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着手,探讨了高职语文课程的科学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革及改革考试制度等,明确了以人文性和实用性为核心。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定位;改革
高职院校是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然而,高职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文化课为辅的特点,相对弱化了高职语文的教学。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就是说,大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知识课程,又是一门为了给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坚实价值根基”的人文素养课。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日渐明晰,就业导向逐步凸显,职业能力已成为所有能力的概括和统一。在此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既要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要必须明确定位,深化改革,使其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产生了积极意义。
1 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定位高职语文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在本质上要求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使语文课尽可能生动活泼,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职语文不同于中学语文,也不同于本科院校大学语文。中学语文侧重于“工具性”的培养,本科大学语文侧重于“人文性”的培养。而高职语文应介于两者之间,包含培养“工具性(即应用能力)和人文性(即人文素质)”的双重功能。因此,高职语文需要科学定位。
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材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根本和基础,吕淑湘先生认为“要有一种引导学生入门的教材,分量不宜重。内容不要繁琐,要突出重点要害,让学生看了感兴趣。看完确定能人门。不要样样都编入教材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这说明高职语文需要适合高职特点的优秀教材,高职语文教材应宜精而适度,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满足学生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教材编写应注重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改革以往以语言和文学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把人文教育放在首位。要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角度出发,把人文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我们也要认识到,高职语文教育不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教育。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本国的文学有一个较系统地了解应该是一名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高职语文课要立足于帮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条明晰文学史的线索,并且给他们讲解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特点,适当加以各时期名篇导读。然后根据各个文学阶段的特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作品,以扩展他们的阅读范围,引导他们做一些高品质的阅读。使学生对文学,尤其是本国文学有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
3 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的看法。两千多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发出了“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的感叹。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良好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学习并运用知识。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能催生出“上下而求索”的知识力量,增进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愿望。授课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革措施如下:①进行实践性语文教学,社会实践能够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加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当前高职语文普遍以讲授法为主,但讲授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身存在缺陷,教学效果往往不佳。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除了采用讲授法外,还应采用其他互动教学模式,如朗诵、演讲、情景剧表演、观摩等;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系列文学讲座;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②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现代教学技术作为新时期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其优势在于以计算机为平台进行多媒体教学,可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审美感染,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③借鉴相关的成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革新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途径之一,“百家讲坛”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百家讲坛”给我们的四点启示:①课堂讲授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欣赏趣味,贴近学生;②如何处理课堂讲授中信息量大与小的辩正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教材容量的问题;③大学语文课堂讲授,应该抛弃老生常谈、平铺直叙的做法,采取设悬念、讲故事的方法;④教学要注意当代性,教学语言在严谨之外还要亲和,有生趣。
4 围绕教学目标,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是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全面测定。目前广泛流行的标准化试卷考核,仅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习结果,是很难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的。笔者认为,高职大学语文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考试目的及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首先,在考试目的上,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为目标,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信心。其次,在考试内容上,变知识考核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j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水平,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质水平。再次,在考试形式上,可采取开闭卷结合式、口笔试结合式、理论与实践结合式、论文设计与答辩结合式及无标准化答案式(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式、见解主张等),力求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5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亚于教学过程本身,它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仅仅是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来决定,这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评价的目的应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去只注重一纸分数的单一评价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也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评价上我们注重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学生平时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展示加进评价体系之中,甚至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全息化评价体系。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要由语文教师、管理者等共同研究和探索。目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以人文性和实用性为核心,对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让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饴,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和教材编写[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
[2] 沈嘉达,从教材编写看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社科版),2006,(4)
[3]高雅杰,郝春生,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8)
[4] 张泽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J],天中学刊,2008,23(2)
[5]王峰,熊建设,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3)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定位;改革
高职院校是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然而,高职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文化课为辅的特点,相对弱化了高职语文的教学。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就是说,大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知识课程,又是一门为了给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坚实价值根基”的人文素养课。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日渐明晰,就业导向逐步凸显,职业能力已成为所有能力的概括和统一。在此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既要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要必须明确定位,深化改革,使其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产生了积极意义。
1 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定位高职语文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在本质上要求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使语文课尽可能生动活泼,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职语文不同于中学语文,也不同于本科院校大学语文。中学语文侧重于“工具性”的培养,本科大学语文侧重于“人文性”的培养。而高职语文应介于两者之间,包含培养“工具性(即应用能力)和人文性(即人文素质)”的双重功能。因此,高职语文需要科学定位。
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材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根本和基础,吕淑湘先生认为“要有一种引导学生入门的教材,分量不宜重。内容不要繁琐,要突出重点要害,让学生看了感兴趣。看完确定能人门。不要样样都编入教材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这说明高职语文需要适合高职特点的优秀教材,高职语文教材应宜精而适度,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满足学生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教材编写应注重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改革以往以语言和文学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把人文教育放在首位。要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角度出发,把人文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我们也要认识到,高职语文教育不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教育。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本国的文学有一个较系统地了解应该是一名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高职语文课要立足于帮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条明晰文学史的线索,并且给他们讲解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特点,适当加以各时期名篇导读。然后根据各个文学阶段的特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作品,以扩展他们的阅读范围,引导他们做一些高品质的阅读。使学生对文学,尤其是本国文学有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
3 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的看法。两千多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发出了“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的感叹。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良好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学习并运用知识。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能催生出“上下而求索”的知识力量,增进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愿望。授课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革措施如下:①进行实践性语文教学,社会实践能够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加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当前高职语文普遍以讲授法为主,但讲授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身存在缺陷,教学效果往往不佳。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除了采用讲授法外,还应采用其他互动教学模式,如朗诵、演讲、情景剧表演、观摩等;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系列文学讲座;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②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现代教学技术作为新时期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其优势在于以计算机为平台进行多媒体教学,可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审美感染,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③借鉴相关的成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革新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途径之一,“百家讲坛”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百家讲坛”给我们的四点启示:①课堂讲授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欣赏趣味,贴近学生;②如何处理课堂讲授中信息量大与小的辩正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教材容量的问题;③大学语文课堂讲授,应该抛弃老生常谈、平铺直叙的做法,采取设悬念、讲故事的方法;④教学要注意当代性,教学语言在严谨之外还要亲和,有生趣。
4 围绕教学目标,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是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全面测定。目前广泛流行的标准化试卷考核,仅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习结果,是很难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的。笔者认为,高职大学语文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考试目的及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首先,在考试目的上,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为目标,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信心。其次,在考试内容上,变知识考核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j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水平,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质水平。再次,在考试形式上,可采取开闭卷结合式、口笔试结合式、理论与实践结合式、论文设计与答辩结合式及无标准化答案式(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式、见解主张等),力求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5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亚于教学过程本身,它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仅仅是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来决定,这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评价的目的应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去只注重一纸分数的单一评价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也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评价上我们注重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学生平时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展示加进评价体系之中,甚至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全息化评价体系。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要由语文教师、管理者等共同研究和探索。目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以人文性和实用性为核心,对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让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饴,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和教材编写[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
[2] 沈嘉达,从教材编写看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社科版),2006,(4)
[3]高雅杰,郝春生,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8)
[4] 张泽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J],天中学刊,2008,23(2)
[5]王峰,熊建设,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