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M大学的奖助学金制度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指出资助体系中存在的“贫困生数量多、资金投入不够,资助力度不够”、“资助对象的评判有难度,资助工作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社会资助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M大学奖助学金制度 调查研究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招生增幅超过40%,2000年和2001年招生增幅分别超过30%和20%。大规模扩招使得高校在校生中贫困生人数大量增加。为了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1999年9月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2006年2月,更名为“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1]各个省市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和各个高校的学生资助系统也相继成立,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贫困生人数仍然很多,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此,笔者对G省M大学的学生奖助学金资助状况进行了调查,下面对调查情况进行简要说明。
二、M大学的奖助学金资助概况
M大学坐落在G省的西北部,是2001年由当地4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本科院校。2015年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7000多人,由于地域上的原因和招生比例的分布状况,M大学贫困生人数占70%以上。M大学的贫困生建档比例定为47%,其中14%的比例为特困生。
M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奖、助、勤、补、贷、保”六大块。“奖”是指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分成一、二、三等,奖励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1500元、1000元、500元)、校级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此外学校还争取到当地企业资助的雄峰、惠丰奖学金,“雄峰”奖学金每年全校评出30名,每人每年奖励3000元,“惠丰”奖学金每年全校评出100名,每人每年奖励3000元。“助”是指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一、二等两档,校级助学金每生每年1000元。此外学校还向在学校经营后勤管理的两家企业“宝隆”和“宝鑫”两家公司分别争取到每年5万元的资助,资助资金中的10%—20%用于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其余资金以“宝隆·宝鑫”助学金的形式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资助给贫困生。“勤”是指学校为贫困生设定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有每个教学班级一个名额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自委委员,学校各部门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每个勤工助学岗位的资助额度为180—220元/生/月。“补”是指临时困难补助。学校按照生均60元的标准拨到学校下属的各个二级学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助,补助额度为100—500元/生/次,主要是针对学生个人突发的事件进行资助。“贷”是指学生每年可以申请一次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校协助银行完成贷款相关事宜,贷款发放后督促学生将所借款项用于学费和住宿费,如果有多余的才能用于生活费。“保”是指一年一度的保险购买。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尽量购买“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城镇医疗保险”,并为所有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中的校方责任险。对残疾和特殊困难的学生,学校通过其他方式将购买保险的费用补助给学生。
此外,2016年以前,还有40元/生/月(体育教育专业为47.50元/生/月)的师范教育专业奖学金。以及2010年启动2014年已结束的中国建设银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成才计划奖学金。2015年启动的中国农业银行金穗优秀学生奖学金,面向医药专业学生的“四川好医生”奖学金。另外按照G省的规定,2010年开始,毕业后到该省的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的乡镇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由国家按照每年不高于6000元的额度进行代偿。
三、M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数量多、资金投入不够,资助力度不够
M大学贫困生建档比例为47%,有23%左右的贫困生不能建档。而对于建档的学生由于资助资金有限,又为了照顾到“面”,和其他许多西部地方高校一样,学校只能减少每个学生的资助额度,来增加资助名额。这样一来每个受到资助的贫困生都只是得到了暂时的“缓贫”,资助之后仍然处于贫困之中。[2]笔者在调研中从一个班主任处获悉,他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贫困生,三年以来在学校的食堂里一直都不敢看荤菜。以这个学生为例,每天需要10元左右的饭钱。外加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开支100元/月,每月需要开支400元。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为每月180—220元,因此,每月还得从其他地方补充200元。
2.资助对象的评判有难度,资助工作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公平
M大学的贫困生除了来自单亲家庭、伤残人员家庭等特例以外,一般都来自农村低收入家庭、低保家庭等。学生入学时提供给学校村级贫困证明的人数不少。以笔者调研的一个班级为例,该班入学时人数为50人,来自单亲、孤残家庭等特别明显的贫困生有4人,很容易确定为特困生,按照比例还有3个特困生名额和17个贫困生名额共20个名额,而提出建档申请的学生还有29人。同时,没有提出申请的学生中有些家庭经济状况,要比这些提出申请的学生差得多。例如,有一个学生对资助政策理解不透彻,没有填写申请表。有两个因为心理上的自卑,不愿意提出申请。还有一些“等、靠、要”思想严重,诚信度不够,想钻资助体系的漏洞和空子的学生却又力争建档,这些都给资助对象的评判造成了难度。
3.社会资助资源不足
M大学与国内其他名校相比,社会资助资源极其有限。可以明显地看到,许多当地企业的资助,要么额度有限,要么资助年限较短。虽然这几年M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直都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就业率显示良好。但是与名牌高校的毕业生相比,就业面窄,就业质量都不太好,还贷能力有限,银行等部门担心其资金投入的风险。而且开办这项业务收益不大,商业银行对这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加上一部分学生诚信缺失,恶意欠款,使得有些想提供贷款的资助机构望而却步。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M大学的社会资助资源严重不足。 四、解决的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单列专项助困经费
面对贫困生数量众多,资助力度不够,资助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根本的解决途径只能是加大资金投入。除了国家奖助学金外,M大学的贫困生资助经费来源主要是从每年的本科生学费中提取10%作为资助资金,所有开支都在这个范围内,用完就没有了。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增加中西部教育的投入,但是像M大学这样的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有许多,有限的经费分到每个学校就不多了。而且M大学从2001年合并组建以来,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建设等许多方面都欠下了大笔的贷款,一直到2014年才将贷款还清。因此,建议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应该将助困资金进行单列,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助困效果,解决众多贫困生的实际问题。
2.抓好评定工作的每个环节,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要有效判定资助对象,尽量消除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不公平。班主任要细化评定工作,不仅要做到全程参与,还要抓好评定工作的每个环节。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资助政策,尽量消除“等、靠、要”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要适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积极申报。笔者调研的班级就是因为班主任工作做得比较细致,从新生入学的军训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了许多了解和观察,经常下班、不定期查宿舍。同时加大了资助政策的宣传,将临时班委召集起来进行了五次讨论,有针对性地对有些学生进行了个别心理疏导等。因此,资助对象的评定就相对公平、公正许多。
3.提高诚信度、降低违约率,多渠道吸引社会资助资源
对于M大学来说,社会资助资源紧缺,企业和个人资助资源严重匮乏,银行的助学贷款无疑是最重要的社会资助资源,学校和个人都要珍惜这种资源。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降低违约率,尽量杜绝恶意欠款,增强信贷单位的信任感,保证助学贷款资金的正常运行。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助资源,发挥M大学的地域优势,加大特色专业的宣传力度、多吸引地方企业的资助。要多渠道筹措资金,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争取资助资金。在不违反规定和纪律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一些校企合作项目争取一些资助资金,开发和挖掘出一些新的资助资源。
五、结语
到2014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二。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3]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资助措施的实施和资助办法的改进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M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中除了以上问题外,还存在一些“资助资源和资助项目由于整合不好而导致的资源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学生校外兼职与奖、助学金资助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矛盾”等非主流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不断完善。M大学是省属地方高校,处于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学校所在的自治州为例,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教师、县乡医院的医务人员是M大学的毕业生。因此,解决这些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问题,开展好资助工作不仅能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能使M大学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
[2]高潮.西部高校贫困生现状及资助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6,04:117.
[3]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2/04/c_1117362599.htm.
关键词: M大学奖助学金制度 调查研究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招生增幅超过40%,2000年和2001年招生增幅分别超过30%和20%。大规模扩招使得高校在校生中贫困生人数大量增加。为了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1999年9月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2006年2月,更名为“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1]各个省市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和各个高校的学生资助系统也相继成立,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贫困生人数仍然很多,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此,笔者对G省M大学的学生奖助学金资助状况进行了调查,下面对调查情况进行简要说明。
二、M大学的奖助学金资助概况
M大学坐落在G省的西北部,是2001年由当地4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本科院校。2015年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7000多人,由于地域上的原因和招生比例的分布状况,M大学贫困生人数占70%以上。M大学的贫困生建档比例定为47%,其中14%的比例为特困生。
M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奖、助、勤、补、贷、保”六大块。“奖”是指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分成一、二、三等,奖励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1500元、1000元、500元)、校级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此外学校还争取到当地企业资助的雄峰、惠丰奖学金,“雄峰”奖学金每年全校评出30名,每人每年奖励3000元,“惠丰”奖学金每年全校评出100名,每人每年奖励3000元。“助”是指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一、二等两档,校级助学金每生每年1000元。此外学校还向在学校经营后勤管理的两家企业“宝隆”和“宝鑫”两家公司分别争取到每年5万元的资助,资助资金中的10%—20%用于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其余资金以“宝隆·宝鑫”助学金的形式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资助给贫困生。“勤”是指学校为贫困生设定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有每个教学班级一个名额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自委委员,学校各部门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每个勤工助学岗位的资助额度为180—220元/生/月。“补”是指临时困难补助。学校按照生均60元的标准拨到学校下属的各个二级学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助,补助额度为100—500元/生/次,主要是针对学生个人突发的事件进行资助。“贷”是指学生每年可以申请一次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校协助银行完成贷款相关事宜,贷款发放后督促学生将所借款项用于学费和住宿费,如果有多余的才能用于生活费。“保”是指一年一度的保险购买。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尽量购买“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城镇医疗保险”,并为所有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中的校方责任险。对残疾和特殊困难的学生,学校通过其他方式将购买保险的费用补助给学生。
此外,2016年以前,还有40元/生/月(体育教育专业为47.50元/生/月)的师范教育专业奖学金。以及2010年启动2014年已结束的中国建设银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成才计划奖学金。2015年启动的中国农业银行金穗优秀学生奖学金,面向医药专业学生的“四川好医生”奖学金。另外按照G省的规定,2010年开始,毕业后到该省的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的乡镇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由国家按照每年不高于6000元的额度进行代偿。
三、M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数量多、资金投入不够,资助力度不够
M大学贫困生建档比例为47%,有23%左右的贫困生不能建档。而对于建档的学生由于资助资金有限,又为了照顾到“面”,和其他许多西部地方高校一样,学校只能减少每个学生的资助额度,来增加资助名额。这样一来每个受到资助的贫困生都只是得到了暂时的“缓贫”,资助之后仍然处于贫困之中。[2]笔者在调研中从一个班主任处获悉,他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贫困生,三年以来在学校的食堂里一直都不敢看荤菜。以这个学生为例,每天需要10元左右的饭钱。外加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开支100元/月,每月需要开支400元。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为每月180—220元,因此,每月还得从其他地方补充200元。
2.资助对象的评判有难度,资助工作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公平
M大学的贫困生除了来自单亲家庭、伤残人员家庭等特例以外,一般都来自农村低收入家庭、低保家庭等。学生入学时提供给学校村级贫困证明的人数不少。以笔者调研的一个班级为例,该班入学时人数为50人,来自单亲、孤残家庭等特别明显的贫困生有4人,很容易确定为特困生,按照比例还有3个特困生名额和17个贫困生名额共20个名额,而提出建档申请的学生还有29人。同时,没有提出申请的学生中有些家庭经济状况,要比这些提出申请的学生差得多。例如,有一个学生对资助政策理解不透彻,没有填写申请表。有两个因为心理上的自卑,不愿意提出申请。还有一些“等、靠、要”思想严重,诚信度不够,想钻资助体系的漏洞和空子的学生却又力争建档,这些都给资助对象的评判造成了难度。
3.社会资助资源不足
M大学与国内其他名校相比,社会资助资源极其有限。可以明显地看到,许多当地企业的资助,要么额度有限,要么资助年限较短。虽然这几年M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直都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就业率显示良好。但是与名牌高校的毕业生相比,就业面窄,就业质量都不太好,还贷能力有限,银行等部门担心其资金投入的风险。而且开办这项业务收益不大,商业银行对这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加上一部分学生诚信缺失,恶意欠款,使得有些想提供贷款的资助机构望而却步。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M大学的社会资助资源严重不足。 四、解决的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单列专项助困经费
面对贫困生数量众多,资助力度不够,资助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根本的解决途径只能是加大资金投入。除了国家奖助学金外,M大学的贫困生资助经费来源主要是从每年的本科生学费中提取10%作为资助资金,所有开支都在这个范围内,用完就没有了。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增加中西部教育的投入,但是像M大学这样的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有许多,有限的经费分到每个学校就不多了。而且M大学从2001年合并组建以来,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建设等许多方面都欠下了大笔的贷款,一直到2014年才将贷款还清。因此,建议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应该将助困资金进行单列,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助困效果,解决众多贫困生的实际问题。
2.抓好评定工作的每个环节,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要有效判定资助对象,尽量消除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不公平。班主任要细化评定工作,不仅要做到全程参与,还要抓好评定工作的每个环节。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资助政策,尽量消除“等、靠、要”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要适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积极申报。笔者调研的班级就是因为班主任工作做得比较细致,从新生入学的军训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了许多了解和观察,经常下班、不定期查宿舍。同时加大了资助政策的宣传,将临时班委召集起来进行了五次讨论,有针对性地对有些学生进行了个别心理疏导等。因此,资助对象的评定就相对公平、公正许多。
3.提高诚信度、降低违约率,多渠道吸引社会资助资源
对于M大学来说,社会资助资源紧缺,企业和个人资助资源严重匮乏,银行的助学贷款无疑是最重要的社会资助资源,学校和个人都要珍惜这种资源。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降低违约率,尽量杜绝恶意欠款,增强信贷单位的信任感,保证助学贷款资金的正常运行。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助资源,发挥M大学的地域优势,加大特色专业的宣传力度、多吸引地方企业的资助。要多渠道筹措资金,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争取资助资金。在不违反规定和纪律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一些校企合作项目争取一些资助资金,开发和挖掘出一些新的资助资源。
五、结语
到2014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二。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3]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资助措施的实施和资助办法的改进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M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中除了以上问题外,还存在一些“资助资源和资助项目由于整合不好而导致的资源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学生校外兼职与奖、助学金资助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矛盾”等非主流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不断完善。M大学是省属地方高校,处于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学校所在的自治州为例,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教师、县乡医院的医务人员是M大学的毕业生。因此,解决这些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问题,开展好资助工作不仅能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能使M大学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
[2]高潮.西部高校贫困生现状及资助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6,04:117.
[3]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2/04/c_1117362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