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教学中初中化学教材图片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483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材增加了许多精美的图片,运用这些图片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材 教学图片 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材增加了许多图片,减少了文字叙述,实现了以图代文,注重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化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现就新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图片,谈谈它们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中丰富、精美的图片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领到化学教材时,都怀着一颗好奇心翻阅课本。学生一双双明亮的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总是被一幅幅形象而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在第一节化学课时,教师就应牢牢抓住这一教学的好时机,利用教材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给学生展示图片“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煮熟鸡蛋”,学生看到这张照片,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老师提问:“为什么生的鸡蛋会煮熟呢?”学生在疑惑的同时充满了好奇与渴望。老师指出“这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并向学生说明在生活中处处充满奇妙的化学反应,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化学教材信息丰富,教师在相关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在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中,有一张自来水生产过程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可以大概了解自来水生产的一般过程。在“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课中,利用图片介绍了现代新型材料,有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高强度陶瓷、钛合金等,体现了化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在“环境的污染防治”的空气质量日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在拓宽视野栏目中。通过这些情境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增强学生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实验内容的图片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和操作过程示意图等。他们有的是平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它们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在化学教材的上册出现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一副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可以表明本实验的药品、仪器、反应条件和装置的注意点,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征,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实验的技能。又如,在配制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时,教材刊印了相应的图片,将取蔗糖、天平称量蔗糖、将蔗糖倒入烧杯、量筒量取水、水倒入烧杯、搅拌溶解等操作分别做了图示说明。这样操作的连续过程用图表示,学生可以依据教材的图示进行操作练习,从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
  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中的图片有的集中反映了物质的用途,有的表示了物质的组成、构成,有的揭示了概念的内涵,有的阐述了某一变化的过程,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的作用。
  例如,教材中利用丰富的图片把氮气和氧气的用途形象地表示了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像,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使学生理解了原子的内部结构。教材第三单元中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图片,形象地揭示了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十二分之一的碳原子质量为基准的,通过图片的演示把微观抽象的概念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
  五、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化学教材中的图片形象生动、内容丰富、趣味性和审美性强,蕴含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充分挖掘好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示出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例如,老师在介绍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时,可以介绍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所作出的贡献,并且通过强调张教授是苏州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材第七单元刊印了著名的化学家,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的肖像,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侯德榜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鼓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教材第九单元有关大气污染和谁污染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的观察使学生意识到,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遭到严重污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类应当和自然和谐相相处,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生活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和削弱子孙后代。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富有可持续发展素材的图片。例如,图5—14废金属的回收利用,图9—26固体废弃物的回收标志,以及图9—27展示了我国在2010年废弃物的回收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回收利用废弃物,使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七、构建微观模型,认识宏观物质
  形形色色的物质和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呈现的各种现象(色、光、声、味、热等)是宏观的,是我们感官(眼、耳、鼻、手等)能直接觉察到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及它们不停地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情况是微观的、抽象的,是我们的感觉器官不能直接觉察到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善于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而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学就是其中一个有效途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微观模型,简化、强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奥秘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从辨析“水在煮沸过程中会变成水蒸气和电解水变成氢气和氧气”这两个变化的差异着手,因为物质的变化可以从微观分子的两种运动形式理解,一是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或缩小,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其宏观特征是物质形态的改变,如水变成水蒸气就是这种情况;二是分子本身的组成、结构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如电解水,从微观本质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如果老师这样直接和学生解释,很多学生就会很迷茫,不理解,但课本66页上配以图片说明,对学生的理解大有帮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该图片稍加改进,运用Flash动画模拟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这样就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地理解了两者的本质区别。而且这段Flash动画模拟还可以在讲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时再次展示,可以更有力地说明质量守恒的实质是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在变化前后都没发生改变的缘故。总之,通过微观模型的图片展示,既可以突破分子原子这一难点教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用微粒的观点正确认识物质。
  教学实践证明,最大限度地使用教材图片,合理使用多媒体,赋予图片鲜活的生命力,能促进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形成化学思维。用好教材图片能使化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足教材中的图片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变。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歧.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郑金洲.学校教育科研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理化生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浙江省杭州市德胜小学创建于1989年,地处美丽的京杭运河之畔。多年来,学校秉持“万物育德,人以德胜”的校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文化特色。以“德”立教,特色课程筑梦想。
当前素质教育在飞速发展,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小学生全面发展任务中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科学素养又是综合素质提高的重中之重。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小
用Nvivo10质性分析软件作研究工具,对1957年至2016年58部校外教育政策文本中的评价性话语进行了编码与分析,探究了校外教育政策中的价值构成。研究表明:校外教育政策中价值构
要在教学中高效留白,我们一方面要把“形而下”的问题作“形而上”的思考和探析,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将“形而上”的理念化解、落实到“形而下”的操作层面。这样才能行动有方向
本文论述了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思考,根据教学改革实践,重点对课程改革需要解决作出了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liminary t
物理学习上的“学困生”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由于方法不得当,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但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从而增加自身的自信,增强学习物理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
研究研制及使用初期导弹武器系统瞬时可用度的波动及最优控制问题。定义了瞬时可用度的概念和量化指标,基于分层组合思想,建立了导弹武器系统瞬时可用度评估模型。分析了波动
汉语词汇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表示颜色的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所指差别很大。  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中宫女的秀发是“绿云”:“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实际生活中没有天生的绿发,文献中也未见古代女子将头发染成绿色的记载。显然,“绿云”说的是黑发。用“绿云”形容女子的乌发,并非杜牧的创造,白居易《和春深》里也有“宋家宫样髻,一片绿云斜”的句子。其实,早在南北朝时代,民歌《子夜
考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之间却能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