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学旅行正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许多地方都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本文主要结合高中生物教学探讨如何利用研学旅行的方式来提升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旨在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另外一种思路,丰富生活教学相关研究。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 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环境、生物体、细胞组织等都是生物科学的研究范畴。对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但是, 传统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硬性记忆、学习技巧的培养,这样让课堂教学显得异常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创新和实践涉猎较少,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发展较好,但在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方面十分薄弱,让生物科学这一自然科学不能很好地开展。因而让生物科学走进生活,改变课堂死板沉闷的氛围,把生活中具体的现象用以解释生物科学中抽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能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提升生存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研学旅行成为我们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向。
一、什么是研学旅行。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題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并指出只是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学生必须要有体验,动手做做中学,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生物学这门课程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课堂教育,而是在路上。
二、如何开展生物学科研学旅行
1、依托本地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研学旅行。
本市有主要景区景点128个,其中国家3A以级上景区有33个,其他已开放或在建景区景点105个,具有丰富独特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遗产、创新创意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驿道,以及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知名院校、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开展生物研学旅行的极佳目的地。例如:根据《内环境稳态》一章内容,我们可以设计到医学院进行研学旅行,利用学院里面的人体标本馆、解剖实验室等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更好的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又如:根据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里面我们需要学习“植物细胞工程”一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研学旅行,让学生参与到植物组织培养操作中去,从而对学习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
2、在研学旅行中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不是旅游,其在于通过相互交流、研究、推动合作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实践、小组合作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等方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理解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同时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1)在研学旅行中构建生命观念。
如在医学院人体生命科学馆的研学,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各个时期的人体胚胎标本,了解人体构造和生命孕育的整个过程,对人体和生命的精妙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感恩父母,珍惜生命。
(2)在研学旅行中培养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如土壤中小动物种类调查研学中,学生首先提出研究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获土壤中的小动物? 如何来进行统计? 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根据已学的相关知识做出假设,再通过实地勘查、了解、尝试,通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研学,所学知识得到升华,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在研学旅行中培养社会责任。
在研学旅行中,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景区,考察农业生态园、种养殖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比如在农业生态园研学中,学习了解科学种养殖的方法,领会生物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科学应用,充分认识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树立起能源高效化、废物资源化的观点,增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许正是古人对于研学旅行思想的体现; 习近平同志也在讲话中谈到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生物教学的发展方向是生物学课堂与研学旅行的结合,让学生学在途中、研在路上、学在心中,达到生物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三
4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 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环境、生物体、细胞组织等都是生物科学的研究范畴。对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但是, 传统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硬性记忆、学习技巧的培养,这样让课堂教学显得异常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创新和实践涉猎较少,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发展较好,但在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方面十分薄弱,让生物科学这一自然科学不能很好地开展。因而让生物科学走进生活,改变课堂死板沉闷的氛围,把生活中具体的现象用以解释生物科学中抽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能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提升生存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研学旅行成为我们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向。
一、什么是研学旅行。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題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并指出只是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学生必须要有体验,动手做做中学,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生物学这门课程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课堂教育,而是在路上。
二、如何开展生物学科研学旅行
1、依托本地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研学旅行。
本市有主要景区景点128个,其中国家3A以级上景区有33个,其他已开放或在建景区景点105个,具有丰富独特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遗产、创新创意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驿道,以及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知名院校、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开展生物研学旅行的极佳目的地。例如:根据《内环境稳态》一章内容,我们可以设计到医学院进行研学旅行,利用学院里面的人体标本馆、解剖实验室等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更好的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又如:根据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里面我们需要学习“植物细胞工程”一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研学旅行,让学生参与到植物组织培养操作中去,从而对学习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
2、在研学旅行中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不是旅游,其在于通过相互交流、研究、推动合作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实践、小组合作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等方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理解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同时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1)在研学旅行中构建生命观念。
如在医学院人体生命科学馆的研学,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各个时期的人体胚胎标本,了解人体构造和生命孕育的整个过程,对人体和生命的精妙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感恩父母,珍惜生命。
(2)在研学旅行中培养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如土壤中小动物种类调查研学中,学生首先提出研究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获土壤中的小动物? 如何来进行统计? 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根据已学的相关知识做出假设,再通过实地勘查、了解、尝试,通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研学,所学知识得到升华,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在研学旅行中培养社会责任。
在研学旅行中,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景区,考察农业生态园、种养殖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比如在农业生态园研学中,学习了解科学种养殖的方法,领会生物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科学应用,充分认识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树立起能源高效化、废物资源化的观点,增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许正是古人对于研学旅行思想的体现; 习近平同志也在讲话中谈到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生物教学的发展方向是生物学课堂与研学旅行的结合,让学生学在途中、研在路上、学在心中,达到生物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三
4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