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重要。这是因为,问题意识不仅是初中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之一,而且也是因为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如果没有问题意识,学生就没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因此,只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穿问题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来源于生活,逐步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和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与源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以及以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概括性和间接性是其主要的特征。由于思维总是与问题联接在一起,而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问题性也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思维的问题性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切有目的的思维和认识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能够促进思维进入积极活动状态,展开有目标的回忆、联想、分析、试探。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解决它的欲望,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提高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形式有显著的激励功能。意识包括感觉、知觉、思维三种认识活动,其中以思维活动为主,“有了思维,人才有了意识。”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得到的启示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的影响,学生一开始可能也用这种方法,发现很难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如何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应是伸手就摘桃,也不宜是再跳也摘不到桃,而是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2.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教学中要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例如初中数学教材的引言,可以让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平面几何是怎样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数和几何有什么关系?平面几何将要学习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中有什么用?学习平面几何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在教学中经常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就会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组织学生开展编题活动
让学生学会做学问,会提出问题,编拟问题给自己思考,给别人思考,学生编题过程,是活跃的创新活动过程。让学生编拟数学应用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生活现象,思考能否用数学的知识方法、观点和思想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一过程用文字语言表示,编拟出一道数学应用问题。这一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数学建模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编拟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眼光,勤于思考的精神,并能通过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练习过程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真谛──将数学思想与方法内化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之中,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数学是根据人类自身的思想对世界的认识,反过来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完善自身的思想。
4.倡导探究式教学,启迪学生思维
探究式教学主张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迪了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授“蚂蚁怎样走最近”时,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一只蚂蚁又累又饿,发现旁边有一个无底无盖的圆柱形盒子,它在圆柱形盒子底部的某一点,这个圆柱形盒子的高是12cm,底面半径是3cm,在盒子侧面的最顶部有一些蛋糕渣,问:蚂蚁怎样绕着走最近,能尽快吃到食物。请同学们帮它找到最佳的捷径,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最短的路线.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再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问题意识是这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传统的教育往往停留在灌输式、填鸭式和传授的层面上,而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同时也是创新的重要基石,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积极探索适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收稿日期:2012-07-14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与源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以及以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概括性和间接性是其主要的特征。由于思维总是与问题联接在一起,而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问题性也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思维的问题性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切有目的的思维和认识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能够促进思维进入积极活动状态,展开有目标的回忆、联想、分析、试探。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解决它的欲望,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提高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形式有显著的激励功能。意识包括感觉、知觉、思维三种认识活动,其中以思维活动为主,“有了思维,人才有了意识。”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得到的启示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的影响,学生一开始可能也用这种方法,发现很难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如何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应是伸手就摘桃,也不宜是再跳也摘不到桃,而是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2.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教学中要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例如初中数学教材的引言,可以让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平面几何是怎样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数和几何有什么关系?平面几何将要学习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中有什么用?学习平面几何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在教学中经常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就会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组织学生开展编题活动
让学生学会做学问,会提出问题,编拟问题给自己思考,给别人思考,学生编题过程,是活跃的创新活动过程。让学生编拟数学应用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生活现象,思考能否用数学的知识方法、观点和思想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一过程用文字语言表示,编拟出一道数学应用问题。这一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数学建模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编拟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眼光,勤于思考的精神,并能通过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练习过程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真谛──将数学思想与方法内化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之中,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数学是根据人类自身的思想对世界的认识,反过来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完善自身的思想。
4.倡导探究式教学,启迪学生思维
探究式教学主张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迪了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授“蚂蚁怎样走最近”时,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一只蚂蚁又累又饿,发现旁边有一个无底无盖的圆柱形盒子,它在圆柱形盒子底部的某一点,这个圆柱形盒子的高是12cm,底面半径是3cm,在盒子侧面的最顶部有一些蛋糕渣,问:蚂蚁怎样绕着走最近,能尽快吃到食物。请同学们帮它找到最佳的捷径,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最短的路线.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再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问题意识是这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传统的教育往往停留在灌输式、填鸭式和传授的层面上,而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同时也是创新的重要基石,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积极探索适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收稿日期:201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