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酒店的中基层管理岗位。要使学生能够与行业无缝接轨,就必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本文从酒店专业教学的角度,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酒店专业课教学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授课的同时渗透养成教育的内容。可以收到双赢的效果,并提出了专业课教学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关于养成教育,我国已经有不少学者加以研究,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姬晨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持续的有序管理和教育,使大学生自觉将学校的校风校纪内化为行为规范的过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职业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二、酒店专业学生养成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有着形成的原因,我们只有认真了解、分析它的原因,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和纠正它。针对以上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且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它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如市场行为盲目性与自发性,部分市场主体的本位性与唯利性等。这些功能缺陷反映到政治生活中就会导致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影响到思想领域则容易滋生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于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削弱了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效果,出现了道德评价紊乱,道德监督、调控失灵,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滑坡”的现象。
(二)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理念对养成教育造成冲击。
曾几何时,一个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孩子就能够让父母和老师感到欣慰满足。而如今这些都远远不够了,它们甚至退居极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能挤进名牌大学,是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人格尊严之所在。重智育轻德育,社会正是以此来评判学校教育的成败、教师教学的得失、学生本人的优劣。为了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考入大学,家庭、学校为他们建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理想条件,一切与社会相接触的矛盾冲突都由父母、老师替他们解决了,他们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校“尖子”,在这种全方位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依赖性强,忍耐力、适应性差,缺乏独立处理矛盾的能力,不具有改革时代对大学生要求的最基本的素质。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仍然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还不够强,自我控制能力弱,言行常常出现反复,一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以及缺乏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养成教育的效果往往不明显。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更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与企业及时无缝接轨的有力保障。
(一)酒店业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酒店竞争进人白热化状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估计,到2010年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酒店业人才缺口约50万。酒店业的员工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政治家的眼光、企业家的胆识和素养、运动员的体魄、明星的仪表和气质、演说家的口才和风度。从零做起的心态、先进的服务意识、熟练的服务技能……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弥补酒店业巨大的人才缺口。
(二)新时期学生的特点要求进行职业养成教育:当今学生多为80后、90后,这些学生的特点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家备受宠爱,自我意识较强。工作、学习比较娇气。如果在校期间不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很难适应酒店高强度的工作氛围。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瑞士的旅游学家若泽·塞伊杜博士认为,“接待是旅游的本质”。塞伊杜所说的“接待”并非简单的迎来送往,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打破隔绝的同义词,是服务、礼节和微笑的同义词,是人与人间神圣义务的同义词。酒店业是最具有人情味的一个行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第一要求。
2.礼仪礼貌:礼为内容,仪为形式。没有形式就无法体现内容。心意要到,礼仪必不可少。
3.服务意识:服务就是为他人做事,使他人从中受益。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酒店工作的前提。现代商业饭店之父斯塔特勒曾经说过“生活即是服务,谁给他人的服务多一点好一点,谁就能够走在前面。”
4.创新精神: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带给客人惊喜,每时每刻令客人喜出望外。现代酒店在传统的标准化服务之上,要求员工能够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甚至带给客人惊喜。个性化服务要求员工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5.团队精神:酒店是一个合作密切的组织,客人在酒店入住期间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客人住店期间是否有一个愉快的经历取决于各部门员工是否紧密配合、精诚合作。
6.优秀品性:斯塔特勒说生性温厚善良的人、爱笑常笑的人适合做酒店业,尖酸刻薄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能做好酒店业的。北京千禧大酒店(五星级饭店)总经理Kurtwehinger表示:从事酒店业的人才应该是谦逊的,而不是自大、骄傲的。
四、酒店专业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要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哲学家,伟大的科学家,更要有伟大的教师。教师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者又是践行者,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是把人文教育融入英文教学的关键。作为英语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即便在专业知识层面上造诣再深,也难以形成鲜明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力必然大打折扣。所以做教师者要先为人师后为经师。人文素质的培养靠相关知识的积累,靠身心与环境的互动。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是养成教育的主导环节。教师被世人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明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很强的作用。邓小平曾经讲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者的职责。了解学生的年龄、爱好特长、需求、信念、情绪变化、家庭状况、价值标准等;其次,要加强引导。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合理规划双休日,使大学生生活的每个时间段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辰美景;引导他们参加和组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且采取有效途径,摒弃学生消极个性和行为,以利于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言传身教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传播思想道德等,如果教育者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活动脱节,必然会动摇受教育者的信念,对教师的言教产生怀疑,甚至产生厌恶感。大学生还未真正涉足社会,教师的影响力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所以,高校校园仍是学校无小事,教师的道德行为、价值标准、工作态度,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会对学生有所引导,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起到熏陶作用。
(二)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优化的育人环境,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增强、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和转变、情操的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目前,各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巨大作用,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在正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的同时,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组织“寓教于乐”、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各项活动。这首先表现在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的思想观念,工作的目标应当在活动中,要将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其次,在组织各项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再次,要及时对学生的各项活动予以评价评价标准上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同时,要将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放到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上。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关于养成教育,我国已经有不少学者加以研究,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姬晨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持续的有序管理和教育,使大学生自觉将学校的校风校纪内化为行为规范的过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职业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二、酒店专业学生养成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有着形成的原因,我们只有认真了解、分析它的原因,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和纠正它。针对以上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且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它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如市场行为盲目性与自发性,部分市场主体的本位性与唯利性等。这些功能缺陷反映到政治生活中就会导致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影响到思想领域则容易滋生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于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削弱了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效果,出现了道德评价紊乱,道德监督、调控失灵,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滑坡”的现象。
(二)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理念对养成教育造成冲击。
曾几何时,一个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孩子就能够让父母和老师感到欣慰满足。而如今这些都远远不够了,它们甚至退居极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能挤进名牌大学,是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人格尊严之所在。重智育轻德育,社会正是以此来评判学校教育的成败、教师教学的得失、学生本人的优劣。为了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考入大学,家庭、学校为他们建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理想条件,一切与社会相接触的矛盾冲突都由父母、老师替他们解决了,他们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校“尖子”,在这种全方位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依赖性强,忍耐力、适应性差,缺乏独立处理矛盾的能力,不具有改革时代对大学生要求的最基本的素质。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仍然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还不够强,自我控制能力弱,言行常常出现反复,一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以及缺乏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养成教育的效果往往不明显。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更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与企业及时无缝接轨的有力保障。
(一)酒店业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酒店竞争进人白热化状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估计,到2010年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酒店业人才缺口约50万。酒店业的员工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政治家的眼光、企业家的胆识和素养、运动员的体魄、明星的仪表和气质、演说家的口才和风度。从零做起的心态、先进的服务意识、熟练的服务技能……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弥补酒店业巨大的人才缺口。
(二)新时期学生的特点要求进行职业养成教育:当今学生多为80后、90后,这些学生的特点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家备受宠爱,自我意识较强。工作、学习比较娇气。如果在校期间不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很难适应酒店高强度的工作氛围。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瑞士的旅游学家若泽·塞伊杜博士认为,“接待是旅游的本质”。塞伊杜所说的“接待”并非简单的迎来送往,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打破隔绝的同义词,是服务、礼节和微笑的同义词,是人与人间神圣义务的同义词。酒店业是最具有人情味的一个行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第一要求。
2.礼仪礼貌:礼为内容,仪为形式。没有形式就无法体现内容。心意要到,礼仪必不可少。
3.服务意识:服务就是为他人做事,使他人从中受益。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酒店工作的前提。现代商业饭店之父斯塔特勒曾经说过“生活即是服务,谁给他人的服务多一点好一点,谁就能够走在前面。”
4.创新精神: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带给客人惊喜,每时每刻令客人喜出望外。现代酒店在传统的标准化服务之上,要求员工能够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甚至带给客人惊喜。个性化服务要求员工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5.团队精神:酒店是一个合作密切的组织,客人在酒店入住期间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客人住店期间是否有一个愉快的经历取决于各部门员工是否紧密配合、精诚合作。
6.优秀品性:斯塔特勒说生性温厚善良的人、爱笑常笑的人适合做酒店业,尖酸刻薄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能做好酒店业的。北京千禧大酒店(五星级饭店)总经理Kurtwehinger表示:从事酒店业的人才应该是谦逊的,而不是自大、骄傲的。
四、酒店专业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要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哲学家,伟大的科学家,更要有伟大的教师。教师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者又是践行者,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是把人文教育融入英文教学的关键。作为英语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即便在专业知识层面上造诣再深,也难以形成鲜明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力必然大打折扣。所以做教师者要先为人师后为经师。人文素质的培养靠相关知识的积累,靠身心与环境的互动。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是养成教育的主导环节。教师被世人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明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很强的作用。邓小平曾经讲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者的职责。了解学生的年龄、爱好特长、需求、信念、情绪变化、家庭状况、价值标准等;其次,要加强引导。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合理规划双休日,使大学生生活的每个时间段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辰美景;引导他们参加和组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且采取有效途径,摒弃学生消极个性和行为,以利于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言传身教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传播思想道德等,如果教育者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活动脱节,必然会动摇受教育者的信念,对教师的言教产生怀疑,甚至产生厌恶感。大学生还未真正涉足社会,教师的影响力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所以,高校校园仍是学校无小事,教师的道德行为、价值标准、工作态度,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会对学生有所引导,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起到熏陶作用。
(二)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优化的育人环境,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增强、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和转变、情操的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目前,各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巨大作用,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在正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的同时,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组织“寓教于乐”、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各项活动。这首先表现在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的思想观念,工作的目标应当在活动中,要将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其次,在组织各项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再次,要及时对学生的各项活动予以评价评价标准上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同时,要将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放到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