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转型、校企合作背景下,对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产教融合的探索和应用》为支撑,提出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体系,构建校企共赢的合作模式、搭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教学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一、产教融合现状
当前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现状为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合作过程中,企业在学生实训安全中所承担的风险较大,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自身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很难将其融入相关的校企合作项目。如何提高校企合作意识,制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赢的合作模式将影响到未来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与合作深度。现针对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进一步探讨课程产教融合改革的新途径及新方法。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差異。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让毕业生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首先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毕业生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必须满足企业需求。各企业之所以对应届院校毕业生不满的最主要原因则是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较弱,对项目的各项进程一无所知,可以说是毫无涉猎,空有一套不深不浅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方案操作毫无把控能力,往往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仅仅是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半成品。出于以上众多顾虑,有些用人单位在员工招聘信息中注明只招收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对象,明确的将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这一现象恰是暴露了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着差异。为了能够培养出一批批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学校与用人单位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订单式”培养,共同设置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使其更贴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更具可行性。校企共同探讨双方合作发展的契合点,从而开展全面产教融合工作,只有校企双方紧密结合,才能使培养出极具社会竞争力的实用型高素质职业人才。
2.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重心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多以实践课程为辅,而实践课程开展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巩固和拓宽理论知识,对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不重视,教材案例相对滞后,信息含量跟不上城市发展,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由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学生从未接触过任何实际项目,所有理论知识都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指导性意义。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造成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对大学教育的深切抱怨。学校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加强与改进,职业院校务必要与企业联手量身定制符合双方发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到规划院的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项目设计的能力人才为目标,切实落实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式,提倡互动式教学、真题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模式,开展多方位学术交流,实时跟进学科前沿领域发展动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洞悉问题的能力。
3.教师队伍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大学教师的学历作为其入职首要考虑的因素,其学历的高低与被录取的几率成正比。许多大学教师都招自应届毕业生,其本身被灌输的就是理论式教育,所以在对学生教育中再次采用这一方式自然是轻车熟路,导致实践性教育很难得以执行。其次,职业院校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不高,也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
1.构建校企共赢的合作模式。对职业院校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源源不断的专业聚集人才,对接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专业技术革新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精品课程、编写教材、共建实训基地、以校企协同攻关实现“双赢”。开展以产教融合实时顺应地方经济发展新动态,教学改革融入产业升级转型和创新发展需求,革新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使办学真正有益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益于深化产教融合,有益于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需求,突出城建建设特色,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加快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交流合作。“共融共生”合作模式促进了校企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场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
2.搭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学校主动寻求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搭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一是“订单式”培养模式下,学生需完成学校所安排的教学活动,同时接受企业所开设的岗位入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企业文化教学等内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与过去的传统产教融合有所不同——将阶段性的实习转变成贯穿始末的实践教学过程,学生在低年级就能接触与自己就业相关的知识,这一教学转变使专业实践教学更加切实可行。二是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推动科研与项目相结合,强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行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利用学校雄厚的师资研发力量,助力企业攻关技术难题,还能使教师不断在项目中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学生的实践教学与项目规划共同运行,让学生在参与项目中更加熟知其设计操作流程。三是构建“准订单”模式——学生提前半年就业,毕业设计结合企业实习内容,由校企双方指导答辩,很好地解决了就业工作与毕业设计冲突这一普遍存在的难题。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的欠缺是各大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教师的项目实践操作经验不足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凭借产教融合这一校企合作平台,打造“迈得上讲台,退得下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产学合作中坚持“专任教师走出去、技术骨干引进来”。推崇“要上讲台,先下工地”,专任教师带着任务下现场与一线规划师相互学习、交流。安排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规划院挂职锻炼,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二是坚持“优秀校外人才进课堂”,大量聘请规划单位一线规划师、技术骨干担任学院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主要来自校外实习基地,接触项目较多,专业技术能力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开设实训教学课程,进课堂专题授课、指导方案、点评方案等,为产教融合提供实践场所和示范空间。
四、结语
产教融合是高校教育向应用型转型的必然途径,可以有效摆脱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与产业相脱节的被动局面。深化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教育顺应时代变革的产物,是教育满足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全新调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的新出路,是高职院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需求,理应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
参考文献:
[1]戴启昌.企业用人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差异的调查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61.
[2]刘彩琴. 高等职业教育“共融共赢”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1):30.
[3]梁振然.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产教融合的探索和应用[J]. 高等建筑教育2016 25(5):94 .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一、产教融合现状
当前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现状为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合作过程中,企业在学生实训安全中所承担的风险较大,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自身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很难将其融入相关的校企合作项目。如何提高校企合作意识,制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赢的合作模式将影响到未来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与合作深度。现针对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进一步探讨课程产教融合改革的新途径及新方法。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差異。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让毕业生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首先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毕业生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必须满足企业需求。各企业之所以对应届院校毕业生不满的最主要原因则是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较弱,对项目的各项进程一无所知,可以说是毫无涉猎,空有一套不深不浅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方案操作毫无把控能力,往往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仅仅是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半成品。出于以上众多顾虑,有些用人单位在员工招聘信息中注明只招收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对象,明确的将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这一现象恰是暴露了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着差异。为了能够培养出一批批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学校与用人单位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订单式”培养,共同设置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使其更贴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更具可行性。校企共同探讨双方合作发展的契合点,从而开展全面产教融合工作,只有校企双方紧密结合,才能使培养出极具社会竞争力的实用型高素质职业人才。
2.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重心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多以实践课程为辅,而实践课程开展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巩固和拓宽理论知识,对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不重视,教材案例相对滞后,信息含量跟不上城市发展,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由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学生从未接触过任何实际项目,所有理论知识都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指导性意义。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造成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对大学教育的深切抱怨。学校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加强与改进,职业院校务必要与企业联手量身定制符合双方发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到规划院的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项目设计的能力人才为目标,切实落实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式,提倡互动式教学、真题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模式,开展多方位学术交流,实时跟进学科前沿领域发展动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洞悉问题的能力。
3.教师队伍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大学教师的学历作为其入职首要考虑的因素,其学历的高低与被录取的几率成正比。许多大学教师都招自应届毕业生,其本身被灌输的就是理论式教育,所以在对学生教育中再次采用这一方式自然是轻车熟路,导致实践性教育很难得以执行。其次,职业院校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不高,也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
1.构建校企共赢的合作模式。对职业院校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源源不断的专业聚集人才,对接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专业技术革新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精品课程、编写教材、共建实训基地、以校企协同攻关实现“双赢”。开展以产教融合实时顺应地方经济发展新动态,教学改革融入产业升级转型和创新发展需求,革新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使办学真正有益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益于深化产教融合,有益于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需求,突出城建建设特色,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加快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交流合作。“共融共生”合作模式促进了校企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场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
2.搭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学校主动寻求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搭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一是“订单式”培养模式下,学生需完成学校所安排的教学活动,同时接受企业所开设的岗位入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企业文化教学等内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与过去的传统产教融合有所不同——将阶段性的实习转变成贯穿始末的实践教学过程,学生在低年级就能接触与自己就业相关的知识,这一教学转变使专业实践教学更加切实可行。二是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推动科研与项目相结合,强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行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利用学校雄厚的师资研发力量,助力企业攻关技术难题,还能使教师不断在项目中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学生的实践教学与项目规划共同运行,让学生在参与项目中更加熟知其设计操作流程。三是构建“准订单”模式——学生提前半年就业,毕业设计结合企业实习内容,由校企双方指导答辩,很好地解决了就业工作与毕业设计冲突这一普遍存在的难题。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的欠缺是各大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教师的项目实践操作经验不足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凭借产教融合这一校企合作平台,打造“迈得上讲台,退得下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产学合作中坚持“专任教师走出去、技术骨干引进来”。推崇“要上讲台,先下工地”,专任教师带着任务下现场与一线规划师相互学习、交流。安排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规划院挂职锻炼,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二是坚持“优秀校外人才进课堂”,大量聘请规划单位一线规划师、技术骨干担任学院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主要来自校外实习基地,接触项目较多,专业技术能力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开设实训教学课程,进课堂专题授课、指导方案、点评方案等,为产教融合提供实践场所和示范空间。
四、结语
产教融合是高校教育向应用型转型的必然途径,可以有效摆脱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与产业相脱节的被动局面。深化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教育顺应时代变革的产物,是教育满足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全新调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的新出路,是高职院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需求,理应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
参考文献:
[1]戴启昌.企业用人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差异的调查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61.
[2]刘彩琴. 高等职业教育“共融共赢”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1):30.
[3]梁振然.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产教融合的探索和应用[J]. 高等建筑教育2016 25(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