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在阐述奥林匹克运动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筹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依托“双奥运城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指出了宣传奥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国民珍视来之不易的国家繁荣与国际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自觉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相统一的重要现实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历时一百余年,其内涵丰富多元,其影响早已跨越单纯的体育范畴,成为世界文化与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充分利用这一国际舞台,对外展示自我,对内教育国民,促进国家、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奥林匹克运动的这种世界性、国际性内容赋予了其国家性、民族性的涵义,而“人文奥运”从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始就成为世界各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尤其是奥运会作为兼具周期性和高潮性活动内容的奥林匹克运动,对举办国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北京在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不久,于2015年又成功申办冬季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首个“双奥运城市”,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其意义已远远超过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影响。
1 奥林匹克运动之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奥运史专家约翰·卢卡斯曾指出:“要理解支撑百年奥运的思想和哲学理念,必须试图来把握皮埃尔·德·顾拜旦这位有远见的教育家的思想”。顾拜旦作为充满人文精神的理想主义者,他不仅重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形式,更注重这些文化形式背后的文化精神。
顾拜旦遵从古代奥运会四年举办一届传统,确定了点燃圣火、举手宣誓等仪式,并亲自设计了标志性五环图案,成为全世界五大洲友谊的象征。1913年他在《奥林匹克评论》写道:“五环代表世界五个部分,统一到奥林匹克精神的旗帜下,接受长期以来作为对立方的彼此。六种颜色连接在一起,再现了所有国家(旗帜)的色彩,无一例外”。他起草的《奥林匹克宪章》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教育功能与美学追求。其中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意义寄托了厚望,创立现代奥运的动机之一就是将全世界的青年人召唤到运动场上竞争,而不是到战场上拼杀,是为了培养“彬彬有礼的公平对待的精神,以避免大国沙文主义的展示”。他希望奥运圣火之下,是“不同国家的青年人进行友善的肌肉力量与敏捷性测验”的文化舞台,更是人们彼此尊重、相互热爱的爱国主义乃至国际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
“双奥运城市”北京自1998年申办夏季奥运会就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其中人文奥运是核心和灵魂,无疑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归,是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完美结合。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支撑她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谦恭礼让、自强不息等都是建立在自强基础上,宽容和谐地对人待事,以和谐作为最高的理想追求。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实际上就是弘扬以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公平竞争、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等均是基本内容。参与奥运,宣传奥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国民珍视来之不易的国家繁荣与国际地位,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民族复兴使命,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自觉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的和谐一致。充分利用双奥运举办的独特优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相互交融,展现中华文明的自信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去丰富奥林匹克精神。
2 双奥运会将进一步展示中国形象,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北京再次承办冬季奥運会,使中国获得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向世界全面宣传和展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环境等的历史机遇。中国依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北京幸运地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运城市”,举办好两届奥运会不仅宣传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宣传展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本体现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通过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形成引导和调控社会自治与市场自主的相互协调机制。自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经济持续增长,尤其2005至2015年,先后由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居世界第三位,分别跃升至2015年的第二位和第一位;居民生活水平业已由“温饱”不足达到“小康”有余,并于2020年稳步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和政治长期稳定“两大历史奇迹”,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世界局势的重要力量。
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期间,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北京,但是奥运会对于中国不仅只是宣传和展示,更重要的是准备和举办两届奥运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和见证中国经济和社会走向强盛与进步的进程,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与国际社会良性互动,弘扬人文奥运精神,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7月31日,北京取得冬奥会举办权时说道:“中国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政府将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全方位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掷地有声的承诺体现了中国的实力和担当。
“奥运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发挥作用,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作为北京标志性建筑的现代化奥运场馆,既为奥运会提供高标准的设施,体现现代化都市风貌,还带来相关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北京作为两届奥运会的举办地,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既有利于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美誉度。据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徐济成说,北京夏季奥运会让奥运回到了城市和人群中,奥林匹克公园已成为新的经济圈,打破了此前“奥运会结束后奥运场馆周边落荒”的魔咒,为奥运会举办城市提供了“北京经验”。这点成为国际奥委会把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的一大理由。比较两届奥运会的申办、筹办过程,“我们从当时的边学边干最终获得成功,到如今的具备丰富经验立志再创辉煌,这难道不是奥运史上的一个精彩故事”? 3 依托双奥运城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北京作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先后举办两届奥运会的城市,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不过无论何事都有其两面性,双奥运城市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同样如此。
3.1 尊重和引导民族情绪,避免大国沙文主义,实现和谐共赢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总有人一味地以“西方模式”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形成“西方中心意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90年代中期这种“西方中心意识”开始淡化,一种“民族自主意识”又有取而代之的苗头,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这种可贵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尊心急需冷静和理智。这一看法,越在知识层次较高的理论界、文化界赞成的人越多。现在我国更需要的是集中精力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持续奋斗。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积极的爱国行动,识大体、顾大局,以理智的态度对待各种复杂时局,继续保持政治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从而赢得世界认可。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当今爱国主义的主流和趋势。
然而,形势的不断好转也冲昏了不少人的头脑,加之个别人的从中作梗,我们要特别注意爱国激情演变为民族主义情绪的现实可能。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还要注意抵制后殖民文化趋向,奥运会的举办,为的是自强和共赢,而绝不是民族虚无主义或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诸如此类的具体爱国主义教育问题,要结合时代精神认真研究,做出历史评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辩证的加以教育引导。
3.2 以祥和美好的国际形象消除所谓“中国威胁论”的疑虑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综合国力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一带一路”不断造福中国、惠及世界,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令世界瞩目,使得一些西方理论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怀疑和曲解,特别加上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隔阂,频繁抛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个别国家更是以扼制或脱钩相威胁。
为了避免“中国威胁论”的炒作,造成不利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应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兼爱非攻”和“不以兵强天下”的战争思想,及中国政治抑武揚文的战略原则,持续宣传“和平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清醒的知晓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全球经济体系根本不是威胁,中国的发展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为此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多从正面宣传报道两届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以美好祥和的国际形象消解“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营造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3.3 注重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两届奥运会的先后举办必将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历史结果。现实的中国就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爱国主义的主题。从改革开放伊始一直到今天,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治党治国治军到内政外交国防,每一项重大举措的出台,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这一体系又反过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从而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北京才赢得了首个双奥运会的举办地。
确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特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不只是建立在对中国现实与历史的理性认识之上。
无论从我国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看,还是从当今世界的现实和发展趋势看,新时代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奥林匹克运动历时一百余年,其内涵丰富多元,其影响早已跨越单纯的体育范畴,成为世界文化与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充分利用这一国际舞台,对外展示自我,对内教育国民,促进国家、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奥林匹克运动的这种世界性、国际性内容赋予了其国家性、民族性的涵义,而“人文奥运”从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始就成为世界各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尤其是奥运会作为兼具周期性和高潮性活动内容的奥林匹克运动,对举办国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北京在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不久,于2015年又成功申办冬季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首个“双奥运城市”,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其意义已远远超过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影响。
1 奥林匹克运动之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奥运史专家约翰·卢卡斯曾指出:“要理解支撑百年奥运的思想和哲学理念,必须试图来把握皮埃尔·德·顾拜旦这位有远见的教育家的思想”。顾拜旦作为充满人文精神的理想主义者,他不仅重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形式,更注重这些文化形式背后的文化精神。
顾拜旦遵从古代奥运会四年举办一届传统,确定了点燃圣火、举手宣誓等仪式,并亲自设计了标志性五环图案,成为全世界五大洲友谊的象征。1913年他在《奥林匹克评论》写道:“五环代表世界五个部分,统一到奥林匹克精神的旗帜下,接受长期以来作为对立方的彼此。六种颜色连接在一起,再现了所有国家(旗帜)的色彩,无一例外”。他起草的《奥林匹克宪章》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教育功能与美学追求。其中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意义寄托了厚望,创立现代奥运的动机之一就是将全世界的青年人召唤到运动场上竞争,而不是到战场上拼杀,是为了培养“彬彬有礼的公平对待的精神,以避免大国沙文主义的展示”。他希望奥运圣火之下,是“不同国家的青年人进行友善的肌肉力量与敏捷性测验”的文化舞台,更是人们彼此尊重、相互热爱的爱国主义乃至国际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
“双奥运城市”北京自1998年申办夏季奥运会就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其中人文奥运是核心和灵魂,无疑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归,是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完美结合。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支撑她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谦恭礼让、自强不息等都是建立在自强基础上,宽容和谐地对人待事,以和谐作为最高的理想追求。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实际上就是弘扬以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公平竞争、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等均是基本内容。参与奥运,宣传奥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国民珍视来之不易的国家繁荣与国际地位,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民族复兴使命,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自觉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的和谐一致。充分利用双奥运举办的独特优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相互交融,展现中华文明的自信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去丰富奥林匹克精神。
2 双奥运会将进一步展示中国形象,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北京再次承办冬季奥運会,使中国获得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向世界全面宣传和展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环境等的历史机遇。中国依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北京幸运地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运城市”,举办好两届奥运会不仅宣传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宣传展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本体现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通过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形成引导和调控社会自治与市场自主的相互协调机制。自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经济持续增长,尤其2005至2015年,先后由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居世界第三位,分别跃升至2015年的第二位和第一位;居民生活水平业已由“温饱”不足达到“小康”有余,并于2020年稳步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和政治长期稳定“两大历史奇迹”,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世界局势的重要力量。
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期间,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北京,但是奥运会对于中国不仅只是宣传和展示,更重要的是准备和举办两届奥运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和见证中国经济和社会走向强盛与进步的进程,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与国际社会良性互动,弘扬人文奥运精神,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7月31日,北京取得冬奥会举办权时说道:“中国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政府将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全方位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掷地有声的承诺体现了中国的实力和担当。
“奥运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发挥作用,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作为北京标志性建筑的现代化奥运场馆,既为奥运会提供高标准的设施,体现现代化都市风貌,还带来相关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北京作为两届奥运会的举办地,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既有利于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美誉度。据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徐济成说,北京夏季奥运会让奥运回到了城市和人群中,奥林匹克公园已成为新的经济圈,打破了此前“奥运会结束后奥运场馆周边落荒”的魔咒,为奥运会举办城市提供了“北京经验”。这点成为国际奥委会把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的一大理由。比较两届奥运会的申办、筹办过程,“我们从当时的边学边干最终获得成功,到如今的具备丰富经验立志再创辉煌,这难道不是奥运史上的一个精彩故事”? 3 依托双奥运城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北京作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先后举办两届奥运会的城市,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不过无论何事都有其两面性,双奥运城市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同样如此。
3.1 尊重和引导民族情绪,避免大国沙文主义,实现和谐共赢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总有人一味地以“西方模式”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形成“西方中心意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90年代中期这种“西方中心意识”开始淡化,一种“民族自主意识”又有取而代之的苗头,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这种可贵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尊心急需冷静和理智。这一看法,越在知识层次较高的理论界、文化界赞成的人越多。现在我国更需要的是集中精力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持续奋斗。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积极的爱国行动,识大体、顾大局,以理智的态度对待各种复杂时局,继续保持政治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从而赢得世界认可。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当今爱国主义的主流和趋势。
然而,形势的不断好转也冲昏了不少人的头脑,加之个别人的从中作梗,我们要特别注意爱国激情演变为民族主义情绪的现实可能。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还要注意抵制后殖民文化趋向,奥运会的举办,为的是自强和共赢,而绝不是民族虚无主义或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诸如此类的具体爱国主义教育问题,要结合时代精神认真研究,做出历史评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辩证的加以教育引导。
3.2 以祥和美好的国际形象消除所谓“中国威胁论”的疑虑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综合国力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一带一路”不断造福中国、惠及世界,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令世界瞩目,使得一些西方理论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怀疑和曲解,特别加上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隔阂,频繁抛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个别国家更是以扼制或脱钩相威胁。
为了避免“中国威胁论”的炒作,造成不利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应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兼爱非攻”和“不以兵强天下”的战争思想,及中国政治抑武揚文的战略原则,持续宣传“和平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清醒的知晓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全球经济体系根本不是威胁,中国的发展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为此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多从正面宣传报道两届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以美好祥和的国际形象消解“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营造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3.3 注重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两届奥运会的先后举办必将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历史结果。现实的中国就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爱国主义的主题。从改革开放伊始一直到今天,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治党治国治军到内政外交国防,每一项重大举措的出台,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这一体系又反过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从而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北京才赢得了首个双奥运会的举办地。
确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特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不只是建立在对中国现实与历史的理性认识之上。
无论从我国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看,还是从当今世界的现实和发展趋势看,新时代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