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校长退休了,新任校长怎么接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zs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目前,一批名校的校长面临退休,当这些校长离开学校以后,如何促使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对新任校长提出了挑战。实际上,不仅名校是这样,普通学校也是如此。因此,在校长更替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欢迎广大校长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经验、认识和看法,踊跃参与讨论。
  
  以下三所名校都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都处于高位发展阶段,新老校长更替对学校的持续发展都提出了挑战。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分别与三所名校的校长、书记、工会主席、校级干部进行了个别访谈,并收集了相关的学校发展信息。同时,我们也注重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领导进行沟通,倾听他们对三所学校发展的见解。综合有关信息,我们认为这三所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暂且把这三所学校的校长称为A校长、B校长和C校长,在此分析他们莅任后的得失,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案例1:校内培养型
  虽然A校长2003年8月从老校长手里接过了“帅印”,不过,对于学校而言,老校长就像一位雕塑师,处处留有他的痕迹。作为继任者,A校长在任职大会上说:“我们好比是在一艘轮船上,现在船长要去接一艘新的豪华客轮;我是大副,现在要出任船长的位置。也许,我能够把这艘船开得很平稳,但也有可能在航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位置,一旦如此,我一定会主动让贤。”
  在工作中,A校长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坚持“合格+特长”的办学目标,扩大学生校长助理的试点范围,努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出了“核心发展力”的概念,对“合格+特长”的办学思想在文化层面上进行了深度思考,并用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人与事。同时,A校长注重内部管理,加强班子建设,提拔了三个副校长,分别负责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充分发挥班子的集体决策作用,由班子成员具体落实自己对学校发展的决策,做到学校平稳过渡、持续发展。
  A校长是前任校长一手提拔上来的。他对前任校长的办学思想与思路很清楚,同时积极思考学校今后的发展。我们称这种方式为“团队式新老接替”。
  由于校长由学校自身产生,学校没有出现明显的发展转折点,学校新老交替比较自然、稳定,新校长较好地处理了新老之间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又充分尊重老校长,同时注意完善老校长在工作中需要改善的方面。目前,新老校长的更替使得学校领导力得以加强,社会声誉日益提高。
  案例2:外地引聘型
  B校长是一名兼有教育行政管理经验和教育理论素养的专业人士,有着较强的学校教育管理能力和深厚的教育教学素养。来到学校时,学校已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但学校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问题。他对所到任的学校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还缺乏针对性的认识,因此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同时,B校长自身角色也面临着由高校研究者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实践者、非海派文化到海派文化的转变。为此,B校长坚持“稳中求变,先稳后变”,力图实现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打造一支名教师队伍。学校在新四年发展计划中,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要积极跻身于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第一梯队。
  尽管如此,学校在总体发展上还是不够理想,学校发展有阶段性的减弱态势。因为大家对老校长认同度非常高,B校长是在学校教职工对老校长的一片赞扬声中走进学校的。上级部门运用社会招聘方式引进新校长,以此来缓冲老校长的离开对学校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比较适合的做法。新校长到位后,力图融入教师群体,做好学校的传承与发展,树立起管理威信,但鉴于前任的参照对比,显得缓慢和困难。同时,由于对学校的一些潜规则缺乏了解,导致B校长过于谨慎,影响了学校的决策与发展。对于这类学校,新校长任职后怎样理性地应对“适应期”或者是“过渡期”,就显得尤为关键。
  案例3:调任委派型
  对于C校长而言,2005年3月,他被教育行政部门从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岗位上派到C校做校长。尽管他有做过基层学校校长的经历,但他实施低调管理,刚到校时实行“三不主义”,即不议论、不参与、不表态。他关注师生发展,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整体实力;坚持在稳定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把细节抓实、把过程抓严;以学生测评教师为抓手,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调整学校干部队伍,理顺工资关系;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制定了选修课课程及实施方案、选修条例、免修条例、课程教学与大学衔接制度、学生社会实践手册、学生艺体评价手册等,让学校课程制度化、评价科学化。
  在C校,老校长由于工作方法的原因,导致离任前学校教职工意见较大,各类矛盾比较突出,C校长可谓是在教职工们对老校长的意见声中走进学校的。新校长较快地弄清了学校的家底,厘清了各类矛盾产生的原因,同时不轻易发表意见。经过调查研究,C校长较快地采取了管理措施,即以教师发展性评价为抓手,同时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使得学校中的各类矛盾得以较快化解,使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学校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C校长是在前任校长退休后,从一个区域教育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来做校长的。这种形式,我们通常称作是“校长委派”。一般来说,这类新校长对学校的基本情况是了解的,甚至是充分了解的,关键在于他们如何去管理学校。为此,C校长开始转换管理视角,一切工作都以教职员工的满意为准则,努力在学校中形成一种集体荣誉感,从而使学校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新的奋斗目标。
  点评:新任校长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可以说,每位校长都是从新老更替中开始做校长,也都是在新老更替中终结当校长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永远的校长,校长更替是一种自然现象。考虑到学校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每个校长的专业素养也各不相同,在面对学校发展时,也对校长自身的能力提出了不同要求,最终的归宿是要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新校长要善于审视学校发展态势,积极寻求自身领导力的立足点、着力点,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在校长更替过程中,如衔接不当、管理不力,就会导致学校领导力弱化,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校长更替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育管理话题。透过这三所学校的具体实例,我们认为,在校长更替背景下,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新任校长需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更替模式与学校实际的关系。在现代学校发展中,校长的引领作用,主要在于使学校确立科学的办学思想,明确一个时期内学校的发展方向、措施和任务,这实质上就是校长领导力在学校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校长领导力在校长更替过程中既没有统一的变换类型,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必须因校而异、因人而异,关键在于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上述三个学校为例,A校是团队式的新老接替,B校是外地引聘的新校长,而C校是委派式的校长选派。
  调整适应期和创新发展期的关系。如上所述,一个新任校长的领导力一般都会经历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调整适应期和创新发展期。一般而言,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校长的调整适应期越短,他在这所学校中的创新发展期就越长。因此,新任校长要尽量缩短自己的调整适应期,延长自己的创新发展期,实现自身校长职业生涯的一次飞跃。相对而言,B、C校新任校长的调整适应期要长一些,由于是在“赞扬声”与“意见声”中走进学校,这就更考验着他们的管理智慧,是勇于面对矛盾还是逃避矛盾,是谨慎还是大胆,是需要他们认真思考并加以应对的。
  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注意到,三位新校长到任后,在学校发展问题上都提到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A校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B校是“稳中求变,先稳后变”,C校是“在稳定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这就说明,新任校长要对历任校长积淀下来的管理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明确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系统为准则,辩证地做好扬弃工作,继承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摒弃阻碍学校内涵发展的各种干扰。因此,新任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善于反思,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昨天究竟做了什么,昨天的事情今天可以做吗?昨天的事情哪些可以深入去做,哪些是不妥当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是应该摒弃的?同时,学校管理中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去加以克服,等等。
  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的关系。我们知道,学校领导力主要包括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部分,两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制度是刚性的,人格魅力是柔性的。因此,新任校长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均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校长更替只是新老校长的变化,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能大变,新任校长要以学校管理制度为内在保障,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性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是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内生的,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全体人员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新任校长要梳理好学校现有制度与新设计的学校制度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文化管理,积极培育、形成共同遵守的管理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与行为规范,使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等形成组织认同,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教育报)
其他文献
“实施1+4+1工程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于2005年开始的由院党委书记、院长柳金东同志主持的一项我院综合管理类研究实践性课题,旨在对我院实践教学框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的组织保障以及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技能培养模式与培养途径。    项目研究的背景 
期刊
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基本判断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来,我国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面普及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体系;教育质量大大提高,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入,教育体制和结构日趋合理等。  
期刊
《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    阿Q这一形象是鲁迅对中国人长期静观默察孕育而成的,他在鲁迅心目中“确已有了好几年”
期刊
《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作品,弥漫着湘西独有的韵味,凄婉而柔媚。是享誉文苑的奇葩。《边城》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已经很多年了,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成为高中学生的必备能力。《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着我们进入画中。  如果以春天的花来作比的话,春天,万物复苏,百花开放,争奇斗艳。在这些姹紫嫣红的景象中,有一种花无疑最让人注目,她们淡而雅,平凡而脱俗。  在这些花中
期刊
2009年3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教师报、省教科所组织的全国著名中青年数学教师教学观摩会活动。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真正近距离接触名师,走进他们的课堂,他们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节奏和驾驭课堂的高超技能,在我心中至今历历在目。在这些名师的感染下,我在思考: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教师来说,暂且不说成为名师,要想做一名好老师,还需要好好的去学习。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过:“一流的学生
期刊
画家通过线条来创作,作家通过文字来创作。他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给作品着色,有着“英国短篇小说女王”之称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也不例外。素雅的文字,细腻的心理描写,曼斯菲尔德淡化故事情节,客观地向人们呈现出现实世界和人物内心世界两个层次。然而,看似平实的描述却饱含作家的深刻寓意,曼斯菲尔德内在的激情正是藏在那些冷静客观的描写背后。  被誉为“中国色彩第一人”,也是中国色咨询行业的创始人的于西蔓女士说过:
期刊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科学的大学精神是建立在对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能够正确地指明大学的前进方向,其核心是一种人文和科学精神,其灵魂是对未来大学理想的追求——追求真理和造福人类,从哲学上讲它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这种大学
期刊
蒋捷一生跨越宋元两朝:宋亡前他过着十分幸福的生活,并于咸淳应举,考中进士;然而,就在蒋捷中举后不久,南宋王朝转眼覆灭,他本人也被卷入了漂泊流离的难民大潮;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里,蒋捷虽有两次入仕的机会,但他放弃了出仕富贵的可能,始终保持着“义不仕元”的气节。即使在宋亡之后很久,他仍然过着漂泊流离的生活,足见其人品之高。    在由宋入元的遗民词人中,蒋捷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作家。蒋捷,宋末元初的著名词人
期刊
歌唱是通过音乐化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语言在歌唱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所谓“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准确的语言表达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听众产生共鸣。声乐教学中的咬字吐字训练要重视字音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协调统一,并且在歌唱的同时,清晰的语言要与作品音乐、意境良好结合。    明代魏良辅《曲律》中提过:“曲有三绝:字清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 其中“字清”是指发音准确,字音清晰无误,而“腔
期刊
“边缘学校”指的是在某一个区域内被行政部门有意或无意冷落的学校,一般是薄弱学校,在现阶段,各地村组、乡镇合并之后,教育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暂时保留即将被重组、兼并的学校。  东庐中学和后六中学两所初中就是这样一类学校。  东庐中学是江苏省溧水县的一所乡镇中学。由于多种因素,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水平不高。上个世纪末,由于乡镇撤并,初定要被调整。有些老师公开调侃校长是“维持会长”。  后六中学在溧阳市的位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