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幼儿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曾有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得者,“在你的受教育生涯中,哪些教育对你最重要?”他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在幼儿园我学会了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学会与人分享;学会遇到困难不害怕,要勇敢面对;学会要快乐阳光的生活等”。幼儿园教育对于每个受教育者都是如此的重要,而在任何阶段任何时期,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教育,更需要家庭,社会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
【关键词】幼儿教育 沟通 家庭合作
一、对家、园合作的理解。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幼儿园教育的优势在于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专职教育工作者,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他们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活动。因此,幼儿园理应比家庭更能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讨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所说:"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而家庭与幼儿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幼儿发展中也起的重要作用。
儿童的一切发展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与指导,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等。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期望等传授给儿童,促进学前儿童发展。最常见的教养方式可分为溺爱、专制、民主和放任四种类型。日本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如果对儿童采取保护、非干涉性、合理、民主既宽容的态度,儿童就显示出具有领导的能力、积极的情绪、态度友好等个性品质;相反,儿童则显示出适应能力差、依赖、情绪不安等个性品质。
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权威性、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连续性、固有的继承性、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灵活性、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二、家园合作对幼儿成长的价值
(一)家园合作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幼儿园、社区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幼儿园只是幼儿教育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机构,除此之外,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融洽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同育的作用,共同为幼儿营造一种融洽、温暖、快乐的氛围。并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家园合作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幼儿发展最自然的状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家长应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品行,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样,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依靠幼儿园的教育和培养是不够的,在家庭中也应该严格要求幼儿。这就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实现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营造一种快乐、健康的氛圍,达到家园共育,充分利用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把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拓展到家庭中,共同努力为幼儿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合作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两个重要的环境。幼儿每天从家庭到幼儿园,又从幼儿园到家庭,这两个环境之间就自然发生了联系。这种联系是否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取决于这两个环境对幼儿施加的教育影响在方向上是否一致。如果来自不同环境的教育影响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那么,就可以相互支持,形成影响幼儿发展的合力。如果来自不同环境的教育影响在方向上不一致,那么就会减弱和抵消各自的教育影响,而且,结果往往是负面的影响压倒正面的影响而占据上风。
家长是教育幼儿的重要力量,家庭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环境与影响源。家庭教育的随机性、情感性等特点造成了家庭教育影响的广泛性、潜移默化性、终身性等特点。因此,只有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建立与形成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关系,才能使两个环境之间的联系,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利条件。
总之,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园合作以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所以,家园合作搭起孩子成长的阶梯,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幼儿教育 沟通 家庭合作
一、对家、园合作的理解。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幼儿园教育的优势在于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专职教育工作者,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他们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活动。因此,幼儿园理应比家庭更能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讨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所说:"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而家庭与幼儿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幼儿发展中也起的重要作用。
儿童的一切发展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与指导,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等。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期望等传授给儿童,促进学前儿童发展。最常见的教养方式可分为溺爱、专制、民主和放任四种类型。日本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如果对儿童采取保护、非干涉性、合理、民主既宽容的态度,儿童就显示出具有领导的能力、积极的情绪、态度友好等个性品质;相反,儿童则显示出适应能力差、依赖、情绪不安等个性品质。
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权威性、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连续性、固有的继承性、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灵活性、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二、家园合作对幼儿成长的价值
(一)家园合作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幼儿园、社区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幼儿园只是幼儿教育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机构,除此之外,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融洽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同育的作用,共同为幼儿营造一种融洽、温暖、快乐的氛围。并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家园合作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幼儿发展最自然的状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家长应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品行,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样,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依靠幼儿园的教育和培养是不够的,在家庭中也应该严格要求幼儿。这就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实现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营造一种快乐、健康的氛圍,达到家园共育,充分利用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把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拓展到家庭中,共同努力为幼儿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合作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两个重要的环境。幼儿每天从家庭到幼儿园,又从幼儿园到家庭,这两个环境之间就自然发生了联系。这种联系是否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取决于这两个环境对幼儿施加的教育影响在方向上是否一致。如果来自不同环境的教育影响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那么,就可以相互支持,形成影响幼儿发展的合力。如果来自不同环境的教育影响在方向上不一致,那么就会减弱和抵消各自的教育影响,而且,结果往往是负面的影响压倒正面的影响而占据上风。
家长是教育幼儿的重要力量,家庭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环境与影响源。家庭教育的随机性、情感性等特点造成了家庭教育影响的广泛性、潜移默化性、终身性等特点。因此,只有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建立与形成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关系,才能使两个环境之间的联系,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利条件。
总之,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园合作以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所以,家园合作搭起孩子成长的阶梯,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