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就是一堂生动、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抗击疫情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充分利用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主动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筑牢“四个自信”的思想根基,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利契机,更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心与使命所在。
主题词:思政教育;爱国主义;防控疫情
正如“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对思想政治课全体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当前抗击疫情的战斗,就是一堂生动、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青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拔节孕穗期”,通过用心、用好、用活的思政教育,在学子们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什么是爱国、敬业、奉献,切实把战“疫”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是當前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思政课教学要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主线,突出爱国主义鲜明主题,讲好战“疫”故事,引导学生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大课。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带领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战役。在这场特殊的无硝烟战争中,无论防控前线与大后方,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抗震救灾,一次次伟大斗争,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挑战时的团结力量、共克时艰的群策群力。在这场新冠肺炎战“疫”中,我们目睹了中国势力的坚强与团结,也证明了我们不畏困难、慷慨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不仅是可信和受人尊敬的,而且是可以学习和追溯的。因此,要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经典案例,向青年学生展示中国速度、宣传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无比坚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思政课教学要坚守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课是主要途径。在战“疫”期间,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指导,重点是“五个教育引导”: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支持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和部署,增强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尽到自己责任,共同维护公共秩序;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目前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是最重要的任务,在进行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时,有意识地服从和支持学校工作安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和理性地看待在疫情应对中暴露的缺点和不足,并坚信国家能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克服困难;教育引导学生不要相信谣言、不要散布谣言和制造谣言,而应积极转发权威信息,让各类谣言无所遁形。
与重大疫情作斗争所体现的中华精神,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最生动鲜活的教材。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机会,在每门思政课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感恩教育时,充分利用当前全国抗击疫情工作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与全国人民的战疫情况相结合。通过宣传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抗击疫情的斗争实践,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用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激扬青春力量。二是坚持与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相结合。以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的实干担当之行为榜样,将“小我”融入“大我”,“自转”纳入“公转”。三是坚持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制度优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再次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体制效率,这是战胜疫情最好的“精神疫苗”。通过三个结合,思想政治课上充满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因”,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三、思政课教学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育时效
在教育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时,为了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不仅要做好正面的宣传教育,而且要注意利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手段和方法,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当代青年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土著居民”,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他们的兴趣和习惯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统筹好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类实践平台、阵地,注重运用艺术化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涵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充分调动传统载体和新载体的力量,组织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线上活动,通过“读”“写”“拍”“画”“创”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验、自的进行网络创作,宣传榜样的爱国事迹,触动学生的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在“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文化影响下,生“大爱”、成“大德”、树“大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为民族立新,为国家铸魂的重要事业,对于为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思想政治教师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决策的部署,统一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把润物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抓实落细、走脑入心。我们相信,在党的强大领导下,随着春天的到来,疫情将逐渐消失;我们也相信,战“疫”中,以伟大的“中国精神”渗透到学生心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将顺利进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山东省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
主题词:思政教育;爱国主义;防控疫情
正如“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对思想政治课全体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当前抗击疫情的战斗,就是一堂生动、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青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拔节孕穗期”,通过用心、用好、用活的思政教育,在学子们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什么是爱国、敬业、奉献,切实把战“疫”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是當前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思政课教学要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主线,突出爱国主义鲜明主题,讲好战“疫”故事,引导学生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大课。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带领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战役。在这场特殊的无硝烟战争中,无论防控前线与大后方,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抗震救灾,一次次伟大斗争,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挑战时的团结力量、共克时艰的群策群力。在这场新冠肺炎战“疫”中,我们目睹了中国势力的坚强与团结,也证明了我们不畏困难、慷慨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不仅是可信和受人尊敬的,而且是可以学习和追溯的。因此,要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经典案例,向青年学生展示中国速度、宣传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无比坚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思政课教学要坚守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课是主要途径。在战“疫”期间,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指导,重点是“五个教育引导”: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支持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和部署,增强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尽到自己责任,共同维护公共秩序;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目前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是最重要的任务,在进行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时,有意识地服从和支持学校工作安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和理性地看待在疫情应对中暴露的缺点和不足,并坚信国家能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克服困难;教育引导学生不要相信谣言、不要散布谣言和制造谣言,而应积极转发权威信息,让各类谣言无所遁形。
与重大疫情作斗争所体现的中华精神,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最生动鲜活的教材。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机会,在每门思政课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感恩教育时,充分利用当前全国抗击疫情工作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与全国人民的战疫情况相结合。通过宣传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抗击疫情的斗争实践,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用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激扬青春力量。二是坚持与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相结合。以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的实干担当之行为榜样,将“小我”融入“大我”,“自转”纳入“公转”。三是坚持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制度优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再次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体制效率,这是战胜疫情最好的“精神疫苗”。通过三个结合,思想政治课上充满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因”,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三、思政课教学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育时效
在教育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时,为了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不仅要做好正面的宣传教育,而且要注意利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手段和方法,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当代青年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土著居民”,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他们的兴趣和习惯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统筹好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类实践平台、阵地,注重运用艺术化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涵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充分调动传统载体和新载体的力量,组织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线上活动,通过“读”“写”“拍”“画”“创”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验、自的进行网络创作,宣传榜样的爱国事迹,触动学生的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在“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文化影响下,生“大爱”、成“大德”、树“大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为民族立新,为国家铸魂的重要事业,对于为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思想政治教师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决策的部署,统一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把润物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抓实落细、走脑入心。我们相信,在党的强大领导下,随着春天的到来,疫情将逐渐消失;我们也相信,战“疫”中,以伟大的“中国精神”渗透到学生心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将顺利进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山东省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