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创设课堂小练笔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采取有针对性的模仿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亲身体验,获得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
[关键词]习作教学 课堂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25
随着新课程走进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也走进了语文教学的课堂。小学语文课中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打开了小学生习作之门,已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练”之欲望
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听觉声像、视觉图像、气氛渲染、情境感受,通过多种感觉形象,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感到新奇、亲切、富有情趣。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在朗读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演一演。学生通过表演来体验、欣赏、感悟优美的文字和“我”对荷花的爱。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进行练笔。教学《秋天》一课,描绘秋天的如画景色,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想象,把符号化了的形象重新还原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导学生去再现和创造,从而感悟领会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指导学生练笔,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由于情境的创设,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写出了秋天特有的美丽风光。
二、迁移运用,模仿“练”之快乐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模仿是写作入门的必经之路。因此,有针对性的仿写训练是形成独立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拐杖和桥梁,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教学《赶海》一课,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充满感情地品读感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到赶海之趣,体验作者的美好情感。让学生仿照抓螃蟹和捉虾的写法,凭借生活经历或想象写出生活中别的有趣的活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各种动物的活动特点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读了这段文字,既有总体印象,又仿佛来到了海底,看到各种动物精彩活动的情景?学生朗读体会。请一名学生模仿相应动作,让其他学生猜一猜是哪种动物。这一自然段采用的是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式。这是学生进行练笔好时机,于是,我出示练习:1.我们的课外兴趣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2.天上的云各种各样。
。学生填写得完整具体,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
可见,通过对各种形式的仿写,降低了难度,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同时也体验到“练”的快乐。
三、激情体验,倾吐“练”之妙趣
情感投入是作文的动力,生活的激情是进行写作的最起码的准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生活中捕捉灵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记录印象深刻的各种各样的事物,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适当地提供多种交流的机会,学生写起习作来才有话可说。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引导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物换集市》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看过的书籍,旧的玩具、文具等,学生非常开心、兴趣盎然地在一起进行买卖、交流。事后,我组织学生谈感想和谈体会,认真观察并将所见所闻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有话可说,写起来都是真实的感受。我还开展小辩论会,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开展辩论,学生的好胜心迸发出来,正反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迸发的是激情,倾吐的是心声,辨明的是是非。情智相生,相得益彰。真正做到了习作无痕,笔下生辉。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所有的体会得到表达。
由此可见,小练笔是打开习作之门的金钥匙。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是理念的化身,智慧的结晶。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巧妙挖掘训练的“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并且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写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特约编辑 陈兮琰)
[关键词]习作教学 课堂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25
随着新课程走进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也走进了语文教学的课堂。小学语文课中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打开了小学生习作之门,已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练”之欲望
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听觉声像、视觉图像、气氛渲染、情境感受,通过多种感觉形象,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感到新奇、亲切、富有情趣。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在朗读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演一演。学生通过表演来体验、欣赏、感悟优美的文字和“我”对荷花的爱。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进行练笔。教学《秋天》一课,描绘秋天的如画景色,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想象,把符号化了的形象重新还原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导学生去再现和创造,从而感悟领会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指导学生练笔,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由于情境的创设,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写出了秋天特有的美丽风光。
二、迁移运用,模仿“练”之快乐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模仿是写作入门的必经之路。因此,有针对性的仿写训练是形成独立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拐杖和桥梁,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教学《赶海》一课,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充满感情地品读感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到赶海之趣,体验作者的美好情感。让学生仿照抓螃蟹和捉虾的写法,凭借生活经历或想象写出生活中别的有趣的活动。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各种动物的活动特点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读了这段文字,既有总体印象,又仿佛来到了海底,看到各种动物精彩活动的情景?学生朗读体会。请一名学生模仿相应动作,让其他学生猜一猜是哪种动物。这一自然段采用的是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式。这是学生进行练笔好时机,于是,我出示练习:1.我们的课外兴趣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2.天上的云各种各样。
。学生填写得完整具体,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
可见,通过对各种形式的仿写,降低了难度,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同时也体验到“练”的快乐。
三、激情体验,倾吐“练”之妙趣
情感投入是作文的动力,生活的激情是进行写作的最起码的准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生活中捕捉灵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记录印象深刻的各种各样的事物,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适当地提供多种交流的机会,学生写起习作来才有话可说。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引导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物换集市》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看过的书籍,旧的玩具、文具等,学生非常开心、兴趣盎然地在一起进行买卖、交流。事后,我组织学生谈感想和谈体会,认真观察并将所见所闻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有话可说,写起来都是真实的感受。我还开展小辩论会,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开展辩论,学生的好胜心迸发出来,正反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迸发的是激情,倾吐的是心声,辨明的是是非。情智相生,相得益彰。真正做到了习作无痕,笔下生辉。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所有的体会得到表达。
由此可见,小练笔是打开习作之门的金钥匙。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是理念的化身,智慧的结晶。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巧妙挖掘训练的“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并且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写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特约编辑 陈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