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急诊危重休克患者的及时接诊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急诊所接诊的100例危重休克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接诊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及时接诊组与非及时接诊组,其中及时接诊组64例,非及时接诊组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后各项指标与抢救前的变化,统计抢救成功率。结果:及时接诊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75%,非及时接诊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7.7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休克患者进行及时接诊与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及时接诊并详细检查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制定合理的抢救方案,可显著提高危重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急诊;危重休克;接诊
休克是机体因为重大事故或严重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3]。导致发生休克的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中毒、烧伤、感染、窒息、过敏等,一旦发生休克,若不及时治疗将引发器官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甚至威胁生命[4]。危重休克是急诊科室接诊较为多见的疾病类型,当有危重休克患者送往急诊科室时,能否及时接诊并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挽救危重休克病人生命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急诊科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危重休克患者的相关资料,旨在分析及时接诊对提高危重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为临床接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危重休克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时间分为将其分为及时接诊组与非及时接诊组,其中及时接诊组64例,非及时接诊组3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入院接诊后检查确诊。及时接诊组患者男38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7±12.3)岁,其中失血性休克32例、创伤性休克14例、感染性休克12例、过敏性休克6例;非及时接诊组患者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3±11.7)岁,其中失血性休克17例、创伤性休克8例、感染性休克7例、过敏性休克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休克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及时接诊组患者在被送到急诊科室后,护理人员立即向家属或其他有关人员询问患者的发病原因、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其他急诊工作人员则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平车,摆正患者的体位,详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瞳孔等体征,并观察患者是否意识清醒[5]。急诊医生应及时根据患者的休克指数对其休克程度进行判断,以快速确定治疗方案。此外,应尽快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测量血压、呼吸、脉搏等指标,根据家属及有关人员提供的信息,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过程应留意患者是否发生其他并发症或临床表现,如血压下降、出冷汗等,并根据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需要注意患者呼吸是否畅通,及时取出患者呼吸道内杂物或痰液,保持患者呼吸功能正常。若患者病情恶化,可考虑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以提高药物注射速度,或进行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6]。急救措施结束后,应叮嘱护理人员留意患者病情变化,酌情调整药物注射等。非及时接诊组患者是在到达接诊科室后因为工作人员繁忙、送往医院过程有所耽搁或护理人员未及时询问相关发病原因等,导致患者被急诊接诊的时间相对较长。非及时接诊组患者被接诊后的抢救措施与及时接诊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抢救后与抢救前的各项生命指标变化,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为治愈,症状好转,指标明显改善为好转,症状无变化甚至死亡则为治疗无效,抢救成功率=(治愈例+好转例)/总病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χ2,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及时接诊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75%,非及时接诊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7.7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n,(%)]
3 讨论
急诊科室工作人员需要面对各种突发疾病,应对的疾病类型多样,因此对急诊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心理素能要求均较高[7,8]。在面对危重休克患者时,及时判断患者休克程度、休克类型,从护士询问信息中判断患者休克发病原因,及时制定抢救措施,是挽救危重休克患者的重要环节。
危重休克病人一旦发病,若不及时就诊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而能否及时对危重休克患者接诊并准确抢救则影响对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危重休克患者及时被急诊后,通过护理人员的病因问询、医生的准确判断、及时治疗,抢救患者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而非及时就诊组的危重休克患者,因未及时被接诊,影响了抢救,因此抢救成功率今晚77.78%。因此,危重休克病人的及时接诊对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及时接诊危重休克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抢救方案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可显著提高危重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门雪东,柳林林.急诊危重休克患者接诊与护理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7):688-689.
[2]麦泉云,赵开亮,张凤莲,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心电图、休克指数、血氧饱和度对评估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2,34(10):1305-1308.
[3]Sayer,G.T.,Baker,J.N.,Parks,K.A. et al.Heart rescue: The role of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refractory cardiogenic shock[J].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2012,18(5):409-416.
[4]Wang,Z.,Xiong,Y.,Schorr,C. et al.Impact of sepsis bundle strategy on outcomes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in china[J].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3,44(4):735-741.
[5]吴雪赞.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5-26.
[6]李永波,谢建军,梅啸,等.生脉注射液对不同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21-24.
[7]杜微,刘大为,隆云,等.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休克患者复苏[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3):909-914.
[8]周潘宇,夏照帆.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5-8,10.
关键词: 急诊;危重休克;接诊
休克是机体因为重大事故或严重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3]。导致发生休克的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中毒、烧伤、感染、窒息、过敏等,一旦发生休克,若不及时治疗将引发器官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甚至威胁生命[4]。危重休克是急诊科室接诊较为多见的疾病类型,当有危重休克患者送往急诊科室时,能否及时接诊并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挽救危重休克病人生命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急诊科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危重休克患者的相关资料,旨在分析及时接诊对提高危重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为临床接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危重休克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时间分为将其分为及时接诊组与非及时接诊组,其中及时接诊组64例,非及时接诊组3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入院接诊后检查确诊。及时接诊组患者男38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7±12.3)岁,其中失血性休克32例、创伤性休克14例、感染性休克12例、过敏性休克6例;非及时接诊组患者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3±11.7)岁,其中失血性休克17例、创伤性休克8例、感染性休克7例、过敏性休克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休克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及时接诊组患者在被送到急诊科室后,护理人员立即向家属或其他有关人员询问患者的发病原因、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其他急诊工作人员则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平车,摆正患者的体位,详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瞳孔等体征,并观察患者是否意识清醒[5]。急诊医生应及时根据患者的休克指数对其休克程度进行判断,以快速确定治疗方案。此外,应尽快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测量血压、呼吸、脉搏等指标,根据家属及有关人员提供的信息,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过程应留意患者是否发生其他并发症或临床表现,如血压下降、出冷汗等,并根据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需要注意患者呼吸是否畅通,及时取出患者呼吸道内杂物或痰液,保持患者呼吸功能正常。若患者病情恶化,可考虑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以提高药物注射速度,或进行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6]。急救措施结束后,应叮嘱护理人员留意患者病情变化,酌情调整药物注射等。非及时接诊组患者是在到达接诊科室后因为工作人员繁忙、送往医院过程有所耽搁或护理人员未及时询问相关发病原因等,导致患者被急诊接诊的时间相对较长。非及时接诊组患者被接诊后的抢救措施与及时接诊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抢救后与抢救前的各项生命指标变化,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为治愈,症状好转,指标明显改善为好转,症状无变化甚至死亡则为治疗无效,抢救成功率=(治愈例+好转例)/总病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χ2,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及时接诊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75%,非及时接诊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7.7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n,(%)]
3 讨论
急诊科室工作人员需要面对各种突发疾病,应对的疾病类型多样,因此对急诊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心理素能要求均较高[7,8]。在面对危重休克患者时,及时判断患者休克程度、休克类型,从护士询问信息中判断患者休克发病原因,及时制定抢救措施,是挽救危重休克患者的重要环节。
危重休克病人一旦发病,若不及时就诊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而能否及时对危重休克患者接诊并准确抢救则影响对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危重休克患者及时被急诊后,通过护理人员的病因问询、医生的准确判断、及时治疗,抢救患者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而非及时就诊组的危重休克患者,因未及时被接诊,影响了抢救,因此抢救成功率今晚77.78%。因此,危重休克病人的及时接诊对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及时接诊危重休克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抢救方案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可显著提高危重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门雪东,柳林林.急诊危重休克患者接诊与护理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7):688-689.
[2]麦泉云,赵开亮,张凤莲,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心电图、休克指数、血氧饱和度对评估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2,34(10):1305-1308.
[3]Sayer,G.T.,Baker,J.N.,Parks,K.A. et al.Heart rescue: The role of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refractory cardiogenic shock[J].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2012,18(5):409-416.
[4]Wang,Z.,Xiong,Y.,Schorr,C. et al.Impact of sepsis bundle strategy on outcomes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in china[J].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3,44(4):735-741.
[5]吴雪赞.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5-26.
[6]李永波,谢建军,梅啸,等.生脉注射液对不同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21-24.
[7]杜微,刘大为,隆云,等.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休克患者复苏[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3):909-914.
[8]周潘宇,夏照帆.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