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野生东北虎的特征和分布情况,提出了保护及种群恢复措施,阐述了保护世界濒危物种东北虎自然资源,实现生物圈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北虎;保护;种群;恢复;措施
1.意义
在人类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保持稳定的森林、草原和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环境功能,对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最终会给人类自身带来长远的利益。随着我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相继启动,我国政府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把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为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从根本上有效地保护和恢复珍惜濒危物种带来了契机。
东北虎作为温带、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种,处于生物群落食物链的最顶端,不僅在其生活的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为它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着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动态,是衡量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有力指标,也是重要的指示物种。此外,东北虎自然种群恢复要求相当面积的森林植被,一定丰富度猎物种群数量,以及较好的社会周边环境。可见在保护东北虎的同时,也保护了一大片森林和大量的野生动物,既保护了生物物种多样性,又改善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对森林及其它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2.野生东北虎的特征及生境
东北虎Panther tigris longipilis 为大型猫科动物,体大头圆,耳短尾长,四肢粗大,骨骼坚实,肌肉丰满,皮毛光泽,色彩斑斓,体态威武雄壮,素称“兽中之王”是国际濒危物种,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北虎是栖息于茂密的灌丛或森林中的大型肉食动物,嗜食鹿、狍、野猪等草食动物,喜欢浴水,多单居独栖,活动范围很大。虎具有健康的种群时,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上的其它生物物种亦相应有健康的种群。因此,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虎与其生物群落中共存的其它物种相互适应,协同进化,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3.野生东北虎种群分布与数量
东北虎分布于东北的高纬度地区。近年来东北虎的种群数量调查研究表明,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等造成的生境变迁、栖息地丧失、片断化及由此所引起的猎物种群数量剧减等原因,导致野生东北虎的分布区在世界范围内的急剧退缩。目前,东北虎已由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和约1/3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到现在的95%以上的东北虎生活在俄罗斯滨海边区,近约5%个体见于中俄边境地区中方一侧的十分狭窄的区域。目前,世界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不足500只,种群数量已达到世界物种红皮书界定的濒危(EN)程度。东北虎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分布有415—476只,其中仅有30—50只栖息于中国毗邻的三个保护区内。中国东北虎总种群估计数量不足20只。其中,黑龙江境内1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一带;吉林省境内有不足10只。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珲春林业局及其保护区和张广才岭南部。可见。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已经相当稀少,分布区已呈有限的孤岛状,并向中俄边境地区急剧退缩,已经达到及其濒危的程度。
4.东北虎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
4.1栖息地丧失和质量下降
受长期森林采伐和经济生产活动的影响,东北虎栖息地被侵占或分化隔离,分布区呈严重的岛屿化,破坏了适宜虎生存的环境,缩小了东北虎的活动范围,减少了东北虎的分布区域,这是造成虎资源濒危的最主要因素。
4.2虎的猎物资源匮乏
在一些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由于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可获取高额利润,极少数不法分子在高额诱惑下,不惜铤而走险,偷猎盗猎野生动物,特别是采用套猎等民间传统狩猎方法,偷猎有蹄类动物的情况仍比较严重,致使有蹄类动物种群密度下降,东北虎可扑食的猎物资源缺乏,从而对其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4.3保护管理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有关虎的自然保护区,有的保护区现已没有东北虎的分布,即使有东北虎分布的保护区由于过去资金投入不足,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保护管理设备也不完善。当对东北虎的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产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影响虎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4.4科研投入不足,研究力量薄弱
我国对东北虎专项研究的技术力量和资金的投入较少,对其现状和生物特性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在东北虎保护措施上缺乏针对性,在保护区管理上技术措施不得当,缺乏技术指导和成功的经验,导致保护效果不明显。此外,从事东北虎研究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一支稳定的专项研究队伍。
5.保护及恢复措施
东北虎保护与种群恢复最重要的是保护栖息地、调整食物链。只有保护好森林、草原和那些控制水土流失有着重要意义的沼泽地,调整被捕食动物的种群结构和增加种群数量,才能有效地保护野生虎资源,缓解和解除东北虎的生存危机,使东北虎得到有效保护,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具体恢复措施如下:
5.1做好东北虎栖息地恢复及建立自然保护区
采取在保护区外围保护带中扩建核心区、人工造林、栖息地恢复等措施,为东北虎创造适宜生存的栖息环境,不断扩大野生东北虎的分布区。为避免“密山虎死亡”事件的再次发生,为野生东北虎提供一个相对优良的生存环境,目前我省正在积极筹建以东北虎为主的“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完达山东北虎自然保护区”老爷岭保护区的面积约为7万公顷,该保护区位于绥阳林区境内,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吉林珲春野生东北虎自然保护区相连,三地形成了国际性的野生东北虎保护范围。老爷岭保护区内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为老虎食物链上的马鹿、野猪、狍子等蹄类动物提供了充沛的食物,也有利于野生东北虎的生存。完达山保护区的筹建工作已经启动,将根据东北虎的主要分布区域,划建一处面积为10万公顷、以野生东北虎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这两个保护区野生东北虎的食物链相对比较充足,一旦两处保护区建立起来,将会扩大中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
5.2做好东北虎猎物种群恢复工程建设
通过建立猎物饲养场、猎物散放场、饲料种植地等,可不断调整被捕食动物的种群结构,增加种群数量,从而为东北虎提供丰富的猎物种群。
5.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宣传投入,使人们认识到保护东北虎和其它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使保护野生动物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5.4加强保护管理力度,依法严格保护
在有东北虎分布的区域,建立禁猎区和管护站,制定东北虎资源保护管理办法,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严格规定禁猎的地区,坚决杜绝偷猎盗猎野生动物,对于违法者依法严厉制裁。
5.5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要加强对东北虎保护区的领导,认真做好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进而保证东北虎的保护与恢复工程顺利实施。
【关键词】东北虎;保护;种群;恢复;措施
1.意义
在人类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保持稳定的森林、草原和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环境功能,对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最终会给人类自身带来长远的利益。随着我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相继启动,我国政府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把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为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从根本上有效地保护和恢复珍惜濒危物种带来了契机。
东北虎作为温带、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种,处于生物群落食物链的最顶端,不僅在其生活的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为它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着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动态,是衡量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有力指标,也是重要的指示物种。此外,东北虎自然种群恢复要求相当面积的森林植被,一定丰富度猎物种群数量,以及较好的社会周边环境。可见在保护东北虎的同时,也保护了一大片森林和大量的野生动物,既保护了生物物种多样性,又改善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对森林及其它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2.野生东北虎的特征及生境
东北虎Panther tigris longipilis 为大型猫科动物,体大头圆,耳短尾长,四肢粗大,骨骼坚实,肌肉丰满,皮毛光泽,色彩斑斓,体态威武雄壮,素称“兽中之王”是国际濒危物种,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北虎是栖息于茂密的灌丛或森林中的大型肉食动物,嗜食鹿、狍、野猪等草食动物,喜欢浴水,多单居独栖,活动范围很大。虎具有健康的种群时,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上的其它生物物种亦相应有健康的种群。因此,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虎与其生物群落中共存的其它物种相互适应,协同进化,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3.野生东北虎种群分布与数量
东北虎分布于东北的高纬度地区。近年来东北虎的种群数量调查研究表明,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等造成的生境变迁、栖息地丧失、片断化及由此所引起的猎物种群数量剧减等原因,导致野生东北虎的分布区在世界范围内的急剧退缩。目前,东北虎已由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和约1/3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到现在的95%以上的东北虎生活在俄罗斯滨海边区,近约5%个体见于中俄边境地区中方一侧的十分狭窄的区域。目前,世界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不足500只,种群数量已达到世界物种红皮书界定的濒危(EN)程度。东北虎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分布有415—476只,其中仅有30—50只栖息于中国毗邻的三个保护区内。中国东北虎总种群估计数量不足20只。其中,黑龙江境内1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一带;吉林省境内有不足10只。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珲春林业局及其保护区和张广才岭南部。可见。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已经相当稀少,分布区已呈有限的孤岛状,并向中俄边境地区急剧退缩,已经达到及其濒危的程度。
4.东北虎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
4.1栖息地丧失和质量下降
受长期森林采伐和经济生产活动的影响,东北虎栖息地被侵占或分化隔离,分布区呈严重的岛屿化,破坏了适宜虎生存的环境,缩小了东北虎的活动范围,减少了东北虎的分布区域,这是造成虎资源濒危的最主要因素。
4.2虎的猎物资源匮乏
在一些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由于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可获取高额利润,极少数不法分子在高额诱惑下,不惜铤而走险,偷猎盗猎野生动物,特别是采用套猎等民间传统狩猎方法,偷猎有蹄类动物的情况仍比较严重,致使有蹄类动物种群密度下降,东北虎可扑食的猎物资源缺乏,从而对其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4.3保护管理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有关虎的自然保护区,有的保护区现已没有东北虎的分布,即使有东北虎分布的保护区由于过去资金投入不足,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保护管理设备也不完善。当对东北虎的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产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影响虎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4.4科研投入不足,研究力量薄弱
我国对东北虎专项研究的技术力量和资金的投入较少,对其现状和生物特性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在东北虎保护措施上缺乏针对性,在保护区管理上技术措施不得当,缺乏技术指导和成功的经验,导致保护效果不明显。此外,从事东北虎研究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一支稳定的专项研究队伍。
5.保护及恢复措施
东北虎保护与种群恢复最重要的是保护栖息地、调整食物链。只有保护好森林、草原和那些控制水土流失有着重要意义的沼泽地,调整被捕食动物的种群结构和增加种群数量,才能有效地保护野生虎资源,缓解和解除东北虎的生存危机,使东北虎得到有效保护,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具体恢复措施如下:
5.1做好东北虎栖息地恢复及建立自然保护区
采取在保护区外围保护带中扩建核心区、人工造林、栖息地恢复等措施,为东北虎创造适宜生存的栖息环境,不断扩大野生东北虎的分布区。为避免“密山虎死亡”事件的再次发生,为野生东北虎提供一个相对优良的生存环境,目前我省正在积极筹建以东北虎为主的“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完达山东北虎自然保护区”老爷岭保护区的面积约为7万公顷,该保护区位于绥阳林区境内,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吉林珲春野生东北虎自然保护区相连,三地形成了国际性的野生东北虎保护范围。老爷岭保护区内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为老虎食物链上的马鹿、野猪、狍子等蹄类动物提供了充沛的食物,也有利于野生东北虎的生存。完达山保护区的筹建工作已经启动,将根据东北虎的主要分布区域,划建一处面积为10万公顷、以野生东北虎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这两个保护区野生东北虎的食物链相对比较充足,一旦两处保护区建立起来,将会扩大中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
5.2做好东北虎猎物种群恢复工程建设
通过建立猎物饲养场、猎物散放场、饲料种植地等,可不断调整被捕食动物的种群结构,增加种群数量,从而为东北虎提供丰富的猎物种群。
5.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宣传投入,使人们认识到保护东北虎和其它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使保护野生动物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5.4加强保护管理力度,依法严格保护
在有东北虎分布的区域,建立禁猎区和管护站,制定东北虎资源保护管理办法,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严格规定禁猎的地区,坚决杜绝偷猎盗猎野生动物,对于违法者依法严厉制裁。
5.5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要加强对东北虎保护区的领导,认真做好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进而保证东北虎的保护与恢复工程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