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固有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的需要,数学教学亟待改革。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对教学改革作了几点尝试,效果很好。
一、教学方法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知识的传授上,我始终以数学语言为主线,包括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等。对某些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就用几何图形、实物给以讲解,等学生理解后,再进行模式化,再用符号语言加以表示。对一些数学专用名词则采取多种方式耐心给学生解释。对于刚学代数的初一同学来说理解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是这样做的:(1)先从学生最熟悉的公式开始,让他们进行文字与符号的交替叙述;(2)再找一些用文字叙述的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3)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多采取几何图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意用数学符号表示出题意,也可以有意识地搞一些专题练习,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现行的教学方法,不是教学生喜欢数学,而是教学生讨厌数学;不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是在训练学生的技巧;学生的数学知识不是学习得来的,而是强化得到的。难怪中国不乏数学竞赛者,而且多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摘金夺银,至今却没有出现一位数学大师,所有这一切都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满堂灌,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应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抛开教师这根拐杖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权利。
二、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不少教师一味追求高分,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把概念、定理、公式记住,把教材当成学生的习题集,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意教学教法的改革。他们认为,今天所讨论的新课标和革新教法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在实际教学当中无法应用。其实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满足学生对书面知识的掌握,而应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不要只为追求分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当今社会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高分低能”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只会给学生以后走上社会设立更大的障碍。
三、强化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用问题去验证数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易理解、掌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老师教学的依据,只有把教材及教法研究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对教材的看法是:尤如作文一样,这是一个纲要,丰富多彩的内容还需要当老师的去描绘。我的做法是:一不把知识点进行孤立;二不把教材结构看得一成不变;三不把教材看成一些数学知识的堆砌;四不把教材看成是束缚学生与老师的绳索。面对这些我做过大胆的尝试。在讲一个知识点时,我会向前找它的出处,向后找它的延伸,有时为了把一个新知识讲深、讲透,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知识的重要性,我会把这一知识上溯到几百年、几千年的时代,会渗透到高中、大学高科技领域,会把教材的结构打乱。当然,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力,教学生学数学,关键是教学生学会一种数学思想,并用这种数学的思想去伴随自己一生的生活和工作。至于第四“不”,我是这样想和做的:在敢于挑战自我的同时,要敢于挑战教材,在师生之间要重新塑造出新的教材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应抛弃传统的、陈旧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任何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培养学生能力从而既达到取得好成绩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探索和采纳。
一、教学方法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知识的传授上,我始终以数学语言为主线,包括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等。对某些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就用几何图形、实物给以讲解,等学生理解后,再进行模式化,再用符号语言加以表示。对一些数学专用名词则采取多种方式耐心给学生解释。对于刚学代数的初一同学来说理解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是这样做的:(1)先从学生最熟悉的公式开始,让他们进行文字与符号的交替叙述;(2)再找一些用文字叙述的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3)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多采取几何图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意用数学符号表示出题意,也可以有意识地搞一些专题练习,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现行的教学方法,不是教学生喜欢数学,而是教学生讨厌数学;不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是在训练学生的技巧;学生的数学知识不是学习得来的,而是强化得到的。难怪中国不乏数学竞赛者,而且多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摘金夺银,至今却没有出现一位数学大师,所有这一切都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满堂灌,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应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抛开教师这根拐杖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权利。
二、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不少教师一味追求高分,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把概念、定理、公式记住,把教材当成学生的习题集,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意教学教法的改革。他们认为,今天所讨论的新课标和革新教法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在实际教学当中无法应用。其实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满足学生对书面知识的掌握,而应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不要只为追求分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当今社会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高分低能”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只会给学生以后走上社会设立更大的障碍。
三、强化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用问题去验证数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易理解、掌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老师教学的依据,只有把教材及教法研究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对教材的看法是:尤如作文一样,这是一个纲要,丰富多彩的内容还需要当老师的去描绘。我的做法是:一不把知识点进行孤立;二不把教材结构看得一成不变;三不把教材看成一些数学知识的堆砌;四不把教材看成是束缚学生与老师的绳索。面对这些我做过大胆的尝试。在讲一个知识点时,我会向前找它的出处,向后找它的延伸,有时为了把一个新知识讲深、讲透,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知识的重要性,我会把这一知识上溯到几百年、几千年的时代,会渗透到高中、大学高科技领域,会把教材的结构打乱。当然,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力,教学生学数学,关键是教学生学会一种数学思想,并用这种数学的思想去伴随自己一生的生活和工作。至于第四“不”,我是这样想和做的:在敢于挑战自我的同时,要敢于挑战教材,在师生之间要重新塑造出新的教材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应抛弃传统的、陈旧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任何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培养学生能力从而既达到取得好成绩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探索和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