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一刻”,不简单的爱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课文《钱学森》第7自然段时,围绕第一句话“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中的“一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这一句话中的“一刻”是什么意思?
  生:“一刻”指很短暂的时间。
  生:也可以指每时每刻。
  生:任何时候
  生:不管什么时候。
  师:说得对,“一刻”的意思就这么简单。明白这之后,大家想想这句话中的“一刻”包括哪些时候?联系全文以及对钱学森的了解好好考虑。
  生:从课文第2自然段中可以知道,钱学森在美国享受优厚待遇,有富裕的生活。我想,“一刻”肯定包括钱学森享受着美国政府给他的优厚待遇以及过着富裕生活的时候。
  生:“一刻”包括钱学森工作、吃饭、睡觉的时候。
  生:我想,这富裕生活肯定是居有豪宅、行有香车,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生:中秋佳节,留学生中有人劝他不要回国的时候。
  生:我从网上了解到,钱学森曾经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像罪犯似的受到种种威胁、折磨。我想,这“一刻”也包括受到美国政府威胁、折磨的时候。
  生:美国海军的一位将军说过,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由此猜想到,这“一刻”包括钱学森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
  生:这“一刻”包括美国政府拉拢、诱惑钱学森的时候。这拉拢、诱惑里可能有金钱、地位或者美女,因为钱学森才华出众,美国人想留住钱学森为自己国家做事。
  生:“一刻”包括钱学森想到回国后会遇到困难的时候,因为当时中国刚解放,比较贫困,生活条件与美国有相当大的差距。
  生:“一刻”包括钱学森想到回国后科学研究条件比美国艰苦时,因为当时中国科技比美国落后很多。
  生:钱学森回国时将妻子及两个幼儿都带了回来,这“一刻”肯定也包括钱学森想到回国后妻子及两个幼儿也要面对生活贫困的时候。
  ……
  师:从课文以及课外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钱学森确实经历了这些时候。面对这些时候,他回国的决心没动摇过,他容易吗?
  生:不容易(齐)。
  师:那钱学森在什么时候回国的决心没动摇最让你钦佩或感动?
  生:美国政府拉拢诱惑里可能有金钱、地位、美女,这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是挡不住的诱惑,而钱学森面对这些时能够做到回国的决心没动摇让人佩服。
  生:钱学森生命受到威胁,为了能回国为人民做些事情把生死置之度外,这种勇气了不起。
  生:想到祖国科研落后的时候,他回国决心没动摇让人感动,因为如果回国的话,他在科研上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努力。
  生:钱学森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像罪犯似的受到种种折磨。这种折磨肯定让人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钱学森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他的坚强让人钦佩。
  生:钱学森想到回国后妻子及两个幼儿也要面对生活贫困的时候,其决心没动摇让人感动。他为了回国作贡献而让家人也一起受苦,这样的付出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因为更多的人想让子女过得好一些,有条件的话尽一切办法把子女送到国外去。
  生:钱学森想到回国后生活会很困难的时候,他的决心没动摇让人钦佩。“由奢入俭难”,在美国生活条件优越,而放弃优越的条件去过艰苦的生活,反差这么大而不动摇,不简单。
  ……
  评析:对于学生来说,意思简单的“一刻”,承载的是源于文本以及文本之外的,涉及钱学森生命中考验其回国决心的很多重要时候,这与文本中心“赞扬钱学森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密切相关。当学生理解一刻的意思之后,教师通过“‘一刻’包括哪些时候”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重要时候的了解就是对文本内涵的准确把握。再看这些重要时候在学生脑海中也不会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而是伴随相应的意象(语言仅是一种符号,它所代表的具体内容总是有与之对应的表象或概念),具体可感。有了这感性的支撑,再通过理性的探讨,“那钱学森在什么时候回国的决心没动摇最让你佩服或感动”,看得出,这种探讨使学生要联系自己的体验。因此,探讨中凸显的钱学森不简单的爱国内涵——放弃、付出、坚强、勇气等都将会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甚至积淀成学生心中人性的美丽。
  有些词语,看上去简单,但值得解读品味;就如同简单的“一刻”,承载的是钱学森不简单的爱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看上去简单的词语,当我们全面深入理解教材、钻研教材之时,我们就有可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词语也有“不简单”之处。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综观目前的品德与生活课,活动化教学确实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有些活动确实很热闹,有些活动确实很精彩,但仔细观察,我们也不难发现活动背后存在着值得思索的问题,那就是活动教学缺乏有效性。这里的实效性是指是否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是否经历了过程,训练了方法或行为,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化教学的有效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命所在,也是本课程所追求的目标。那么要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活动教学的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儿垂钓》一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本诗叙写初学垂钓的稚童天真可爱,勾勒了一幅生动、有趣的“小儿垂钓图”,尤其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小孩钓鱼时的专注,一副干正事的派头,一副行家的模样。  教学本诗时我采用了“调动积累,导入新课”、“图文结合,自学感知”、“小组合作,质疑解惑”、“反复吟诵,体会诗境”、“放飞想象,化诗为文”、“创设情境,强化理解、背诵”的
通过大量的课堂观摩,我发现很多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问题1:合作学习缺乏技巧,影响学习效果。  [案例1](略)。  问题2:教师定位不明确,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案例2]  教师利用投影投出式子:123 154=。学生分组,但分组后学生也是自己算自己的,有些同学不会计算,只是抄别人的答
自我校开展“自主合作”的主课题研究以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已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最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所安排的数学活动课一下棋,颇有体会。下面以“下棋”内容为例,谈一谈感受。  [案例]  做一个小正方体,五个面涂红色,一个面涂黑色,再从附页上剪下棋纸来下棋。一人拿红棋,一人拿来黑棋,从“0”开始走起。两人轮流抛小正方体,红色朝上,红棋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走两格
教学实践证明,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动态的推进过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轨道行进,会生成一些“意外”。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已有教学设计之外的教学设计,即“二度设计”。关注二度设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预设充分——课前“二度设计”  课前“二度设计”是指在上课之前教师预设的多种教学方案。  我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进行充分预设后,不用教材中静止的画面,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一段录像,录像
有人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怎样将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既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做数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山现。我认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将“做数学”与“说数学”有机结合,对完成新课程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书本世界”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一、 语文学习“生活化”    “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内容,让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给生本教育下了定义: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支撑生本教育体系的有三个基本理念是: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笔者在工作中结合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点浅显的探索。  一、生本教育,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讲堂,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话语场,学生是“聆听”,教师将知识
我们学校地处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同里,著名爱国教育家金松岑于1902年首创的“同川自治学社”和传任薪先生创立的“丽则女校”是学校的前身,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先生题写的“诚勤朴爱”四字为学校校训。一百多年的校史,留下了学校得天独厚的教育之本以及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学校坚持“同川校训文化育人”的办学思路,积极倡导平等教育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师生和学校发展为主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高
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帮教如何从心开始呢?笔者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觉得以下的帮教策略切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实际,比较行之有效,能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一、掌握每一个字词,读好每一篇课文    由于语文学科并没有像数学等其他学科那么严谨的知识链。所以我们可以要求语文学困生从掌握本册知识开始,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对语文学困生的要求自然不能太高。但是“掌握每一个字,读好每一篇课文”的最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