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诵读感悟,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最佳期,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教师要通过诵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积累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反应机制。
  一、直触文本,获得语言的实践经验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背诵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
  1.熟读成诵。即“功在诵前”,认读和表情朗读要为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致学生背诵课文时水到渠成。
  2.演诵结合。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赛诗会、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了情感、文化、审美的熏陶。
  3.坚持经常。背诵贵在坚持,老师可以和学生、家长一起选择那些适合低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现代儿童诗,让学生每天读一读、背一背。诵读的诗文可参考《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等。
  4.多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少阅读“快餐作品”。新课标推荐的作品及相应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读物,不妨作为学生阅读中首选的内容。改变学生“能去读书就是好”的观念,向学生提供不同能力层级的阅读材料。每周用一节课时间,交流阅读的收获;评选班级小书迷,以赛促读;利用网络平台,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阅读博客,进行互动交流,发送阅读收获,切磋阅读经验等等。
  二、对话文本,获得语言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习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当学生徜徉于文本、情境之中时,物我两忘,情思飞场,于文本的“敏感”之处自由驰骋,进入“文我合一”的巅峰体验。以文本之情,引导学生之情;以老师自身激情,激发学生之情,使得学生之情随着文本的展开而逐渐提升,最后达到“徘愤”的“爆发”!
  例如,《“红领巾”真好》这是一首儿童诗,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教育学生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对小鸟的爱,发自内心地去保护小鸟,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尤为重要。我就抓住“扑棱棱”一词做足文章,经历了从“立足文本”到“超越文本”,最后又再次“回归文本”的过程。
  1.立足文本。观——观察“棱”字的结构;读——读准“扑棱棱”,特别是第二个字“棱”,读轻声;说——让学生说说它的形近字;知——知道“扑棱棱”就是小鸟拍打翅膀时的动作及发出的声音;做——让小朋友做一做“扑棱棱”的动作。然后初读这一小节。
  2.超越文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鸟的图片及鸟捕捉害虫的资料。教师在音乐声中向学生介绍各种益鸟一天、一个月、一年中捕捉害虫的数字,并用红颜色显示这些数字,而且在出示资料的时候故意按数字的大小出示资料,教师在介绍的时候对这些数字重音朗读,而且是由轻到重。由于这些拓展性资料的显示和阅读,孩子对益鸟在大自然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爱鸟之情会油然而生。
  3.回归文本。通过以上的拓展性阅读,学生对小鸟的辛勤劳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时,教师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清晨,小鸟飞来飞去,它会到哪些地方去捉虫?(森林、田野、草地、庄稼地里……)它必须“扑棱棱”“扑棱棱”不停地扇动着翅膀,它累吗?然后让小朋友试着坚持做一分钟“扑棱棱”的动作,体会小鸟的累。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此时此刻,小鸟的忙碌和辛苦,学生对小鸟的爱就像小溪的水自然地流淌出来了。从而理解了第三节中“红领巾”,来放鸟巢、插上木牌,宣传“不许打鸟!”等行为的原因。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人该怎样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种子,对学生产生无痕的教育。
  三、拓展文本,丰富语言的内涵体验
  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一个语感强的人能够从字里行间抓住文章的主脉,体会文本的内涵。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这样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翻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换句话说,对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讲的就是通过补充文本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达到提高文本内涵的领悟。
  如课文《荷叶圆圆》中“小蜻蜓立在荷叶上”一部分,通过“编故事”进行文本的补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蜻蜓立在荷叶上的舒适、愉快,体会荷叶存在的美丽、美妙:小蜻蜓为什么喜欢荷叶?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讲一个小蜻蜓的故事——“小蜻蜓飞啊飞,从树林飞到田野,从田野飞到池塘上。飞累了,看见荷叶,眼睛一亮,赶紧飞过去,立在荷叶上。他擦擦汗,喘喘气,说……”。通过师生共同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本的内涵。再如《乌鸦喝水》中补充“到处”一词:“乌鸦飞到什么地方去找水喝?”可以让学生感受乌鸦急切的心情;补充“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渐渐”一词:“水升高一点,乌鸦就多了一份信心和希望,水再升高一点,乌鸦就离愿望更近”,可以让学生领悟“只要用智慧、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定能达到目标”。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课堂讨论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下孕育的产物。它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手段。课堂讨论让师生都参与其中,不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这几种能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因此,课堂讨论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一、“课堂讨论”的重要性  1.“课堂讨论”并不是语文教学中的新名词,但是尽管每一位语文教
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等方面,从教师教学理念的提高,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变换等几方面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页岩气井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因生产套管变形失效经常会出现钻具无法入井或下入遇阻,若没有严格的监控处理措施,可能导致井下复杂.为确保安全开发,开展了页岩气水平井生产套管
在河南油田某些老区调整区块钻井过程中,由于常年注水(聚)开发,注水(聚)层位压力高,钻至注水层位极易发生溢流、井涌等井控复杂情况,随着钻井液密度的提高,上部薄弱地层容易
现代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用于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为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个很大的数学大课堂,同时也是一个更好的情境教学。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应该对数学情境教学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这几年的数学教学,总结了在数学情境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学生获得数
本文针对某矿31109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探讨这项工艺有助于对放顶煤工艺的提升和优化,旨在促进煤矿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