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来自于放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看到一篇报道,一位年轻的母亲,扶着自己的儿子学走路。走了一段之后,孩子似乎想挣脱母亲的双手,自己试一试。探索是难的,孩子居然知道扶着墙走了,孩子可能感觉自己本事大了,干脆放手离开墙的帮助,自己走。啊,他成功了!母亲蹲在他身后叫他:“我的宝贝,你真棒!”孩子回过头来,兴奋激动的双眸里尽是成功的喜悦。孩子转身朝母亲走过来,母亲给他鼓掌。孩子太激动了,他跌倒了,如果换成其他母亲,也许此时会赶过去搀扶摔倒在地的孩子,可是这位母亲没有,孩子也没有半点迟疑和哭泣,爬起来接着朝母亲走去。我感叹于这位聪明的母亲坚信她的儿子能行;我也感动于孩子主动,独立,执著,自信地学走。眼前的精彩就来自于放手!
  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走路,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仔细想来,我们平时的教学,很多时候也因为放手才呈现出许多精彩。
  
  一、放手让学生去读
  
  曾拜读过一位教师对《桥》一文的教学设计:
  1.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师:谁还有不同的理解?带着你的理解再读。
  3.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有的读出了老汉的生气,有的读出了批评,有的读出了命令,有的读出了威严.有的读出了不容争辩……
  教师适时点拨,为什么要这样读。此时此刻,老汉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满。教师的这一放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内化,在读中生情,把激情融入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
  
  二、放手让学生去演
  
  我执教《渔歌子》这首词时,也曾大胆放手了一回。这篇古诗内容相对简单,扫除生字障碍之后,学生参照注释,差不多弄懂了这首古诗。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我让学生四人一组,把这首词表演出来。接下来的情况,真是让我有些意外。小组成员中,俨然出现了一个个“编剧”、“导演”、“演员”、“道具”、“化妆”。只见他们把白纸撕成条条状,不用说了,这个肯定是胡须了,这是老人最基本的特征嘛。其实,我仅仅想到了这么一点,可是学生们呢,他们又撕了一点碎纸条贴在了耳旁,哦,原来是仔细观察了课本上的插图,渔翁还有鬓毛呀。哎呀,真是像呢,一个须发全白的老人活灵活现。渔翁形象怎么体现呢?瞧,他们做了一顶类似斗笠的纸帽,这顶帽子虽然做得不怎么样,但能够做出这帽子,至少反映了他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想得全面,二是平时留心观察。我感叹,他们真不简单,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但让我惊喜的还在后面。
  第一组登场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开始说话:“我,今天真悠闲……”呵,还有背景旁白。终于走进教室来了,这个“渔翁”驼着背,拿着钓鱼竿,我心里微笑着,感叹着。这时,“渔翁”坐在“渔船”上,摸着“胡须”凝视着远方。时不时地笑几声,随后“渔翁”吟起了这首古诗:“西塞山前白鹭飞……”中间还不忘干咳几声,弯着腰退了场。
  第二组,当“渔翁”吟诗离去的时候,调皮的孩子居然说了句:“Bye-bye。”“渔翁”回头皱眉,“bye-bye”地重复着听不懂的话,一种时过境迁、恍若隔世之感被表现得惟妙惟肖……
  这节课中,我发现了孩子们是那么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自己的创造,在情境的实践中,他们把自己对文本的个性体验,淋漓尽致地表达在自己的表演中。
  
  三、放手让学生去写
  
  这个经历也让我想到了一次偶然的作文教学尝试。那是上午的第三课,当课还没上到一半时,突然天黑压压的,快要塌下来一样。这时,教室里开始有人蠢蠢欲动,更多的人开始东张西望。正愁这个星期没写作素材的我灵机一动,放下课本,对大家说:“这一课不上了,索性给你们到外面看看去吧。”我的话音刚落,有几个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冲了出去,坐在第一排的孙锋拍着大腿哈哈大笑,笑那些人误解了老师的意思,出去的人被他这么一笑,就涨红着脸不知所措地走进教室,我又补了一句:“去看吧。”他们又出去了,刚一走出去又被孙锋笑了回来。这一次,我很认真很诚恳地对大家说:“放心吧,大家出去吧,仔细地观察今天的天气。”这时,大家哄的一声笑起了孙锋,这一次脸红的就是孙锋了。针对这一事件,我放手让学生自由作文,没想到《下雨了》、《难忘的一堂课》、《我的语文老师》等精彩纷呈的文章从孩子们的笔端流出,虽然少了课前的详细指导,但因为有了体验,学生把要下雨前自己的担心害怕,老师叫出去玩时的不知所措,以及孙锋被哄笑时害羞得像一个即将出嫁的新娘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我被孩子们的文笔深深震撼着,这作文中呈现的精彩,难道不是来自于教学中的放手吗?
  “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好学生是自己悟出来的”,“教学中要三分教,七分等”……这是一些教育专家向我们提出的教学建议。
  是啊,只有放手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去做,会让我们收获更多的精彩,我们也会从中体验到放手的快乐。
  
  (责编 丰淑红)
其他文献
学生习作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件大事,它是学生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抒发,它能陶冶情操,能带着学生在成长中感悟生活、与人交往、学会观察与思考,甚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往往有些学生写的文章干瘪,缺少血肉、缺少情感与思想。尽管近年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写作”的理念,使学生习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学生习作的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习作中仍然少了一点“文学”的味道。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习作更多一点
通过对天津市女青年生育意愿的调查,本文发现:多数家庭由夫妻双方商定生育事宜,但妻子拥有更多话语权,约1/5的一孩家庭计划生育二孩。妻子精力体力充沛、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容
叶圣陶先生说:何为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习作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比重。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一直为习作的问题所困扰,教师教得头疼,学生写得头疼。综观学生的习作,不是假话连篇,就是套话成文,很少有真正属于孩子自己语言,有属于孩子自己想法,充满童真、童趣、童韵的佳作更是缺少!  究其原因,有人可能认为是对孩子习作兴趣的激发不到位,有人可能认为是教师指导不得法。这么
目前,全国多省出现的“肾结石宝宝”,让很多人谈“石”色变,其实结石并不只是在肾脏,在人身体的很多部位都可能有结石。  眼结石 是由眼结膜脱落的上皮细胞、血管中渗出的白细胞和眼泪中少量的钙盐聚合而形成的一种固体结构,呈浅黄色,质地较硬。平时眼睛不红不肿,但总觉有东西摩擦眼睛,有时疼痛。  鼻结石 以异物为核心而形成,例如小孩在玩耍时将豆粒、纸团等异物塞入鼻腔,或者鼻腔内有痂皮、血板,鼻腔分泌物中的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语文课内和课外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本身的开放性联系,而且要注重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还要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开放的课堂,实现课内外沟通,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及整合中开阔视野,提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然而,当代青年的阶层焦虑十分突出,"丧"与"佛系"文化就是青年阶层焦虑的消极后果。当代青年阶层焦虑有着独特的社会心理机制和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长期以来,我发现学生在记日记,写想象作文、话题作文时文思泉涌、兴趣盎然;然而,完成课本上的习作时,却表现出畏难情绪。这是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是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作的结果。怎样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培养学生写生活作文。何为生活作文?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师把写作活动融入儿童
语文课的灵魂是语言文字。失去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将失去其基本性。叶圣陶说:“语文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忽于听说,不注重训练,则读写成效并将减损。”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加强诱导性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立足词句品味,促进积淀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告诉我们积累对语文能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进行
本文从体育院系大学生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及素质现状等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体育院系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必要性以及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体育院系大学生素
“作文和生活一样快乐。”这是生活作文实践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意思是引导孩子融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滋味,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由快乐生活引导快乐作文。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四个学会”,让学生步入“快乐生活,快乐作文”的境界。  一、寻找创意,丰富写作材料  “昨晚一场大雪,大地披上了银装。清晨,小萌和邻居小伙伴一块儿堆雪人,用胡萝卜做红鼻子,用饼干做嘴巴,用青椒做耳朵。过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