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都比较低,但学习却非常勤奋,可是学习成绩却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每位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学困生,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已成为制约班级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结合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不能适应高中快节奏的数学学习
初中数学只是对简单知识浅层次的应用,它注重形象化的模仿和演练,基本上考试涉及的解题方法及数学思想,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已经进行了反复的讲解和训练,所以学生只要勤奋,他的数学成绩就会很不错.但进入高中之后,随着理论的加强、课程的增多、难度的增加、要求的提高,学生很难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想进行反复的讲解和训练,时间是不允许的,所以光凭勤奋已经不能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
2.被动学习
学困生学习比较的“苦”,虽然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多做练习,但成绩就是提不上来,因为对他们来讲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多的是枯燥无味.我曾经问班上一名同学,你为什么要学数学?他回答我:不知道!也就是说他是被动地学习数学,没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意愿,他是为了做题而做题.
3.信心不足,对学习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学困生感情很脆弱,承受不住太多的挫折,几次考试分数过低就对他们造成很大的打击.另外老师和家长施加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对自己苛刻要求.可是,考试的结果并不是那么如意,一次又一次考试的失败,使得他们的信心逐渐削弱,并且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甚至会有放弃的想法.对他们而言,学习数学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4.不会概括总结,不能举一反三
虽然在课上他们可以听得懂,但是课后他们总不愿意主动去复习、总结,总是想着老师会帮忙概括,或者只要看看资料书就可以了.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资料上的总结虽然全面,但是学生不经过自己总结思考的过程,他们将不会有扎实的基础的.如果一味地依赖老师或资料书,学生自己不去概括总结,往往会出现课堂上老师讲的题目会了,课后的练习、考试的题目稍有变化,他们就不会做了.
二、学困生转化的措施思考
1.正面教育为主,激发学习的兴趣
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赏识与肯定,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平常得到的表扬就很少,如果老师还继续责怪他们,只能进一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滋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得师生关系变得敌对、不和谐.因此我积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比如在一次综合考试中,一名同学的填空题得分由原来的25分变成了30分,我就会在试卷上写了一段激励的话“有进步,继续保持,老师期待你下一次的出色发挥”,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让他们也有成功的满足感,如此反复,更能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起着方向性和鞭策的作用,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才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帮助学困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更能激发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目标要分期而定,分短期与长期目标,比如通过一周、一个月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水平,同时要经常检查这些目标,并及时修改目标,一个一个短期目标的实现,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开始.
3.教给学习方法
学困生成绩差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奋,最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当.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不少学生认为只有走进题海才能熟能生巧,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挑战那些题海,这只会磨掉他们的意志力和兴趣.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做题不在多而在精,熟能生巧是指对已做过的题再做几遍,去总结解题的方法,思考这些题目考查哪些知识点,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等等.另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将题型归类,遇到不会的,引导他们往熟悉的方向转化,从而教会了他们举一反三.在课堂上,应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吸引学生,使其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分析,弄清楚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什么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内容有所理解.并督促他们做好笔记,在听、思的基础上,记下讲课的要点、疑问,记下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自己的感受.
4.增强学习毅力
许多学生往往在做题时遇到一点拦路虎就烦躁,甚至半途而废.从表面上看这是心态问题,其实根本上是缺乏毅力的体现.所以增强学生的毅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针对每名学生的不同问题而因材施教,具体而言就是让他们额外做不同难度的题目,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磨炼意志.毅力的增强需要一个过程.当他们在因一道题不会做而懊恼想放弃时,此刻老师的鼓励则是他们坚持的动力,正确的引导则是他们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当他们自己也出乎意料地得到答案时,成功的喜悦会让他们坚信“坚持就是胜利,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让他们体验了这个过程,毅力在某一程度就会得到增强.此外,保持兴趣,拥有自信,毅力也会由此产生并变得更顽强.学生只要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对自己在探求数学问题的道路上充满自信,那么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也不会轻易地放弃.
总之,“兴趣,方法,毅力”是学数学必不可少的,兴趣让学生学习的效率更高,充满智慧的方法会是学生通往成功学习的桥梁,顽强的毅力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奠基石.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不能适应高中快节奏的数学学习
初中数学只是对简单知识浅层次的应用,它注重形象化的模仿和演练,基本上考试涉及的解题方法及数学思想,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已经进行了反复的讲解和训练,所以学生只要勤奋,他的数学成绩就会很不错.但进入高中之后,随着理论的加强、课程的增多、难度的增加、要求的提高,学生很难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想进行反复的讲解和训练,时间是不允许的,所以光凭勤奋已经不能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
2.被动学习
学困生学习比较的“苦”,虽然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多做练习,但成绩就是提不上来,因为对他们来讲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多的是枯燥无味.我曾经问班上一名同学,你为什么要学数学?他回答我:不知道!也就是说他是被动地学习数学,没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意愿,他是为了做题而做题.
3.信心不足,对学习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学困生感情很脆弱,承受不住太多的挫折,几次考试分数过低就对他们造成很大的打击.另外老师和家长施加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对自己苛刻要求.可是,考试的结果并不是那么如意,一次又一次考试的失败,使得他们的信心逐渐削弱,并且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甚至会有放弃的想法.对他们而言,学习数学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4.不会概括总结,不能举一反三
虽然在课上他们可以听得懂,但是课后他们总不愿意主动去复习、总结,总是想着老师会帮忙概括,或者只要看看资料书就可以了.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资料上的总结虽然全面,但是学生不经过自己总结思考的过程,他们将不会有扎实的基础的.如果一味地依赖老师或资料书,学生自己不去概括总结,往往会出现课堂上老师讲的题目会了,课后的练习、考试的题目稍有变化,他们就不会做了.
二、学困生转化的措施思考
1.正面教育为主,激发学习的兴趣
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赏识与肯定,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平常得到的表扬就很少,如果老师还继续责怪他们,只能进一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滋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得师生关系变得敌对、不和谐.因此我积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比如在一次综合考试中,一名同学的填空题得分由原来的25分变成了30分,我就会在试卷上写了一段激励的话“有进步,继续保持,老师期待你下一次的出色发挥”,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让他们也有成功的满足感,如此反复,更能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起着方向性和鞭策的作用,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才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帮助学困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更能激发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目标要分期而定,分短期与长期目标,比如通过一周、一个月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水平,同时要经常检查这些目标,并及时修改目标,一个一个短期目标的实现,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开始.
3.教给学习方法
学困生成绩差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奋,最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当.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不少学生认为只有走进题海才能熟能生巧,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挑战那些题海,这只会磨掉他们的意志力和兴趣.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做题不在多而在精,熟能生巧是指对已做过的题再做几遍,去总结解题的方法,思考这些题目考查哪些知识点,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等等.另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将题型归类,遇到不会的,引导他们往熟悉的方向转化,从而教会了他们举一反三.在课堂上,应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吸引学生,使其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分析,弄清楚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什么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内容有所理解.并督促他们做好笔记,在听、思的基础上,记下讲课的要点、疑问,记下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自己的感受.
4.增强学习毅力
许多学生往往在做题时遇到一点拦路虎就烦躁,甚至半途而废.从表面上看这是心态问题,其实根本上是缺乏毅力的体现.所以增强学生的毅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针对每名学生的不同问题而因材施教,具体而言就是让他们额外做不同难度的题目,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磨炼意志.毅力的增强需要一个过程.当他们在因一道题不会做而懊恼想放弃时,此刻老师的鼓励则是他们坚持的动力,正确的引导则是他们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当他们自己也出乎意料地得到答案时,成功的喜悦会让他们坚信“坚持就是胜利,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让他们体验了这个过程,毅力在某一程度就会得到增强.此外,保持兴趣,拥有自信,毅力也会由此产生并变得更顽强.学生只要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对自己在探求数学问题的道路上充满自信,那么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也不会轻易地放弃.
总之,“兴趣,方法,毅力”是学数学必不可少的,兴趣让学生学习的效率更高,充满智慧的方法会是学生通往成功学习的桥梁,顽强的毅力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