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福音还是诅咒?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各大陆之间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经济发展步入全球化进程。随着几次科技革命的展开,人们日益打破时空限制,“地球村”悄然进入人们的眼帘。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技术,让全球交往成为可能。但是,技术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 技术 《全球通史》 福与祸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分为上下两册,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是经典之中的经典。作者从史前史一直写到21世纪,以其独特的全球史观向我们展现了人类的起源、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等。《光明日报》将其列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之一。作为历史教科书,《全球通史》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值得思考。
  第一,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了解了历史的发展,还能时不时地联想、比较当今社会的发展,每篇结尾处的“历史对今天的启示”尤其深受启发。第二,它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突破了西方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的限制,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一切民族的建树。第三,作者在书中对中国文明和其他文明的比较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中西方的对比使笔者更清楚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对于理解我国的历史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1.技术的发展
  每一次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从铁的发现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等无一不是这样,从古代文明开始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技术。技术,让全世界相互交往成为可能。
  最早的文明中心苏美尔,约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地完成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起连锁的反映,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同样的,在中国的东周时期,变革的根本原因是铁的采用。比以往工具生产效率更高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黄河发源地扩展到长江流域,它还促进排水工程及打井灌溉工程的发展。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生产率有了巨大增长,并最终带来重大的政治变革,即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王朝循环由此形成。历史清楚地表明,只有发展技术,为帝国大厦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而技术上的停滞,是近代以前几千年中欧亚大陆帝国历史终而复始的原因。
  中世纪西欧取得的技术进步,比整个古典希腊和罗马历史时期取得的进步还要多。西方特有的技术,如“三田”轮作制、马蹄铁的发明、风车和水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再次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由此可见,这些发明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而中国作为这些发明的起源地,却只给人留下古老和稳定的印象。
  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大约1500年,西方探险家、商人、传教士和移民的海外活动,标志着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标志着世界历史由欧亚大陆地区性阶段向全球性阶段的转变。就欧洲的海外扩张来说,最重大的技术进步首先表现在造船、航海设备、航海术和海军装备方面。其次是欧洲人发现了世界海风气流系统。有了这两方面的技术,欧洲人便能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横跨大西洋,获取美洲新大陆的财富。技术,让全球交往成为可能。
  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欧洲的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而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海外扩张以前就已经开始,而且引起科学、工业、政治三大革命,成了欧洲不可阻挡的推动力量。之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引起多项技术突破,促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2.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超越其他所有动物,这主要是因为,只有我们学会利用自然环境满足需求,使环境适应我们这个种群,而不是相反。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卡尔·萨根说:当今的高科技已经使人类摆脱了遭到灭绝的双重威胁。的确,跟踪小行星的轨道,发现那些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用核导弹将它们炸碎,以防止和地球相撞。虽然许多科学家都期盼着一种乌托邦式的未来,但是,一些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由不得我们不重视。
  第一,工作时间的延长。作者在书中说:“每次技术革命都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但自相矛盾的是,它们也延长了工作日的时间。”①人类科学家普遍认为,食物采集的旧石器时代的我们的祖先比我们现在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这为处理社会关系留下了大量的时间。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人每天工作10~16小时,“过劳死”一词应运而生。虽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没有带给我们应有的享受,却比我们的祖先更忙于生计。虽然机器人的发明代替了部分劳动力,但引发了失业问题。
  第二,不公平现象层出不穷。一位科学家断定:“技术和经济越发达,社会的不公正就会越大。”我们逐步提高的技术和生产力,却在历史上创造了全球性的生产过剩。生产过剩伴随着贫困,在美国经济“滞涨”时期,商人们无奈倒掉一桶一桶的牛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批民众食不果腹。古代的社会之所以是相对公平的,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然资源中得到财富,这种手段是相对公平的;而现在,我们所以来的自然资源越来越有限,今天,我们能从自然资源中获得的财富比原来更少,而从不断积累起来的技术本领和科学知识中获得的财富更多,但这种财富不是有限的,人们为了争夺它而相互竞争,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平的现象层出不穷。17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已经提醒人们注意认清它的本质。他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同时又告诫人们“谦卑和仁慈”,提醒我们,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   第三,生态环境问题。今天,由于技术爆炸和人口爆炸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灾难,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问题。尽管全球环境问题仍然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利益冲突相结合,但最重要的是,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整个人类共同的利益问题②。因此,我们在注重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
  3.对我们的启示
  从史前史到21世纪,技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曾经让分离的大洲连成一片。但是人类在狂热的技术革命中经常拒绝社会变革,这种之后的结果就是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环境问题日益无法忍受。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之间长期存在时滞问题——技术变革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很快被采用;而社会变革则要求人类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通常会让人感到威胁和不舒服,因而也就易遭到抵制——需要全世界的人都必须妥善处理,适应高科技时代到来的任务。
  物理学家沃纳·汉森伯格的话值得我们反思:“在历史的进程中,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只面对自己;他们发现不再有任何其他的伙伴或敌人。”在消除所有可能的竞争对手之后,人类不再面对任何竞争对手,我们面对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需要与我们自己对抗,而这不仅要求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术,还需要伦理为导向。17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已经提醒人们注意认清它的本质。提醒我们,我们只是“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技术,让全球交往成为可能;技术,可以是福音抑或是诅咒。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看我们怎么利用。但是为了人类长远发展,在对技术的改造中要发挥它的正功能,而不是负功能。
  21世纪是文化多元化的世纪,人们不再要求千篇一律,而是以更开放的胸怀接纳不同。当今社会,用全球观点看世界尤为重要,我们要积极“走出去”,培养全球化意识及全球化责任感。全球史观教育,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人类发展的整体观念和全球方略,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作为地球村一员的当代人的前沿意识和全球眼光,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融入世界,跟上发达国家的发展脚步,促进技术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91.
  ②赵文洪.全球通史教学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J].全球史评论,2008,00:298.
  参考文献: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赵文洪.全球通史教学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J].全球史评论,2008:293-301.
其他文献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是应对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需要,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协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其他部门,统筹校内外各种资源,使各子系统协同共振,形成育人合力。武汉工商学院的实践探索表明,要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发挥党委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统领作用;加强跨领域协同育人服务平台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育人 构建  《中共中央办公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亲历性、主体性特点。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看到、接触到、感觉到地理呢?文章提出化抽象为具体、诗歌等形象比拟、实物展示、地理实验模拟、动手模拟操作、活动参与、动手绘图、实时记录与观察、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体验性。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可体验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体验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一、体验式地理课堂教学
摘 要: 对M大学的奖助学金制度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指出资助体系中存在的“贫困生数量多、资金投入不够,资助力度不够”、“资助对象的评判有难度,资助工作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社会资助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M大学奖助学金制度 调查研究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招生增幅超过40%,2000年和2001年招生增幅分别超过30%和20%。
摘要: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例,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为团员青年“圆梦”的实践分析,提出了“夯实团建基础,创新活动载体,突出科技创新,助力成长成才”的工作思路,为团员青年“圆梦”创造条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科技创新 圆梦 育人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代青年的追求和梦想更丰富多彩,需求和利益更广泛具体,成长和发展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青团只有竭诚服务青年、切实维护青少
摘 要:二十世纪初英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大致分为对峙和对话两种类型,这些形象的产生源于英国文化自身的不同需要, 具有独创性、差异性,体现了异域形象的“异”的多样化特征, 而且 它们对当时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运动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形象,不仅启发我们思考对待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而且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中国形象 英国作家作品 二十世纪初 对峙 对话  所谓“异国形象
摘 要: 德育不仅是大学生入校之后的必修科目,而且是对大学生进行基本道德教育、对异常行为进行干预的一项可行手段。本文结合所在的艺术类高等院校工作,分析德育工作介入大学生异常行为干预的意义和作用、在具体操作中的对策和举措、应当关注的主要方面等问题,力求探寻一条科学化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防止异常行为发生的可行道路。  关键词: 德育工作 异常行为 干预 艺术院校 可行性研究  一、德育工作介入大学生异
摘 要: 乡土资源的开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价值观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课导入、太湖流域的位置与自然条件、“鱼米之乡”的来源、水乡城镇的形成、水乡城镇的特色、水乡城镇的发展六个方面,论述塘栖古镇资源在课程《水乡孕育的城镇》中的运用。乡土资源的运用,必须遵循教学的目标性、学生的主体性、运用的适当性等原则。  关键词: 乡土资源 中学课堂 案例探究 教学策略  一、乡土资源
摘 要:在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当下,课程已经剥离狭隘的学科体系,不断融进隐性的文化体验和更具丰富内涵的实践活动等。当前课程因鲜明的文化内涵和实践功效,已然成为推动学校高位发展、优质发展的重要助燃剂。  关键词:课程建设 课程内容 课程形式 课程评价  在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当下,课程已经剥离狭隘的学科体系,不断融合进隐性的文化体验和更具丰富内涵的实践活动等。当前课程因其鲜明的文化内涵和实践功效,已然成
摘 要: 西晋索靖作为隶书向草书过渡时期的书法大家。当时人皆致力于草书之际,惟他能够继承章草的古朴厚重之意,便于初学者仿摹,因此在当时影响颇广。索靖不仅善于书法,还能对书法字体进行高度总结,提出自己的书法理论观点。  关键词: 索靖 章草 特点 书法理论  索靖(公元239—303年),生于西晋时期,《晋书·索靖传》载:“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1]记载十分简短,而唐张
摘 要: 电视剧《青恋》深度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展望新时代下的新主题,讲述浙江乡村的故事,展现真实农村的人际社会,建构真实农村新景象,描绘年轻人回乡创业的奋斗历程,将青年梦、乡村梦和中国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关键词: 《青恋》 新主题 乡村 青年梦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开幕这天,一部集农村、青年创业、环保、轻喜剧等元素于一体的现代青年励志农村题材创业剧《青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