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言语获得理论中的三大理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学说、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班杜拉的模仿理论,根据其所揭示的影响人类言语获得的几个要素:言语获得装置、思维、语言范型、强化,提出了“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大量泛读—初步作文—对比模仿—提升作文—品味评析—精致作文”提升小学生作文能力。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构建;“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
说起小学作文教学,是令许多老师深感头疼的一件事:费时费力却成效不大,有的学生到了六年级还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到底怎样的作文教学才能达到应有实效呢?我们不妨从言语获得的心理学理论上入手,了解影响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因素,进而确定作文这一书面语言的训练思路。
一、寻根探源锁定最具影响的言语获得理论
所谓语言能力,就是人们理解语言并能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这种表达往往能借助从未听过或读过的句子来进行。从心理学理论看,至今影响深远的人类言语获得理论有三种,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个体言语的发展。一种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学说。他认为人类具有先天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是语法能力。他设想人脑具有一种加工语言符号的现成装置,叫做“言语获得装置”。以孩子母语的获得为例,其工作原理为:人类从外界接收大量原始语言材料,“言语获得装置”根据这些句子进行“假设演绎”,他在头脑中逐步形成系统的语法知识,凭借这种知识充分理解了母语系统。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原始语言材料及孩子的假设演绎能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能力,而且,在一定阶段中,成人对孩子的语法问题不必过于关注随着他获取原始语言材料的增多,他能获得相应的语法规范。
第二种言语获得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他认为儿童之所以能掌握本民族的语言,都是由于成人对他的语言现象进行刺激反应强化的结果。因此,成人应当用强化的方式提醒孩子,不断纠正错误保证正确的语言现象。
第三种言语获得理论是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模仿理论。他认为儿童是在模仿过程中学习语言,形成言语能力的。因此,提供优质的语言范型十分重要。
二、借力发力构建“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
上述三种言语获得理论尽管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人类言语的获得过程,甚至有互相冲突之处。但从另一方面看,却不难发现它们正是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言语获得的影响因素:先天的遗传基因、思维能力、外界良好的语言范型、对一些语言现象的强化。小学语文教师只要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不难构建出高效的作文训练模式。现将基于这三种言语获得理论的“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作一解读。
“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是指综合了读、写两种言语活动,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多角度多层次多主题开展的单元式作文教学活动。每一单元都围绕某一主题,在大量阅读相关的优质语言材料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赏析、比较,从模仿作文走向自由创作。它的主要环节可分为“大量泛读初步作文对比模仿提升作文品味评析精致作文”,以求在某一阶段达到学生发展的最佳状态。在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四年中,可对整个作文体系作一整体布署,每年安排不同主题,同一主题于不同年级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步步深化,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立足于教师根据某一主题及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所作的大量的精心准备上。这种准备包括了语言材料的准备及写作素材的准备。语言材料又分为事先准备泛读用的美文、对比模仿用的教师下水优质作文及品味评析用的同学典型作文。其具体环节展开如下:
1.大量泛读。根据转换生成语法学说,只有提供原始语言材料才有助于学生相应语法能力的形成,进而产生大量的句子。因此,教师可围绕作文主题,准备5-10篇相应的美文,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会有关的表达方式。比如在活动场面描写中,诸如“倒踢紫金冠”、“金鸡独立”等术语的运用,既简洁明了又形象生动,但仅出示一篇两篇范文还不足以让孩子们领悟这种写法,如果一口气让他们看到10篇运用这种写法的场景描写,那么,他就能通过大脑中言语获得装置的加工作用,获得这种表述能力。在这一环节准备的文章,视学生不同年龄段而有所不同。年级越低,提供的文章越少,但典型性越强,文章的风格越类似,以便于学生很快找出共同点加以模仿学习。
2.初步作文。在学生初步获得相应句式的基础上,学生开始第一次作文。这一环节,视学生年段不同,而应有不同的指导方式。如果是三年级学生,不妨多些指点,如果是六年级学生,尽可以不做任何明示暗示,放手让学生作文。由于有了5-10篇佳作垫底,学生基本可以遵守规范来写。这一步,对学生要求不必太高,這是他们最初加工的成果体现。
3.对比模仿。优质的语言范型能让学生产生模仿的动机,加快学习步伐。但由于学生写作经验不足,对一些表达方式的敏感度不强,面前第一环节的美文,未必能充分体会其精妙之处。这时,对比之下就能产生差距感,令学生意识到还可以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因此学生作文结束后,教师宜马上乘热打铁,向学生出示一篇以相同对象为写作素材的美文,最好就是教师自己的下水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体会其精妙,模仿一种更好的作文手法。
4.提升作文。在进一步学习更为上乘的表达方式后,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这种修改因人而异,可以是小打小闹式语句上的修改,也可以是大刀阔斧的行文上的修改,甚至可以进行脱胎换骨式的风格上的改变。这一环节的进步,视学生在对比模仿环节的体悟程度而定。应当允许学生差距的存在,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学生在对比中,必然能产生学习,对他的原有图式进行改变。
5.品味评析。学生的二次作文,由于有了同一素材美文的对照,会较容易地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加以提高。但学无止境,此时他对这类主题的作文刚有点感觉,宜再接再励,强化这种感觉,使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写作规律留下印象。因此,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找出不同类型的5篇作文,印发给学生进行品味评析。这5篇文章应当有成功之作,也要有典型问题的表现,学生评析相似水平的文章,能更深入地领会写同类主题文章的一些技巧。
6.精致作文。在学生再次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精致加工,从谋篇布局到用词用字,从修辞语法到立意点题,视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力求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更上一层楼。
以上六步,是一个独立作文单元的完整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视学生不同特点侧重于不同环节。总之,根据言语获得理论,影响人类言语获得的有三类因素:思维、范型、强化,在不同情况下应侧重于不同因素,既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学习平台,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方入手,借助“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石株平,乔姆斯基心理语言学理论概述[J]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构建;“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
说起小学作文教学,是令许多老师深感头疼的一件事:费时费力却成效不大,有的学生到了六年级还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到底怎样的作文教学才能达到应有实效呢?我们不妨从言语获得的心理学理论上入手,了解影响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因素,进而确定作文这一书面语言的训练思路。
一、寻根探源锁定最具影响的言语获得理论
所谓语言能力,就是人们理解语言并能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这种表达往往能借助从未听过或读过的句子来进行。从心理学理论看,至今影响深远的人类言语获得理论有三种,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个体言语的发展。一种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学说。他认为人类具有先天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是语法能力。他设想人脑具有一种加工语言符号的现成装置,叫做“言语获得装置”。以孩子母语的获得为例,其工作原理为:人类从外界接收大量原始语言材料,“言语获得装置”根据这些句子进行“假设演绎”,他在头脑中逐步形成系统的语法知识,凭借这种知识充分理解了母语系统。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原始语言材料及孩子的假设演绎能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能力,而且,在一定阶段中,成人对孩子的语法问题不必过于关注随着他获取原始语言材料的增多,他能获得相应的语法规范。
第二种言语获得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他认为儿童之所以能掌握本民族的语言,都是由于成人对他的语言现象进行刺激反应强化的结果。因此,成人应当用强化的方式提醒孩子,不断纠正错误保证正确的语言现象。
第三种言语获得理论是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模仿理论。他认为儿童是在模仿过程中学习语言,形成言语能力的。因此,提供优质的语言范型十分重要。
二、借力发力构建“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
上述三种言语获得理论尽管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人类言语的获得过程,甚至有互相冲突之处。但从另一方面看,却不难发现它们正是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言语获得的影响因素:先天的遗传基因、思维能力、外界良好的语言范型、对一些语言现象的强化。小学语文教师只要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不难构建出高效的作文训练模式。现将基于这三种言语获得理论的“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作一解读。
“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是指综合了读、写两种言语活动,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多角度多层次多主题开展的单元式作文教学活动。每一单元都围绕某一主题,在大量阅读相关的优质语言材料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赏析、比较,从模仿作文走向自由创作。它的主要环节可分为“大量泛读初步作文对比模仿提升作文品味评析精致作文”,以求在某一阶段达到学生发展的最佳状态。在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四年中,可对整个作文体系作一整体布署,每年安排不同主题,同一主题于不同年级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步步深化,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立足于教师根据某一主题及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所作的大量的精心准备上。这种准备包括了语言材料的准备及写作素材的准备。语言材料又分为事先准备泛读用的美文、对比模仿用的教师下水优质作文及品味评析用的同学典型作文。其具体环节展开如下:
1.大量泛读。根据转换生成语法学说,只有提供原始语言材料才有助于学生相应语法能力的形成,进而产生大量的句子。因此,教师可围绕作文主题,准备5-10篇相应的美文,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会有关的表达方式。比如在活动场面描写中,诸如“倒踢紫金冠”、“金鸡独立”等术语的运用,既简洁明了又形象生动,但仅出示一篇两篇范文还不足以让孩子们领悟这种写法,如果一口气让他们看到10篇运用这种写法的场景描写,那么,他就能通过大脑中言语获得装置的加工作用,获得这种表述能力。在这一环节准备的文章,视学生不同年龄段而有所不同。年级越低,提供的文章越少,但典型性越强,文章的风格越类似,以便于学生很快找出共同点加以模仿学习。
2.初步作文。在学生初步获得相应句式的基础上,学生开始第一次作文。这一环节,视学生年段不同,而应有不同的指导方式。如果是三年级学生,不妨多些指点,如果是六年级学生,尽可以不做任何明示暗示,放手让学生作文。由于有了5-10篇佳作垫底,学生基本可以遵守规范来写。这一步,对学生要求不必太高,這是他们最初加工的成果体现。
3.对比模仿。优质的语言范型能让学生产生模仿的动机,加快学习步伐。但由于学生写作经验不足,对一些表达方式的敏感度不强,面前第一环节的美文,未必能充分体会其精妙之处。这时,对比之下就能产生差距感,令学生意识到还可以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因此学生作文结束后,教师宜马上乘热打铁,向学生出示一篇以相同对象为写作素材的美文,最好就是教师自己的下水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体会其精妙,模仿一种更好的作文手法。
4.提升作文。在进一步学习更为上乘的表达方式后,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这种修改因人而异,可以是小打小闹式语句上的修改,也可以是大刀阔斧的行文上的修改,甚至可以进行脱胎换骨式的风格上的改变。这一环节的进步,视学生在对比模仿环节的体悟程度而定。应当允许学生差距的存在,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学生在对比中,必然能产生学习,对他的原有图式进行改变。
5.品味评析。学生的二次作文,由于有了同一素材美文的对照,会较容易地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加以提高。但学无止境,此时他对这类主题的作文刚有点感觉,宜再接再励,强化这种感觉,使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写作规律留下印象。因此,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找出不同类型的5篇作文,印发给学生进行品味评析。这5篇文章应当有成功之作,也要有典型问题的表现,学生评析相似水平的文章,能更深入地领会写同类主题文章的一些技巧。
6.精致作文。在学生再次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精致加工,从谋篇布局到用词用字,从修辞语法到立意点题,视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力求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更上一层楼。
以上六步,是一个独立作文单元的完整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视学生不同特点侧重于不同环节。总之,根据言语获得理论,影响人类言语获得的有三类因素:思维、范型、强化,在不同情况下应侧重于不同因素,既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学习平台,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方入手,借助“立体式”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石株平,乔姆斯基心理语言学理论概述[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