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小時候在英国海边度假时,每当雨过天晴,父亲便会抬头望天,说:“这么大片的蓝,足以缝补荷兰人的裤子了。”这样的说法让我很困惑,到底荷兰人需要多大一片蓝?不管一个荷兰人有多高大,他的裤裆有多宽松,也不需要那么大块的蓝布。
今年早些时候,我太太补过我的单车裤。裤子是米白色的,不是蓝色的,裤裆都磨破了。当我穿着那条裤子时,连我那些耐受力超强的员工和中文老师都开始默默地把目光移开。后来,他们终于警告我,作为总领事,在公众场合显露内衣裤是不合身份的。我太太其实更倾向于把裤子扔掉,但是经过24年的婚姻,她知道我喜欢袜子破了要缝,裤子破了要补。如果说这条裤子现在焕然一新,那确实有失客观,然而,主观来说,我觉得新不如旧。
在中国,我喜欢修补东西。在北京工作时,我的手表坏了。10年前,我太太在日本买给我的时候,只花了100日元,但我还是想把它修好。一天午饭的时候,我把它带去京客隆超市,表匠花了半小时把它修好,我则啃着大饼在一边瞧着。他收了我三块钱。
来广州之后,我发现要常常换表带,因为骑车出汗会把表带弄松。后来,我找到了一个街边的皮包修理匠,他收了我一块钱,把新表带加固,永久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的表带比较窄,修理匠问我这是不是送给一位女士的礼物。我告诉他,这是一位女士送给我的。
去年在厦门的一个晚上,我从一个喧闹的宴会上溜了出来。走到老城区的时候,鞋子咧开嘴。在修鞋摊上,我换上了拖鞋,走到另外一个档口买了一碗沙茶面、一瓶啤酒,在一边看着鞋子被修好。我花了二三十块钱。
最精彩的莫过于修理我在东山口买的自行车。一次,我花了五块钱就修好了车链和刹车闸。上次修车工程较大,花了我25块钱。我坐在那儿跟修车师傅和他妻子聊天,他给我的车换了新的主轴和轴承,随之修好了脚踏。好几位骑车的人来修车,有的在那儿等着。修车时,我们聊到了孩子和他们的教育。这让我很开心。
我成长在欧洲厉行节约时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的童年什么也不缺,可身边的人都很节俭。小时候到英格兰西北部探望奶奶,我把一小勺盐倒在盘子里,用土豆蘸着吃。她严厉地教育我,必须吃得干干净净。八岁的时候,我被送去寄宿学校,校园是斯巴达式的,宿舍里有铁质的床,没有地毯。早上和晚上,我们做礼拜,而我常常听到《圣经》里说:“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针眼还难。”
我之所以钟情于修修补补,更多的不是出于节约的考量。我认为这反映了我性格里根基的保守(甚至是守旧的)特质。连我自己,我都无法解释清楚。在中国,物欲横流和铺张浪费都让我很不舒服。虽然物欲和浪费都是来源于可以理解甚至值得尊重的动机,比方说享受新财富所带来的自由,或展示热情的待客礼数,然而,在广大的中国社会,其他更为宁静的风气也在默默弥漫,其中一些更含深意,更暖人心。有时候,在修补摊上,我能感觉到这种积极的风气,虽然很可能在那里工作的人羡慕我的财富和稳定的工作,因为他们的收入不稳定往往带来生活的焦虑。
今年早些时候,我太太补过我的单车裤。裤子是米白色的,不是蓝色的,裤裆都磨破了。当我穿着那条裤子时,连我那些耐受力超强的员工和中文老师都开始默默地把目光移开。后来,他们终于警告我,作为总领事,在公众场合显露内衣裤是不合身份的。我太太其实更倾向于把裤子扔掉,但是经过24年的婚姻,她知道我喜欢袜子破了要缝,裤子破了要补。如果说这条裤子现在焕然一新,那确实有失客观,然而,主观来说,我觉得新不如旧。
在中国,我喜欢修补东西。在北京工作时,我的手表坏了。10年前,我太太在日本买给我的时候,只花了100日元,但我还是想把它修好。一天午饭的时候,我把它带去京客隆超市,表匠花了半小时把它修好,我则啃着大饼在一边瞧着。他收了我三块钱。
来广州之后,我发现要常常换表带,因为骑车出汗会把表带弄松。后来,我找到了一个街边的皮包修理匠,他收了我一块钱,把新表带加固,永久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的表带比较窄,修理匠问我这是不是送给一位女士的礼物。我告诉他,这是一位女士送给我的。
去年在厦门的一个晚上,我从一个喧闹的宴会上溜了出来。走到老城区的时候,鞋子咧开嘴。在修鞋摊上,我换上了拖鞋,走到另外一个档口买了一碗沙茶面、一瓶啤酒,在一边看着鞋子被修好。我花了二三十块钱。
最精彩的莫过于修理我在东山口买的自行车。一次,我花了五块钱就修好了车链和刹车闸。上次修车工程较大,花了我25块钱。我坐在那儿跟修车师傅和他妻子聊天,他给我的车换了新的主轴和轴承,随之修好了脚踏。好几位骑车的人来修车,有的在那儿等着。修车时,我们聊到了孩子和他们的教育。这让我很开心。
我成长在欧洲厉行节约时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的童年什么也不缺,可身边的人都很节俭。小时候到英格兰西北部探望奶奶,我把一小勺盐倒在盘子里,用土豆蘸着吃。她严厉地教育我,必须吃得干干净净。八岁的时候,我被送去寄宿学校,校园是斯巴达式的,宿舍里有铁质的床,没有地毯。早上和晚上,我们做礼拜,而我常常听到《圣经》里说:“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针眼还难。”
我之所以钟情于修修补补,更多的不是出于节约的考量。我认为这反映了我性格里根基的保守(甚至是守旧的)特质。连我自己,我都无法解释清楚。在中国,物欲横流和铺张浪费都让我很不舒服。虽然物欲和浪费都是来源于可以理解甚至值得尊重的动机,比方说享受新财富所带来的自由,或展示热情的待客礼数,然而,在广大的中国社会,其他更为宁静的风气也在默默弥漫,其中一些更含深意,更暖人心。有时候,在修补摊上,我能感觉到这种积极的风气,虽然很可能在那里工作的人羡慕我的财富和稳定的工作,因为他们的收入不稳定往往带来生活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