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恣情挥洒自我独到的见解,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解读语文深邃的内涵!但是伴随着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在盲目崇尚新课标、片面否定传统教学的误区:
一、教师作用受忽视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部分老师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从而出现了一种“自主”变“自由”的不正常现象:
1.老师不敢提出问题
课堂上,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老师都和学生进行着无意义的讨论。老师不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害怕一提问题就会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老师不敢讲授
新课程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落后与先进的标志,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
二、活动体验不恰当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主要表现有:
1.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
如让学生表演蹒跚的父亲,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教学的无聊,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2.活动脱离语文本身
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3.活动方式单一
现在有些语文课,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看似热闹异常,实则收效甚微,又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老师应根据课文及课堂情形,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三、信技运用太过度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动静结合、变隐为显,使形、声、情有机融合,从时间、容量、资源上为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将大大削弱语文的魅力。主要表现为:
1.课件是板书的复制
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将所要展示的东西全部输入电脑,在课堂上只是按照预设的程序机械的依次将课件展示。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2.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
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一味追求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却禁锢了学生的思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致使学生体会不到语言文字的深远蕴含。
3.录音代替了老师的朗读
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动情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读时如醉如痴的眼神,“机器人”的声音拉开了教师和学生、文本和师生的距离。
4.多媒体手段贯穿教学始终
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着在学生的眼前晃动,陌生的录音充斥于学生的耳畔,师生动笔、动口的权利被剥夺。讲台成了舞台,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四、小组讨论不合理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扩展和完善了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大多数教师对小组讨论往往运用不当:
1.讨论内容不合理
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就明白,但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或是讨论的范围太大,学生无从下手,你说东他说西,令人找不着北。
2.讨论时间不合理
或是讨论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就戛然而止,讨论变成了走过场。或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讨论成了休闲,课堂变成了茶馆。
3.讨论分工不明确
小组成员间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无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甚至沦为组内优秀者的表现舞台,落后者只是听众。
4.讨论的形式太单一
只要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一些学生便我行我素,对讨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使课堂显得无序而低效。
五、课堂评价常滥用
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享受学习的喜悦。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1.滥用表扬
课堂中,不管问题价值大小,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好、太棒了……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出的问题如果给予过度的赞赏,也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
2.评价形式单一
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中多数老师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新课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误区,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需要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新课改,给了学生思维活跃的“阵地”。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自由的飞翔。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共同成长的乐园!
一、教师作用受忽视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部分老师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从而出现了一种“自主”变“自由”的不正常现象:
1.老师不敢提出问题
课堂上,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老师都和学生进行着无意义的讨论。老师不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害怕一提问题就会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老师不敢讲授
新课程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落后与先进的标志,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
二、活动体验不恰当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主要表现有:
1.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
如让学生表演蹒跚的父亲,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教学的无聊,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2.活动脱离语文本身
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3.活动方式单一
现在有些语文课,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看似热闹异常,实则收效甚微,又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老师应根据课文及课堂情形,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三、信技运用太过度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动静结合、变隐为显,使形、声、情有机融合,从时间、容量、资源上为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将大大削弱语文的魅力。主要表现为:
1.课件是板书的复制
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将所要展示的东西全部输入电脑,在课堂上只是按照预设的程序机械的依次将课件展示。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2.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
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一味追求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却禁锢了学生的思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致使学生体会不到语言文字的深远蕴含。
3.录音代替了老师的朗读
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动情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读时如醉如痴的眼神,“机器人”的声音拉开了教师和学生、文本和师生的距离。
4.多媒体手段贯穿教学始终
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着在学生的眼前晃动,陌生的录音充斥于学生的耳畔,师生动笔、动口的权利被剥夺。讲台成了舞台,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四、小组讨论不合理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扩展和完善了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大多数教师对小组讨论往往运用不当:
1.讨论内容不合理
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就明白,但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或是讨论的范围太大,学生无从下手,你说东他说西,令人找不着北。
2.讨论时间不合理
或是讨论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就戛然而止,讨论变成了走过场。或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讨论成了休闲,课堂变成了茶馆。
3.讨论分工不明确
小组成员间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无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甚至沦为组内优秀者的表现舞台,落后者只是听众。
4.讨论的形式太单一
只要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一些学生便我行我素,对讨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使课堂显得无序而低效。
五、课堂评价常滥用
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享受学习的喜悦。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1.滥用表扬
课堂中,不管问题价值大小,不管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好、太棒了……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出的问题如果给予过度的赞赏,也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
2.评价形式单一
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中多数老师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新课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误区,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需要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新课改,给了学生思维活跃的“阵地”。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自由的飞翔。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共同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