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大学生宣讲互动这种教育新形式的分析,总结出它在弘扬主流文化,宣传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 宣讲互动 教育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93—01
一、案例概述
大学生宣讲互动是在新时代语境下,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思想实际而生的高校学生教育新形式。它以读、研、讲、论、辨、展、演等为载体,以高校老师为项目引导和实践指导主体,以宣讲学生为思想渗入和实践内化主体,以听众为互动反思和实践濡化主体,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弘扬主流文化,宣传核心价值观。
二、案例分析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重视人文教育的当代价值、注重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是尊重人才本质、激发潜能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与疏导理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破传统模式、实现大众化的“坐而言”与“起而行”并重势在必行。
教育心理学的认知理论。信息时代的特点以及青年活跃的思想都要求教育有内在的魅力和辐射力,这样才能实现其效果知、情、意、信、行的良性循环。
(二)过程方法
明确引导方向。第一,全程示范。宣讲活动历时长、对象广,辅导员应全程参与,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细微指导。第二,反复锤炼。教育内在的规律要求教育的频率持续、范围广延,要求宣讲从人员到内容反复锤炼、自省。第三,回归实践。教育过程的循环,是从做“事”到做“人”的回归,宣讲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重视过程锻造。第一,严格选拔。宣讲团成员是经选拔确定的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深、领悟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第二,精心选题。宣讲团主要选取听众关心关注的话题、能够彰显国家的风貌和大学生风采的话题、能够把建议主张升华为实际行动的话题。第三,立体培训。从拟题试讲、示范讲解、专题研讨、专家辅导到实践考察,进行立体培训。第四,反复修改。每名成员必须经过不少于三次的试讲、修改和互听,才能正式宣讲。
丰富表现形式。第一类:以“讲”为主,针对不同学校、专业、年级学生的特点讲专题。第二类:“讲、谈、演、论”并举,在社区、农村、部队等开展讲坛、交流、演出。第三类:发挥党支部、社团的辐射作用,使宣讲讲坛成为党组织培养和考查青年学子的预备阵地。
增强理念创新。一是观念创新。摒弃传统的观念,强调教育不仅真学、真会,而且真懂、真用,实现由命令型、权威型向真实型、濡化型转化。二是方法创新。宣讲实现了教育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延伸扩展了教育主阵地的广度和深度。三是目标创新。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被教育者自身的认知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实现“以讲促学、真情反哺”。
三、经验与启示
坚持国家大政方针的导向。宣讲内容涉及会议精神、人物事迹、历史沿革、方针政策等。这些话题的深度、语境、材料、感情是保证宣讲成功的前提。
坚守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初衷。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每个成员的宣讲稿都要随生活实践不断更新,“史”与“时”共进,“辨”与“析”结合,“讲”与“论”互促。
坚定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宗旨。高校是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宣讲用精选的题目、精雕的内容、精炼的表达、精心的形式,使广大青年丰富了生活、满足了需求、接受了教育、告别了迷茫。
[责任编辑:陈明]
[关键词]大学生 宣讲互动 教育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93—01
一、案例概述
大学生宣讲互动是在新时代语境下,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思想实际而生的高校学生教育新形式。它以读、研、讲、论、辨、展、演等为载体,以高校老师为项目引导和实践指导主体,以宣讲学生为思想渗入和实践内化主体,以听众为互动反思和实践濡化主体,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弘扬主流文化,宣传核心价值观。
二、案例分析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重视人文教育的当代价值、注重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是尊重人才本质、激发潜能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与疏导理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破传统模式、实现大众化的“坐而言”与“起而行”并重势在必行。
教育心理学的认知理论。信息时代的特点以及青年活跃的思想都要求教育有内在的魅力和辐射力,这样才能实现其效果知、情、意、信、行的良性循环。
(二)过程方法
明确引导方向。第一,全程示范。宣讲活动历时长、对象广,辅导员应全程参与,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细微指导。第二,反复锤炼。教育内在的规律要求教育的频率持续、范围广延,要求宣讲从人员到内容反复锤炼、自省。第三,回归实践。教育过程的循环,是从做“事”到做“人”的回归,宣讲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重视过程锻造。第一,严格选拔。宣讲团成员是经选拔确定的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深、领悟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第二,精心选题。宣讲团主要选取听众关心关注的话题、能够彰显国家的风貌和大学生风采的话题、能够把建议主张升华为实际行动的话题。第三,立体培训。从拟题试讲、示范讲解、专题研讨、专家辅导到实践考察,进行立体培训。第四,反复修改。每名成员必须经过不少于三次的试讲、修改和互听,才能正式宣讲。
丰富表现形式。第一类:以“讲”为主,针对不同学校、专业、年级学生的特点讲专题。第二类:“讲、谈、演、论”并举,在社区、农村、部队等开展讲坛、交流、演出。第三类:发挥党支部、社团的辐射作用,使宣讲讲坛成为党组织培养和考查青年学子的预备阵地。
增强理念创新。一是观念创新。摒弃传统的观念,强调教育不仅真学、真会,而且真懂、真用,实现由命令型、权威型向真实型、濡化型转化。二是方法创新。宣讲实现了教育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延伸扩展了教育主阵地的广度和深度。三是目标创新。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被教育者自身的认知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实现“以讲促学、真情反哺”。
三、经验与启示
坚持国家大政方针的导向。宣讲内容涉及会议精神、人物事迹、历史沿革、方针政策等。这些话题的深度、语境、材料、感情是保证宣讲成功的前提。
坚守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初衷。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每个成员的宣讲稿都要随生活实践不断更新,“史”与“时”共进,“辨”与“析”结合,“讲”与“论”互促。
坚定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宗旨。高校是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宣讲用精选的题目、精雕的内容、精炼的表达、精心的形式,使广大青年丰富了生活、满足了需求、接受了教育、告别了迷茫。
[责任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