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高频超声在婴儿肌性斜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期间47例肌性斜颈患儿临床资料,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侧胸锁乳突肌形态、内部回声和血流情况,并与健侧进行比较。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47例患儿病灶均位于单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呈局限性显著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肌纤维穿行紊乱,可见血流信号,与健侧相比组间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高频超声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婴儿肌性斜颈的有效方法,在治疗和预后方面可发挥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彩色高频超声,婴儿肌性斜颈,诊断
肌性斜颈是一种常见婴幼儿肌肉骨骼系统先天疾病,指因患侧胸锁乳突肌痉挛而导致的患儿头部向患侧偏斜的肌肉骨骼疾病[1],其发病率为0.4%~2.1%。婴儿肌性斜颈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扪及肿块,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痊愈率可高达80%以上[2],但若未能早期发现,可致使患儿发生头和面部畸形,其手术治疗预后效果较差,因此婴儿肌性斜颈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彩色高频超声在婴儿肌性斜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肌性斜颈患儿4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眼科检查和X线片检查排除眼性斜颈和骨性斜颈,并经手术或药物临床治疗确诊为肌性斜颈。男26例,女21例;年龄5 d至1岁,平均年龄(36.4±12.5)d;其中3例产前羊水少,6例产前胎位不正;13例行剖腹产,34例顺产;36例临床表现为颈部扪及肿块,11例无颈部扪及肿块表现。
1.2 方法 采用阿洛卡prosound F7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变频探头,频率8~13 MHz。家长横抱患儿,或患儿取仰卧位,在患儿入睡后再行检查的效果较好,患儿头颈向对侧略微旋转,伸展颈部,从而使颈部得到充分暴露,由上到下沿患儿胸锁乳突肌行横向及纵向扫查,对其大小、形态、肌肉纹理、回声强度等进行观察,并观察比较患侧和健侧,对其厚度和累及范围进行测量,重点对颈部肿块进行观察,并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内部的血流状况进行观察,测定动脉频谱阻力指数。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7例患儿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均可见胸锁乳突肌异常,且均为单侧异常,其中左侧21例,右侧26例,病灶均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患侧较健侧局限性显著增厚,厚度7.4~14.6 mm,肌纤维穿行紊乱,内部回声不均匀,36例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动脉频谱为单峰低流速高阻频谱,阻力指数为0.74~0.89。
依据患儿年龄将患儿分为早期组(<6个月)和后期组(≥6个月),早期组38例,后期组9例,早期组声像图显示:患儿胸锁乳突肌呈局部增厚,回声不均匀减弱,肿块内城条索状或短杆状血流信号;后期组声像图显示:患儿胸锁乳突肌呈弥漫性增厚,回声不均匀增强,肿块内无明显血流信号。早期组和后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胸锁乳突肌回声不均匀比例、血流稀疏比例和横径方面,组间差异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多采用康复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主要在后期组患儿中采用。
表1 不同时期患儿胸锁乳突肌声像图表现比较
3 讨论
胸锁乳突肌纤维化致使肌肉痉挛和变短是导致肌性斜颈的病因,但引起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病因目前仍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遗传、畸形、产伤、静脉回流受阻、血供障碍、肌纤维炎或不同因素的同时存在会导致婴儿胸锁乳突肌纤维化[3]。按照患侧胸锁乳突肌中纤维与肌肉组织比例,临床上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以纤维组织为主称为纤维型,以肌肉组织为主称为肌肉型,纤维和肌肉组织所占比例相近的成为混合型[4]。肌性斜颈一般发生于患儿出生后6 d左右,并非一出生就有表现,起初患儿表现为头部向患侧偏斜,胸锁乳突肌上出现瘤样较硬肿块,若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头向健侧面向患侧颈向前的偏斜,患侧面部开始萎缩,面部和两侧眼裂发育不对称,还可能出现斜视、颈椎侧弯等症状[5]。
彩色高频超声健侧胸锁乳突肌纵切面声像图表现为呈带状,内部分布肌肉纹理,横切面声像图表现为呈透镜状,内部可见点状、线状及网状的高回声。肌性斜颈的声像图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呈局限性局部或弥漫性均匀增厚,肌纤维走向紊乱,回声不均匀减弱或增强,若回声增强,说明已经纤维化,应尽快手术干预治疗[6],本研究中76.59%(36/47)患儿可见血流信号,与健侧像图相比,在胸锁乳突肌回声不均匀比例、血流稀疏比例和横径方面,组间差异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彩色高频超声在与眼性斜颈、骨性斜颈、炎症所致斜颈、外伤所致斜颈等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彩色高频超声在婴儿肌性斜颈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观察预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婴儿肌性斜颈诊断随访的必要工具,应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汇娟, 马桂英, 魏玮, 等. 高频超声在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7): 238-239.}
[2] 叶富永, 冯庆艺.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12): 862-864.
[3] 吴意赟, 陈伟明, 周正国.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2): 262-264.
[4] 刘诚, 芦桂林, 史文荣, 等.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价值[J].新疆医学, 2013, 43(8): 80-82.
[5] 吴晓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3): 22-23.
[6] 罗红莲.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32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4, 22(8): 60-61.
关键词:彩色高频超声,婴儿肌性斜颈,诊断
肌性斜颈是一种常见婴幼儿肌肉骨骼系统先天疾病,指因患侧胸锁乳突肌痉挛而导致的患儿头部向患侧偏斜的肌肉骨骼疾病[1],其发病率为0.4%~2.1%。婴儿肌性斜颈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扪及肿块,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痊愈率可高达80%以上[2],但若未能早期发现,可致使患儿发生头和面部畸形,其手术治疗预后效果较差,因此婴儿肌性斜颈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彩色高频超声在婴儿肌性斜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肌性斜颈患儿4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眼科检查和X线片检查排除眼性斜颈和骨性斜颈,并经手术或药物临床治疗确诊为肌性斜颈。男26例,女21例;年龄5 d至1岁,平均年龄(36.4±12.5)d;其中3例产前羊水少,6例产前胎位不正;13例行剖腹产,34例顺产;36例临床表现为颈部扪及肿块,11例无颈部扪及肿块表现。
1.2 方法 采用阿洛卡prosound F7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变频探头,频率8~13 MHz。家长横抱患儿,或患儿取仰卧位,在患儿入睡后再行检查的效果较好,患儿头颈向对侧略微旋转,伸展颈部,从而使颈部得到充分暴露,由上到下沿患儿胸锁乳突肌行横向及纵向扫查,对其大小、形态、肌肉纹理、回声强度等进行观察,并观察比较患侧和健侧,对其厚度和累及范围进行测量,重点对颈部肿块进行观察,并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内部的血流状况进行观察,测定动脉频谱阻力指数。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7例患儿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均可见胸锁乳突肌异常,且均为单侧异常,其中左侧21例,右侧26例,病灶均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患侧较健侧局限性显著增厚,厚度7.4~14.6 mm,肌纤维穿行紊乱,内部回声不均匀,36例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动脉频谱为单峰低流速高阻频谱,阻力指数为0.74~0.89。
依据患儿年龄将患儿分为早期组(<6个月)和后期组(≥6个月),早期组38例,后期组9例,早期组声像图显示:患儿胸锁乳突肌呈局部增厚,回声不均匀减弱,肿块内城条索状或短杆状血流信号;后期组声像图显示:患儿胸锁乳突肌呈弥漫性增厚,回声不均匀增强,肿块内无明显血流信号。早期组和后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胸锁乳突肌回声不均匀比例、血流稀疏比例和横径方面,组间差异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多采用康复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主要在后期组患儿中采用。
表1 不同时期患儿胸锁乳突肌声像图表现比较
3 讨论
胸锁乳突肌纤维化致使肌肉痉挛和变短是导致肌性斜颈的病因,但引起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病因目前仍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遗传、畸形、产伤、静脉回流受阻、血供障碍、肌纤维炎或不同因素的同时存在会导致婴儿胸锁乳突肌纤维化[3]。按照患侧胸锁乳突肌中纤维与肌肉组织比例,临床上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以纤维组织为主称为纤维型,以肌肉组织为主称为肌肉型,纤维和肌肉组织所占比例相近的成为混合型[4]。肌性斜颈一般发生于患儿出生后6 d左右,并非一出生就有表现,起初患儿表现为头部向患侧偏斜,胸锁乳突肌上出现瘤样较硬肿块,若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头向健侧面向患侧颈向前的偏斜,患侧面部开始萎缩,面部和两侧眼裂发育不对称,还可能出现斜视、颈椎侧弯等症状[5]。
彩色高频超声健侧胸锁乳突肌纵切面声像图表现为呈带状,内部分布肌肉纹理,横切面声像图表现为呈透镜状,内部可见点状、线状及网状的高回声。肌性斜颈的声像图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呈局限性局部或弥漫性均匀增厚,肌纤维走向紊乱,回声不均匀减弱或增强,若回声增强,说明已经纤维化,应尽快手术干预治疗[6],本研究中76.59%(36/47)患儿可见血流信号,与健侧像图相比,在胸锁乳突肌回声不均匀比例、血流稀疏比例和横径方面,组间差异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彩色高频超声在与眼性斜颈、骨性斜颈、炎症所致斜颈、外伤所致斜颈等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彩色高频超声在婴儿肌性斜颈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观察预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婴儿肌性斜颈诊断随访的必要工具,应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汇娟, 马桂英, 魏玮, 等. 高频超声在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7): 238-239.}
[2] 叶富永, 冯庆艺.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12): 862-864.
[3] 吴意赟, 陈伟明, 周正国.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2): 262-264.
[4] 刘诚, 芦桂林, 史文荣, 等.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价值[J].新疆医学, 2013, 43(8): 80-82.
[5] 吴晓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3): 22-23.
[6] 罗红莲.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32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4, 22(8):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