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开放课堂”等成为广泛探讨的课题。把问题的发现权、解决权交给学生,无疑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高。然而受年龄和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制约,面对过于开放的问题,学生常常不知所云。因此,“开放课堂”等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精读课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基础的读写问题,学会熟读文章,多给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机会,并且结合相关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学会使用技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毕竟最终得益的是学生。精读阅读应该依靠教师的正确导向,进行阅读,体会,训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导语
精彩的教学导语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使教学的过程严谨而不紊乱。学生能更好的集中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
二、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读”的训练
对课文精读段落的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课文,反复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与作者进行心与心地交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突出重点,综合训练
一篇课文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一篇课文的教学体现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但这并不是不分轻重缓急,平均用力,而应该是有侧重点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进行综合训练,一要突出年龄特点,体现训练的阶段性。在低年级着重进行词、句和朗读训练,中高年级在继续重视词、句和朗读训练的同时,可适当进行段、篇的训练,注重进行默读、复述的训练。二要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每个年龄段应该有重点,每一课的教学也应该有重点。但应当注意,重点和非重点是相互转化的。这一课的重点,在下一课就会转为非重点。所以在突出重点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的重点。三要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四、渗透方法,融会贯通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满足于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说出正确的结论,还要引导他们悟出一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渗透。所谓“渗透”,就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例子让学生从感性上接触某种读书的方法,再逐步地从其他例子中领悟、理解这种方法,内化为一种能力,进而反复运用。(1)从感知语言文字到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再到揣摩吸收语言文字。这是学习书面语言作品的一般规律,因此也应该是学习精读课文最基本的方法。当然,在整个读书过程中,对形式和内容的掌握是并行的、统一的,但由于有先后有侧重,才形成对形式、内容认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感知语言文字阶段,包含着对思想内容的初步理解,而在揣摩、吸收语言文字的阶段,则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更深的理解。为渗透这一基本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时,可以把整个自读过程设计成一个“感知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揣摩、吸收语言文字”的过程,先初步通读课文,主要是读正确,并感知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细读课文,借助语言文字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要求细读语段,理解语言;品读语段,体味语境;通读语段,增强语感;结合语段,升华情感。(2)联系语境理解词、句、段。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因就在于反复阅读之后,读者对整篇文章以及文章的各个部分都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把原来不甚了解的词、句、段放在已经理解的语言环境中,其含义就可不讲自明。运用这种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不要在学生读上一两遍课文之后就急于解词释句;二是不要孤立地去解词、释句、析段,而要把它们放在段落里甚至全篇中去领悟。
五、围绕重点,精读探究
围绕确定的教学重点,或大多数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文章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体会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指导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问题答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促进朗读课文水平的提高,使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把解决问题和领悟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进而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样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
六、拓展练习,激励评价
学生学完课文后,无论是语文知识,还是认识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度拓展,巩固学习成果。根据所学内容,或者开展相关阅读,或者进行多样化练习。特别是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选点品读形成的语感,要通过情境性填词、造句等模仿性练习积淀下来。练习要具有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正确评价一节课中的自我表现、探究能力和取得的成就,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推进器和催化剂。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肯定、鼓励的同时要做到客观。
七、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随着高效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语文课文精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目前影响和制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语文课文精读教学的主要问题有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调动存在很大被动性、缺乏具体的阅读方法的培训、阅读过程中情感投入力度不够以及教师在课文精读意境的创设上缺乏手段等问题,在这些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案例进行剖析,演示和展现了具体的小学语文课文精读的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1]蒋燕萍.选学课文“选什么”——小学语文选学课文教学策略微探[J].浙江教育科学,2015,02.
[2]沈丽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探究[J].讀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7.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导语
精彩的教学导语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使教学的过程严谨而不紊乱。学生能更好的集中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
二、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读”的训练
对课文精读段落的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课文,反复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与作者进行心与心地交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突出重点,综合训练
一篇课文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一篇课文的教学体现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但这并不是不分轻重缓急,平均用力,而应该是有侧重点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进行综合训练,一要突出年龄特点,体现训练的阶段性。在低年级着重进行词、句和朗读训练,中高年级在继续重视词、句和朗读训练的同时,可适当进行段、篇的训练,注重进行默读、复述的训练。二要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每个年龄段应该有重点,每一课的教学也应该有重点。但应当注意,重点和非重点是相互转化的。这一课的重点,在下一课就会转为非重点。所以在突出重点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的重点。三要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四、渗透方法,融会贯通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满足于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说出正确的结论,还要引导他们悟出一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渗透。所谓“渗透”,就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例子让学生从感性上接触某种读书的方法,再逐步地从其他例子中领悟、理解这种方法,内化为一种能力,进而反复运用。(1)从感知语言文字到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再到揣摩吸收语言文字。这是学习书面语言作品的一般规律,因此也应该是学习精读课文最基本的方法。当然,在整个读书过程中,对形式和内容的掌握是并行的、统一的,但由于有先后有侧重,才形成对形式、内容认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感知语言文字阶段,包含着对思想内容的初步理解,而在揣摩、吸收语言文字的阶段,则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更深的理解。为渗透这一基本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时,可以把整个自读过程设计成一个“感知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揣摩、吸收语言文字”的过程,先初步通读课文,主要是读正确,并感知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细读课文,借助语言文字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要求细读语段,理解语言;品读语段,体味语境;通读语段,增强语感;结合语段,升华情感。(2)联系语境理解词、句、段。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因就在于反复阅读之后,读者对整篇文章以及文章的各个部分都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把原来不甚了解的词、句、段放在已经理解的语言环境中,其含义就可不讲自明。运用这种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不要在学生读上一两遍课文之后就急于解词释句;二是不要孤立地去解词、释句、析段,而要把它们放在段落里甚至全篇中去领悟。
五、围绕重点,精读探究
围绕确定的教学重点,或大多数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文章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体会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指导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问题答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促进朗读课文水平的提高,使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把解决问题和领悟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进而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样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
六、拓展练习,激励评价
学生学完课文后,无论是语文知识,还是认识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度拓展,巩固学习成果。根据所学内容,或者开展相关阅读,或者进行多样化练习。特别是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选点品读形成的语感,要通过情境性填词、造句等模仿性练习积淀下来。练习要具有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正确评价一节课中的自我表现、探究能力和取得的成就,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推进器和催化剂。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肯定、鼓励的同时要做到客观。
七、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随着高效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语文课文精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目前影响和制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语文课文精读教学的主要问题有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调动存在很大被动性、缺乏具体的阅读方法的培训、阅读过程中情感投入力度不够以及教师在课文精读意境的创设上缺乏手段等问题,在这些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案例进行剖析,演示和展现了具体的小学语文课文精读的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1]蒋燕萍.选学课文“选什么”——小学语文选学课文教学策略微探[J].浙江教育科学,2015,02.
[2]沈丽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探究[J].讀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