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年龄阶段,所有的男生女生都必须面临变声期的到来,引起嗓音的不适,给声乐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初中学生在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变化也给声乐课程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彻底改变初中生在声乐学习上相对较差的结果和现状,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生自我把握生理发育特点,做好嗓子的保护工作
初中阶段是整个中学时代身体发育处于最快的时期,而变声期正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一般是在14-16岁左右,这个时期是他们的喉头、声带增长发育阶段,其表现为: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音疲劳、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男生一般于13岁开始进入变声期,到了15岁已完全进入变声期。男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应该主动去关注自己的喉头发育情况,会出现左右两块方形软骨所构成的夹角变小,上部向前突出形成喉结,这时的喉头前后颈也迅速松宽,声带的长度几乎猛增一倍,宽度和厚度也增加。随着声带的发育成长,从嗓子的发音音频上讲,大约要降低一个八度,于是清脆的童声随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浑厚而低沉的嗓音。而女孩在青春期喉结虽没有明显的外观变化,但喉结内一样有明显变化,声带会变长变窄,因而发音频率高,声调也随着变得高而尖细。变声期阶段一般为半年至一年,但也因人而异,长短不一,短则4~6个月,长可达一年之久。在整个变声期阶段,声带容易发生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等显著的变化,非常容易受到损伤。因此正处于变声期的初中生,如果这个时候想学好声乐,掌握一些歌唱方面的技巧,那么一定要对自己的生理发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自己的嗓子出现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要重视,保护好声带,不能大喊大叫,平时尽量做到少说话,少用嗓子,避免长时间的高谈阔论、争论不休或呐喊助威。对一些音调较高的歌曲不能只凭真嗓喊,要注意方法,科学合理地利用嗓子,同时不要经常使声带处于疲劳状态,平时说话或者练声时注意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为半小时以内比较适宜。也可采用一些无声练习,如用嘴唇打嘟噜、用鼻子闻花吸气等来进行声乐辅助训练,这样可以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另外在饮食、睡眠、休息等方面也要稍加注意。只有在这几方面加以重视,才能使声带受到很好的保护,给以后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掌握学生生理发育特点,做到科学训练发声
作为初中音乐老师或者是初中生的课外音乐辅导老师都应该掌握初中学生在生理上的一些变化,针对变声期临近和已经处在变声期的学生在声乐课程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除了帮助他们安全、顺利地渡过变声期,教师还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首先在声乐课中对每一节课堂上声音音色的变化,以及练声时出现的声带疲劳、破嗓等细微变化,要及时和学生取得沟通,证实是生理上的问题还是方法掌握能力上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科学的声乐教学,如果证实是生理上出现变化的学生应该停止上声乐课程。其次在练声曲和演唱曲目的选择上要慎重,特别注意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练声时可先让学生从合适的、容易发声的自然音区练起,以练哼鸣为主,并要把男女生分开练声,以适应各自的声部特点及音域。女生在变声以后,可适当地加些假声,进行混合训练。选择的练声曲注意音符跳动变化不能太大,要以音阶的平稳上行、下行为主,加以少量的小跳,特别强调学生在发声练习时要以气息练习为重点,音量要适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大音量从而造成喊嗓和白声。在演唱曲目的选择和把握上,教师要尽量做到挑选学生演唱与表演都力所能及的歌曲,并根据学生情况的异同,做到因材施教。选择的的作品特点应该是音域偏窄,音调不高、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作品难度适度、较容易演唱的一些歌曲。而不能像个别学生在模仿唱歌或者单纯为了追求音高音量时去故意拉长脖子使劲喊,也不提倡学生自己盲目地去演唱像《离歌》、《青藏高原》之类的流行歌曲和《今夜无人入睡》《我的太阳》等一些难度大的艺术歌曲以及歌剧作品,这些作品因为高音较多,难度较大,整个作品也比较难把握。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欣赏以及讲解不同风格的作品,这样学生可以从音乐中去感受和体验情感,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把潜在的问题带到以后的声乐学习中并逐步解决。掌握好变声期嗓子变化的规律及采取科学的嗓音训练方法,将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会给声乐爱好者以后的歌唱事业铺平道路。
三、尊重学生学习心理,提倡个性发展
初中生是处在一个心理与生理上变化都非常大的一个年龄阶段,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喜欢表现自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接触和学习声乐的同时,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艺术教育所带来的愉悦,因此作为声乐老师在上声乐课程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学生对声乐课堂的看法。有一些嗓子条件好、乐感好的可以重点培养,对一些自身条件不好且乐感也不是很好的学生则以普及素质教育为主。然后就是学生在对声乐课程上歌曲演唱方式也有差异,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接触流行歌曲的机会比接触民歌、美声等一些艺术歌曲的机会更多,因此非常多的学生对声乐课堂的本质也存在偏见,认为声乐课就是唱歌,唱流行歌曲和唱民歌、美声是一样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应该尊重学生的心理,通过引导教育的方式,有选择地介绍部分优秀的流行歌曲进入课堂,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民歌美声中与流行歌曲相类似的歌曲渗透到课堂中,以此作为切入点,让声乐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不能单方面把教师个人的意愿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更不能放任学生把一些不利于健康的通俗流行歌曲当作主流艺术来看待,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声乐课堂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大范畴下,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深入研究初中声乐教学课题,注重学生个性心理成长,用心用情地投入教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迫在眉睫,有待我们去解决。少年强则中国强,只要我们努力地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帮助学生攻克声乐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难关,切实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素质,他们才能在歌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一、学生自我把握生理发育特点,做好嗓子的保护工作
初中阶段是整个中学时代身体发育处于最快的时期,而变声期正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一般是在14-16岁左右,这个时期是他们的喉头、声带增长发育阶段,其表现为: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音疲劳、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男生一般于13岁开始进入变声期,到了15岁已完全进入变声期。男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应该主动去关注自己的喉头发育情况,会出现左右两块方形软骨所构成的夹角变小,上部向前突出形成喉结,这时的喉头前后颈也迅速松宽,声带的长度几乎猛增一倍,宽度和厚度也增加。随着声带的发育成长,从嗓子的发音音频上讲,大约要降低一个八度,于是清脆的童声随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浑厚而低沉的嗓音。而女孩在青春期喉结虽没有明显的外观变化,但喉结内一样有明显变化,声带会变长变窄,因而发音频率高,声调也随着变得高而尖细。变声期阶段一般为半年至一年,但也因人而异,长短不一,短则4~6个月,长可达一年之久。在整个变声期阶段,声带容易发生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等显著的变化,非常容易受到损伤。因此正处于变声期的初中生,如果这个时候想学好声乐,掌握一些歌唱方面的技巧,那么一定要对自己的生理发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自己的嗓子出现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要重视,保护好声带,不能大喊大叫,平时尽量做到少说话,少用嗓子,避免长时间的高谈阔论、争论不休或呐喊助威。对一些音调较高的歌曲不能只凭真嗓喊,要注意方法,科学合理地利用嗓子,同时不要经常使声带处于疲劳状态,平时说话或者练声时注意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为半小时以内比较适宜。也可采用一些无声练习,如用嘴唇打嘟噜、用鼻子闻花吸气等来进行声乐辅助训练,这样可以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另外在饮食、睡眠、休息等方面也要稍加注意。只有在这几方面加以重视,才能使声带受到很好的保护,给以后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掌握学生生理发育特点,做到科学训练发声
作为初中音乐老师或者是初中生的课外音乐辅导老师都应该掌握初中学生在生理上的一些变化,针对变声期临近和已经处在变声期的学生在声乐课程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除了帮助他们安全、顺利地渡过变声期,教师还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首先在声乐课中对每一节课堂上声音音色的变化,以及练声时出现的声带疲劳、破嗓等细微变化,要及时和学生取得沟通,证实是生理上的问题还是方法掌握能力上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科学的声乐教学,如果证实是生理上出现变化的学生应该停止上声乐课程。其次在练声曲和演唱曲目的选择上要慎重,特别注意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练声时可先让学生从合适的、容易发声的自然音区练起,以练哼鸣为主,并要把男女生分开练声,以适应各自的声部特点及音域。女生在变声以后,可适当地加些假声,进行混合训练。选择的练声曲注意音符跳动变化不能太大,要以音阶的平稳上行、下行为主,加以少量的小跳,特别强调学生在发声练习时要以气息练习为重点,音量要适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大音量从而造成喊嗓和白声。在演唱曲目的选择和把握上,教师要尽量做到挑选学生演唱与表演都力所能及的歌曲,并根据学生情况的异同,做到因材施教。选择的的作品特点应该是音域偏窄,音调不高、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作品难度适度、较容易演唱的一些歌曲。而不能像个别学生在模仿唱歌或者单纯为了追求音高音量时去故意拉长脖子使劲喊,也不提倡学生自己盲目地去演唱像《离歌》、《青藏高原》之类的流行歌曲和《今夜无人入睡》《我的太阳》等一些难度大的艺术歌曲以及歌剧作品,这些作品因为高音较多,难度较大,整个作品也比较难把握。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欣赏以及讲解不同风格的作品,这样学生可以从音乐中去感受和体验情感,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把潜在的问题带到以后的声乐学习中并逐步解决。掌握好变声期嗓子变化的规律及采取科学的嗓音训练方法,将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会给声乐爱好者以后的歌唱事业铺平道路。
三、尊重学生学习心理,提倡个性发展
初中生是处在一个心理与生理上变化都非常大的一个年龄阶段,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喜欢表现自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接触和学习声乐的同时,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艺术教育所带来的愉悦,因此作为声乐老师在上声乐课程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学生对声乐课堂的看法。有一些嗓子条件好、乐感好的可以重点培养,对一些自身条件不好且乐感也不是很好的学生则以普及素质教育为主。然后就是学生在对声乐课程上歌曲演唱方式也有差异,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接触流行歌曲的机会比接触民歌、美声等一些艺术歌曲的机会更多,因此非常多的学生对声乐课堂的本质也存在偏见,认为声乐课就是唱歌,唱流行歌曲和唱民歌、美声是一样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应该尊重学生的心理,通过引导教育的方式,有选择地介绍部分优秀的流行歌曲进入课堂,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民歌美声中与流行歌曲相类似的歌曲渗透到课堂中,以此作为切入点,让声乐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不能单方面把教师个人的意愿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更不能放任学生把一些不利于健康的通俗流行歌曲当作主流艺术来看待,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声乐课堂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大范畴下,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深入研究初中声乐教学课题,注重学生个性心理成长,用心用情地投入教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迫在眉睫,有待我们去解决。少年强则中国强,只要我们努力地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帮助学生攻克声乐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难关,切实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素质,他们才能在歌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