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重要作品。本文结合成长的引路人和旅途中的伙伴等成长小说要素,从童年、少年和成年时期三个阶段分析主人公走出自私、迷惘和背叛,追寻美好人性,实现道德救赎的精神成长之旅。
【关键词】成长主题;精神成长;身份认同
【作者简介】张娟(1977-),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2018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的成长主题研究”,项目编号:18Y070。
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首部作品《追风筝的人》一经问世便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它讲述了阿富汗男孩阿米尔历经父爱缺失、背叛友情、家庭逃亡等之后,回到故土家园,以勇气和坚毅重建自我,追寻美好人性的心路历程。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在童年、青少年和成年时期三个阶段的成长困惑与经历,探讨他建立身份认同并获得人性升华和道德成长的历程,以解读小说所蕴含的成长主题。
一、阿米尔的成长之路
1.童年的迷失与困惑。阿米尔生长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母亲因难产死去,唯一的亲人父亲对他很冷淡,却对小伙伴哈桑关爱有加。胆小怯懦的阿米尔无法企及颇具男人气概的父亲对他的期望,他试图用自己创作的故事来赢得父亲的关注和赞许,却无法如愿。儿时的阿米尔交织着困惑与挣扎,他迷失在对父爱的渴望和对哈桑的妒忌中,难以真正融入他的家庭,获得父亲的认同。童年时期的阿米尔由于与父亲情感的疏离,在家中缺乏存在感,觉得自己像个“孤魂野鬼”,无法认清“我是谁”,遭遇了身份认同的危机。
2.少年时期的背叛。年少的阿米尔急切渴望风筝大赛的获奖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以赢得父爱。他忠诚的小伙伴哈桑竭尽全力帮助他,为保护最后一只风筝遭受了阿塞夫的凌辱。阿米尔目睹了一切,他屈服了内心深处的自私和懦弱,选择了逃跑,为此深受折磨。但他一错再错,编造偷盗的谎言诬陷哈桑并赶走了他,一步步从友谊的背叛走向了道德的滑坡。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阿米尔的“自我”、“本我”和“超我”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道德化的“超我”和“自我”“本我”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无法掌控“本我”对父爱的强烈需求,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3.成年后的救赎。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十八岁的阿米尔随父亲一同逃亡到美国。在美国的艰难困苦磨砺了阿米尔,为他日后的自我成长奠定了基础。他获得了英语学士学位,顶着父亲的怀疑开始心仪的写作生涯,找到了心爱的人索拉雅并与之结为伴侣。尽管如此,阿米尔灵魂深处的罪恶感却日益加重。哈桑真实身份的揭开成为阿米尔成长的转折点。震惊之后的阿米尔选择了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回到战乱中的喀布尔,拯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埃里克森指出,身份认同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某种心理危机或精神危机之后,获得的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健全人格。经历了父亲高大形象轰然倒塌的心理危机之后,阿米尔认识到父亲选择善行来自我救赎,而拯救索拉博则是他洗清自身罪孽,重拾善良本性的唯一途径。阿富汗之行不仅帮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也使得他重建自我与他人的联系,并在九死一生的磨难中实现了人性的升华。阿米尔因风筝背负了背叛与罪恶,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中重新找回美好的人性,完成了人格的蜕变和道德的成长。
二、成长的引路人
1.拉辛汗——正面引路人。成长的引路人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拉辛汗无疑是阿米尔成长之路上的积极引路人。他关注阿米尔心灵的成长,给予他父亲般的关爱与呵护。当阿米尔的写作天赋得不到父亲的肯定时,拉辛汗主动要求读他的故事并用充满温情的小纸条鼓励他继续创作。他鼓励阿米尔坚持写作,也引导他人格的培养。他洞悉阿米尔对友情的背叛,激励他通过赎罪来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2.父亲——亦正亦反的引路人。阿米尔的父亲极富正义感,这一正面的人格影响了阿米尔,给予了他后期人格成长的正能量。但同时,因为饱受过去罪恶的煎熬,他冷漠草率、缺乏耐心,拒绝与儿子沟通交流,嫌弃儿子的懦弱,对儿子渴求父爱无动于衷。他接济穷人,修建孤儿院的自我救赎最终引导了阿米尔反思自我,勇于用实际行动来纠正错误。
三、旅途中的伙伴
1.集忠诚与勇气为一体的哈桑。曾带给阿米尔快乐的小伙伴哈桑拥有许多宝贵的品质。“为你千千万万遍”,体现出他对阿米尔的绝对忠诚。他为了保护风筝,不惜遭受阿塞夫的凌辱。他原谅阿米尔的懦弱逃跑,極力修补他们之间的友谊。他用一生追逐着自己心中的风筝——善良、正义、勇气和忠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阿米尔的人格缺陷,又散发出榜样的光环,引导阿米尔走向了道德的升华。
2.心灵伴侣索拉雅。聪慧美貌的索拉雅在阿米尔迈入成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勇于婚前坦承过去的耻辱,为阿米尔日后的赎罪提供了动力。婚后索拉雅用真挚的爱、包容和行动感染阿米尔,给予他实施自我救赎的精神力量,是阿米尔成长道路上的灵魂伴侣。
四、结语
《追风筝的人》展示了迷惘困惑的阿米尔走出精神危机,逐步健全自我人格,追寻身份和人生意义的心灵之旅。它的成长主题具有重要的教育启迪功能,能指引青少年在通往成熟的旅途中完善自我、勇敢前行。
参考文献:
[1]卡勒德·胡塞尼,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Erikson Erik H.Identity and Life-Cycle[M].New York:Norton, 1959.
【关键词】成长主题;精神成长;身份认同
【作者简介】张娟(1977-),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2018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卡勒德·胡赛尼小说的成长主题研究”,项目编号:18Y070。
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首部作品《追风筝的人》一经问世便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它讲述了阿富汗男孩阿米尔历经父爱缺失、背叛友情、家庭逃亡等之后,回到故土家园,以勇气和坚毅重建自我,追寻美好人性的心路历程。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在童年、青少年和成年时期三个阶段的成长困惑与经历,探讨他建立身份认同并获得人性升华和道德成长的历程,以解读小说所蕴含的成长主题。
一、阿米尔的成长之路
1.童年的迷失与困惑。阿米尔生长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母亲因难产死去,唯一的亲人父亲对他很冷淡,却对小伙伴哈桑关爱有加。胆小怯懦的阿米尔无法企及颇具男人气概的父亲对他的期望,他试图用自己创作的故事来赢得父亲的关注和赞许,却无法如愿。儿时的阿米尔交织着困惑与挣扎,他迷失在对父爱的渴望和对哈桑的妒忌中,难以真正融入他的家庭,获得父亲的认同。童年时期的阿米尔由于与父亲情感的疏离,在家中缺乏存在感,觉得自己像个“孤魂野鬼”,无法认清“我是谁”,遭遇了身份认同的危机。
2.少年时期的背叛。年少的阿米尔急切渴望风筝大赛的获奖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以赢得父爱。他忠诚的小伙伴哈桑竭尽全力帮助他,为保护最后一只风筝遭受了阿塞夫的凌辱。阿米尔目睹了一切,他屈服了内心深处的自私和懦弱,选择了逃跑,为此深受折磨。但他一错再错,编造偷盗的谎言诬陷哈桑并赶走了他,一步步从友谊的背叛走向了道德的滑坡。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阿米尔的“自我”、“本我”和“超我”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道德化的“超我”和“自我”“本我”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无法掌控“本我”对父爱的强烈需求,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3.成年后的救赎。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十八岁的阿米尔随父亲一同逃亡到美国。在美国的艰难困苦磨砺了阿米尔,为他日后的自我成长奠定了基础。他获得了英语学士学位,顶着父亲的怀疑开始心仪的写作生涯,找到了心爱的人索拉雅并与之结为伴侣。尽管如此,阿米尔灵魂深处的罪恶感却日益加重。哈桑真实身份的揭开成为阿米尔成长的转折点。震惊之后的阿米尔选择了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回到战乱中的喀布尔,拯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埃里克森指出,身份认同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某种心理危机或精神危机之后,获得的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健全人格。经历了父亲高大形象轰然倒塌的心理危机之后,阿米尔认识到父亲选择善行来自我救赎,而拯救索拉博则是他洗清自身罪孽,重拾善良本性的唯一途径。阿富汗之行不仅帮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也使得他重建自我与他人的联系,并在九死一生的磨难中实现了人性的升华。阿米尔因风筝背负了背叛与罪恶,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中重新找回美好的人性,完成了人格的蜕变和道德的成长。
二、成长的引路人
1.拉辛汗——正面引路人。成长的引路人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拉辛汗无疑是阿米尔成长之路上的积极引路人。他关注阿米尔心灵的成长,给予他父亲般的关爱与呵护。当阿米尔的写作天赋得不到父亲的肯定时,拉辛汗主动要求读他的故事并用充满温情的小纸条鼓励他继续创作。他鼓励阿米尔坚持写作,也引导他人格的培养。他洞悉阿米尔对友情的背叛,激励他通过赎罪来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2.父亲——亦正亦反的引路人。阿米尔的父亲极富正义感,这一正面的人格影响了阿米尔,给予了他后期人格成长的正能量。但同时,因为饱受过去罪恶的煎熬,他冷漠草率、缺乏耐心,拒绝与儿子沟通交流,嫌弃儿子的懦弱,对儿子渴求父爱无动于衷。他接济穷人,修建孤儿院的自我救赎最终引导了阿米尔反思自我,勇于用实际行动来纠正错误。
三、旅途中的伙伴
1.集忠诚与勇气为一体的哈桑。曾带给阿米尔快乐的小伙伴哈桑拥有许多宝贵的品质。“为你千千万万遍”,体现出他对阿米尔的绝对忠诚。他为了保护风筝,不惜遭受阿塞夫的凌辱。他原谅阿米尔的懦弱逃跑,極力修补他们之间的友谊。他用一生追逐着自己心中的风筝——善良、正义、勇气和忠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阿米尔的人格缺陷,又散发出榜样的光环,引导阿米尔走向了道德的升华。
2.心灵伴侣索拉雅。聪慧美貌的索拉雅在阿米尔迈入成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勇于婚前坦承过去的耻辱,为阿米尔日后的赎罪提供了动力。婚后索拉雅用真挚的爱、包容和行动感染阿米尔,给予他实施自我救赎的精神力量,是阿米尔成长道路上的灵魂伴侣。
四、结语
《追风筝的人》展示了迷惘困惑的阿米尔走出精神危机,逐步健全自我人格,追寻身份和人生意义的心灵之旅。它的成长主题具有重要的教育启迪功能,能指引青少年在通往成熟的旅途中完善自我、勇敢前行。
参考文献:
[1]卡勒德·胡塞尼,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Erikson Erik H.Identity and Life-Cycle[M].New York:Norton,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