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大爱 循环经济塞外造样板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养殖场到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他没有进过大学,却在社会这所真正的大学里成了高材生;他不是科学家,却谱写了一曲曲精彩的创新乐章;他没有华丽的语言,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万千农民的拥护与掌声;他好比草原上战无不胜的雄鹰,翱翔在广袤的塞外草原上,为那里的农民修建了幸福的路,打开了致富的窗!
  他就是塞外草原成长起来的农民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塞飞亚集团董事长李秉和。他的那些不平凡的故事,抒写于平凡的岁月里,也深深地印在了农民朋友的记忆中。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李秉和,深知农村的贫穷和农民生活的艰辛。从生产队电工、生产队长、村主任一路走来,他立志要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的门路。1987年12月,他被汐子镇党委任命为纸箱厂厂长,依靠5万元财政周转金,带领18名农民办起了汐子镇纸箱厂,当年盈利2.3万元。后来他们相继办起了彩印厂、卫生巾厂、塑印厂、编织袋厂,组建了宁城塞外实业总公司,他担任总经理。
  198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的一家养殖场里,18名员工正为他们所效力的一家养鸭场的前景感到担忧。此时,这家养殖场的老板李秉和刚刚得到了5万元银行贷款,他打算背水一战。
  20年后,李秉和回忆起当年的创业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不过,他赌赢了,当年的小养殖场,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民营大型企业集团。现在,塞飞亚集团头顶多项荣誉:“塞飞亚及图”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塞飞亚牌“草原鸭”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集团连续七年被中国农行内蒙古分行评为AAA级资信企业。
  2007年,塞飞亚实现产值12.56亿元,其产值和利税分别比2000年增长10倍和8倍。该集团的肉鸭养殖带动养殖户3400多户,创社会综合效益4亿元。
  李秉和把塞飞亚二十年成功经验概括为产业体系化、利益联结紧密化、全过程科技质量化、产业闭合式循环化。
  从鸭雏到餐桌,塞飞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
  自1997年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建设肉鸭产业以来,塞飞亚集团十年累计投资6亿元,經过一、二、三期工程扩建,使集团的肉鸭产业达到了年出鸭雏3300万只、加工肉鸭3000万只、生产饲料30万吨的生产能力。紧接着,通过股份(合作)制等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塞飞亚集团把生产、加工、储藏、运销、保鲜、包装等联成一体,突出“高科技、现代化、环保型、花园式”的特点。 2002年,塞飞亚肉鸭产业被列入国家肉类食品深加工示范项目。集团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发展机遇,启动食品工业园、生态种鸭园、生态移民园三大园区及八个建设项目,促进塞飞亚全面发展。2009年,全集团在继续扩大肉鸭产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又适时构建了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可以说,李秉和带领下的塞飞亚已经把鸭产业建设成为一体化经营的综合性产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加工产业带和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化中的“孵化器”
  
  在塞飞亚的发展进程中,李秉和善于把握住农业变革的拍子。
  李秉和的布局是:以肉鸭养殖加工为主导的价值链,之后按照企业行为、政府行为、科技行为、金融行为、农户行为、协会行为、客户行为“六位一体”的格局,与农户、科研单位、社区行政组织、专业协会分别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投入资金和要素,从而形成了资金链,之后通过把每一个构成产业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对接进而形成了产业链。
  李秉和这样做有他的道理。按照他的理解,塞飞亚集团是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化器”、农业大户的“孵化器”、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器”、农业功能的“拓展器”和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器”。就这样,塞飞亚集团通过加工业的带动,向前延伸把龙头触到田间地头,向后把龙尾甩到餐桌超市,自身成为这个产业体系中的中流砥柱,前后呼应,相得益彰,不断把终端市场信号传导给农业母体,为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李秉和向记者介绍,塞飞亚集团把优良鸭雏发放到农户的养殖场进行饲养,共建养殖场176座,同时年加工转化玉米12万吨,带动玉米种植户6万多户,之后为延长肉鸭产业链条,从农户中收购成鸭后进行精深加工,并在北京、呼和浩特建立了连锁餐饮业,形成了餐饮业加盟连锁体系,鸭熟食产品的开发,实现了肉鸭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和多重转化、多重增值、多层次开发,最终形成了利益链和就业链,把小生产连接成为大产业,把小农户带到大市场,更多地反哺农民和养殖农户,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尽管,李秉和是在农村从事传统产业。但是,多年来,为搞好项目配套建设,塞飞亚集团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体系、企业核算体系和经营管理控制体系为核心的“龙形经济”神经中枢,建成了由质量控制、生产、库存、销售、供应、财务、养殖管理等模块组成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在现代管理上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今天的汐子镇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农村工业化的繁荣景象。当地经济在塞飞亚的带动下,传统养殖业的养殖方式开始向规模化、科学化养殖转变。
  
  循环经济样板
  
  在充当农业产业化“孵化器”时,李秉和有一个经常挂在嘴边的概念,叫“闭合式鸭业产业循环经济”。这一概念读起来虽然有点拗口,但正是通过建立闭合式鸭业产业,李秉和倡行的这一理念让塞飞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使自己的企业成为当地循环经济的样板。
  李秉和要求,塞飞亚集团应当根据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项目建设机遇,按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在肉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积极寻找肉鸭产业与发展生态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自2004年开始,他们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了以鸭肉产业为龙头,以沼气热电联产为纽带,以特色鸭肉制品和有机蔬菜加工销售为驱动,着力构建集“种植业、养殖业、食品深加工、有机肥生产、再生能源利用”为一体的“种、养、加、肥、能”五环产业并举的循环经济模式。
  根据他的介绍,“闭合式鸭业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主要是绿色基地种植玉米、大豆等原料,加工做饲料养鸭和加工废弃物发酵,产生沼气发电,再造能源供给企业,沼气残渣残液生产有机肥料,供给基地种植,实现了“植物生长——动物转化——微生物发酵还原”的循环往复,达到了变废为宝、能源再利用,做到了肉鸭产业生态链条封闭式大循环。
  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塞飞亚集团引导农民为加工而种而养,这样就会出现大量的专用加工品种,玉米专门为鸭饲料生产,鸭专门为加工专用、餐饮专用。鸭产品生产加工从单纯食用向工业用、能源用、生态用的“多元”方向发展。
  建立闭合式鸭业产业,也极大提升了集团的科研实力。李秉和介绍,一批成熟的高新科技成果在该集团得到推广应用,使得加工精深程度大大提高。
  依据“闭合式鸭业产业循环模式”,塞飞亚在肉鸭系列产品加工销售上,进一步推出了“绿色、安全、健康”的理念,内抓质量管理,外抓品牌建设,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卫生安全体系认证,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建成了覆盖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的市场销售网络,并出口到韩国、日本、菲律宾、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对此,专家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建立闭合式鸭业产业加快了地区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发展,进而为实现更大地域和更多产业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不仅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而且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了镇容村貌的改观。
  李秉和自已也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塞飞亚集团通过推行“闭合式鸭业产业循环模式”,积极参与实施农村“三堆变三料”(粪堆、垃圾堆、秸秆堆变燃料、饲料、肥料)工程,重点加大秸秆气化工程实施力度,进一步实现秸秆多层次开发与利用,带动秸秆固化、氣化发电、制造有机复合肥料等相关产业,将农业初级产品通过连续转化增值变废为宝,将农产品及其副产品变成工业原料。
  
  “鸭将军”的共同富裕梦想
  
  在全国人代会上,曾有媒体分别将从事鸡产业和鸭产业的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董事长张振武与内蒙古塞飞亚集团董事长李秉和称为“鸡司令”和“鸭将军”。令媒体兴奋的是,同为内蒙古的全国人大代表,两位企业家曾在“两会”期间“鸡鸭联手”,提出建立无规定禽病区的建议。
  作为人大代表,李秉和自认为是一位“三农“的代言人,因为他做的畜牧业是一个大概念,又有农业的,又有牧业的,他想把带头人做好,把这个产业做好。之所以自认为是“三农”的代言人,李秉和认为那是因为自己对现在农牧民的现状有深切的了解。他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虽然自己做了领头人,但我能体会到农民是非常苦的,弱势群体没有办法出去打工,只能在家里维持生活,特别是贫困地区维持生活是很艰难的。”
  因为心中装着农牧民,装着国家,所以李秉和怀揣造福社会献大爱之心,关心员工,惠及农牧民,促进行业,服务国家。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劳动密集型家禽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产品售价下滑、资金周转困难等不利因素,同行业50%以上都在减产、裁员、降薪。塞飞亚集团积极采取措施迎接挑战,确保做到了不减产、不裁员、不降薪、不欠薪,不把员工推向社会,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员工和群众解愁。公司通过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搞技术革新,不断挖潜改造,降低生产成本等举措,大量安置当地富裕劳力和返乡农民工就业。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后,塞飞亚集团于5月13日第一时间启动了企业社会责任应急预案,向灾区捐款。
  为了增加农牧民收入,李秉和可谓“千方百计”,多方努力。经过调研,他认为,如果解决了农牧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是从侧面解决如何保障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课题。李秉和曾建议,除了国家补助之外,必须要靠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农牧产业化一条龙的企业,让农民围绕产业来就业和发展。因此,李秉和还建议,让国家派出权威的调研组,去家禽一条龙的企业进行全面调研,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调研过程中,知道它对农牧民的带动作用,知道这个产业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直接增收起的作用,把它做成一个模式,在全国各地推广。
  在李秉和看来,大地方做一个大企业,小地方做一个小企业,都能解决农民的一些问题。现在国家强调农村经济工业化,塞飞亚180个农场建在农村,本身农村经济就已经工业化了,所以对推动小城镇建设,对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一个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他希望国家有关部委的专家在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全面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拿出一套长效机制, 确保农业产业化,使农民在奔小康的路上实现共同富裕。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住房、交通、水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改善城市生态状况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  作为城市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城市森林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城市森林是城市之“肺”,也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发展城市森林,充分利用森林的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
期刊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障。不断提高林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通过发展林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发挥林业在吸收二氧化碳、应对气候变化、缓解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中感受自然生态之美、享受高品质生活,这是各级林业部门的工作职责。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项重大变革,与家
期刊
南宁市,一座以绿闻名的城市。这里青山环绕,碧水长流,绿意盎然,花果飘香;这里有着“中国绿城”的美誉,被各地游客称赞为“一座可以呼吸到绿色的城市”,“一座适宜人居的城市”。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博士对南宁的印象是:“南宁是一座微笑的城市和绿色城市”。  在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南宁市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以创建“中国绿城”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环境优美、有凝
期刊
据人民网消息,由网友评出的2011中国十大网络春晚于2月21日出炉,在包括央视网络春晚在内的2011十大网络春晚中,绿色中国网络春晚名列第六,网友给出的关键词是“最低碳”,性质是“国家战略的文艺演绎”。  2011中国十大网络春晚最初由海南在线网友评出并以《盘点2011十大“网络春晚”》为题发布,随之得到了全国网友的一致认可并被广泛转载。  绿色中国网络春晚由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绿色中国网络电视中
期刊
江山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毛泽东祖居地和中国幸福乡村。2008年,江山市启动了“312”城乡绿化运动,凭借“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的魄力和力度,完成了一次国土绿化的“华丽转身”。也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绿化运动带我们走入了这个只有60万人口的小县城,让我们领略到江山人民对绿色的那份钟爱和执着。    节后第一天:三万干群栽下十万幸福树  人勤春来早,新春
期刊
提名绿色宝贝小档案  姓 名:刘飞儿  生 日:2月25日  籍 贯:北京  身 高:172cm  毕业学校:北京大学MBA在读  爱 好:阅读、听音乐、烹饪、旅游  演艺经历:2007年中国国际小姐冠军   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新面孔模特大奖  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爱心使者”  香港中华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环保公益事业形象大使”  2008年获2008明星慈善夜暨欧美同学会商会颁发   “最佳公
期刊
吉林森工集团是我国国有四大森工企业之一。在“十一五”期间,经过改革攻坚,实现了加工企业全部股份制改造、辅业全部转制民营、社会职能全部移交、职工全部转换劳动关系、集团整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全部、一建立”目标,破解了长期困扰集团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为集团注入了生机活力,为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发展探索了新路,开创了全国森工企业改革的先河。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吉林森工
期刊
2010年10月30日,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和全国高科技投融资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十二五经济形势展望高峰论坛”在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厅隆重开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中央党校、国家开发银行、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政府、企业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以“调整、增长、创新”为主题,由政府领
期刊
作为山西省建立最早的林业单位,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始终坚持大搞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取得了巨大成就。据了解,该局历年累计完成封山育林47万亩,荒山造林72万亩,人工林面积也高达50余万亩,并在好地方、将台、七里峪三个林场形成了10万亩山西省最大的、集中连片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现已逐渐发展成为山西省生态兴省的排头兵。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十年来,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实现了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
期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現代林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设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个历史周期里,林业将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将确定怎样的发展目标?又将如何将这个目标变成现实?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十二五”林业发展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