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ord综合应用》是检查学生对Word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完成了Word文档制作学习的前三节),基本掌握了Word2003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新建、文字与段落的格式设置、文本框与各种图片的插入、表格的制作、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所以组织此次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培养他们设计电子板报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另外,学生在以前上课时总存在依赖心理,都希望老师告诉他们怎么做,而自己不去思考,即使找个别学生上了做也不积极。所以通过一次分小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能通过合作降低任务难度,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案例描述
上课前,将全班按座位分为了4组,每一组安排了正副组长各一人。开始上课我就问学生们有没有做过板报,多数学生说没做过。我就让所有学生转过头,看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其实黑板报是他们自己做的,他们只是不知道这就是板报),告诉他们这就是板报,并且让他们观察黑板报中都由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学生回答,我进一步为学生总结板报的组成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你们喜欢做黑板报吗?”
“不喜欢~”
“那你们喜欢玩电脑吗?”
“喜欢!”
“那咱们今天就用电脑来做一次板报,感受一次用电脑做板报的乐趣。”
让学生欣赏几幅优秀的电子板报作品,让学生对电子板报可能是什么样的有一个基本的预想。
“一年中,春天是最绚丽多彩的季节;在人的一生中,更有光彩夺目的春天,那就是金色年华。你们正处在这个令人陶醉、令人神往的金色年华中,因此我们今天制作电子板报的主题就叫做‘金色年华’吧!今天的我们这个板报老师不将怎么做了,由你们小组合作自己完成,咱们看看那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们一听老师不讲课了,一个个都兴奋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这情绪那叫一个高涨,照这样下去,屋顶都得被他们顶翻。我赶忙命令他们先静下来,听清要求和各组的任务。首先,给学生重复了一下分组和组长情况;然后强调了小组长的任务不是让他们去做而是为小组内合理分工、组织讨论,汇报时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最后,在课件上给出了每一个小组的任务,并且每一个小组发了两张任务卡,让他们可以方便查看。
分配好任务后,我又给他们用PPT课件复习回顾了一下前面三节学过的文字格式、段落格式、图文混排、表格制作的知识。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要完成的任务,所以给他们复习的时候他们都听得比平常要认真很多。看到他们一个个专注的眼神,我心里说不出的温暖。
复习过后,给了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5分钟让他们小组内讨论,我在学生中间巡视,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投影上给出倒计时,让学生有紧迫感。当然,因为他们对word2003并不熟悉,所以对于一些新的操作(比如通过插入文件的方式添加文字内容等)我会提示他们参考教材上的操作指南。
5分钟热烈的讨论很快就过去了,当时间到的铃声响起时,我赶紧组织学生做好,并强调每一组同学上来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因为你代表的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实力,还有你们一个组的努力。然而,当我让第一组的代表上来做的时候却迟迟没有人敢站起来,我让小组长赶紧选人,他们都你推我、我推你的。没办法,我只好随意点了两个1组的学生来做。学生们完成的还不错,但可能是被我刚刚的话吓到了,不敢上来做了。所以我赶忙鼓励了第一组的两个同学,煽动其他组的向1组的挑战。这样,后面三组的学生一组比一组积极。而且当组内代表有个别地方遇到困难时,组员能及时帮忙,还是很团结的。
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金色年华》这个电子板报,较为顺利的完成了。我对每个组的表现简单做了一下评价,指出他们各自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四个小组分别颁发了不同的奖项(任务完成精准奖、最佳审美奖、最佳团体奖和效率最高奖)。
课下我问几个学生上这节课跟以前的课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的说上这节课很开心,感觉一会儿就过去了;有点说这节课是上过的最紧张的微机课了(因为她是组长,她非常担心自己的小组完不成任务);也有同学说这节课下来,自己第一次比XXX做得更好,心里特别开心……
案例反思
本节课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呈现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过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转变了过去以教师为教主的教学观念,而以学生学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更有利于培养学习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课的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而在细节的设计上,不要太局限,上课时可灵活处理。其次在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时,教师不是没事了,而是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和引导,做学生的脚手架,这样学生才会高效的完成探究学习。最后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作品,评价时以鼓励和夸奖为主,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克服对信息技术的恐惧,转变成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案例描述
上课前,将全班按座位分为了4组,每一组安排了正副组长各一人。开始上课我就问学生们有没有做过板报,多数学生说没做过。我就让所有学生转过头,看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其实黑板报是他们自己做的,他们只是不知道这就是板报),告诉他们这就是板报,并且让他们观察黑板报中都由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学生回答,我进一步为学生总结板报的组成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你们喜欢做黑板报吗?”
“不喜欢~”
“那你们喜欢玩电脑吗?”
“喜欢!”
“那咱们今天就用电脑来做一次板报,感受一次用电脑做板报的乐趣。”
让学生欣赏几幅优秀的电子板报作品,让学生对电子板报可能是什么样的有一个基本的预想。
“一年中,春天是最绚丽多彩的季节;在人的一生中,更有光彩夺目的春天,那就是金色年华。你们正处在这个令人陶醉、令人神往的金色年华中,因此我们今天制作电子板报的主题就叫做‘金色年华’吧!今天的我们这个板报老师不将怎么做了,由你们小组合作自己完成,咱们看看那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们一听老师不讲课了,一个个都兴奋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这情绪那叫一个高涨,照这样下去,屋顶都得被他们顶翻。我赶忙命令他们先静下来,听清要求和各组的任务。首先,给学生重复了一下分组和组长情况;然后强调了小组长的任务不是让他们去做而是为小组内合理分工、组织讨论,汇报时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最后,在课件上给出了每一个小组的任务,并且每一个小组发了两张任务卡,让他们可以方便查看。
分配好任务后,我又给他们用PPT课件复习回顾了一下前面三节学过的文字格式、段落格式、图文混排、表格制作的知识。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要完成的任务,所以给他们复习的时候他们都听得比平常要认真很多。看到他们一个个专注的眼神,我心里说不出的温暖。
复习过后,给了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5分钟让他们小组内讨论,我在学生中间巡视,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投影上给出倒计时,让学生有紧迫感。当然,因为他们对word2003并不熟悉,所以对于一些新的操作(比如通过插入文件的方式添加文字内容等)我会提示他们参考教材上的操作指南。
5分钟热烈的讨论很快就过去了,当时间到的铃声响起时,我赶紧组织学生做好,并强调每一组同学上来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因为你代表的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实力,还有你们一个组的努力。然而,当我让第一组的代表上来做的时候却迟迟没有人敢站起来,我让小组长赶紧选人,他们都你推我、我推你的。没办法,我只好随意点了两个1组的学生来做。学生们完成的还不错,但可能是被我刚刚的话吓到了,不敢上来做了。所以我赶忙鼓励了第一组的两个同学,煽动其他组的向1组的挑战。这样,后面三组的学生一组比一组积极。而且当组内代表有个别地方遇到困难时,组员能及时帮忙,还是很团结的。
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金色年华》这个电子板报,较为顺利的完成了。我对每个组的表现简单做了一下评价,指出他们各自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四个小组分别颁发了不同的奖项(任务完成精准奖、最佳审美奖、最佳团体奖和效率最高奖)。
课下我问几个学生上这节课跟以前的课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的说上这节课很开心,感觉一会儿就过去了;有点说这节课是上过的最紧张的微机课了(因为她是组长,她非常担心自己的小组完不成任务);也有同学说这节课下来,自己第一次比XXX做得更好,心里特别开心……
案例反思
本节课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呈现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过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转变了过去以教师为教主的教学观念,而以学生学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更有利于培养学习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课的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而在细节的设计上,不要太局限,上课时可灵活处理。其次在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时,教师不是没事了,而是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和引导,做学生的脚手架,这样学生才会高效的完成探究学习。最后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作品,评价时以鼓励和夸奖为主,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克服对信息技术的恐惧,转变成对信息技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