死害辖制了别人,葬送了自己,阻挡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用探案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结案陈词的形式对小说主题加深理解,以编辑个人档案的形式深入分析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让学生通过别里科夫这面镜子照出人性中的弱点。这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潜力不可估量。课堂上活跃的气氛使我看到了学生们身上潜藏的无限动力。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快乐。
课例三:老酒也要新瓶装——我教《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写给乳母的一首深情的赞歌,同时也是一首深沉的挽歌。这首诗写于1933年,距今70多年了,这些生于90后读着郭敬明和韩寒长大的孩子对它很陌生。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成了我备课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 课前,我让学生欣赏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诵,但是很明显,学生感兴趣的不多。也是灵机一动,我让学生回家准备好有关星座、血型、生肖的书,第二天带到课堂上来。第二天上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根据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完成一份大堰河的个人档案(如右图)。 于是,学生们开始饶有兴趣地翻书寻找答案。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属牛,因为属牛的人有耐性及毅力;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应该属兔,因为属兔的人天性善良;还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属羊,因为属羊的人朴实亲切。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是巨蟹座,因为巨蟹座的人具有母性本质;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是天秤座,因为天秤座的人温和体贴;还有的同学认为大堰河是A型血,因为An血的人有牺牲奉献精神,能积极服务别人。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如果直接提问大堰河有什么优秀品质学生势必缺乏兴趣,但是利用了他们感兴趣的血型、星座、生肖来进行人物分析,他们就觉得这个人物其实并不遥远。
快乐是一种流动的空气。学生“乐学”需要教师“乐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愉悦和乐的心境,引人入胜的方式,饱含情理的语言,投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工作,诲而不倦;要以乐教的情操,使课堂的多项活动相互照应、自然连成,善于利用适度的精神激励和外围知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愉悦体验,进而创造出内容美与形式美和谐统一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