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教学”视角下的一节好课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别从上下文语境、认知语境、虚拟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视角分析了韩军老师的《老王》,角度新颖,分析深刻,对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语境;课堂教学;《老王》;韩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王宁先生认为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就是语境。可见,语境教学之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基于此,笔者认为,一节好课首先要善于自觉或不自觉地综合运用各种语境,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境教学中自觉养成。如果以此为标准的话,韩军的《老王》無疑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
   关于语境,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笔者认为,孔凡成先生的分类标准最为详实严谨,他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认知语境、虚拟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一堂课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两种语境教学法是很正常的,但是能够在一堂课中将这五种方法充分地、恰当地运用,却是极难的。韩军老师的《老王》就是这种极难的一例。
   一、上下文语境
   通过上下文解读文本、设计课堂本是极其自然的。但是对于驾驭课堂的高手来说,其往往能够捕捉到文本中极其重要而又常被人忽略的信息,以此发掘出更具创新性的文本内涵。
   “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是对《老王》中心思想的通常解读。然而,韩军老师却能够抓住“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运的人的愧怍”这处点精之笔,巧妙地运用上下文语境教学法,前后勾连、相互印证,揭示出“对命运的感悟、对不幸的愧怍”这一中心思想。
   有的老师认为这是一堂“脱离文本”的课,笔者不敢苟同。一堂运用上下文语境教学法的课怎么可能脱离文本呢?这只是一堂“个性解读”挑战“权威解读”的课而已。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细读韩军老师《老王》的课堂实录,笔者不在此进行展开。
   二、认知语境
   一堂好课需要教师补充或激发学生的认知背景,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例如,于漪老师在《晋祠》的教学中,就通过补充《中国名胜词典》中有关晋祠的介绍来填补学生的认知空白,从而服务课堂教学。韩军老师也是运用认知语境教学法的高手。
   课堂起始,韩军老师有效补充了杨绛的一段文字:“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人各有‘命’。”这是建立在学生“认知空白处”的认知补充,是必不可少的,使学生对杨绛的人生观有了第一次直观的认知,为后面“命运解读”做了思想的铺垫。
   此外,韩军老师在运用形象比较法解读杨绛和老王的不同命运时,基于学生对杨绛的认知模糊,有针对性地详细补充了杨绛的寿命、学历、职业、家庭等知识。两相比较,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课堂的有效认知。
   认知语境手法的运用不可过多,要少而有效。一般在学生的认知空白处或认知模糊处运用。
   三、虚拟语境
   虚拟语境是对真实语境的一种虚构和模仿,可以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节课中,韩军老师充分运用了这种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本节课韩军老师采用了两次“角色置换”的方式来进行虚拟语境教学。第一次,老师要求学生以“杨绛”的角色给天堂里的“老王”写一封信。信的主要交际目的是展现杨绛对老王的愧疚,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次,韩军老师让学生以“北京市长”的角色给天堂里的“老王”打个电话。这次虚拟语境的设置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为了让情感得以升华,让学生认识到老王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应该对老王愧疚的不只是杨绛,还有我们每一个人。
   通过两次虚拟语境的连环运用,课堂的高潮到来了,学生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社会文化语境
   《老王》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与当下学生的生活背景有不少的距离,如今的学生对改革开放前的那段生活十分陌生。然而,韩军老师积极运用社会文化语境的教学手法,从而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比如,在课堂上,韩军老师为同学们补充了文革期间“民粹主义”的社会思潮,引导学生去理解以“杨绛”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对底层民众的基本感情,这样就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杨绛对老王的那种愧疚。同时,大多数同学不明白为何老王成了单干户就不能干私活等等,韩军老师又给同学们补充了相关社会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了那段历史,也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五、情景语境
   课堂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情景语境。其中,在情景语境中,最复杂也最有挑战性的就是如何处理师生及文本的交际关系。韩军老师在这方面是行家里手。
   整堂课,韩老师都是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的。韩老师娓娓道来,循循善诱。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可以说,这堂课学生是在一种愉悦的享受中度过的。不仅如此,韩老师还充分运用各种交际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有的同学不明白什么是“解放”,韩老师便一把抱住学生,笑着问道:“你解放了吗?”这处交际手段的运用不仅化解了学生的疑惑,也有效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再比如,当讲到解放区的时候,韩老师轻松地唱起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以此来反衬老王的悲惨生活。在课的尾声,韩老师又用悲凉的声调为同学们演唱《叹老王》,声音凄怆,百转千回,让人凄凉万分,感叹不已。这样高超的交际手法,让人望尘莫及。
   要之,在语境教学视野里,韩军老师的《老王》是一堂精彩纷呈的好课。一堂课能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语境,而且运用得那样恰到好处,那样自然,使教师、学生、文本融为一体,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可以说,这堂课达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
   [作者通联:左高超,浙江宁波市滨州实验中学;
  刘锦华,杭州市下沙中学]
其他文献
[单元教学设想]  艾青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的表白,余光中凭海临风怅望大陆的孤寂身影,戴望舒的深沉抚摸,舒婷的激情歌唱,莱蒙托夫笔下浑厚而宽广的俄罗斯大地,休斯灵魂中悠长的历史河流……这烙在人们心上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沉爱恋,这些蕴涵着诗人深沉炽热情感的文字,唯有在倾情的朗读中,在动情的想像中,在尽情的品评中,在激情的背诵中,方能融入我们的血脉啊。    [单篇教学方案]  《涛两首》教学新点子    
期刊
摘 要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经典,是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古诗词教学,品读历史人物,赏析美文佳句,感受作者情怀,领略作者与诗词中的人物的家国情怀,从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自觉吸收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元素,进而感悟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古诗词;传统文化;人文教育;家国情怀   在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它有助于强化学
期刊
陈奂生名气很大,时至今日,人们还对他津津乐道。陈奂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他在旅馆里那一系列可笑的作践行为?教材编写者认为用“小农意识”来解读是最简单和最正确的。所以,在课后就有了这样一道思考题:“陈奂生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这种精神生活带着小农经济的烙印,表现在哪里?”教参上也说:“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了起来……农民的灵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来:
期刊
摘 要 日记写作是写作教学一种很好的形式。日记能使每个学生在自由状态下进行写作,它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减少了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日记和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日记的自由表达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场,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实现真诚的写作。   关键词 高中生;日记;生活;真诚写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107
期刊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一文,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述,将这两部分自然地衔接起来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末段首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句话承上启下,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准确理解这句话,有助于对文章的解读。然而,这句话中的“消极”和“积极”的意思却很让人费解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庆元教授的新著《语文教育研究概论》,今年8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既是语文教育界的一大喜事又是一大盛事。这本煌煌巨著共62万字,分绪论、语文教学原理研究、语文课纲教材研究,语文教学操作研究、语文教育教养研究、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余论等7篇30章。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以中外融合的视界纵观语文教育千年之流变,横看当前语文教苑之缤纷。全书以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理念、客观公正与勇
期刊
摘 要 切分、分辨、分析三分法以帮助考生从惰性层面思维提升到结构性、关联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分辨有效信,息并用逻辑分析方法,迁移、验证。   关键词 切分;分辨;分析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一核四层四翼”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以及“怎么考”的问题,并以“情境”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其中,“四层”考查内容分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对于高三语文备考来说
期刊
摘 要 探讨教材句“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应不应该添加一个“被”字;呼唤语用规约的出台和普及。   关键词 被;省略;语用规约  《邓稼先》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下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杨振宁先生为好朋友邓稼先写的悼念性传记体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尤其是短句,一两句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如第一小节1-7自然段: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一课一课教学为途径,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要实现转型,关键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比如《我与地坛》的课堂教学,变一问一答式为情境任务式,创设生活情境,设置具体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此过程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课堂转型;关键;学习方式
期刊
摘 要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所開设的课程,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从本质意义上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从而为学生未来进行必要的知识研究奠定基础。然而,目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在开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选修课程的必修化,选修课程的边缘化等特点,让选修课未能发挥其原本的作用。本文中笔者依据近年来语文选修课在授课方式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提出了几种常见的组元方式,以对今后的选修课教学提供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