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青少年必不可少的重要随身物品。在手机为“90后”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机遇,又构成了全新挑战。因此寻求解决手机对“90后”大学生影响的问题的有效对策也成为高校当前所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尝试从高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手机对大学生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趋利去弊,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手机;“90后”大学生;影响;对策
手机作为非常重要的通讯、娱乐、交往工具,在大学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其对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大学课堂教学、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一、手机对 “90后”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青少年必不可少的重要随身物品。“90后”的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很多人都会因忘带手机而心烦意乱,经常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會把别人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也会因手机无法连通网络、收不到信号而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反应,这些现象非常普遍。对于青少年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最后一件事是放手机。手机依赖现象已经越来越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手机作用不恰当的发挥,使他们处于一种无形的束缚之中,个体存在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垃圾短信的泛滥放大了社会的不信任感,祝福短信机械复制转发,更是让不信任感、麻木与冷漠扩散,他们在这环境里学会了世故。在大学生众多事件门中,手机色情和暴力视频传播背后隐藏着表达、规范问题和多元道德观下的碰撞与困惑。大学生价值观中的偏差不能完全归咎于大众传播特别是手机,政府管理、教育和市场主体的价值取向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解决手机对 “90后”大学生的影响的对策
(一)高校要不断深化学生对手机媒体特点的新认识,正确把握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手机媒体具有普及多样性、便携即时性、交互开放性等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高校要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手机这些特点的认识,积极探索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一是要增强手机手段教育意识,全面了解手机媒体的应用现状,掌握必要的手机媒体知识,迎接手机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二是要加强同宣传思想部门、文化部门、通信管理部门等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校园手机媒体信息监管机制,强化手机媒体信息监控管理,净化手机媒体环境,规范学生媒体行为;三是要克服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等新的方式,积极借助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和谐统一。
(二)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减少依赖性
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在某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附带有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境。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手机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学校首先应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宣传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心理咨询体系,要注意对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进行专门有效的辅导,可通过成熟的心理辅导体系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手机依赖倾向者调整好他们的心态,让他们学会放松的技巧。对那些确实有严重依赖,且已发展为病态的大学生,可介绍其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除此之外,考虑到孤独感对手机依赖倾向的影响,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多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适合当前大学生心理的校园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晚会等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可以有效地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
(三)加强手机与高校其他媒体间的协作互动
大学手机思政媒体与校园其他媒体( 如报纸、网络、电话等)不是独立的,也不是简单的组合和拼装,而是建立在稳固合作关系上的一种互补,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协作关系。高校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不同媒体技术特征上的不同所导致的用途和功能上的差异,努力实现各媒体在时间上相互配合、内容上相互补缺、人员上的整合,手机媒体与其他媒体资源共享、彼此互动、发挥协同效应,才能达到扩大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形成立体报道的舆论合力,真正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把手机(短信)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
手机是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应把握好机遇有效应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手机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阵地,这也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把手机短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是搭建了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新平台,二是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促进了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高校手机短信平台正是利用手机短信便捷性、私秘性的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事件通知、活动信息发布、就业信息发布、天气预报发布、意见反馈渠道、家校联系桥梁、心理问题求助等多功能的整合,积极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健康、活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积极的短信主流文化。
三、总述
手机作为当前大学生随身携带的一种常见物品,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手机媒体中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秀伦.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3):119-122
[2]鲍俊杰.手机文化对 “90后” 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
[3]周挥辉、党波涛、蒋永红.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
[4]罗玉华、黄彦萍、游敏惠.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关键词:手机;“90后”大学生;影响;对策
手机作为非常重要的通讯、娱乐、交往工具,在大学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其对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大学课堂教学、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一、手机对 “90后”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青少年必不可少的重要随身物品。“90后”的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很多人都会因忘带手机而心烦意乱,经常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會把别人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也会因手机无法连通网络、收不到信号而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反应,这些现象非常普遍。对于青少年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最后一件事是放手机。手机依赖现象已经越来越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手机作用不恰当的发挥,使他们处于一种无形的束缚之中,个体存在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垃圾短信的泛滥放大了社会的不信任感,祝福短信机械复制转发,更是让不信任感、麻木与冷漠扩散,他们在这环境里学会了世故。在大学生众多事件门中,手机色情和暴力视频传播背后隐藏着表达、规范问题和多元道德观下的碰撞与困惑。大学生价值观中的偏差不能完全归咎于大众传播特别是手机,政府管理、教育和市场主体的价值取向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解决手机对 “90后”大学生的影响的对策
(一)高校要不断深化学生对手机媒体特点的新认识,正确把握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手机媒体具有普及多样性、便携即时性、交互开放性等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高校要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手机这些特点的认识,积极探索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一是要增强手机手段教育意识,全面了解手机媒体的应用现状,掌握必要的手机媒体知识,迎接手机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二是要加强同宣传思想部门、文化部门、通信管理部门等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校园手机媒体信息监管机制,强化手机媒体信息监控管理,净化手机媒体环境,规范学生媒体行为;三是要克服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等新的方式,积极借助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和谐统一。
(二)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减少依赖性
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在某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附带有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境。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手机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学校首先应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宣传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心理咨询体系,要注意对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进行专门有效的辅导,可通过成熟的心理辅导体系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手机依赖倾向者调整好他们的心态,让他们学会放松的技巧。对那些确实有严重依赖,且已发展为病态的大学生,可介绍其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除此之外,考虑到孤独感对手机依赖倾向的影响,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多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适合当前大学生心理的校园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晚会等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可以有效地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
(三)加强手机与高校其他媒体间的协作互动
大学手机思政媒体与校园其他媒体( 如报纸、网络、电话等)不是独立的,也不是简单的组合和拼装,而是建立在稳固合作关系上的一种互补,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协作关系。高校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不同媒体技术特征上的不同所导致的用途和功能上的差异,努力实现各媒体在时间上相互配合、内容上相互补缺、人员上的整合,手机媒体与其他媒体资源共享、彼此互动、发挥协同效应,才能达到扩大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形成立体报道的舆论合力,真正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把手机(短信)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
手机是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应把握好机遇有效应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手机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阵地,这也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把手机短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是搭建了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新平台,二是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促进了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高校手机短信平台正是利用手机短信便捷性、私秘性的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事件通知、活动信息发布、就业信息发布、天气预报发布、意见反馈渠道、家校联系桥梁、心理问题求助等多功能的整合,积极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健康、活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积极的短信主流文化。
三、总述
手机作为当前大学生随身携带的一种常见物品,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手机媒体中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秀伦.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3):119-122
[2]鲍俊杰.手机文化对 “90后” 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
[3]周挥辉、党波涛、蒋永红.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
[4]罗玉华、黄彦萍、游敏惠.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