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我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然而无论是二语亦或是三语的习得都同我们母语的习得不甚相同。二语习得是一个非常缓慢和曲折上升的习得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有很多成功的二语习得案例,但是却很少有人能达到母语者水平。例如母语是汉语的人,可以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地用汉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准确地构造出得体的句子来进行交际,然而对于非母语者来说,却很难做到“本能”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因此,语言表达达到自动性应当成为我们二语教学中追求的理想目标。
自动性的定义
自动性从生活中来说并不算难解释。比如拥有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上车之后启动、轰油门踩刹车等一系列动作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注意力,甚至可以在开车的时候和旁边乘客自如地交谈,做到“一心二用”,这样的快速地、无意识地、无需努力地进行一系列程式化的操作的行为就叫做自动性。而在同乘客交谈的过程之间,司机可以在短短一秒甚至不到一秒的时间内,通过大脑控制、发音器官等一系列的配合,将所思所想通过声波传递出来,达到语言的输出,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也可以称为自动性。
Bialystok(1978,1982,1990,1991)曾明确提出了自动性的概念——自动模式(automaticity model),研究范围涉及判断与决策、文本处理与理解、感知、记忆、社会认知、学习、动机与情感等等。Dekeyser (2001) 搜集了1974年到1993年期间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14种不同的自动性标准, 包括快速的、不费力的、无需能力的、非故意的等。
自动性的研究发展
自动性(automaticity)研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备受关注的领域。并且自动性的相关研究在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领域具有长久历史(James,1890;Wundt,1903)。
根据陈开顺(2002a)的划分,人类自动性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发现了内部心理活动的自动性;第二阶段人类发现了动作行为的自动性;第三阶段,人类对自动性的认识上升到认知结构高度,将心理活动和动作行为的自动性都划归到认知结构当中,而关于结构的认知早已有之, 例如联想理论、完形论、条件反射理论、图式理论等, 其中一些理论早已将心理和行为置于同一个框架。
在二语习得方面,国外更多的关注的还是自动性是如何在人脑中起作用的,自动处理与控制处理之间的关系,认知模型到底是怎样运作的等等。国内的自动性研究相比国外起步较晚,更多的是对国外研究的引进与介绍(桂诗春,2004;王初明,2003)。整体说来,自动性的实证研究较少,是我们以后要加强的地方,尤其是在外语教学环境下,二语习得这一技能是非常复杂的,而自动性的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很难测定的,而且自动性特征有很强的争议,所以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权威的自动性量具,也没有全面的,经过验证的测量指标。并且大多数关于自动性的研究都是以英语为目的语进行的,以汉语为目的语来研究的相对较少。这也是今后可以加强的地方。
自动性研究存在争议的主要问题点
文秋芳在《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一书详细介绍了有关自动性的研究,也罗列了自动性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其中包括了:
2)高速处理
3)注意容量观
4)自动推理处理
2.自动性与非自动性:两级还是变化连续体
3.自动化的过程:量变还是质变
4.自动处理模式之争
1)基于规则的模式
2)基于范例的模式
3)范例随机游走模式
4)结构重组说
相关实证研究(研究方法)
语言习得研究中自动性研究方法用的比较多的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实验、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其中实验研究方法最常用,还有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法和神经语言学的大脑活动观察法。主要方法有:字母转换实验,通过特定的“开窗”技术,将被试大脑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及其所使用的时间直接进行测量;减法反应实验,用两种反应时的差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自定步速度阅读法实验;相加因素实验法,通过控制某一个假定的、独立的信息加工过程,可以看到反应时的变化。还有一些实证研究,比如胡伟杰的第二语言认知加工的自动性研究。总之关于语言自动性的实证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以母语学习者为主,二语习得的更是还在初期阶段。
结语
语言的自动性不等同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它是在从认知的角度探索语言习得的规律,试图找到可靠的具有强解释力的一套理论体系。如何才能提高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母语表达水平是非常值得研究和讨论的。语言是大脑的产物,心理学、神经学等等学科都同语言学科息息相关,要想从本质上认识到语言到底是怎么产生、发展、运用的,就要求我们用跨学科的目光来思考和探索。而正是因为很多理论还存在着矛盾,所以语言研究才会具有生命力。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自动性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概念还存在着迷惑和模糊性,测量量具的设计还在开发中,目前国内外很多的研究都是以英语为目的语进行的,汉语习得研究自动化还比较少,提升语言习得效率的方式方法以及练习的度的把握、从自动性的角度寻求避免石化现象的途径等等问题都值得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开顺.从认知角度重新探讨语言能力的构成与表征[J].外语研究,2002,03:16-21.
[2]董昕,王丹,张立杰.基于ACT认知模式的二语习得自动性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2,11:61-62.
[3]胡伟杰.第二语言认知加工自动性实验研究[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9,00:125-133.
[4]高霄,王慧青,李兰皋.四种学习模式对语言自动性认识的分歧焦点[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03:95-97.
[5]李昌真.第二语言习得者自动性语言能力测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09:72-75
[6]武卫.基于阅读强化的二语词汇自动化研究[J].江蘇外语教学研究,2015,03:19-24.
我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然而无论是二语亦或是三语的习得都同我们母语的习得不甚相同。二语习得是一个非常缓慢和曲折上升的习得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有很多成功的二语习得案例,但是却很少有人能达到母语者水平。例如母语是汉语的人,可以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地用汉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准确地构造出得体的句子来进行交际,然而对于非母语者来说,却很难做到“本能”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因此,语言表达达到自动性应当成为我们二语教学中追求的理想目标。
自动性的定义
自动性从生活中来说并不算难解释。比如拥有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上车之后启动、轰油门踩刹车等一系列动作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注意力,甚至可以在开车的时候和旁边乘客自如地交谈,做到“一心二用”,这样的快速地、无意识地、无需努力地进行一系列程式化的操作的行为就叫做自动性。而在同乘客交谈的过程之间,司机可以在短短一秒甚至不到一秒的时间内,通过大脑控制、发音器官等一系列的配合,将所思所想通过声波传递出来,达到语言的输出,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也可以称为自动性。
Bialystok(1978,1982,1990,1991)曾明确提出了自动性的概念——自动模式(automaticity model),研究范围涉及判断与决策、文本处理与理解、感知、记忆、社会认知、学习、动机与情感等等。Dekeyser (2001) 搜集了1974年到1993年期间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14种不同的自动性标准, 包括快速的、不费力的、无需能力的、非故意的等。
自动性的研究发展
自动性(automaticity)研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备受关注的领域。并且自动性的相关研究在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领域具有长久历史(James,1890;Wundt,1903)。
根据陈开顺(2002a)的划分,人类自动性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发现了内部心理活动的自动性;第二阶段人类发现了动作行为的自动性;第三阶段,人类对自动性的认识上升到认知结构高度,将心理活动和动作行为的自动性都划归到认知结构当中,而关于结构的认知早已有之, 例如联想理论、完形论、条件反射理论、图式理论等, 其中一些理论早已将心理和行为置于同一个框架。
在二语习得方面,国外更多的关注的还是自动性是如何在人脑中起作用的,自动处理与控制处理之间的关系,认知模型到底是怎样运作的等等。国内的自动性研究相比国外起步较晚,更多的是对国外研究的引进与介绍(桂诗春,2004;王初明,2003)。整体说来,自动性的实证研究较少,是我们以后要加强的地方,尤其是在外语教学环境下,二语习得这一技能是非常复杂的,而自动性的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很难测定的,而且自动性特征有很强的争议,所以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权威的自动性量具,也没有全面的,经过验证的测量指标。并且大多数关于自动性的研究都是以英语为目的语进行的,以汉语为目的语来研究的相对较少。这也是今后可以加强的地方。
自动性研究存在争议的主要问题点
文秋芳在《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一书详细介绍了有关自动性的研究,也罗列了自动性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其中包括了:
- 自动性特征的问题:
- 有无意识:
2)高速处理
3)注意容量观
4)自动推理处理
2.自动性与非自动性:两级还是变化连续体
3.自动化的过程:量变还是质变
4.自动处理模式之争
1)基于规则的模式
2)基于范例的模式
3)范例随机游走模式
4)结构重组说
相关实证研究(研究方法)
语言习得研究中自动性研究方法用的比较多的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实验、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其中实验研究方法最常用,还有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法和神经语言学的大脑活动观察法。主要方法有:字母转换实验,通过特定的“开窗”技术,将被试大脑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及其所使用的时间直接进行测量;减法反应实验,用两种反应时的差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自定步速度阅读法实验;相加因素实验法,通过控制某一个假定的、独立的信息加工过程,可以看到反应时的变化。还有一些实证研究,比如胡伟杰的第二语言认知加工的自动性研究。总之关于语言自动性的实证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以母语学习者为主,二语习得的更是还在初期阶段。
结语
语言的自动性不等同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它是在从认知的角度探索语言习得的规律,试图找到可靠的具有强解释力的一套理论体系。如何才能提高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母语表达水平是非常值得研究和讨论的。语言是大脑的产物,心理学、神经学等等学科都同语言学科息息相关,要想从本质上认识到语言到底是怎么产生、发展、运用的,就要求我们用跨学科的目光来思考和探索。而正是因为很多理论还存在着矛盾,所以语言研究才会具有生命力。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自动性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概念还存在着迷惑和模糊性,测量量具的设计还在开发中,目前国内外很多的研究都是以英语为目的语进行的,汉语习得研究自动化还比较少,提升语言习得效率的方式方法以及练习的度的把握、从自动性的角度寻求避免石化现象的途径等等问题都值得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开顺.从认知角度重新探讨语言能力的构成与表征[J].外语研究,2002,03:16-21.
[2]董昕,王丹,张立杰.基于ACT认知模式的二语习得自动性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2,11:61-62.
[3]胡伟杰.第二语言认知加工自动性实验研究[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9,00:125-133.
[4]高霄,王慧青,李兰皋.四种学习模式对语言自动性认识的分歧焦点[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03:95-97.
[5]李昌真.第二语言习得者自动性语言能力测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09:72-75
[6]武卫.基于阅读强化的二语词汇自动化研究[J].江蘇外语教学研究,2015,03: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