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发挥学习者主体潜在的各种技能,提高学习效果;相反,很多消极情感态度影响学生活动,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感教育,方法
情感教学是初中历史课的三大目标之一。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本人作了一些积极主动的尝试和探索。情感教学,应追求牵一“情”而动全身之效。从情感启动、经过情感融入、情感内化、信念形成,最后实现行为的外化。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情感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创设直观性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直接感知事物,体验情感,或者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学习对象,这样的情境生动、具体、形象,学生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能产生身临其境、可见可闻的亲切感。
2.运用艺术手段增强情感感染力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增强情感感染力,包括对生动感人的语言、动听婉转的歌曲的领略、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捕捉等,为学生创设一种理智与情感并存的意境,使学生在情感碰撞中重新进行价值判断,信念内化,重塑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选取热点情景促进学生情感内化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和源泉。空洞无物、流于形式、缺乏情感的思想品德课,激活不了学生的神经,焕发不出强大的内驱力,从而导致学习处于低谷之中;而丰富的情感、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的热点情景将“非常富有生命力和新奇性,能像磁铁般紧紧地吸住学生,像鼓槌般敲击学生的心田,像钥匙一样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甚至产生心灵的触动,促进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4.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乐趣。例如,《最可爱的人》一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英雄儿女》片段,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壮举。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
学生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跳动的脉搏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看来,师生亲近感的增强确实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展开。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本质上是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和谐发展。情感不仅是历史活动课教学培养的目标,而且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动力系统,是“懂”和“信”的关键,也是实现知识内化为信念的转换器和催化剂。只有当知识经过情感的催升上升为信念之后,学生才能自觉地运用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产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实现知、情、信、行的和谐发展。而情感教学的运用足以展示它的独特魅力和巨大优势,在历史课中,丰富的情感资源不断地制造“兴奋点”,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刺激,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反省,在师生和生生的情感交流中加深认识,或忏悔、或自豪、或激动、或内疚,回味无穷,从而促进行为的调整,达到自我教育、师生、生生和谐发展、共同生長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感教育,方法
情感教学是初中历史课的三大目标之一。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本人作了一些积极主动的尝试和探索。情感教学,应追求牵一“情”而动全身之效。从情感启动、经过情感融入、情感内化、信念形成,最后实现行为的外化。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情感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创设直观性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直接感知事物,体验情感,或者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学习对象,这样的情境生动、具体、形象,学生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能产生身临其境、可见可闻的亲切感。
2.运用艺术手段增强情感感染力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增强情感感染力,包括对生动感人的语言、动听婉转的歌曲的领略、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捕捉等,为学生创设一种理智与情感并存的意境,使学生在情感碰撞中重新进行价值判断,信念内化,重塑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选取热点情景促进学生情感内化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和源泉。空洞无物、流于形式、缺乏情感的思想品德课,激活不了学生的神经,焕发不出强大的内驱力,从而导致学习处于低谷之中;而丰富的情感、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的热点情景将“非常富有生命力和新奇性,能像磁铁般紧紧地吸住学生,像鼓槌般敲击学生的心田,像钥匙一样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甚至产生心灵的触动,促进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4.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乐趣。例如,《最可爱的人》一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英雄儿女》片段,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壮举。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
学生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跳动的脉搏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看来,师生亲近感的增强确实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展开。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本质上是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和谐发展。情感不仅是历史活动课教学培养的目标,而且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动力系统,是“懂”和“信”的关键,也是实现知识内化为信念的转换器和催化剂。只有当知识经过情感的催升上升为信念之后,学生才能自觉地运用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产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实现知、情、信、行的和谐发展。而情感教学的运用足以展示它的独特魅力和巨大优势,在历史课中,丰富的情感资源不断地制造“兴奋点”,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刺激,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反省,在师生和生生的情感交流中加深认识,或忏悔、或自豪、或激动、或内疚,回味无穷,从而促进行为的调整,达到自我教育、师生、生生和谐发展、共同生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