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了德育的概念,接着探讨了高中德育课的价值和意义,德育课系列化的内容,德育课的组织形式,德育课的组织原则。最后指出,德育课系列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关键词:德育课 系列化
德育是什么?《教育学》指出: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因此把德育课打造成对青少年进行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平台和载体,值得我们广大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
一、高中德育课的价值和意义
古今中外各国的教育历来都重视德育。孔子主张“以德教民”,他的整部《论语》,就是把伦理、政治、教育三者综合在一起。三者中以伦理为中心,政治是实施伦理的,教育是教导伦理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道德是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因素,并认为学校德育最重要的问题是知行关系问题。德育所进行的道德观点、行为规范、思想观点和政治观点都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而我们高中德育的对象又有其鲜明的特点,他们多为15-16岁到18-19岁的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身心正处于急剧的发展、变化和趋向成熟的时期,这时候他们知识增长迅速,智力提高非常快。他们的思想发展也有显著特点。
第一,他们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急剧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他们天真、幼稚、有依赖性、缺乏自觉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把自己看成成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希望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第二,随着交往的迅速扩大、社会化的加速,他们逐步涉猎人世。一方面,他们对人际关系、男女同学交往、社会问题逐渐感兴趣,渴望知道更多的社会情况,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考虑自己的追求道路和职业。另一方面,他们社会经验不足,思想不成熟,识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周围和影视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第三,他们精力旺盛,对事敏感,容易动感情,较难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具有冲动性。他们富有热情和激情,敢拼敢搏,但遇事急噪不沉着,对人对事往往只看一点,不顾全面,没有弄清楚原委便轻下结论。
因此,适合青少年年龄、思想特点的高中德育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德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场所、时间和规模也是不固定的。但广大班主任可以掌控的,进行系列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平台就是德育课了。大多数中小学校都会单独设置一两个课时作为德育课。笔者所在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最后一节为德育课。
二、德育课的内容
在与许多班主任同行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中的一些人感觉德育课没有内容,除了布置学校和班级近期工作、总结前一段时期班级情况外,就是自学。其实德育课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每周一课时笔者总感觉不够。德育课不应该是琐碎的工作布置,当然这也是需要的。德育课应该形成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国家和民族系列教育活动,法制教育系列,安全健康系列,励志系列,环境保护教育系列,为人处世系列,生活常识系列等等。
1、国家和民族系列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制约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的瓶颈是什么,什么矛盾在凸现,我国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情况,海洋利益和周遍环境怎么样,怎样维护我们的民族利益等等,高中学生是非常喜欢探讨的,他们会积极、热烈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汶川大地震,中华民族悲恸!灾后大援建,神州大地独有。党的十八大,再一次开启“中国梦”。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德育课素材。从利比亚撤侨,歼-20和歼-31的比翼双飞,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太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入列,中国海监巡航钓鱼岛海域等等话题都会令青年学子激动不已。
2、法制教育系列
“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早已入《刑法》了,中国第一个酒后驾车被判刑的人是谁?浙江第一个是谁?“飙车”也有罪了。最近交管部门又在严厉查处八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其中就包括行人不走人行道。例举一个个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寒窗到铁窗的故事会让学生在心底触动。在德育课中,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很有必要梳理一遍。这就是德育。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极其重要的一环。
3、安全健康教育系列
车祸猛于虎。水火无情。病从口入。安全是天,健康是本钱。什么是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要在德育课中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学生,应付各种危险和危机的方法和怎样保持健康。
4、励志系列
每一个成功者,在其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经历艰辛与坎坷,都必须有顽强的意志、永不服输的倔劲、平坦的心境。浙商群体如此,金牌运动员如此,自力更生的残疾人朋友如此。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德育课上或叙述、或视频展示、或访谈,学生不会没有触动。现在有一个定律,叫“一万个小时定律”,意思是专注于某一事至少一万个小时,你才会成功。要让学生明白,成功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出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针对当前的学生特点,没有吃过什么苦,这些就显得尤其重要。
5、环境保护教育系列
福岛核泄漏危机;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要造新“石棺”;天气越来越热,人们感觉从“5月”直接跳到了“7月”;儿童血铅超标;横贯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再来看看家乡的环境,曾经的山河、乡土、原野与如今的环境一一对比,哪些变了,哪些依旧?请学生调查自家周围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学生们几乎对此毫无感觉。央视曾经报道:南极已部分融化的浮冰在新西来海域出现。新西来海域什么概念?接近赤道了。哪一天南极的冰全部融化了,几十亿地球人住哪儿呀?那时上海已在海下面了,杭州比上海地势高不了多少。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镜头吧,随意扔弃的塑料袋、干电池。怎能说那块浮冰漂到新西来没有你的“功劳”呢?也要关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事例,特别是家乡在这方面的成就。 6、为人处世系列
怎样与人和睦共处?怎样与社会和谐相处?怎样培养和形成高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我们可以在德育课上把网上对为人处世的忠告告诉学生:“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由大家一起来讨论怎样为人处世。每年的《感动中国》是中国人的道德盛宴,花几堂德育课让学生看看远比说教管用。但我们还要发掘家乡的、身边的感人故事更能激起高中学生的共鸣。
7、生活常识系列
尽管高中学生都已十七八岁了,甚至已经是成年人了,但他们仍然缺乏生活常识。例如,矿泉水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型,三角型里面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是什么含义?再例如,吃了辣的东西,感觉就要被辣死了,就往嘴里放上少许盐,含一下,吐掉,漱下口,就不辣了; 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者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
三、德育课的组织形式
德育课可以是说教的,可以是视频播放的,可以是以主题班会形式出现的,也可以请故事的主人公现身说法的(当然需要条件允许)。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将使德育课声情并茂,不在枯燥。而漫画则是高中学生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欣赏漫画,悟出道理,德育课的功能在漫画欣赏中将发挥得淋漓尽致。
1、多媒体的运用
《学与教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体的兴趣,并被作为重点的对象去感知。在德育课中,感知的成分越多,则学生的理解越全面迅速。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就擅长于发挥这种刺激作用,它能再现生活实际,在较短的40分钟内呈现大量信息,使学生耳闻其声、眼观其形、身临其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接受教育,极大增强了德育课的效果。
媒体是教育者与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的媒介和桥梁。不同的媒体例如视频、音频、静止图象、动画、文本,对人的感官刺激不同,我们来看下面两张表格:
从第一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视觉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听觉作用不显著。这是说教式的德育课不受欢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从第二张表格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几种感官同时作用,无论短时还是长期的教育效果,都远远胜于单一感官作用的效果。
不同的媒体刺激不同的感官,它们运用在德育过程中,所表现的教育功能也是不相同的,各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往往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可以用其它媒体的适应性来弥补。因此,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长处,将多媒体有机组合,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对德育课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将多种媒体有机组合为一个整体即为多媒体系统。
2、漫画的运用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政治事件或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漫画的作用,盖而言之,主要是宣传和批判作用。它的宣传作用是由它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决定的。
例如,我们来欣赏下面这幅漫画。在求知的道路上,向上攀爬的阶梯由什么组成?它要告诉我们什么?
3、其它组织形式
收看焦点访谈;一本好书的读后感报告会;集体游校园,认花认草,寻找和谐的音符、不和谐的视觉污染等等;走出校园,寻访校园周边历史名人古迹,体验周边市井生活与劳动场景。
四、德育课的组织原则
第一,在教育的过程中应以褒扬为主,针砭为辅。因为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对是非缺乏辨别的能力,不好的东西很可能被他们模仿,不仅没有起到警世的作用,反而可能助长歪风邪气。因此,为青少年学生树立一个个榜样,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是必须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二,教育的内容要紧跟时代主题,要与时惧进。例如,在中日两国关系交恶时,可以有一些抗战的主题,可以有一些抵制日货的宣传。在融冰暖春之时,就不应该再宣扬抵制日货,而应该从和谐共赢的角度来教育。让学生学会思考,理性看待中日关系。十八大后,中央提倡厉行节约,反对奢侈腐化。作为班主任就要思考怎样利用德育课引导学生过一个中学生应该过的生活。
第三,内容的来源要以新闻、专访等合法来源为准。对于各个论坛上的消息、观点选取要慎而又慎。
第四,图片、视频的内容要考虑各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全脸皮肤被烧得千沟万壑的姑娘,在呈现前就必须跟学生打好招呼,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再例如,若班主任有心去拍摄学生家长的工作画面,如果德育课要播出,就必须事先与学生本人做好沟通。
第五,在引入一些可能会使学生想到岔路上的材料时,班主任必须因势利导,及时把学生吸引到材料最初的本意上来。例如引入一段新生儿分娩的视频,班主任一开始就要正面引导。否则,学生不但不能体会母亲的辛苦,反而会因为对生小孩的好奇而走入歧途。
五、结束语
高中德育课的落脚点不是“阻止”学生不该做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德育的重要性决定了德育先行,但这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广大一线班主任应该群策群力,共同探究德育课的系列化课题。在系列化的过程中,侧重哪一方面,在于形势的变化、受教育对象的不同。所以我们在接受一个新班级的同时,就应该研究这些学生的特性,有针对性的选择几个系列,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活动,从而更高效、更有活力的利用德育课。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王道俊等,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教育部电化教育司编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3]《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四版),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德育课 系列化
德育是什么?《教育学》指出: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因此把德育课打造成对青少年进行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平台和载体,值得我们广大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
一、高中德育课的价值和意义
古今中外各国的教育历来都重视德育。孔子主张“以德教民”,他的整部《论语》,就是把伦理、政治、教育三者综合在一起。三者中以伦理为中心,政治是实施伦理的,教育是教导伦理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道德是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因素,并认为学校德育最重要的问题是知行关系问题。德育所进行的道德观点、行为规范、思想观点和政治观点都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而我们高中德育的对象又有其鲜明的特点,他们多为15-16岁到18-19岁的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身心正处于急剧的发展、变化和趋向成熟的时期,这时候他们知识增长迅速,智力提高非常快。他们的思想发展也有显著特点。
第一,他们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急剧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他们天真、幼稚、有依赖性、缺乏自觉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把自己看成成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希望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第二,随着交往的迅速扩大、社会化的加速,他们逐步涉猎人世。一方面,他们对人际关系、男女同学交往、社会问题逐渐感兴趣,渴望知道更多的社会情况,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考虑自己的追求道路和职业。另一方面,他们社会经验不足,思想不成熟,识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周围和影视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第三,他们精力旺盛,对事敏感,容易动感情,较难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具有冲动性。他们富有热情和激情,敢拼敢搏,但遇事急噪不沉着,对人对事往往只看一点,不顾全面,没有弄清楚原委便轻下结论。
因此,适合青少年年龄、思想特点的高中德育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德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场所、时间和规模也是不固定的。但广大班主任可以掌控的,进行系列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平台就是德育课了。大多数中小学校都会单独设置一两个课时作为德育课。笔者所在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最后一节为德育课。
二、德育课的内容
在与许多班主任同行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中的一些人感觉德育课没有内容,除了布置学校和班级近期工作、总结前一段时期班级情况外,就是自学。其实德育课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每周一课时笔者总感觉不够。德育课不应该是琐碎的工作布置,当然这也是需要的。德育课应该形成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国家和民族系列教育活动,法制教育系列,安全健康系列,励志系列,环境保护教育系列,为人处世系列,生活常识系列等等。
1、国家和民族系列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制约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的瓶颈是什么,什么矛盾在凸现,我国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情况,海洋利益和周遍环境怎么样,怎样维护我们的民族利益等等,高中学生是非常喜欢探讨的,他们会积极、热烈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汶川大地震,中华民族悲恸!灾后大援建,神州大地独有。党的十八大,再一次开启“中国梦”。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德育课素材。从利比亚撤侨,歼-20和歼-31的比翼双飞,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太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入列,中国海监巡航钓鱼岛海域等等话题都会令青年学子激动不已。
2、法制教育系列
“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早已入《刑法》了,中国第一个酒后驾车被判刑的人是谁?浙江第一个是谁?“飙车”也有罪了。最近交管部门又在严厉查处八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其中就包括行人不走人行道。例举一个个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寒窗到铁窗的故事会让学生在心底触动。在德育课中,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很有必要梳理一遍。这就是德育。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极其重要的一环。
3、安全健康教育系列
车祸猛于虎。水火无情。病从口入。安全是天,健康是本钱。什么是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要在德育课中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学生,应付各种危险和危机的方法和怎样保持健康。
4、励志系列
每一个成功者,在其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经历艰辛与坎坷,都必须有顽强的意志、永不服输的倔劲、平坦的心境。浙商群体如此,金牌运动员如此,自力更生的残疾人朋友如此。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德育课上或叙述、或视频展示、或访谈,学生不会没有触动。现在有一个定律,叫“一万个小时定律”,意思是专注于某一事至少一万个小时,你才会成功。要让学生明白,成功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出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针对当前的学生特点,没有吃过什么苦,这些就显得尤其重要。
5、环境保护教育系列
福岛核泄漏危机;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要造新“石棺”;天气越来越热,人们感觉从“5月”直接跳到了“7月”;儿童血铅超标;横贯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再来看看家乡的环境,曾经的山河、乡土、原野与如今的环境一一对比,哪些变了,哪些依旧?请学生调查自家周围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学生们几乎对此毫无感觉。央视曾经报道:南极已部分融化的浮冰在新西来海域出现。新西来海域什么概念?接近赤道了。哪一天南极的冰全部融化了,几十亿地球人住哪儿呀?那时上海已在海下面了,杭州比上海地势高不了多少。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镜头吧,随意扔弃的塑料袋、干电池。怎能说那块浮冰漂到新西来没有你的“功劳”呢?也要关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事例,特别是家乡在这方面的成就。 6、为人处世系列
怎样与人和睦共处?怎样与社会和谐相处?怎样培养和形成高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我们可以在德育课上把网上对为人处世的忠告告诉学生:“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由大家一起来讨论怎样为人处世。每年的《感动中国》是中国人的道德盛宴,花几堂德育课让学生看看远比说教管用。但我们还要发掘家乡的、身边的感人故事更能激起高中学生的共鸣。
7、生活常识系列
尽管高中学生都已十七八岁了,甚至已经是成年人了,但他们仍然缺乏生活常识。例如,矿泉水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型,三角型里面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是什么含义?再例如,吃了辣的东西,感觉就要被辣死了,就往嘴里放上少许盐,含一下,吐掉,漱下口,就不辣了; 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者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
三、德育课的组织形式
德育课可以是说教的,可以是视频播放的,可以是以主题班会形式出现的,也可以请故事的主人公现身说法的(当然需要条件允许)。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将使德育课声情并茂,不在枯燥。而漫画则是高中学生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欣赏漫画,悟出道理,德育课的功能在漫画欣赏中将发挥得淋漓尽致。
1、多媒体的运用
《学与教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体的兴趣,并被作为重点的对象去感知。在德育课中,感知的成分越多,则学生的理解越全面迅速。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就擅长于发挥这种刺激作用,它能再现生活实际,在较短的40分钟内呈现大量信息,使学生耳闻其声、眼观其形、身临其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接受教育,极大增强了德育课的效果。
媒体是教育者与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的媒介和桥梁。不同的媒体例如视频、音频、静止图象、动画、文本,对人的感官刺激不同,我们来看下面两张表格:
从第一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视觉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听觉作用不显著。这是说教式的德育课不受欢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从第二张表格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几种感官同时作用,无论短时还是长期的教育效果,都远远胜于单一感官作用的效果。
不同的媒体刺激不同的感官,它们运用在德育过程中,所表现的教育功能也是不相同的,各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往往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可以用其它媒体的适应性来弥补。因此,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长处,将多媒体有机组合,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对德育课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将多种媒体有机组合为一个整体即为多媒体系统。
2、漫画的运用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政治事件或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漫画的作用,盖而言之,主要是宣传和批判作用。它的宣传作用是由它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决定的。
例如,我们来欣赏下面这幅漫画。在求知的道路上,向上攀爬的阶梯由什么组成?它要告诉我们什么?
3、其它组织形式
收看焦点访谈;一本好书的读后感报告会;集体游校园,认花认草,寻找和谐的音符、不和谐的视觉污染等等;走出校园,寻访校园周边历史名人古迹,体验周边市井生活与劳动场景。
四、德育课的组织原则
第一,在教育的过程中应以褒扬为主,针砭为辅。因为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对是非缺乏辨别的能力,不好的东西很可能被他们模仿,不仅没有起到警世的作用,反而可能助长歪风邪气。因此,为青少年学生树立一个个榜样,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是必须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二,教育的内容要紧跟时代主题,要与时惧进。例如,在中日两国关系交恶时,可以有一些抗战的主题,可以有一些抵制日货的宣传。在融冰暖春之时,就不应该再宣扬抵制日货,而应该从和谐共赢的角度来教育。让学生学会思考,理性看待中日关系。十八大后,中央提倡厉行节约,反对奢侈腐化。作为班主任就要思考怎样利用德育课引导学生过一个中学生应该过的生活。
第三,内容的来源要以新闻、专访等合法来源为准。对于各个论坛上的消息、观点选取要慎而又慎。
第四,图片、视频的内容要考虑各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全脸皮肤被烧得千沟万壑的姑娘,在呈现前就必须跟学生打好招呼,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再例如,若班主任有心去拍摄学生家长的工作画面,如果德育课要播出,就必须事先与学生本人做好沟通。
第五,在引入一些可能会使学生想到岔路上的材料时,班主任必须因势利导,及时把学生吸引到材料最初的本意上来。例如引入一段新生儿分娩的视频,班主任一开始就要正面引导。否则,学生不但不能体会母亲的辛苦,反而会因为对生小孩的好奇而走入歧途。
五、结束语
高中德育课的落脚点不是“阻止”学生不该做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德育的重要性决定了德育先行,但这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广大一线班主任应该群策群力,共同探究德育课的系列化课题。在系列化的过程中,侧重哪一方面,在于形势的变化、受教育对象的不同。所以我们在接受一个新班级的同时,就应该研究这些学生的特性,有针对性的选择几个系列,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活动,从而更高效、更有活力的利用德育课。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王道俊等,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教育部电化教育司编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3]《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四版),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