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高效课堂的“高效”,主要参考“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能力”这一指标。本课例中,教师自然地运用了层级递进、以练代讲、启而不发、合作交流与总结等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形成思想碰撞的火花。学生的兴趣也由浅入深,练习正确率由低到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
[关键词]中考复习课;高效课堂;课堂实录;说明文;合作探究
一、导入部分(2分钟)
师:同学们,请回顾你们做过的说明文练习题,你们对这些问法是否感到熟悉呢?
(PPT呈现问法)
生:经常见。
师:2009年以来,南宁市的中考说明文都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有一种类型的选择题,要求我们回到文章当中对说明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判断选项的正误。我们把这种类型的考题称为“说明文内容的分析与判断”题。
[PPT呈现本课课题: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之内容分析与判断(第一课时)]
师:从近三年南宁市中考的情况来看,这类关于“内容的分析与判断”的题型都稳定在两题,是必考题;其分值稳定在4分,这4分我们志在必得。
二、主体部分(33分钟)
(一)教师以练代讲,要求学生完成第一篇课堂练习(7分钟)
师:请同学们看资料上的练习一。请大家试着选出自己的答案,并在后面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一(2009年南宁市中考说明文《藏羚羊的悲歌》选段和真题第5题)]
[师生互动——学生答出D选项(齐),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为什么你们判断A、B、C三个选项是正确的呢?请这位同学来答一下。
生:我是从文章一句话找到了相关的词句。
师:D选项不是也有一模一样的句子吗?为什么就是错的呢?
生:我是先找到相关词句,然后发现这个选项没有提到原文前一句说的“谎言”。
师:很好,请坐。
师(总结归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种方法来应对说明文“内容分析与判断”题型:细心寻找相关词句——首先是从原文中找到跟各个选项相关的词句:其次是细心,和选项相关的词句可能分散在说明文的各个角落,不能漏掉,尤其是前后句,同学们要仔细审查。
[(PPT呈现)方法一:细心寻找相关词句(尤其注意前后语句)]
师:掌握这种方法是否就意味着同学们可以对付这样的题型了呢?我们试看再做一个练习,同样的,请同学们选出答案后,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二)教师以练代讲,要求学生完成第二篇课堂练习的第11小题(9分钟)
[师巡视课堂上学生做题情况,控制时间;学生完成练习二(2010年南宁市中考说明文《你的体重,它们决定》的选段和真题第11题)]
[师生互动——学生答出B选项(齐),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我们暂不追究B选项为什么错,先来研究一下,A、C、D三个选项为什么是对的?来,请你说一说。
生:对于A选项,我们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找出相关语句就可以解决问题。C、D选项也是一样的,我们虽然没有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但可以推出相应的结论。
师:很好。那么,请你总结一下答题方法好吗?
生:我觉得要用推理的方法。
师(归纳总结):非常正确,请坐。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第二种应对方法:冷静推敲逻辑关系。首先,我们要找到与各个选项相关的词句,但有时候即使找到了,还是不能直接判断,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用逻辑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其中C、D两个选项都是同学们通过逻辑推理判断正确的。这一步完成了,才能通过排除法来确定错误选项。因此错误的是B选项。
[(PPT呈现)方法二:冷静推敲逻辑关系]
师:接下来,我还要传授你们一样“法宝”——对比细微不同。
[(PPT呈现)方法三:对比细微不同]
师:还是刚刚那篇文章,但题目不一样了,请大家翻开资料的背面,看看最上面的第12小题,你能否选对呢?请写出思考过程。
(三)教师以练代讲,要求学生完成第二篇课堂练习的第12小题(7分钟)
[师巡视课堂上学生的做题情况,控制时间;学生完成练习三(2010年南宁市中考说明文《你的体重,它们决定》选段和真题第12题)]
(师生互动——学生答出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A选项是运用我们所学的哪些方法选出来的?
生:A選项是我通过细心寻找相关词句及冷静思考逻辑关系得出来的。
师:很好,请坐。现在请同学们前后左右四人分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说说B、C、D三个选项为什么错,分别错在哪里呢?
生:B选项的细微不同在于少了“之一”,作用不止这一个。我们主要想到这个选项错在“范围缩小,过于绝对”这里。
师:嗯,不错。我们不妨把这种错误类型命名为“夸大缩小,过于绝对”。那么,我还想请另一位同学说说C选项的情况。
生:C选项的细微不同就在于把体重增加的情况和减少的情况反过来说了。
师:很好。那我们能把这种错误类型命名为“黑白颠倒,正话反说”吗?
生:可以。
师:谢谢你,请坐。最后有哪一位同学能说说选项D是怎么错的吗?
生:D选项与B选项是一样的,原文是“还不能肯定”,选项里变成了“已经能够肯定”。
师:非常好,请坐。这里老师已经为它命好名了,叫“未已然混淆”。
师(总结归纳并过渡到第四环节):我们从这道题归纳出了答题方法——选项有可能犯了过于绝对、正话反说、未已然混淆等类型的错误。那么,是否就只有这几种类型的错误呢?最后,我还想给同学们一个挑战:请大家完成资料背面的中考说明文真题,告诉我你在一一对比细微不同时,还发现了哪些类型的错误,最好自己也仿照老师的做法给它命名,允许四人小组讨论。 (四)教师以练代讲,要求学生完成第三篇课堂练习(10分钟)
[师巡视课堂上学生做题情况,控制时间;学生完成练习四(2011年南宁市中考说明文《人与哪种动物气味相投?》真题第12题)]
(师生互动:学生答出B选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维过程)
师:为什么其他三个选项是错误的,错在哪里?
生:首先,我找到各个选项在原文当中相关的词句,然后一一对比细微的不同。A选项错了两处:“灭绝性”的灾难是典型的“夸大缩小、过于绝对”:还有,原文是“给鸟类种群造成了灾难”,选项却说成“给人类带来灾难”。
师:也就是说,新的错误在于把“鸟类”换成“人类”对吗?
生:对。
师:你能否给这种换字词的错误类型取个名字呢?
生:……
师:比方说,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相当于把我的帽子说成是你的给你戴。
生:张冠李戴!
师:很好,就叫“张冠李戴”吧。那么,C选项有什么错误?
生:多了一个“神经细胞”。原文是1300个嗅觉感应器,而不是1300个神经细胞。
师:你看得很仔细,那么,请为它命名好吗?
生:鱼目混珠。
师:这个名字非常好,很生动很贴切!谢谢你。最后请一位同学来分析一下D选项的错误。
生:最后一段第一句,的确说到从鸟类传播到人类,但原因不一定就只有这个,这属于……
师:之前就提到这种错误类型的名字了,再回顾一下?
生:夸大缩小、过于绝对。
师:非常好,请坐。
三、教师做主体部分的小结(半分钟)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幻灯片,总结一下今天我们所遇到的情况。我们在做中考说明文的真题时,有可能碰到“夸大缩小、过于绝对”的错误,也有可能碰到“黑白颠倒、正话反说”“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错误和“鱼目混珠、东拉西扯”的错误。
四、课堂总结(半分钟)
师:实际上,如果我们多做一点说明文的练习,并一一对比选项和原文的细微不同,还会发现许多其他类型的错误。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只讲这几种,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学习。我想告诉大家,说明文是一种科学、严谨、很有逻辑性的文体。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说明文的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细致、耐心的品质,做一个科学、严谨、有逻辑的人。今天的复习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五、点评与分析
(点评人:广西特级教师,原南宁市语文教研员庞荣飞)
这节课是南宁市初三毕业班中考复习对口支援教学的一节示范课,由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何浩老师执教,对口支援的学校是南宁市良庆区南晓中学。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课改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的几个关键理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现分析如下。
(一)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理念
1.整节课,老师讲授知识的话语并不多,相反,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很长。尤其是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巡堂查看,并没有讲一句多余的话,课堂非常安静。这样的气氛看似沉闷,其实却是学生在积极思考。除了最后一题因难度较大而进行讨论,学生在做其他三道题时并没有与他人交流,个个眉头紧锁。这说明,其思考过程没有被任何外来的因素干扰(比如,有的教师担心学生选不出正确答案而不断通过话语来暗示),学生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在独立思考。正因如此,最后学生总能比较顺利地选中正确答案,较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2.教师以讲代练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两道练习题,更重要的是在做题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主思考的训练。这就完全改变了“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师生关系。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很多老师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采取“自己讲授知识,学生仓促记忆”的授课方式,效果并不理想。这节课说明,教师不需要担心学生能力不足,或是他们答不到点子上而拖延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相反,若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自主思考,他们往往会用比较圆满的答案回馈教师,这是很令人欣喜的场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得到了贯彻,这是高效课堂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二)这节课很好地解答了“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该如何应用的问题
一节课上,学生是否采用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视为课堂是否高效的第二大关键因素。但就现状来看,很多课堂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已经沦为形式——无论什么问题,都要学生四人小组或者同桌之间来讨论一下,大有泛滥之势。问题在于,只要四人小组讨论,就算是“合作交流”吗?什么时候需要小组合作,什么时候不需要甚至要避免小组合作呢?
这节课做了很好的示范,学生在做前三次练习时,因为题目较容易,教师都没有让学生交流讨论,而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否给这种换字词的错误类型取个名字呢?”这个问题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难度——它既需要学生理解选项中错误发生的原理,又要求学生融会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尤其是成语知识)才能完成。对于南晓中学的学生来说,这是有困难的:也许这个学生能理解选项错误发生的原理,却缺乏相应的成语知识;那个学生有丰富的成语积累,又不能理解选项错误发生的原理……这种情况就需要合作交流了。纵观整个课堂,只有在这个环节,教师才让学生交流讨论,且这次讨论恰恰是课堂的亮点。
反之,如果学生在做前三次练习时就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则容易沦为形式主义。对比较浅显的问题合作讨论,学生往往觉得无聊,因此容易出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岔开话题、有说有笑的情形,这样反而会干扰学生的独立思考。
至于什么时候才需要合作讨论,既要看问题本身的难度,也要看学生自身的基础水平。即便是难度较大的,诸如本节课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学生基础好能独立完成,也不需要合作交流。何浩老师正是看到课堂上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时遇到困难感到吃力,才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來解决问题,这才是应需而动的良机,而最后学生也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因此,并不是有“合作交流”就是高效课堂。“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正确应用才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体现。
(三)其他几个关键因素
1.既然是中考复习课,就要用中考真题。这节课三篇练习全是中考真题,并且就是南宁市的真题,避免了“到处拣题,无一适用”的低效行为。它证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比“题海战术”更好的选择。
2.知识的传授有层次、有梯度、由易至难、由浅入深。随着题目难度的增加,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就不仅仅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其思维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学生对自己越来越自信,课堂气氛也由沉闷逐渐转向活跃。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给错误类型命名”时,很多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课堂上还响起了欢快的笑声。
3.“由现象到本质”的启发式提问。本节课最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不仅问学生选哪个答案,还问学生为什么选这个。学生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发现答题规律,进而活学活用。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运用答题规律成功地解决了同类型问题,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4.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回答任何问题,教师都能找到亮点,继而在言语上给予其肯定。这一点很难做到,要看所设问题本身的难度,还要看学生回答的情况,更考查老师的智慧和经验。因为学生的答案很有可能与正确答案大相径庭,教师在指出错误的同时,如何发现其亮点,让学生不畏惧回答问题,确实是教学过程中的大考验。所幸,这节课何老师处理得还是比较得当的,她传递给学生的信号是——回答问题,证明我是个不仅有思想,而且思想还有亮点的人。因而在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学生无所畏惧,纷纷举手发表见解。
总之,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要归功于教师对课改精神的贯彻实施。希望这能给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参考与经验。
[关键词]中考复习课;高效课堂;课堂实录;说明文;合作探究
一、导入部分(2分钟)
师:同学们,请回顾你们做过的说明文练习题,你们对这些问法是否感到熟悉呢?
(PPT呈现问法)
生:经常见。
师:2009年以来,南宁市的中考说明文都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有一种类型的选择题,要求我们回到文章当中对说明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判断选项的正误。我们把这种类型的考题称为“说明文内容的分析与判断”题。
[PPT呈现本课课题: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之内容分析与判断(第一课时)]
师:从近三年南宁市中考的情况来看,这类关于“内容的分析与判断”的题型都稳定在两题,是必考题;其分值稳定在4分,这4分我们志在必得。
二、主体部分(33分钟)
(一)教师以练代讲,要求学生完成第一篇课堂练习(7分钟)
师:请同学们看资料上的练习一。请大家试着选出自己的答案,并在后面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一(2009年南宁市中考说明文《藏羚羊的悲歌》选段和真题第5题)]
[师生互动——学生答出D选项(齐),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为什么你们判断A、B、C三个选项是正确的呢?请这位同学来答一下。
生:我是从文章一句话找到了相关的词句。
师:D选项不是也有一模一样的句子吗?为什么就是错的呢?
生:我是先找到相关词句,然后发现这个选项没有提到原文前一句说的“谎言”。
师:很好,请坐。
师(总结归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种方法来应对说明文“内容分析与判断”题型:细心寻找相关词句——首先是从原文中找到跟各个选项相关的词句:其次是细心,和选项相关的词句可能分散在说明文的各个角落,不能漏掉,尤其是前后句,同学们要仔细审查。
[(PPT呈现)方法一:细心寻找相关词句(尤其注意前后语句)]
师:掌握这种方法是否就意味着同学们可以对付这样的题型了呢?我们试看再做一个练习,同样的,请同学们选出答案后,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二)教师以练代讲,要求学生完成第二篇课堂练习的第11小题(9分钟)
[师巡视课堂上学生做题情况,控制时间;学生完成练习二(2010年南宁市中考说明文《你的体重,它们决定》的选段和真题第11题)]
[师生互动——学生答出B选项(齐),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我们暂不追究B选项为什么错,先来研究一下,A、C、D三个选项为什么是对的?来,请你说一说。
生:对于A选项,我们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找出相关语句就可以解决问题。C、D选项也是一样的,我们虽然没有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但可以推出相应的结论。
师:很好。那么,请你总结一下答题方法好吗?
生:我觉得要用推理的方法。
师(归纳总结):非常正确,请坐。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第二种应对方法:冷静推敲逻辑关系。首先,我们要找到与各个选项相关的词句,但有时候即使找到了,还是不能直接判断,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用逻辑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其中C、D两个选项都是同学们通过逻辑推理判断正确的。这一步完成了,才能通过排除法来确定错误选项。因此错误的是B选项。
[(PPT呈现)方法二:冷静推敲逻辑关系]
师:接下来,我还要传授你们一样“法宝”——对比细微不同。
[(PPT呈现)方法三:对比细微不同]
师:还是刚刚那篇文章,但题目不一样了,请大家翻开资料的背面,看看最上面的第12小题,你能否选对呢?请写出思考过程。
(三)教师以练代讲,要求学生完成第二篇课堂练习的第12小题(7分钟)
[师巡视课堂上学生的做题情况,控制时间;学生完成练习三(2010年南宁市中考说明文《你的体重,它们决定》选段和真题第12题)]
(师生互动——学生答出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A选项是运用我们所学的哪些方法选出来的?
生:A選项是我通过细心寻找相关词句及冷静思考逻辑关系得出来的。
师:很好,请坐。现在请同学们前后左右四人分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说说B、C、D三个选项为什么错,分别错在哪里呢?
生:B选项的细微不同在于少了“之一”,作用不止这一个。我们主要想到这个选项错在“范围缩小,过于绝对”这里。
师:嗯,不错。我们不妨把这种错误类型命名为“夸大缩小,过于绝对”。那么,我还想请另一位同学说说C选项的情况。
生:C选项的细微不同就在于把体重增加的情况和减少的情况反过来说了。
师:很好。那我们能把这种错误类型命名为“黑白颠倒,正话反说”吗?
生:可以。
师:谢谢你,请坐。最后有哪一位同学能说说选项D是怎么错的吗?
生:D选项与B选项是一样的,原文是“还不能肯定”,选项里变成了“已经能够肯定”。
师:非常好,请坐。这里老师已经为它命好名了,叫“未已然混淆”。
师(总结归纳并过渡到第四环节):我们从这道题归纳出了答题方法——选项有可能犯了过于绝对、正话反说、未已然混淆等类型的错误。那么,是否就只有这几种类型的错误呢?最后,我还想给同学们一个挑战:请大家完成资料背面的中考说明文真题,告诉我你在一一对比细微不同时,还发现了哪些类型的错误,最好自己也仿照老师的做法给它命名,允许四人小组讨论。 (四)教师以练代讲,要求学生完成第三篇课堂练习(10分钟)
[师巡视课堂上学生做题情况,控制时间;学生完成练习四(2011年南宁市中考说明文《人与哪种动物气味相投?》真题第12题)]
(师生互动:学生答出B选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维过程)
师:为什么其他三个选项是错误的,错在哪里?
生:首先,我找到各个选项在原文当中相关的词句,然后一一对比细微的不同。A选项错了两处:“灭绝性”的灾难是典型的“夸大缩小、过于绝对”:还有,原文是“给鸟类种群造成了灾难”,选项却说成“给人类带来灾难”。
师:也就是说,新的错误在于把“鸟类”换成“人类”对吗?
生:对。
师:你能否给这种换字词的错误类型取个名字呢?
生:……
师:比方说,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相当于把我的帽子说成是你的给你戴。
生:张冠李戴!
师:很好,就叫“张冠李戴”吧。那么,C选项有什么错误?
生:多了一个“神经细胞”。原文是1300个嗅觉感应器,而不是1300个神经细胞。
师:你看得很仔细,那么,请为它命名好吗?
生:鱼目混珠。
师:这个名字非常好,很生动很贴切!谢谢你。最后请一位同学来分析一下D选项的错误。
生:最后一段第一句,的确说到从鸟类传播到人类,但原因不一定就只有这个,这属于……
师:之前就提到这种错误类型的名字了,再回顾一下?
生:夸大缩小、过于绝对。
师:非常好,请坐。
三、教师做主体部分的小结(半分钟)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幻灯片,总结一下今天我们所遇到的情况。我们在做中考说明文的真题时,有可能碰到“夸大缩小、过于绝对”的错误,也有可能碰到“黑白颠倒、正话反说”“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错误和“鱼目混珠、东拉西扯”的错误。
四、课堂总结(半分钟)
师:实际上,如果我们多做一点说明文的练习,并一一对比选项和原文的细微不同,还会发现许多其他类型的错误。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只讲这几种,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学习。我想告诉大家,说明文是一种科学、严谨、很有逻辑性的文体。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说明文的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细致、耐心的品质,做一个科学、严谨、有逻辑的人。今天的复习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五、点评与分析
(点评人:广西特级教师,原南宁市语文教研员庞荣飞)
这节课是南宁市初三毕业班中考复习对口支援教学的一节示范课,由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何浩老师执教,对口支援的学校是南宁市良庆区南晓中学。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课改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的几个关键理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现分析如下。
(一)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理念
1.整节课,老师讲授知识的话语并不多,相反,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很长。尤其是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巡堂查看,并没有讲一句多余的话,课堂非常安静。这样的气氛看似沉闷,其实却是学生在积极思考。除了最后一题因难度较大而进行讨论,学生在做其他三道题时并没有与他人交流,个个眉头紧锁。这说明,其思考过程没有被任何外来的因素干扰(比如,有的教师担心学生选不出正确答案而不断通过话语来暗示),学生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在独立思考。正因如此,最后学生总能比较顺利地选中正确答案,较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2.教师以讲代练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两道练习题,更重要的是在做题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主思考的训练。这就完全改变了“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师生关系。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很多老师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采取“自己讲授知识,学生仓促记忆”的授课方式,效果并不理想。这节课说明,教师不需要担心学生能力不足,或是他们答不到点子上而拖延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相反,若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自主思考,他们往往会用比较圆满的答案回馈教师,这是很令人欣喜的场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得到了贯彻,这是高效课堂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二)这节课很好地解答了“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该如何应用的问题
一节课上,学生是否采用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视为课堂是否高效的第二大关键因素。但就现状来看,很多课堂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已经沦为形式——无论什么问题,都要学生四人小组或者同桌之间来讨论一下,大有泛滥之势。问题在于,只要四人小组讨论,就算是“合作交流”吗?什么时候需要小组合作,什么时候不需要甚至要避免小组合作呢?
这节课做了很好的示范,学生在做前三次练习时,因为题目较容易,教师都没有让学生交流讨论,而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否给这种换字词的错误类型取个名字呢?”这个问题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难度——它既需要学生理解选项中错误发生的原理,又要求学生融会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尤其是成语知识)才能完成。对于南晓中学的学生来说,这是有困难的:也许这个学生能理解选项错误发生的原理,却缺乏相应的成语知识;那个学生有丰富的成语积累,又不能理解选项错误发生的原理……这种情况就需要合作交流了。纵观整个课堂,只有在这个环节,教师才让学生交流讨论,且这次讨论恰恰是课堂的亮点。
反之,如果学生在做前三次练习时就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则容易沦为形式主义。对比较浅显的问题合作讨论,学生往往觉得无聊,因此容易出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岔开话题、有说有笑的情形,这样反而会干扰学生的独立思考。
至于什么时候才需要合作讨论,既要看问题本身的难度,也要看学生自身的基础水平。即便是难度较大的,诸如本节课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学生基础好能独立完成,也不需要合作交流。何浩老师正是看到课堂上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时遇到困难感到吃力,才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來解决问题,这才是应需而动的良机,而最后学生也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因此,并不是有“合作交流”就是高效课堂。“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正确应用才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体现。
(三)其他几个关键因素
1.既然是中考复习课,就要用中考真题。这节课三篇练习全是中考真题,并且就是南宁市的真题,避免了“到处拣题,无一适用”的低效行为。它证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比“题海战术”更好的选择。
2.知识的传授有层次、有梯度、由易至难、由浅入深。随着题目难度的增加,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就不仅仅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其思维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学生对自己越来越自信,课堂气氛也由沉闷逐渐转向活跃。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给错误类型命名”时,很多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课堂上还响起了欢快的笑声。
3.“由现象到本质”的启发式提问。本节课最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不仅问学生选哪个答案,还问学生为什么选这个。学生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发现答题规律,进而活学活用。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运用答题规律成功地解决了同类型问题,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4.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回答任何问题,教师都能找到亮点,继而在言语上给予其肯定。这一点很难做到,要看所设问题本身的难度,还要看学生回答的情况,更考查老师的智慧和经验。因为学生的答案很有可能与正确答案大相径庭,教师在指出错误的同时,如何发现其亮点,让学生不畏惧回答问题,确实是教学过程中的大考验。所幸,这节课何老师处理得还是比较得当的,她传递给学生的信号是——回答问题,证明我是个不仅有思想,而且思想还有亮点的人。因而在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学生无所畏惧,纷纷举手发表见解。
总之,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要归功于教师对课改精神的贯彻实施。希望这能给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参考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