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活动需要探究,如何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如何引领他们快乐探究科学研究活动?我们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做好精心的准备,从“心”出发让孩子实实在在的,有的放矢的快乐探究科学活动。
一、精心准备,激发孩子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师精心创设有效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当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科学课时,我认真准备始业教育的第一篇章,用两个小实验(蜡烛熄灭了,鸡蛋浮起来了)吸引孩子的眼球,以神奇的科学实验带领他们步入科学的殿堂。
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习每个单元前,提前做好教学计划,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准备教学材料,做到上课时能因材施教,因“班”而异,学生能有事可做,人人参与。如教学《动物》单元认识蚯蚓一课,有的班级学生胆大,有的班级学生胆小。胆子大的,在我的带领下在校园里找到了蚯蚓,并“跟踪”蚯蚓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胆小的,我考虑到让孩子们慢慢认识蚯蚓,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喜欢上它,不再害怕它。于是我准备了一些现成的提供给学生观察,再运用现代化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将蚯蚓的一生,蚯蚓的饮食和生活环境一一展现给孩子们观看,并告诉他们还有蚯蚓许多奥秘,在图片和录像中是看不见的。要是能找到一条真正的蚯蚓,我们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收获。终于孩子们按耐不住了,自己寻访蚯蚓。在寻访的过程中他们真的有了新发现:原来蚯蚓喜欢傍晚或者晚上出来,那是因为这时地上的树叶较多;还发现雨天的时候蚯蚓不得不从又闷又热的泥土中钻出来透气。这样的发现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还将它带回家介绍给爸爸妈妈呢。无论哪种教学方案,适合的,就是可行的;无论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多少,哪怕是点滴,有收获就是成功的探究。
二、细心呵护,促使孩子保持持久的好奇心。
当课堂上出现出乎意料的问题,甚至与课堂教学不着边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李政道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敢提出问题。”记得教学三年级时,有个男孩一直举着手,当时我(以为他打“小报告”)向他示意把手放下,可孩子还是举着手,请他起来说,谁知冒出来一个问题:“老师我闻到了一股香味,为什么(实验室里)会有这样的味道?”我当时一愣,还以为他调皮,但仔细一瞧他那双透彻明亮的眼睛,我立即调整心态告诉他:“科学家也喜欢问为什么,你知道他们问了为什么之后,接着会怎么做吗?”孩子眨了眨眼睛,摇摇头,一副很想知道的样子,我告诉他也告诉其他学生,“科学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答案,有的用眼睛看,有的用鼻子闻,我们也可以试着用这些简单的方法在课后去寻找一番。”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途径,这能让他继续保持好奇心,继续刨根问底地探索。这男孩果然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教室外面的一棵树。紧接着,他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这是一棵什么树?就这样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一个“乱问”的问题从产生到解决,从再产生到再解决,虽然事情简单却使得孩子的知识有了质的飞跃,经历了一个不简单的探究过程;孩子的探究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这不正是我们科学教育的目的吗!在教学中我们更应多一分细心、少一分躁心,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
三、放“心”学习,让孩子享受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拥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有幸读到《科学课》2006年2期仇丽君老师写的《关注学生学习心理 着眼学生未来生活》文章。文中记录了一堂澳洲教师琼执教的三年级科学课《小电珠》,整个科学活动,时长1小时20分钟,其中教师的话语10分钟不到,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学生。在活动中,学生也没有精彩纷呈的表现,课堂气氛甚至算不上热闹,就在这样一次朴实的科学活动中,学生从头至尾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在发自内心的兴趣支配下,时而动笔时而认真制作,不受任何外界影响。在课堂里,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或喜欢的学习内容;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别具一格;学习的难易程度学生自己把握;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教师帮忙的很少,更多的是自己独立思考或者同伴互助。读完全文我深深地被琼的这种教学方法所吸引,我为自己偶尔放下“心”,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给予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究科学问题而高兴,也为自己有时过分 “关注”学生而愧疚。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确,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尽可能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神奇的小电机》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一单元中的一课。在学生认识了“电流可以产生磁;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的科学概念的经验基础上教学本课,我分四步走:第一步请学生拆卸并介绍电动机的构造(大部分六年级的學生都接触过小电机);第二步简单画一画,怎样来改造小电机,让它转速变快?第三步按照画的图纸试一试,安装一个小电机;第四步,将小电机安装在玩具赛车或玩具船上,比一比是否速度加快。原本一课时的内容,孩子们用了2课时,尽管时间超出了计划;尽管成功的全班也只有1个,能完成的很少,但当他们看到成功的孩子操纵着遥控船在水中飞驰时,心中无比的高兴,谁也没停下,他们继续探索着,改进着。同时这个孩子用安装了自己制作的小电机的遥控船在今年暑假苏州市青少年“我爱祖国海疆”科技的竞赛中获得“遥控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当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了解学生时;当我们用心唤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时;当我们放心地让他们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时,孩子们的探究是轻松的、愉悦的!在体验探究过程的同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作者单位:苏州市蠡口实验小学 江苏】
一、精心准备,激发孩子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师精心创设有效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当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科学课时,我认真准备始业教育的第一篇章,用两个小实验(蜡烛熄灭了,鸡蛋浮起来了)吸引孩子的眼球,以神奇的科学实验带领他们步入科学的殿堂。
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习每个单元前,提前做好教学计划,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准备教学材料,做到上课时能因材施教,因“班”而异,学生能有事可做,人人参与。如教学《动物》单元认识蚯蚓一课,有的班级学生胆大,有的班级学生胆小。胆子大的,在我的带领下在校园里找到了蚯蚓,并“跟踪”蚯蚓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胆小的,我考虑到让孩子们慢慢认识蚯蚓,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喜欢上它,不再害怕它。于是我准备了一些现成的提供给学生观察,再运用现代化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将蚯蚓的一生,蚯蚓的饮食和生活环境一一展现给孩子们观看,并告诉他们还有蚯蚓许多奥秘,在图片和录像中是看不见的。要是能找到一条真正的蚯蚓,我们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收获。终于孩子们按耐不住了,自己寻访蚯蚓。在寻访的过程中他们真的有了新发现:原来蚯蚓喜欢傍晚或者晚上出来,那是因为这时地上的树叶较多;还发现雨天的时候蚯蚓不得不从又闷又热的泥土中钻出来透气。这样的发现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还将它带回家介绍给爸爸妈妈呢。无论哪种教学方案,适合的,就是可行的;无论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多少,哪怕是点滴,有收获就是成功的探究。
二、细心呵护,促使孩子保持持久的好奇心。
当课堂上出现出乎意料的问题,甚至与课堂教学不着边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李政道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敢提出问题。”记得教学三年级时,有个男孩一直举着手,当时我(以为他打“小报告”)向他示意把手放下,可孩子还是举着手,请他起来说,谁知冒出来一个问题:“老师我闻到了一股香味,为什么(实验室里)会有这样的味道?”我当时一愣,还以为他调皮,但仔细一瞧他那双透彻明亮的眼睛,我立即调整心态告诉他:“科学家也喜欢问为什么,你知道他们问了为什么之后,接着会怎么做吗?”孩子眨了眨眼睛,摇摇头,一副很想知道的样子,我告诉他也告诉其他学生,“科学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答案,有的用眼睛看,有的用鼻子闻,我们也可以试着用这些简单的方法在课后去寻找一番。”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途径,这能让他继续保持好奇心,继续刨根问底地探索。这男孩果然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教室外面的一棵树。紧接着,他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这是一棵什么树?就这样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一个“乱问”的问题从产生到解决,从再产生到再解决,虽然事情简单却使得孩子的知识有了质的飞跃,经历了一个不简单的探究过程;孩子的探究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这不正是我们科学教育的目的吗!在教学中我们更应多一分细心、少一分躁心,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
三、放“心”学习,让孩子享受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拥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有幸读到《科学课》2006年2期仇丽君老师写的《关注学生学习心理 着眼学生未来生活》文章。文中记录了一堂澳洲教师琼执教的三年级科学课《小电珠》,整个科学活动,时长1小时20分钟,其中教师的话语10分钟不到,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学生。在活动中,学生也没有精彩纷呈的表现,课堂气氛甚至算不上热闹,就在这样一次朴实的科学活动中,学生从头至尾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在发自内心的兴趣支配下,时而动笔时而认真制作,不受任何外界影响。在课堂里,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或喜欢的学习内容;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别具一格;学习的难易程度学生自己把握;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教师帮忙的很少,更多的是自己独立思考或者同伴互助。读完全文我深深地被琼的这种教学方法所吸引,我为自己偶尔放下“心”,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给予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究科学问题而高兴,也为自己有时过分 “关注”学生而愧疚。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确,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尽可能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神奇的小电机》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一单元中的一课。在学生认识了“电流可以产生磁;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的科学概念的经验基础上教学本课,我分四步走:第一步请学生拆卸并介绍电动机的构造(大部分六年级的學生都接触过小电机);第二步简单画一画,怎样来改造小电机,让它转速变快?第三步按照画的图纸试一试,安装一个小电机;第四步,将小电机安装在玩具赛车或玩具船上,比一比是否速度加快。原本一课时的内容,孩子们用了2课时,尽管时间超出了计划;尽管成功的全班也只有1个,能完成的很少,但当他们看到成功的孩子操纵着遥控船在水中飞驰时,心中无比的高兴,谁也没停下,他们继续探索着,改进着。同时这个孩子用安装了自己制作的小电机的遥控船在今年暑假苏州市青少年“我爱祖国海疆”科技的竞赛中获得“遥控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当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了解学生时;当我们用心唤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时;当我们放心地让他们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时,孩子们的探究是轻松的、愉悦的!在体验探究过程的同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作者单位:苏州市蠡口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