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129 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了以针灸推拿与促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组与针灸推拿组促通技术组进行对照临床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针灸推拿;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配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中风即现代医学所称的脑血管意外, 是一组具有很高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疾病。建筑有效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一直是当前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通过研究与实践证实, 我们对129 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了以针灸推拿与促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组与针灸推拿组促通技术组进行对照临床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符合诊断与纳入标准的129 例病人按入院康复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综合组(针灸推拿结合促通技术组) 、针推组(针灸推拿组) 和促通组(促通技术组) , 将各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疗前可比性分析, P > 01 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诊断标准。采用1996 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标准[1] 。
1.3 纳入标准 。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证实, 符合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且为第一次发病; 年龄80 岁以下; 从发病到接受针灸推拿及促通技术治疗病程不超过3 个月, 生命体征平稳, 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 二次中风的患者; 非脑血管病变原因所致的偏瘫患者, 急性期严重昏迷者, 有其他继发性改变的患者(如脑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 。
1.5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4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 或tc 检验, 计数资料用X2 检验, 等级资料用Ridit 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2 康复治疗方法
综合组采用针灸、推拿与促通技术综合治疗, 针推组采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 促通组采用促通技术治疗。均经神经内科常规用药治疗。3 组的治疗时间均10 d 为1 个疗程, 共3 个疗程(其中每疗程结束后休息1 天, 再开始下1 疗程) 。
2.1 针灸选穴。头针: 取患侧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 体针: 弛缓期取阳池、外关、列缺、鱼际、肩、委中、承山、飞扬、太溪等。痉挛期取腕骨、肩贞、俞、委中、承山、阳陵泉、丘墟透照海。1 次Pd, 每次留针(40~ 50) min, 10 次为1 个疗程,共3 个疗程。
2.2 推拿手法。根据部位不同选用一指禅、推、拿、按、揉、擦、平推、抹、摇等法[2] 。通常取哑门、风池, 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 按压背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大肠俞、命门、再用滚法松解之。肢体障碍者取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委中、承山等穴, 选用按揉法、擦法及运动关节类手法。并用擦法、滚法治疗患侧部位, 用拿法治疗患肢的软组织。点穴, 如膝眼、委中、承山、伏兔、风市、解溪等。最后以搓法而结束。每次40 min, 1 次Pd, 10 次为1 疗程, 共3 疗程。
2.3 促通技术。康复治疗前, 根据综合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6 阶段表Brunnstrom 评估一次。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再重新评估各1 次, 根据评估结果指导促通技术治疗[3] 。患者肢体功能Brunnstrom 1~ 2 级时运用Rood 技术进行肢体按摩, 主、被动运动活动肢体, 运用兴奋性易化技术提高肌张力, 训练患者床上半卧位至坐位; Brunnstrom 达3~ 4 级时继续上述训练, 用Rood 技术的抑制法, 如挤压, 在屈肌腱上持续加压片刻后再放松, 可引起肌肉放松。用Bobath 技术的“控制关键点”来缓解痉挛, 同时运用正常运动模式来矫正痉挛异常模式。采用PNF 技术的对角线螺旋运动、整体运动抑制单一肌肉的运动等训练, 从而缓解痉挛, 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并行主、被动关节运动; Bronnstrom 达4~ 5 级时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纠正和抑制异常运动模式, 提高正常运动模式和协调能力。运用抑制性手法降低肌张力, 反复训练立位平衡、下肢负重, 平衡杠内行走。相对恢复期(Brunnstrom 4~5 级) 灵活运用各种促通技术, 促进分离协调运动, 增加精细动作练习[4] 。
3 结果
综合组与针推组、促通组临床疗效比较, 其有效率经统计学Riddit 分析, 有显著性差异(P< 01 05) , 说明综合组疗效优于针推组促通组。针推组与促通组组间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P < 0105) 。结果见表2。
4 讨论
针灸具有调和阴阳, 扶正祛邪,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的功能, 故以整体观, 通督调任, 及三阴三阳经有关要穴, 采用针灸疗法, 对于患者脑及各脏腑功能的调节, 以及患肢的康复有直接的作用。推拿具有疏经活络, 滑利肌腱关节, 调节脏
腑气血, 施以多种手法以及被动活动, 在保存关节活动,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防止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方面,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运动疗法, 其原理是利用中枢性的促通, 神经发育、本体感觉及皮肤感觉的促通等技术促使痉挛的肌肉放松和瘫软的肌肉加强收缩, 控制异常的病态痉挛以恢复正常功能模式。
在本研究中我们可证明, 针灸推拿、促通技术分别运用均可以使患者功能状态改善, 结果也表明运用针推配合促通技术与单纯运用其中一种方式相比疗效更为显著, 经综合评定综合组其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显著改善。抵制并控制痉挛模式, 并使之向正常运动模式转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虽然针灸推拿康复法与现代康复技术隶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有学者研究表明, 针灸疗法与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在临床上的协同运用,集中体现在对中风后遗症偏瘫的治疗上。针灸推拿等传统医学疗法与康复治疗相结合, 才能使中风后遗症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
本研究通过把中医针灸疗法与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 采用现代医学最先进、最常用的评定标准来评定, 设立严格对照组进行观察, 突出针灸推拿与促通技术综合运用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为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与实践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1) : 55.
[2] 周文渊, 李家康.透刺法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06, 28(5) : 46- 47.
【关键词】 针灸推拿;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配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中风即现代医学所称的脑血管意外, 是一组具有很高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疾病。建筑有效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一直是当前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通过研究与实践证实, 我们对129 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了以针灸推拿与促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组与针灸推拿组促通技术组进行对照临床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符合诊断与纳入标准的129 例病人按入院康复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综合组(针灸推拿结合促通技术组) 、针推组(针灸推拿组) 和促通组(促通技术组) , 将各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疗前可比性分析, P > 01 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诊断标准。采用1996 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标准[1] 。
1.3 纳入标准 。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证实, 符合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且为第一次发病; 年龄80 岁以下; 从发病到接受针灸推拿及促通技术治疗病程不超过3 个月, 生命体征平稳, 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 二次中风的患者; 非脑血管病变原因所致的偏瘫患者, 急性期严重昏迷者, 有其他继发性改变的患者(如脑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 。
1.5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4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 或tc 检验, 计数资料用X2 检验, 等级资料用Ridit 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2 康复治疗方法
综合组采用针灸、推拿与促通技术综合治疗, 针推组采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 促通组采用促通技术治疗。均经神经内科常规用药治疗。3 组的治疗时间均10 d 为1 个疗程, 共3 个疗程(其中每疗程结束后休息1 天, 再开始下1 疗程) 。
2.1 针灸选穴。头针: 取患侧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 体针: 弛缓期取阳池、外关、列缺、鱼际、肩、委中、承山、飞扬、太溪等。痉挛期取腕骨、肩贞、俞、委中、承山、阳陵泉、丘墟透照海。1 次Pd, 每次留针(40~ 50) min, 10 次为1 个疗程,共3 个疗程。
2.2 推拿手法。根据部位不同选用一指禅、推、拿、按、揉、擦、平推、抹、摇等法[2] 。通常取哑门、风池, 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 按压背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大肠俞、命门、再用滚法松解之。肢体障碍者取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委中、承山等穴, 选用按揉法、擦法及运动关节类手法。并用擦法、滚法治疗患侧部位, 用拿法治疗患肢的软组织。点穴, 如膝眼、委中、承山、伏兔、风市、解溪等。最后以搓法而结束。每次40 min, 1 次Pd, 10 次为1 疗程, 共3 疗程。
2.3 促通技术。康复治疗前, 根据综合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6 阶段表Brunnstrom 评估一次。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再重新评估各1 次, 根据评估结果指导促通技术治疗[3] 。患者肢体功能Brunnstrom 1~ 2 级时运用Rood 技术进行肢体按摩, 主、被动运动活动肢体, 运用兴奋性易化技术提高肌张力, 训练患者床上半卧位至坐位; Brunnstrom 达3~ 4 级时继续上述训练, 用Rood 技术的抑制法, 如挤压, 在屈肌腱上持续加压片刻后再放松, 可引起肌肉放松。用Bobath 技术的“控制关键点”来缓解痉挛, 同时运用正常运动模式来矫正痉挛异常模式。采用PNF 技术的对角线螺旋运动、整体运动抑制单一肌肉的运动等训练, 从而缓解痉挛, 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并行主、被动关节运动; Bronnstrom 达4~ 5 级时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纠正和抑制异常运动模式, 提高正常运动模式和协调能力。运用抑制性手法降低肌张力, 反复训练立位平衡、下肢负重, 平衡杠内行走。相对恢复期(Brunnstrom 4~5 级) 灵活运用各种促通技术, 促进分离协调运动, 增加精细动作练习[4] 。
3 结果
综合组与针推组、促通组临床疗效比较, 其有效率经统计学Riddit 分析, 有显著性差异(P< 01 05) , 说明综合组疗效优于针推组促通组。针推组与促通组组间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P < 0105) 。结果见表2。
4 讨论
针灸具有调和阴阳, 扶正祛邪,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的功能, 故以整体观, 通督调任, 及三阴三阳经有关要穴, 采用针灸疗法, 对于患者脑及各脏腑功能的调节, 以及患肢的康复有直接的作用。推拿具有疏经活络, 滑利肌腱关节, 调节脏
腑气血, 施以多种手法以及被动活动, 在保存关节活动,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防止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方面,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运动疗法, 其原理是利用中枢性的促通, 神经发育、本体感觉及皮肤感觉的促通等技术促使痉挛的肌肉放松和瘫软的肌肉加强收缩, 控制异常的病态痉挛以恢复正常功能模式。
在本研究中我们可证明, 针灸推拿、促通技术分别运用均可以使患者功能状态改善, 结果也表明运用针推配合促通技术与单纯运用其中一种方式相比疗效更为显著, 经综合评定综合组其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显著改善。抵制并控制痉挛模式, 并使之向正常运动模式转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虽然针灸推拿康复法与现代康复技术隶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有学者研究表明, 针灸疗法与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在临床上的协同运用,集中体现在对中风后遗症偏瘫的治疗上。针灸推拿等传统医学疗法与康复治疗相结合, 才能使中风后遗症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
本研究通过把中医针灸疗法与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 采用现代医学最先进、最常用的评定标准来评定, 设立严格对照组进行观察, 突出针灸推拿与促通技术综合运用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为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与实践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1) : 55.
[2] 周文渊, 李家康.透刺法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06, 28(5) :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