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个做班主任的老师都想方设法把自己管理的班级管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集体。但在具体做法上各个班主任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有的采取高压政策、有的运用以理服人。我在管理中始终认为:一个没有凝聚力和上进心的班级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因此我在接手管理的每一个班级时,首先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想办法打造班级团队精神。如果形成了一个团队,班风、学风自然就好了,这会让老师感到自豪、学生受益。
【关键词】班级建设 团队精神
Class and grade team spirit practice exploration
Feng Jimin
【Abstract】Each is the teacher in charge teachers to do everything possible own management class and grade to manage into to have good Ban Feng and the school tradition collective. But each teachers in charge has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in the concrete procedure, some adopt the coercive policy, some utilization to convince people by reasoning. I always thought in the management: Does not have the cohesive force and the desire to do better class and grade is impossible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class and grade. Therefore I when take over the management each class and grade, first establishes one kind of harmonious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and guides the student to study and in gradually the life must have the unity cooperation spirit, thinks the means making class and grade team spirit. If has formed a team, Ban Feng, the school tradition have been naturally good, this will let teacher feel that proud, the student will profit.
【Keywords】The class and grade constructs The team spirit
“团队”是近年较为流行的一个词,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群体组织,而是一个办事高效、充满活力、团结协作、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责任心,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和谐集体。例如: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组成的“梦之队”,虽然每一个球员技术水平高、能力强,但他们平时分属不同球队,临时的组合很难形成一种团队精神,比赛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可是,鲜为人知的是微软公司,它的雇员有数以百计的成为了百万富翁,他们当中有许多雇员在取得了经济独立之后,可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却仍选择继续留在工作条件并不舒适安逸,薪水也不丰厚微软公司工作,微软公司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使这些百万富翁不为自己经济的需要而为集体利益甘愿奉献自己?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超越了自我的团队精神。可见团队精神应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每一个成员自觉不自觉地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的利益。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怎样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呢?我在班级管理中借鉴微软公司的成功经验,从以下方面着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让学生明白:你就是班上的主人
家长是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而到了学校后,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有许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独立性差、责任心不强、劳动观念淡薄、自私、缺乏勇气等性格缺陷,这就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正确引导。首先要告诉学生,大家在一起学习和生活而组成的一个集体,一个大的家庭,每位同学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就是班上的主人。作为一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要有为班集体作贡献的思想和行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效强凝聚力的团队,也使大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情,让大家的生活过得愉快,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班主任管理班级有民主意思,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感觉到我就是班上的主人。如班、团干的推选由学生自己决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先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开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再次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营造一个家的概念,给学生以安全感,有家的感觉,班集体就是一个避风的港湾。班主任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委屈和困难,聆听学生的倾诉,能解决的想办法尽快帮助他们解决。有的班主任认为下到班上去就是为了管好班上的纪律,班上学生纪律好了就少到班上去。我下到班上去不一定是去管纪律,而是让学生有一种归宿感,就像孩子回到家中见到父母一样,有一种安全感,心里踏实。第四是要求大家齐心协力,为班争光,为集体作贡献。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做好班上的每一件事,互相监督、相互鼓励,同时对那些有点小毛病的同学既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又要有一种包容心,逐步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2.让学生感受到:相互关爱和尊重是心心相通的纽带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些名言都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的内涵,特别是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育人是首要的天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才能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班集体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关爱和尊重学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出行动,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成绩也有高有低,表现也有好有坏,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既要关心后进生,也要鼓励优秀生,不能忽视中层生,做事要公正,天平中的砝码不能向任何一边倾斜。
后进生心理上的孤僻、自卑、疑惑、有一种失落感。我班黄博同学在高一时上课经常睡觉、迟到,成绩较差,别人叫他“睡觉大王”,高二分班进来到我班,其实我对他一点也不了解,是一位科任老师提醒我:黄博在你们班你就头痛了。恰好开学的第一天,傍晚六点多了他家长才送他来学校,到了学校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床位,并打电话给我,我便迅速赶过去,帮他拎行李找好床位,嘱咐他安顿好自己的生活,按时到班上集中,平时注意观察他的生活和学习,不失时机与他交流并给予关心。开始时还有些迟到,上课也还睡觉,我并没有对他进行批评和指责,而是一种包容的态度,提醒他早点回到教室,晚上注意休息,保持旺盛的精力听课,课堂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起来回答,后来发现他很喜欢帮助别人,我就有意地让他帮分发作业本,去后勤处拿些粉笔,在做清洁时就算他不是值日也叫他来帮忙,我还几次打电话给他家长说:黄博在学校表现很好,请家长放心,通过各种形式将老师对他的关心和肯定传递给他。经过一个多月,发现他不再迟到,上课也很少睡觉,很多作业还能独立完成,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有许多老师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往往采取打击的态度,这样反而使他们自暴自弃。其实有很多后进生并不是智力低下,只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引导,相反他们绝大多数是非常聪明,而且内心有许多的想法,希望老师能关心和尊重他们,得到老师的理解与信任。这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消除心中的疑惑、对抗的心理。这样不仅深化师生感情,而且自觉地把老师的要求化为行动,甚至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中层生一般不太引起老师的重视,在他们的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做事也提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与老师唱反调。在工作中我也十分关注这一部分同学的心理变化,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能解决的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特别是他们遇到身体不适、家中出现一些其他情况时,作为班主任更是不能放过拉近师生距离的机会,及时给予关心。有一个星期四的晚上,一名平时默默无闻,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也一般的学生来到办公室向我请假,说是第二天要去看医生。原来在前两天他的耳朵有些发炎,我一看他的耳朵又红又肿,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去看医生,他回答说:不想请假而耽误学习。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马上联系其家长并把他送到医院看病,学生和家长对我表示感谢。我就这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向他们传达一种信息--老师心中还是有我的。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一种优越感,自信心强,争强好胜,有较强的自尊心,同时嫉妒心也较严重,对班上的一些集体活动不太热情,表现出比较清高。他们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又很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下滑,害怕别人赶上;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又不想老师把更多的爱分给其他同学。在一次周记中,有好几名学生都提到我对在自习课上讲话的学生过于宽容,要求对他们进行严肃处理。得到这一信息,我便找这几名同学逐一谈心,跟他们讲清道理,老师的宽容是有度的、有原则的,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教育的要教育,处理他们就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样更不利于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同时在学习上给他们方法上的指导,生活上给予帮助,解除他们心中的顾虑,并要求他们一起来关心、帮助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共同进步。
作为班主任,就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贴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促膝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我努力做到像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
3.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协作才能成功
团结协作意识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班主任要抓住各种集体活动开展的机会,即时加强教育。如学校举办的田径运动会。我把班上所有的同学分成运动员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纪律监察组和啦啦队,在具体工作中要求他们有分工又有合作。作为运动员不要求他们一定要取得很好的名次,但要求其赛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后勤组要为运动员参赛准备好一些药物、矿泉水,运动员参赛时保管好他们的衣物,对参加中长跑的运动员安排同学到终点接应等;宣传组要积极投稿,宣传班上的好人好事,为运动员加油鼓劲;纪律监察组维持好班上的纪律,遵守运动会的秩序;啦啦队员要文明有礼,不仅为班上的运动员呐喊助威,也要为其他运动员精彩的表现喝彩。通过精心安排和大家团结协作,在运动会上我们班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成绩,个个开开心心,体验到团结协作带来的成功。班上每天都有公区的清洁任务,一般每天安排五六人去清扫,开始时同学们都是按部就班,先扫地后倒垃圾。特别的秋天落叶较多,结果是垃圾全扫好后,倒垃圾的工具不足,部分同学就无事可干了,我就引导他们一开始就安排好,有扫地的,也有倒垃圾的,这样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不仅仅是体育活动和清洁卫生之中,其实任何一项集体活动都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课堂上的每一节课、出版报、召开主题班会等都需要协作完成。团结协作不仅仅是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思,增强同学们的荣誉感的责任心,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
要打造一支很有团队精神的队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有很好的耐心和毅力,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精心合作和共同努力,需要班上每一个同学始终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不止。团队精神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精髓。否则就如同一盘散沙;一根筷子容易弯,十根筷子折不断……这就是团队精神重要性力量直观表现,也是班级管理效益制胜的法宝。
【关键词】班级建设 团队精神
Class and grade team spirit practice exploration
Feng Jimin
【Abstract】Each is the teacher in charge teachers to do everything possible own management class and grade to manage into to have good Ban Feng and the school tradition collective. But each teachers in charge has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in the concrete procedure, some adopt the coercive policy, some utilization to convince people by reasoning. I always thought in the management: Does not have the cohesive force and the desire to do better class and grade is impossible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class and grade. Therefore I when take over the management each class and grade, first establishes one kind of harmonious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and guides the student to study and in gradually the life must have the unity cooperation spirit, thinks the means making class and grade team spirit. If has formed a team, Ban Feng, the school tradition have been naturally good, this will let teacher feel that proud, the student will profit.
【Keywords】The class and grade constructs The team spirit
“团队”是近年较为流行的一个词,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群体组织,而是一个办事高效、充满活力、团结协作、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责任心,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和谐集体。例如: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组成的“梦之队”,虽然每一个球员技术水平高、能力强,但他们平时分属不同球队,临时的组合很难形成一种团队精神,比赛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可是,鲜为人知的是微软公司,它的雇员有数以百计的成为了百万富翁,他们当中有许多雇员在取得了经济独立之后,可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却仍选择继续留在工作条件并不舒适安逸,薪水也不丰厚微软公司工作,微软公司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使这些百万富翁不为自己经济的需要而为集体利益甘愿奉献自己?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超越了自我的团队精神。可见团队精神应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每一个成员自觉不自觉地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的利益。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怎样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呢?我在班级管理中借鉴微软公司的成功经验,从以下方面着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让学生明白:你就是班上的主人
家长是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而到了学校后,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有许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独立性差、责任心不强、劳动观念淡薄、自私、缺乏勇气等性格缺陷,这就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正确引导。首先要告诉学生,大家在一起学习和生活而组成的一个集体,一个大的家庭,每位同学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就是班上的主人。作为一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要有为班集体作贡献的思想和行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效强凝聚力的团队,也使大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情,让大家的生活过得愉快,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班主任管理班级有民主意思,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感觉到我就是班上的主人。如班、团干的推选由学生自己决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先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开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再次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营造一个家的概念,给学生以安全感,有家的感觉,班集体就是一个避风的港湾。班主任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委屈和困难,聆听学生的倾诉,能解决的想办法尽快帮助他们解决。有的班主任认为下到班上去就是为了管好班上的纪律,班上学生纪律好了就少到班上去。我下到班上去不一定是去管纪律,而是让学生有一种归宿感,就像孩子回到家中见到父母一样,有一种安全感,心里踏实。第四是要求大家齐心协力,为班争光,为集体作贡献。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做好班上的每一件事,互相监督、相互鼓励,同时对那些有点小毛病的同学既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又要有一种包容心,逐步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2.让学生感受到:相互关爱和尊重是心心相通的纽带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些名言都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的内涵,特别是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育人是首要的天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才能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班集体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关爱和尊重学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出行动,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成绩也有高有低,表现也有好有坏,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既要关心后进生,也要鼓励优秀生,不能忽视中层生,做事要公正,天平中的砝码不能向任何一边倾斜。
后进生心理上的孤僻、自卑、疑惑、有一种失落感。我班黄博同学在高一时上课经常睡觉、迟到,成绩较差,别人叫他“睡觉大王”,高二分班进来到我班,其实我对他一点也不了解,是一位科任老师提醒我:黄博在你们班你就头痛了。恰好开学的第一天,傍晚六点多了他家长才送他来学校,到了学校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床位,并打电话给我,我便迅速赶过去,帮他拎行李找好床位,嘱咐他安顿好自己的生活,按时到班上集中,平时注意观察他的生活和学习,不失时机与他交流并给予关心。开始时还有些迟到,上课也还睡觉,我并没有对他进行批评和指责,而是一种包容的态度,提醒他早点回到教室,晚上注意休息,保持旺盛的精力听课,课堂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起来回答,后来发现他很喜欢帮助别人,我就有意地让他帮分发作业本,去后勤处拿些粉笔,在做清洁时就算他不是值日也叫他来帮忙,我还几次打电话给他家长说:黄博在学校表现很好,请家长放心,通过各种形式将老师对他的关心和肯定传递给他。经过一个多月,发现他不再迟到,上课也很少睡觉,很多作业还能独立完成,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有许多老师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往往采取打击的态度,这样反而使他们自暴自弃。其实有很多后进生并不是智力低下,只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引导,相反他们绝大多数是非常聪明,而且内心有许多的想法,希望老师能关心和尊重他们,得到老师的理解与信任。这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消除心中的疑惑、对抗的心理。这样不仅深化师生感情,而且自觉地把老师的要求化为行动,甚至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中层生一般不太引起老师的重视,在他们的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做事也提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与老师唱反调。在工作中我也十分关注这一部分同学的心理变化,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能解决的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特别是他们遇到身体不适、家中出现一些其他情况时,作为班主任更是不能放过拉近师生距离的机会,及时给予关心。有一个星期四的晚上,一名平时默默无闻,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也一般的学生来到办公室向我请假,说是第二天要去看医生。原来在前两天他的耳朵有些发炎,我一看他的耳朵又红又肿,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去看医生,他回答说:不想请假而耽误学习。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马上联系其家长并把他送到医院看病,学生和家长对我表示感谢。我就这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向他们传达一种信息--老师心中还是有我的。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一种优越感,自信心强,争强好胜,有较强的自尊心,同时嫉妒心也较严重,对班上的一些集体活动不太热情,表现出比较清高。他们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又很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下滑,害怕别人赶上;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又不想老师把更多的爱分给其他同学。在一次周记中,有好几名学生都提到我对在自习课上讲话的学生过于宽容,要求对他们进行严肃处理。得到这一信息,我便找这几名同学逐一谈心,跟他们讲清道理,老师的宽容是有度的、有原则的,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教育的要教育,处理他们就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样更不利于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同时在学习上给他们方法上的指导,生活上给予帮助,解除他们心中的顾虑,并要求他们一起来关心、帮助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共同进步。
作为班主任,就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贴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促膝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我努力做到像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
3.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协作才能成功
团结协作意识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班主任要抓住各种集体活动开展的机会,即时加强教育。如学校举办的田径运动会。我把班上所有的同学分成运动员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纪律监察组和啦啦队,在具体工作中要求他们有分工又有合作。作为运动员不要求他们一定要取得很好的名次,但要求其赛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后勤组要为运动员参赛准备好一些药物、矿泉水,运动员参赛时保管好他们的衣物,对参加中长跑的运动员安排同学到终点接应等;宣传组要积极投稿,宣传班上的好人好事,为运动员加油鼓劲;纪律监察组维持好班上的纪律,遵守运动会的秩序;啦啦队员要文明有礼,不仅为班上的运动员呐喊助威,也要为其他运动员精彩的表现喝彩。通过精心安排和大家团结协作,在运动会上我们班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成绩,个个开开心心,体验到团结协作带来的成功。班上每天都有公区的清洁任务,一般每天安排五六人去清扫,开始时同学们都是按部就班,先扫地后倒垃圾。特别的秋天落叶较多,结果是垃圾全扫好后,倒垃圾的工具不足,部分同学就无事可干了,我就引导他们一开始就安排好,有扫地的,也有倒垃圾的,这样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不仅仅是体育活动和清洁卫生之中,其实任何一项集体活动都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课堂上的每一节课、出版报、召开主题班会等都需要协作完成。团结协作不仅仅是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思,增强同学们的荣誉感的责任心,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
要打造一支很有团队精神的队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有很好的耐心和毅力,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精心合作和共同努力,需要班上每一个同学始终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不止。团队精神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精髓。否则就如同一盘散沙;一根筷子容易弯,十根筷子折不断……这就是团队精神重要性力量直观表现,也是班级管理效益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