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内隐学习,指的是一个有机体在和环境接触过程中无意识的获取相应知识的过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内隐学习均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所以,加强内隐学习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内隐学习的特征,并对内隐学习理论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番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内隐学习;化学实验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67-01
内隐学习一词主要是美国学者罗伯提出来的,其将内隐学习定义为:无意识的获取关于刺激环境复杂知识的一个过程,同时,还明确强调:人类完全可以根据本质不相同的两种模式进行复杂任务的学习。一种主要是外显学习,也就是说有很强的目的性,一定程度上受意识控制,实际中需付出相应的努力,通过一定策略将学习任务按时完成,还有一种就是本文接下来要说的内隐学习,在特殊情景下,内隐学习的优势要比外显学习多。加强内隐学习应用,将两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隐学习的优势特征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是自动性。实际过程中,内隐学习可以自动形成,完全不用有意识的找寻任务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外显规则;其次是抽象性。内隐学习一定程度上能够抽象出事物具有的本质属性,在获取知识时,其不会依赖刺激环境的表面特征;第三是理解性。该学习模式的产物是缄默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被意识到,思维系统在加工整理知识信息过程中,将内隐知识当作了一项理解了的观念以及意向储存于大脑,并且,从相关研究资料中看到,内隐知识能够向外显知识上转化。由于内隐学习具有上述几种优势特征,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实践对教育教学的固有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相关研究表明,内隐学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外显学习,将这两者融为一体,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隐学习理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营造相应的任务情景
有研究表明,在对复杂任务学习过程中,必须有着一定的隐性知识基础,唯有这样,方可更好的产生外显知识。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要想确保教育效果最佳化,就必须将内隐学习作为基础,外显学习为辅。所以,教育者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们在接触和操作任务情景时进行内隐学习,从而为接下来知识的外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要求学生们查阅有关材料,对教育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寻找合理的答案等,先树立起丰富的内隐知识经验,以为显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进一步强化知识应用
内隐学习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实际学习效果需进行反复的操作方能全面体现出来。所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详细的讲授知识,同时,还要注重练习。练习在内隐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若练习不充足,那么,就很难全面掌握与了解知识,更别说熟知相关规则了。学生缺乏必要的练习将会失去更多的学习内在规则的机会,最终导致其难以对化学知识充分掌握,并且,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化学能力的发展。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对练习予以高度重视,唯有在“量”上不断的积累,方能真正产生质变。比如在酸碱平衡中一项核心内容是溶液PH的计算,这一实验环节的内容在化学平衡理论中第一次进行具体应用,并且,还是学生对四大平衡内容学习时首先接触的内容。教育者在对这一环节内容教学时,应采用对典型题目的研讨以及一题多解等诸多方式,让学生们充分掌握按照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组成的基本规则,要求学生们在化学平衡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程序性知识充分应用其中。
(三)科学合理的利用化学史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要想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必须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加深体验,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研讨会等活动。比如,在给学生们讲授原子结构一节时,先要求学生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加以认真查阅。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对几种原子结构模型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知道了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以及具有的创新与无私奉献精神。再如,在给学生们讲授元素周期律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加以收集,这样他们就会清楚的知道元素周期律是门捷列夫与迈尔独立的同时所提出的,只不过门捷列夫的信念相对坚定,所以现在,在提及元素周期律时,我们不会提到迈尔。
(四)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把内隐学习中所获取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
实质上,隐性知识显性化属于一种语言过程,同时,也属于自我反思的过程。教育者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以往的“满堂灌”与“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把课堂转变为师生和学生间良好交流的互动过程。比如,可在化学教学中设置学生讨论环节,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彼此得到了启迪、优势互补、集思广益,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比如,可以阶段性的开展几次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并对这一时期内学到的核心知识加以总结,对某一元素,应让学生通过前面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对其可能出现的性质事先进行分析。例如,分析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等。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教学结束后,教育者应提出某一反应,要求学生们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认真分析和讨论该反应进行的速度因素与程度因素。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实际教学中,教育者除了采用上述的教学途径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内隐学习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外显学习有机的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内隐学习;化学实验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67-01
内隐学习一词主要是美国学者罗伯提出来的,其将内隐学习定义为:无意识的获取关于刺激环境复杂知识的一个过程,同时,还明确强调:人类完全可以根据本质不相同的两种模式进行复杂任务的学习。一种主要是外显学习,也就是说有很强的目的性,一定程度上受意识控制,实际中需付出相应的努力,通过一定策略将学习任务按时完成,还有一种就是本文接下来要说的内隐学习,在特殊情景下,内隐学习的优势要比外显学习多。加强内隐学习应用,将两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隐学习的优势特征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是自动性。实际过程中,内隐学习可以自动形成,完全不用有意识的找寻任务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外显规则;其次是抽象性。内隐学习一定程度上能够抽象出事物具有的本质属性,在获取知识时,其不会依赖刺激环境的表面特征;第三是理解性。该学习模式的产物是缄默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被意识到,思维系统在加工整理知识信息过程中,将内隐知识当作了一项理解了的观念以及意向储存于大脑,并且,从相关研究资料中看到,内隐知识能够向外显知识上转化。由于内隐学习具有上述几种优势特征,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实践对教育教学的固有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相关研究表明,内隐学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外显学习,将这两者融为一体,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隐学习理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营造相应的任务情景
有研究表明,在对复杂任务学习过程中,必须有着一定的隐性知识基础,唯有这样,方可更好的产生外显知识。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要想确保教育效果最佳化,就必须将内隐学习作为基础,外显学习为辅。所以,教育者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们在接触和操作任务情景时进行内隐学习,从而为接下来知识的外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要求学生们查阅有关材料,对教育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寻找合理的答案等,先树立起丰富的内隐知识经验,以为显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进一步强化知识应用
内隐学习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实际学习效果需进行反复的操作方能全面体现出来。所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详细的讲授知识,同时,还要注重练习。练习在内隐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若练习不充足,那么,就很难全面掌握与了解知识,更别说熟知相关规则了。学生缺乏必要的练习将会失去更多的学习内在规则的机会,最终导致其难以对化学知识充分掌握,并且,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化学能力的发展。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对练习予以高度重视,唯有在“量”上不断的积累,方能真正产生质变。比如在酸碱平衡中一项核心内容是溶液PH的计算,这一实验环节的内容在化学平衡理论中第一次进行具体应用,并且,还是学生对四大平衡内容学习时首先接触的内容。教育者在对这一环节内容教学时,应采用对典型题目的研讨以及一题多解等诸多方式,让学生们充分掌握按照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组成的基本规则,要求学生们在化学平衡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程序性知识充分应用其中。
(三)科学合理的利用化学史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要想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必须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加深体验,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研讨会等活动。比如,在给学生们讲授原子结构一节时,先要求学生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加以认真查阅。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对几种原子结构模型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知道了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以及具有的创新与无私奉献精神。再如,在给学生们讲授元素周期律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加以收集,这样他们就会清楚的知道元素周期律是门捷列夫与迈尔独立的同时所提出的,只不过门捷列夫的信念相对坚定,所以现在,在提及元素周期律时,我们不会提到迈尔。
(四)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把内隐学习中所获取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
实质上,隐性知识显性化属于一种语言过程,同时,也属于自我反思的过程。教育者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以往的“满堂灌”与“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把课堂转变为师生和学生间良好交流的互动过程。比如,可在化学教学中设置学生讨论环节,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彼此得到了启迪、优势互补、集思广益,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比如,可以阶段性的开展几次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并对这一时期内学到的核心知识加以总结,对某一元素,应让学生通过前面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对其可能出现的性质事先进行分析。例如,分析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等。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教学结束后,教育者应提出某一反应,要求学生们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认真分析和讨论该反应进行的速度因素与程度因素。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实际教学中,教育者除了采用上述的教学途径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内隐学习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外显学习有机的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