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书香中快乐地成长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大量有益的课外阅读,既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又可以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对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至关重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唐代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著名作家老舍也说过:“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而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课外阅读是获取丰富知识的最好途径,而且更有助于语文学习成绩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一定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那么具体应该怎样指导呢?
  
  一、遵循学生课外阅读的认知规律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所以我们应淡化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腾出时间、空间来,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游于“书海”。天长日久,学生自然会采撷到美丽的“珍珠”。
  (一)课外读物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有人归纳出少年儿童读书的五种需要:学习需要、交往需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需要、消磨时间需要。这是符合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因此课外阅读的内容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只有认真分析学生的阅读心理,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拇指牛》、《魔法学校》能畅销全国了。
  (二)课外读物要适应学生的时尚需求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要鼓励学生从生活出发,选择适应时代、贴近生活的各种不同领域的读物,满足合理的时尚需求,解决成长的困惑。《科学世界》、《女儿的故事》、《昆虫记》、《宇宙的奥秘》等就是不错的选择。近两年,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每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的书而想方设法地努力;每人都为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而陷入遐想之中。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
  的确,时尚图书如同一柄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孩子心理的扭曲,也可能会为儿童撑开一方想象的天空。但是,更多的时尚图书还是有其充分的流行因素的,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等。对待这种时尚阅读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一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二要积极地引领这种时尚,如一位香港的小学老师,她能亲自为学生朗诵《哈利·波特》片断,能和学生一起穿上带有“哈利·波特”标志的衣服,招摇过市地去观看电影《哈利·波特》。
  (三)引导学生读经典名著,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情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就如高尔基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二、寻求学生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
  
  有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好书,接下来该考虑学生们应该怎样读书。2002年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们保持阅读的激情。可以这样说,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能推动持续阅读。
  (一)开放性的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对待学生的阅读方式,我们要宽容一些,更宽容一些。如果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如果翻动了书本的三页,还不能吸引住孩子的目光,那就不能责怪孩子,而只能是书本身的问题了。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规定是不少于145万字,其中小学第一学段是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是不少于100万字。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允许他们的阅读量有增有减。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每个学段的阅读总量也可作前后的调整。阅读量,还应该包括对于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阅读的次数。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解读就会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特别好的作品,一定要改变一次性阅读的习惯,多读几遍,钻得深、悟得透,才能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运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老曾说:“阅读和习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形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这是一朵娇艳恶毒的罂粟花;二是暗示,可以养成习惯,还能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阅读的习惯是需要放养的,在不经意间成就习惯,成就一生。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从而成就一生。
  (三)放松学生的阅读负担
  我们应该让孩子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索,不能在课外阅读时因为读后感成为无形的重压而使课外阅读陷入干涸的沙漠。当然我们可以在孩子们感兴趣的前提下,让孩子们作摘抄、写读后感,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讨论会、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纷呈的知识信息世界,在学学、玩玩、练练中培养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我们怎样面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的体验?这又是一个很现实很严峻的问题,因为阅读总有体验,我们必须要面对;因为体验的不公正遭遇是会影响阅读的动机的,我们一定得谨慎。
  (一)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孩子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种对话受到孩子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也就是对课外读物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有时候这种差异会很大。
  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写完了《宝葫芦的秘密》,然后告诉孩子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但孩子们读完后却写信告诉张爷爷:“我爱宝葫芦”!一个人的阅读理解会受到他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对课外阅读的解读一定会存在差异,有时这种差异会很大。
  (二)允许存在阅读后表现的差异
  孩子通过课外阅读会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对阅读内容的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的。例如,阅读了《哈利·波特》以后,有的孩子喜欢手持一根小棒指指点点,有的孩子变得喜欢沉思,有的孩子会聚在一起热烈的交谈书中的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切都是孩子阅读后的兴奋溢于言表,激情真实流露,冲动难于自抑的表现。小孩子都做过“过家家”的游戏,这不也是他们阅读了生活这本大书以后的一种表现吗?
  四、营造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是保持热情,保护兴趣;其次是给孩子的书是否有足够的魅力;然后才是方法和技巧。那有什么能让孩子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呢?。
  (一)整合环境,拓展阅读
  “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整合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并能主动读书,多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修养。在日常教学中,可开展系列活动,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比如开辟班级“书香院”,创建家庭“书香院”
  (二)创设氛围,提升阅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阅读氛围的营造是有一些做法可以借鉴的。比如班级读书会、开展挑战性阅读活动、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开展专题性辩论、利用游戏创设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这样,孩子的阅读愿望更会欲罢不能,将会更积极主动地飞到浩瀚的书的海洋里去遨游。
  
  [参 考 文 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阎国利,吕勇.阅读策略[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梁 媛)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   《观潮》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抓住有关描写潮水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想象画面,从而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17年3月22日,技工教育与世界先进标准对接研讨会在金寨技师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职业理事会主办,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职业技术培训协会协办,金寨技师学院、六安技师学院、北京金源诗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的100多名技工教育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就“技工教育如何与世界先进对接”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会上,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刘晓燕介绍了安徽省技工教育
摘 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历来为“高考舆论”的焦点所在。2012年辽宁省高考作文的命题基点依旧是一则材料,但其构成具有二重性特点。相对于往年作文题,2012年的作文题有一定难度,在通过材料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强化了对考生思辨能力、对具体观点阐发的能力,以及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的考查。这就可能会与考生已成习惯的写作期待和写作套路有所背离。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将教与考结合起来
一棵树,一只鸟,演绎一段永恒的经典;一节课,一段情,留下一个永恒的回忆。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语文,听王崧舟老师的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在凄美而动人的童话故事中,我们被鸟儿和树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所打动,为鸟儿对树的那份执着钟情而感动,更被王老师精湛的教学智慧所折服,尤其是课上始终奏响“语用”主旋律,就这样唱给你听。  一、在情境切换中滋长语言  日常教学中,情境创设并不少见,但目的不一,有强化感知
请看下面两个孩子的一段对话:  ① 时间:一个长假过后放学的路上  ② 地点:公共汽车上  ③ 人物:两个背着书包大约三、四年级的孩子  ④ 事件:闲聊  甲:前几天,我和我妈妈还有阿姨到厦门玩,真是太过瘾了。  乙:有什么好玩的!还不是到处都一样!  甲:你去过厦门吗?  乙: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  甲:如果你爸爸、妈妈真的想要带你去厦门,那你怎么办?  乙:我还没有想好呢!  甲:哟哟哟——
[摘 要]  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法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讨论教学是一个教学的新亮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展示的是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讨论可采取辩论式、联想式、比较式、采访式等几种方式进行。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讨论形式;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2011版英语新课标就要求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并借助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在经验提取中孕伏策略  1.面积计算  (多媒体出示)这是一块长8米,宽
摘 要: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是语言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宜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就是把语言文字的感悟建立在对语言文字理解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合;个性化阅读;精讲多练;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
奥苏伯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中说:“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他在这里精辟地概括了读懂学生的重要性。要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只有真正地把学生读懂,才能使教师之所教成为学生之所需,教学也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结合《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文中生字,联系上下文与生活经验(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把握故事内容,能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3)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初步学习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成语,认识寓言  师:课内外你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