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的导入是指教师在课的起始阶段,为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无论用哪种方式导入,最重要的是导入的方式及导入的例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教学。
【关键词】:了解学生 学习兴趣 学习状态 作用 原则 要求 方法 问题
· 【中图分类号】G633.6
我们都知道,做好一件事往往都需要一个好的开头,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精心设计每堂新课的导入,就能最大可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导入新课的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个成功的导入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二)导入必须简洁、精练、紧凑—简洁性原则
(三)导入必须合适、灵活—灵活性原则
(四)导入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导入—参与性原则
二、【导入新课的要求】
(一)教师要有激情(二)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 (三)要注意趣味性
(四)要注意针对性(五) 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
三、【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教师上课时,直接向学生宣布本课课题,并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安排程序,然后按照预先拟定的课时计划进行教学。这种方法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即开门见题。当一些课题与学生以前的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可采用这种方法,以便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例如“整式的加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复习类比”导入法
这是各科教学中较为普通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但“引而不发”,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索、进取的目的。如学习立方根时,先跟学生复习前面讲过的平方根。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平方根的定义,平方根的符号表示,开平方运算,类比给立方根下定义,给出立方根的符号表示和开立方运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自我总结和科学探究与发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与乐趣,认识到自我价值。
(三)“故事引入”导入法
在新授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学生将被故事吸引,更为故事中的问题所激动,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很浓厚的兴趣。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数学的发展史中,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到寓教于趣之效。
(四)“动手实验”导入法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眼、手、口、脑协同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五)“创设悬念”导入法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好动好奇又好胜,我们应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求知欲。 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例如,在教不等式性质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试比较 a 与-a 的大小。肯定有部分学生会认为 a>-a,教师就给出些数据,a=-2,则显然-2>2 是不成立的,由此产生悬念。
(六)“歌曲谜语”导入法
歌曲谜语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具有“竞争”意识,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能马上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如猜谜语:有始有终——打一线名称(线段)有始无终——打一线名称(射线)无始无终——打一线名称(直线)揭示课题(直线、射线、线段)激发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小学已经学习过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故学生能猜出谜底,体验成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定义。
(七)“生活情境”导入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生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备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四】、引入新课时需防止的问题
(一)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
(二)洋洋万言,喧宾夺主。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讲解。
(三)离题万里,弄巧成拙。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不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总之,“导入有法,导无定法”,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技巧都具有多样性,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导入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选用,精心设计。但无论用哪种方式导入,最重要的是导入的方式及导入的例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梁容英 《论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9期
[3]王志成《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江蘇省盐城市建湖县颜单中学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年05期
[4] 刘代富《浅谈初中数学课新课的导入技巧》 《中学数学》 2012年06期 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镇第二中学
【关键词】:了解学生 学习兴趣 学习状态 作用 原则 要求 方法 问题
· 【中图分类号】G633.6
我们都知道,做好一件事往往都需要一个好的开头,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精心设计每堂新课的导入,就能最大可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导入新课的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个成功的导入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二)导入必须简洁、精练、紧凑—简洁性原则
(三)导入必须合适、灵活—灵活性原则
(四)导入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导入—参与性原则
二、【导入新课的要求】
(一)教师要有激情(二)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 (三)要注意趣味性
(四)要注意针对性(五) 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
三、【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教师上课时,直接向学生宣布本课课题,并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安排程序,然后按照预先拟定的课时计划进行教学。这种方法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即开门见题。当一些课题与学生以前的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可采用这种方法,以便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例如“整式的加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复习类比”导入法
这是各科教学中较为普通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但“引而不发”,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索、进取的目的。如学习立方根时,先跟学生复习前面讲过的平方根。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平方根的定义,平方根的符号表示,开平方运算,类比给立方根下定义,给出立方根的符号表示和开立方运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自我总结和科学探究与发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与乐趣,认识到自我价值。
(三)“故事引入”导入法
在新授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学生将被故事吸引,更为故事中的问题所激动,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很浓厚的兴趣。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数学的发展史中,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到寓教于趣之效。
(四)“动手实验”导入法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眼、手、口、脑协同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五)“创设悬念”导入法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好动好奇又好胜,我们应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求知欲。 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例如,在教不等式性质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试比较 a 与-a 的大小。肯定有部分学生会认为 a>-a,教师就给出些数据,a=-2,则显然-2>2 是不成立的,由此产生悬念。
(六)“歌曲谜语”导入法
歌曲谜语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具有“竞争”意识,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能马上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如猜谜语:有始有终——打一线名称(线段)有始无终——打一线名称(射线)无始无终——打一线名称(直线)揭示课题(直线、射线、线段)激发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小学已经学习过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故学生能猜出谜底,体验成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定义。
(七)“生活情境”导入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生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备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四】、引入新课时需防止的问题
(一)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
(二)洋洋万言,喧宾夺主。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讲解。
(三)离题万里,弄巧成拙。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不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总之,“导入有法,导无定法”,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技巧都具有多样性,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导入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选用,精心设计。但无论用哪种方式导入,最重要的是导入的方式及导入的例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梁容英 《论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9期
[3]王志成《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江蘇省盐城市建湖县颜单中学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年05期
[4] 刘代富《浅谈初中数学课新课的导入技巧》 《中学数学》 2012年06期 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